自序    出这样的一本书,可以很简单的将我上课所用过的讲义,拼凑完成即可,也可以龟毛到像我这样,由开始有构想、有数版的初稿到现今出成完整的一本书,前前后后竟然花了近十六年的时间。这不是百科全书(如果是、拖如此久的时间,内容恐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变迁),也不是古文观止、文心雕龙、莎士比亚之类的经典名着,却是一年拖过一年。虽然在这十六年当中,我也因授课的需要而作了数次大小不同幅度的增补修正,目录之后记载了本书在出版之前每一次修正的理由及动机。这一次借休假之时,终于下定决心要写得更完整,让它以书的面貌呈现出来。因此,过去任何一版讲义内所涵盖的资讯,与本书的内容已难以相提并论。 
   十六年,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整整涵盖了我在台湾大学任教二十二年约75%的时间。经由这一本书的出版,也让我回首我奉献绝大部分心力所在之工作场域的林林种种。台湾大学应是属于台湾的大学里顶尖中之顶尖的一个大学,二十二年来的酸、甜、苦、辣只有身在其中的我感受最深。我不想去回忆,我只能说这是一群菁英组成的社群,很多想法与作为着实是菁英到让我没有勇气去回忆。然而,我还是要一步一伐的走下去,虽然步伐已渐蹒跚,但只要我在这个位子一天,不厌其烦的告诉学生如何顺利的写完学位论文,仍然是我的工作。           
   在这「休假」的学期当中,一个学期过后我发现竟然是「休ㄐㄧㄚˇ」的,同时也是我人生最多变的一段时刻,可能是因为我过去太平淡无奇,相对于过去,以致才会觉得这样的「历练」是很多变的。而多变的来由正都是为了我全心付出的学生,我曾疑惑是我跟不上时代,还是时代的变化犹如气候变迁的无情?一般人都认为,教书的生活不是很固定、也很单纯吗?言谈也隐含应该也很是轻松的,更何况我已是正教授。我当然是可以这样,然而,当他人将小孩放心的交到我们手上时,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压力与责任。就犹如我们去吃一碗牛肉面,你期待它肉多、汤头好、座位舒适、服务贴心。但人们对教育期待的项目,一则大而无边,因为它是良心事业,该做多少,自己认定;再则更无法论件计酬,因为它至高无上、不能量化。           
   我在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已讲授了多年《研究方法论》这一门课,此门课基本上不教学生各种量化的技巧、工具及模型,因为本系由大学部至研究所已有一列这类的课程,虽然在很多的研究需要涉猎这些工具与技巧。又如果真的要包括量化的内容,事实上很难在一个课程内要教量化内容、又要教科学哲学同时也要教学位论文写作应注意的诸多项目,因每个人所需要的量化工具各不相同,可依其需要选择各自合适的课程以为配合,再者在一门课包括如此多的内容,恐也会令学生消化不良。于是理想的切割方式是将量化的内容暂时移除,而让本书只包括不论做那一类型的研究,均会遇见的科学哲学及写学位论文应注意的规范与格式等等的共通问题。 
   因此,本书涵盖的科学哲学内容,即是陈述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所应具备的观察、假设、实验、结论等等每一个步骤所应注意的事项,及强调我们进行完成一个科学研究,对于整体研究的进展与贡献等等?(说伟大一点就是对整体人类的贡献)这是做任何类型的研究者所应理解与认知的部分,如此的内容事实上应该置于全书最开始,然在本书我将其放在从事研究应有的态度与心理准备一章里,与一些看不到摸不着,却是影响你进行顺利与否之相关的内容一併陈述。而这样的内容不能陈述太多、更不能一开始就讲,因为普遍的学生听到哲学就会头昏,但我还是要强调,既然是做研究,不能免除还是需要讲一些稍微抽象的内容。 
   当然,这一本书的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指引学生,如何开始DIY他的学位论文,我之所以说DIY 好似老师都没有在管,其实有时是老师是管不了、有时是老师不想管、当然也有可能是老师没空管。但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还是会很鸡婆的继续「管」下去。且往后上课时,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学生,你们可以由本书以比较舒适的方式得到你写学位论文时所要的资讯,而不用抱怨一如先前我用光碟的方式给你,以致造成你在电脑银幕上阅读的不便,而伤了你的眼睛。 
