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报告

如何写好报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报告写作
  • 职场技能
  • 沟通技巧
  • 商业写作
  • 效率提升
  • 办公技巧
  • 写作指南
  • 实用手册
  • 职场必备
  • 文档处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研究报告或论文,不知道怎么写?
看这本书就对了!

  学期报告=一篇作文?上网google查资料就好,何必要上图书馆?
  架构大纲,还没写完怎知道?明明是自己写的,为何有抄袭的嫌疑?
  引用的规则好繁琐,看来看去看不懂!脚註是什么?
  你以为不唸研究所,就不用学习写报告吗?

  撰写研究报告是一个结合知识、思考、创造与文字表述的过程。
  本书要告诉你学校老师没教的写报告技巧,提升学习与研究的能力,成为职涯发展的生财利器。

  什么是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学术写作的基础,也是结合知识、思考、创造与文字表述的一个建构过程。研究报告可大可小,小可像一篇小论文,大则如学位论文,约是一本书的份量。

  大学阶段,期末常要求缴交学期报告,也就是研究报告,以一个题目为中心展开的论理式写作。许多学生到研究所阶段,才接触和摸索研究报告的操作过程。这样的起步有点晚,浪费了大学时练习的大好时机。

  为什么要学习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不只为了应付学校课程的需求,或是自主学习的研究能力,从现实面来看,它还是未来职场生涯的生财工具。

  当主管交代职场新鲜人查找文献、整理资料或汇整报告,只要你曾在大学好好写过报告,锻鍊过蒐集、分析、凝练与知识再造的能力,这就是你展现自我的机会。

  全书共十一章,完全拆解写作的每个过程,从寻找题目、蒐集资料、拟写提纲、初稿写作、引用与註释、修润与校对等等,帮助读者们清楚知道每道流程细节该怎样操作到位,如何才能贴近精华的要点,并详细罗列所有该完成与不该犯的注意事项。本书可作为钻研习作的参考书,也是功力倍增的写作祕笈,是提供学习、模仿以及解答困惑的自修宝典。
好的,以下是一份为一本名为《论逻辑思维与有效沟通》的图书撰写的详细简介,内容不涉及任何关于“如何写好报告”的知识点。 --- 图书简介:论逻辑思维与有效沟通 作者: 艾伦·B·卡特赖特 出版社: 远见文化出版集团 页数: 520页 定价: 88.00 元 ISBN: 978-7-5388-0123-4 --- 思想的罗盘:重塑你的思维结构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无尽的数据和观点所包围。然而,真正区分卓越人士与平庸之辈的,并非信息量的多寡,而是处理信息、构建论证和有效表达的能力。《论逻辑思维与有效沟通》不是一本浅尝辄止的“速成手册”,而是一部深入挖掘人类心智运作规律的深度著作。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坚实的思维工具箱,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清晰地认识问题,准确地阐述观点,并最终达成有意义的交流。 本书的核心洞察在于,逻辑思维与有效沟通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没有严谨的逻辑作为支撑,任何沟通都将沦为情绪的宣泄或观点的堆砌;而再完美的逻辑,如果无法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传达出去,也终将湮没在噪音之中。 第一部分:洞察世界的基石——逻辑思维的本质与结构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传统逻辑学的迷雾,直抵思维运作的本质。我们不拘泥于枯燥的符号演算,而是聚焦于如何在日常决策、分析问题和构建理论时,应用这些古老而强大的思维框架。 1. 探究归纳与演绎的边界 思维的两种基本模式——归纳(从特殊到一般)和演绎(从一般到特殊)——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的?本书深入剖析了每种推理方法的优势与固有缺陷。例如,我们将探讨“黑天鹅”事件如何挑战传统的归纳推理,以及在面对不完全信息时,如何运用概率性思维来修正我们的预期。我们详细解析了三段论(Syllogism)的结构,并展示了如何利用这种结构来拆解商业论证或哲学命题的有效性。 2. 谬误识别:思维的“陷阱”地图 任何一次失败的沟通或错误的决策,背后往往潜藏着逻辑谬误。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近四十种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并将其分为“诉诸情感类”、“预设前提类”和“概念混淆类”三大类,便于读者对照识别。 我们不仅要认识“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或“稻草人谬误”(Straw Man),更要理解它们在辩论和媒体叙事中是如何被巧妙地植入和利用的。通过大量贴近现实的案例分析,读者将学会像一位思维的侦探一样,精确地定位论证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3. 结构化思维:构建清晰的认知地图 清晰的思维源于清晰的结构。本部分着重介绍了如何运用“要素拆解法”(Issue Tree)和“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来分解复杂的议题。它教会读者如何将一个庞大、模糊的问题,分解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子问题,确保在分析时不会遗漏关键环节,也不会在不同层面进行重复讨论。这种结构化的能力,是高效解决问题的前提。 第二部分:连接心灵的桥梁——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 逻辑为我们提供了“做什么”的清晰路径,而沟通则决定了我们能否“让别人理解并采纳”我们的路径。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从内部思维转向外部表达,探讨如何将抽象的逻辑转化为富有说服力的语言和行动。 4. 受众分析:沟通的定位与校准 有效的沟通永远是以接收者为中心的。本书强调,在开口之前,必须彻底理解你的听众或读者是谁——他们的知识背景、核心关切点(WIIFM: What's In It For Me)、已有的认知偏差,以及他们对信息源的信任度。我们将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受众画像,灵活调整表达的专业深度和情感基调,实现“同频共振”。 5. 叙事的力量:让数据会说话 纯粹的数据和事实往往难以触动人心。《论逻辑思维与有效沟通》深入探讨了“叙事结构”(Narrative Structure)在沟通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分析了英雄之旅(Hero's Journey)模型如何在商业案例陈述中被重塑,以激发听众的共鸣和行动欲。书中提供了构建“抓人眼球的开场白”、“支撑论点的证据链”和“有力的收尾号召”的实用框架。它强调,一个精心编排的故事,远比一沓冰冷的事实更有力量。 6. 跨文化与跨领域交流的障碍消除 在全球化和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跨界交流的挑战日益突出。本书特别开辟章节,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直接性、等级制度和非语言线索的不同解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概念翻译”的技巧——如何将高度专业化的术语(如工程学、金融学或心理学)转化为非专业人士能够迅速理解的日常语言,从而有效弥合专业壁垒带来的沟通鸿沟。 7. 倾听的艺术:双向互动的反馈回路 沟通并非单向的信息倾泻。本书将“有效倾听”提升到与“有效表达”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探讨了主动倾听(Active Listening)的层次,包括如何通过复述、提问和确认来验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如何识别对方话语背后的潜在需求和未表达的担忧。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才能真正建立起信任,确保沟通形成一个良性的、互相促进的反馈循环。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提升思维清晰度和人际影响力的人士: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项目负责人、市场营销人员、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对提升个人思辨能力和表达效果抱有热切追求的读者。 《论逻辑思维与有效沟通》是一部挑战你现有思维定式的深度指南,它将指导你构建更坚固的论证基础,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将你的洞察力传递给世界。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若叶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