   又虽然本书中的一小部分说明引自台湾大学的《国立台湾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但本书绝不是只写给台湾大学需要写学位论文的学生看而已,因为该规范中两页的文字说明加上四页的范例,我想不易满足我们这一群菁英学生的需求。更何况,全台湾现有一百五、六十所的一般大学及科技大学,每年产生六、七万篇的硕、博士论文,如果再加上活到老学到老的硕士在职专班,数量应该更可观。在学位至上的台湾,虽然生育率年年下降,但追求高学历的人数似乎有增无减。因此如果只依循台湾大学的两页说明及四页范例,想必难以满足这一批人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工程。姑且不论学位论文有无实质内涵,先有面子再谈里子总是需要的。因此,本书中诸多的说明、解释与范例说明,是以我在对你说话的方式,想尽办法让你在闭关自守时,还听得到我的唠叨声。 
   全台湾虽然现在念硕、博士的人如此多,然而,真正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与研究生人数成长的速度却是不对等的。因此,这一本学位《论文写作之规范及格式》,我不是以指引你写完一、两篇学位论文后就会成为学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只是以很务实的方式,尽我所知告诉你,如何在学生的阶段顺利的完成一件工作,好让你能顺利取得学位。更重要的是支持我写这一份规范及格式的信念之一是,因我相信这样的工作,对于毕业后十之八九不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未来不论你在公、私部门从事管人或是被管的白领阶级身分,类似写学位论文所需要的历程你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遇见,只不过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已,且届时都是真枪实弹的战场,而不是学校的虚拟社会。 
   此外,这一本规范及格式也可以提供大学部学生使用,目前对于绝大部分的大学部学生,并没有毕业学位论文的要求,然很多的科系在修课期间,都会要求写报告。而在这一项工作上,是很多老师在专业的授课外,难以兼顾的。试想,在我们面前的学生,由小学(或者幼幼班开始)至大学,一加一等于三的对错,每个字的一横、一捺、一勾、一撇的好坏对错都有人告诉他们,唯独写一项工程浩大的课堂报告,我们都假设他们多写几次就会?然真的是如此吗?实情其实正好相反。很多课的课堂报告(更多是在期末交)之要求虽然没有学位论文多,规模更不需像学位论文般宏伟,当然你要做得这么多,我想老师是不会反对的。然写作应有的规范,比如何改写他人文句、概念以成为你文中的一部分,该如何做是符合「行规」的,我想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仿效他人的作法,以想当然尔的「素人」撰稿人一篇写过一篇,在没有任告诉你对错的情况下,又如果巧合你所撰稿不符行规之文得高分时,你对写报告的认知就此错误的定型了。 
   因此,在平常课堂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你的期末报告可以由「节」这一层开始,因为你的期末报告整个可能才二十来页,如果一如学位论文般由第一层的「章」开始画分,则每一章可能只剩两三页,如此将失去分章的意义。而实证(实验及材料)等等这些过程是否需要,则依报告的性质而定。课堂中的报告,很多都是做文献回顾性质的(借此了解某一议题的研究进展),因此,本书第二节正文的部分内容及第四章是你写课堂一般报告最可以参阅之处。至于,写报告所需注意的规范及格式,本书中所有的规范均适用于课程的报告,而在没有人管你格式的情况下,借此养成习惯,以免小不成(课堂报告)而乱大谋(未来写硕、博士学位论文)。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何以需要依本书中所定的格式完成学位论文,当然不需要,不过台湾大学的研究生,你要写硕、博士论文所需要的格式,都涵盖在本书中,而学校没有规定的我们则做了一些统一的规定。虽然格式你可以自创,但你难以想得齐全并统一,然你更需要知道的是写学位论文(或是课堂报告)应遵守的相关规范,及触犯规矩可能衍生的严重后果,在后续「本书诞生的纪录」中有一些真实的例子,由此我知道,告诉学生学术的相关「行规」及论文格式的需求是大大存在的。此外,不知曾几何时,我不同版本的讲义已流传于网路,一些大学的系、所及多种刊物都用过我那些相对不完整的讲义版。 
   又投过期刊的人亦会发现,期刊格式千千百百种,你当然可以不需要依本书所定的格式完成你的论文。但没有任何一个期刊可以穷尽所能将所有的规范格式放在投稿须知中,而更没有一个期刊的投稿须知会告诉你期刊文章该如何有系统的搜寻、如何改写他人文字等等。如果只简略告诉学生可以依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格式进行论文,我觉得并不是很容易依循。因为那是针对英文出版的作品而为,对于我们绝大部分仍是以中文创作的学位论文来说,所有的规范想必也不是将英文翻译成中文即可行得通,请问今年是2011年还是民国100年(不要想太多政治意识型态的意涵)诸如此类的事,以中文创作为主的我们,至少就要想办法统一一下格式吧? 
   理想中,当你翻阅本书时,书本的页面所列示的所有格式,应该就是依照文中文字所陈述的格式完成。然而,编列书籍与列印学位论文(一般课堂报告也是一样)是在不同大小的纸张上完成。因此,本书除了上下左右边界不同于文中所陈述的规格外,本书其他内容所列示的样式即是你的学位论文(或是课堂报告)将出现的样式,当然你的学位论文(或课堂报告)也不需书眉。此外,虽然书中的许多范例是来自我所指导学生之毕业论文的(农业)经济学专业,然凡进行需经由观察、假设、实验而下结论的任何科学性领域的研究,都可以由本书找到相关的规范及格式。因此,期待本书的此一样式,在你学位论文(或是课堂报告)尚未出出炉前,即能提供你学位论文(或是课堂报告)该有的基本样式与雏形。 
   花了十六年才正式完成一本写作规范及格式的书,好像很逊。但在这过程当中,我认真的陪着每一位学生走过写学位论文的每一个阶段,借此也累积了很多的经验,因此,拖这么久而累积很多的经验应该是值得的。而这一段时间我指导毕业已参赛的硕、博士论文(硕士为主)总共有三十四篇,其中约有54%的论文得过不同学会的最佳硕、博士论文奖、或是硕士论文佳作奖奖次(名单如附录一)。也因为这样,更让我有用勇气与信心将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此外,在本书中我可能会规范到你第一次写学位论文想都没想到的问题,如果你已知道,就当作我再次的叮咛;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每一件事都是我指导学生所遇见的亲身经历,你多知道是无伤的。当然,这十六年当中,我也不是让时间停格、而只做这一件事,期刊论文、其他的书籍、书本章节、研讨会论文等,也累积了一些。此外,在台湾目前的制度下,如果要论就我写这一本规范与守则的「绩效」,它应该是计为零的。或许这是已为正教授的人,在没有升等压力下,我们可以不计「报偿」做些该做的事! 
   本书为了成为学位论文使用规范及格式的指引,因此在章节编排上,首先将列示了一本学位论文在外观应涵盖的页面,并说明每一个页面的内容,其次,则进入学位论文每一个章节需包括的内容,且逐一陈述每一项内容的作法,同时在特定之处以范例说明一些作法的恰当与不恰当性。第三章则是整个学位论文的编排与外观,其中包括林林总总我想提醒你在写学位论文该注意之事。第四章是每一位在从事学位论文创作时,该如何进行模仿工作的说明,也就是告诉你一些进行创作应有的「行规」,因为模仿而呈现你的创新后的结果不论如何呈现,这是任何写论文必经的过程,对于这些过程你除了要熟悉且更要谨慎。就在我写此序文之时,由2011年8月7日的《联合晚报》上路透社的消息得知,Lady Gaga的专辑 “Judas” 被控抄袭芝加哥一位音乐家的 “It’s All About You” 专辑,或许人红是非多,或许制作 “Judas” 的人真的不够谨慎。第五章则是给进行学位论文写作者一些心理建设,最后一章则是再给学位论文口试者加强信心。对于写学位论文的人,这些章节的每一个内容都是你必会经历的,而当你在格式上无所遵循时,本书能成为你学位论文一个好的范例。对于写课堂报告者,一如前述,则可以依报告规模的大小(即课堂上老师要求的多寡)选取你所需要的格式,然如果是涉及规范的(例如如何改写他人文献等等),不论你报告规模的大小,都是需要遵循的。每一章的正文是以文字强调每一个步骤该如何做的说明,而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以诸多的附录,呈现依循各种格式下相关页面的相貌。 
   又到了我要写谢辞的时刻,照理这应该是我最兴奋的时刻,「本书诞生的纪录」是记载本书出版前的各版讲义,每一次修正的内容、目的与动机,因此,其中所有出现过的人都是我要感谢的对象。我还是需要将你们的名字一一列出,蔡惠雯、李恒绮、谢雯华、胡文龄、叶淑琦、苏建祥、陈奕芃、郭柏亨、蔡学琳、张弘毅、郑琬方及陈佳慈,而本书的出版感谢陈佳慈以不下于我的龟毛个性校正全文。当然,本书如果还算完整,则曾使用过不同讲义版本的学生对一些规范不解所提出之疑惑,都是我需一併感谢的人。当然,一本书能否出现,最该感谢的则是出版社,感谢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洪诗棠发行人的「激励」及孙丽珠小姐的编排。因编本书与编其他的书相当的不同,除了要顾及书中之内容外,又要顾及本书在版面上能否成为学位论文(或是课堂报告)范例的「可读性」,以致多处编了又改、改了再重编,感谢孙小姐不厌其烦的配合。 
   当我想到这个没有休假的休假所发生的种种情事,我曾自问:大学老师该如何当?需要像我这样吗?或者需要维持对事情的冷漠与自私?我想我暂时做不到(或许一辈子也做不到)。因此,老天给我这样的个性,是否就注定我必然会遇到这些事?人们常说职业妇女是蜡烛两头烧,我觉得其实是整根烧。当我的个性在教育这种行业上,又当人们对它的要求是无边无界限时,或许终将注定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在这样的心境下,原本打算将本书取名为「老师最后的叮咛」。然春蚕未死前,我保留一丝丝的期盼,而给了你今天看到的书名。 
   最后,我还是要对两位小孩说一声:「妈妈对不起你们,我花在别人家孩子身上的时间,比花在你们身上的多太多」,当你们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时,更凸显我是一位不尽责的妈妈。 
 
  吴珮瑛
  于办公室
  2013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