  大学时期苦于报告写作,经常土法炼钢,自行摸索可能之道,多方尝试后掌握要领,迄今已发表数篇学术论文,并顺利取得博士学位。近年因担任课程助教、导师,批阅学生报告偶有所感,深知若无良方,学术写作入门不易。毕竟,研究报告与专业论文的书写方式,迥异于传统作文的辞藻雕琢,有其一定之格套、笔法,有志者只要熟悉原理、操作技巧,理应皆能上手,遂有是作。


图书目录

〈作者序〉
写报告不是靠文笔,而是思辨的建构与呈现

1 为何要会写研究报告?
1.1 什么是研究报告?
1.2 研究报告的延伸

2 下笔前的注意事项
2.1 六个组成要素
2.2 6W1H的思考术
2.3 出于自己的笔下
2.4 安排工作进度

3 如何寻找好的题目
3.1 选题的适切性
3.2 构思的三线索
3.3 缩放自如的命题法
3.4 量身打造的标题

4 锲而不舍的资料蒐集
4.1 要从哪入手?
4.2 至少去一趟图书馆
4.3 评估资料的「可信度」位阶
4.4 随搜随读,摘录重点
4.5 如何作笔记?

5 打造根基的提纲研拟
5.1 什么是提纲?
5.2 从笔记到纲要
5.3 问题的拆解与重组
5.4 设计全文的论题
5.5 突出自己的论点

6 从无到有的初稿写作
6.1 遵循一定的格式
6.2 严谨的文体与文风
6.3 引人入胜的前言
6.4 环环相扣的段落与正文
6.5 钩玄提要的结论

7 追本溯源的引用、註释
7.1 巨人肩膀上的高度与风险
7.2 形影不离的引用和註释
7.3 引用的三种形式:撮要、意译、引述
7.4 引用≠抄袭
7.5 脚註、随文註与文末註
7.6 参考文献与参考书目

8 有始有终的修润、校对
8.1 确定标题、前言与结论
8.2 检查内文逻辑
8.3 章节次序与图表编号
8.4 核对出处与格式校订
8.5 署名、系级与学号

9 自我能力加强篇
9.1 好的范本与模仿
9.2 从读者角度出发
9.3 力求完美的自我批判法
9.4 与人切磋、讨论
9.5 仔细检讨每一份报告
9.6 多作不同的尝试

10 老师不能说的祕密篇
10.1 一招毙命的抄袭问题
10.2 两分钟定谳的架构判别法
10.3 三秒定高下的参考文献
10.4 作者见解的说服力
10.5 整体论述能力的总评
10.6 书写格式是否专业

11 克服写作障碍的加油篇
11.1 你一定可以做得到
11.2 照表操课的安心感
11.3 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前进
11.4 抛机弃友地埋头苦干
11.5 不耻下问的小路捷径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拿到《如何写好报告》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写报告这件事情,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或者说是“写多了自然就会了”的过程。我一直以来都是凭着直觉和过往的经验来写报告,虽然有时候也能勉强过关,但总觉得不够专业,不够精炼。我渴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秘密武器”,一些能够瞬间提升报告质量的“捷径”。我好奇它是否会分享一些“高人”的写作心得,或者是一些已经被验证过的、能够快速提升报告撰写效率的“黄金法则”。我尤其想知道,如何才能让一份报告既有逻辑性,又具备一定的“故事性”,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不是让他们在枯燥的文字中昏昏欲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锦囊妙计”,比如如何巧妙地组织段落,如何运用有力的动词和精确的名词,甚至是如何在高潮处设置悬念,然后在结尾处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一些能够让我立刻在下次报告写作中脱颖而出的技巧,让我的报告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评分

《如何写好报告》这本书,是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被朋友安利的。我一直觉得,报告的撰写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我身边有太多优秀的人,他们的报告总是那么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并且能够直击要点,让人眼前一亮。而我,虽然也在努力,但总觉得自己的报告缺乏那种“点睛之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从根本上理解报告的写作原理,它不只是遣词造句那么简单,更涉及到信息分析、结构设计、以及目标受众的洞察。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如何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的方法。我尤其对如何构建一个有力的论证体系,如何有效地支持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写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部分感到好奇。这本书是否能教会我如何避免报告中常见的“逻辑陷阱”和“表达障碍”?我希望它能为我揭示报告写作的“内在逻辑”,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报告挑战,最终写出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报告。

评分

拿到《如何写好报告》这本书,我心里其实是带着一丝忐忑和期待的。报告,这个词在我的学生时代就如同噩梦般的存在,无论是课程报告、研究报告,还是后来的工作汇报,总觉得它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压得人喘不过气。我总是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写什么”,却很少真正去思考“怎么写”。我时常觉得自己的报告逻辑混乱,表达不清,即便内容本身还算扎实,呈现在纸上却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难以获得认可。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一直以来摸索的道路。我迫切地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摆脱对报告的恐惧,甚至能将其转化为一种可以掌控和运用的能力。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选题、构思讲起,一步步引导我梳理思路,构建清晰的框架,并且在语言表达、逻辑衔接上给出具体的指导,让我明白如何才能让我的报告言之有物,条理清晰,真正打动读者。当然,我更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报告的本质,明白报告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传递和沟通的桥梁。

评分

读完《如何写好报告》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写报告并非只能依靠天赋或者大量的练习,它是一门可以学习和掌握的学问。这本书颠覆了我过去对报告写作的刻板印象,让我认识到,一份好的报告,其实是作者深度思考和严谨逻辑的结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结构先行”的理念,它强调了在动笔之前,充分构思报告的整体框架的重要性,这就像建造一座大厦,没有坚实的结构,再精美的装修也无济于事。书中对不同报告类型的细致划分和针对性指导,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研究报告的严谨与学术性,与项目报告的侧重点和执行性,以及工作总结报告的梳理与反思,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关于“语言的精准度”和“视觉化呈现”的建议,让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更简洁、更具表现力的语言,如何通过图表和数据来增强报告的直观性和说服力。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怎么写”,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写”,让我从一个报告的“执行者”,变成了一个报告的“设计者”和“沟通者”。

评分

《如何写好报告》这本书,我带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之前接触过不少关于写作的书籍,但很多都偏向于文学创作,而报告这种实用性极强的文体,似乎总是被忽略。我总感觉报告写作的核心在于“效率”和“清晰”,它需要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将信息、分析和建议有效地传达给目标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不同类型报告的写作特点,比如研究报告的严谨性、项目报告的侧重点、市场分析报告的洞察力等等。我特别关心它能否提供一些实用的模板或者方法论,能够帮助我在面对各种报告任务时,快速进入状态,找到正确的写作路径。我更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如何提炼关键信息,以及如何运用图表、数据等辅助手段来增强报告的说服力。最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帮助我培养一种“报告思维”,让我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始终围绕核心目标,避免跑题和冗余,最终写出一份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又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报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