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论文写作(2版)

科技英语论文写作(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技英语
  • 论文写作
  • 学术写作
  • 英语写作
  • 科技文献
  • 写作技巧
  • 科研论文
  • 专业英语
  • 学术英语
  • 论文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以提升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能力为目标所编写而成。内容从实用角度出发,以论述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科技英语论文各章节的写作要点、基本结构、常用句型、时态与语态用法、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常用词汇与片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撰写论文时常出现之错误。书中的英文例句与段落,皆摘录自学者专着,以及五十余种不同专业领域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附录列有投稿信函、致谢、学术演讲、图表设计及应用的注意事项等。适用于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高中教师以及研究院所的科学研究人员,对于国际会议参与人员的培育亦有相当大的助益。
《国际金融市场与监管前沿:理论、实践与挑战》 本书简介 本著作旨在深入剖析当代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动态、核心运行机制及其面临的全球性监管挑战。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学原理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金融工具的创新与风险管理、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演变,以及金融科技(FinTech)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颠覆性影响。本书不仅侧重于对经典金融理论的梳理与检验,更着重于结合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金融事件(如主权债务危机、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资本流动变化、以及全球性疫情对供应链金融的冲击),探讨市场实践中的最新发展与争议焦点。 ---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体系的宏观基础与动态演变 本部分首先奠定了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宏观经济学基础,并追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一章: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与资本流动 详细分析了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与偏离,以及经济增长预期的差异。探讨了“特里芬难题”在当前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的新表现形式,并评估了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韧性与潜在替代方案(如数字货币的兴起)。本章特别引入了全球金融周期(Global Financial Cycle, GFC)的概念,解释了GFC如何跨越国界影响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的信贷扩张与收缩。 第二章:汇率决定理论与管理实践 深入比较了资产市场法(Asset Market Approach)和粘性价格模型(Sticky-Price Models)对短期汇率波动的解释力。着重分析了近年来各国央行在汇率干预实践中的策略转变,例如从直接干预转向依赖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和量化宽松/紧缩工具对汇率预期的影响。讨论了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成本和跨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特别是涉及汇率风险对冲的复杂性。 第三章: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改革探讨 考察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危机干预中的角色演变,分析了特别提款权(SDR)在当前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中的潜力与限制。对新兴经济体推动区域性货币合作(如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多极化”货币体系进行了情景分析。 --- 第二部分:金融工具、市场结构与风险管理前沿 本部分转向微观层面,聚焦于金融市场的具体运作、衍生品工具的创新及其带来的复杂风险管理挑战。 第四章:固定收益市场的新形态与定价模型 本章超越了传统的久期(Duration)和凸性(Convexity)分析,着重探讨了在全球低利率环境和随后快速加息周期中,不同期限主权债券和公司债券收益率曲线的结构性变化。详细介绍了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在评估系统性风险中的应用,以及气候变化风险(Climate Risk)如何被整合进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的定价模型中。 第五章:衍生品市场的结构性复杂性与监管套利 剖析了场外衍生品(OTC Derivatives)市场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历的中央清算化改革(Central Clearing Mandate)的实施效果。重点分析了互换执行机制(SEFs)的运作,并探讨了如何有效监管复杂的结构性产品,例如具有嵌入期权特征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债务抵押债券(CDO)的再设计产品。本章强调了对手方风险管理(Counterparty Risk Management)在跨机构交易中的核心地位。 第六章:全球资产组合管理与投资策略的迭代 研究了在低相关性资产收益普遍下降的背景下,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的局限性。详细介绍了风险平价(Risk Parity)策略如何通过调整风险贡献度而非资本权重来实现资产配置。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对冲基金策略(如全球宏观、事件驱动)在不同市场周期中的表现,并评估了另类投资(如私募股权和基础设施)在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战略价值。 --- 第三部分:全球金融监管的演进与挑战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集中讨论了金融危机后全球监管体系的重构,以及当前监管机构在应对新型风险时的困境。 第七章:巴塞尔协议III+的深化与审慎监管框架 系统梳理了巴塞尔协议III的最终完善(通常称为巴塞尔协议IV)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关注了交易账簿资本要求(Fundamental Review of the Trading Book, FRTB)的实施对全球大型银行交易成本结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TBTF)问题的解决措施,如可拆解性规划(Resolution Planning)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附加资本要求。 第八章:反洗钱(AML)与制裁合规的全球化挑战 本章详述了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提出的“了解你的客户”(KYC)和“源头可查”(Travel Rule)的最新标准。深入分析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跨境金融制裁的复杂性,以及金融机构在实施多重、有时相互冲突的制裁清单时所面临的合规困境和技术需求。讨论了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辅助AML/KYC流程的潜在优势。 第九章:金融科技(FinTech)对监管范式的冲击 本章评估了支付系统(如跨境即时支付)、人工智能在信用评分中的应用、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对现有金融中介制度的挑战。详细讨论了监管机构在“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es)和“创新中心”(Innovation Hubs)框架下,如何平衡促进技术创新与防范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微妙关系。探讨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行可能如何重塑商业银行的存款基础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第四部分:跨国监管协调与系统性风险的未来图景 最后一部分着眼于全球治理层面,探讨了如何实现更有效的跨国监管合作,以应对日益融合的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系统性威胁。 第十章: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国际应用 本章区分了微观审慎监管(针对个体机构)与宏观审慎监管(针对整个系统)。详细研究了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贷款价值比(LTV)限制等工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经验。探讨了如何设计能够有效遏制跨境金融周期溢出效应的区域性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机制。 第十一章:主权债务重组与跨境破产处理 在全球债务水平普遍高企的背景下,本章分析了国际主权债务重组的法律框架和实践障碍,特别是涉及到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债券合约条款(如集体行动条款,CACs)的适用性。探讨了跨国金融集团破产清算中,不同国家监管机构之间的权力划分与合作机制,以最小化破产对全球市场的冲击。 第十二章:全球金融稳定的未来展望与治理缺口 本章总结了当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存在的关键“缺口”,包括对影子银行体系(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NBFI)监管的不足,以及气候金融风险纳入主流监管框架的紧迫性。展望了下一轮可能重塑国际金融体系的关键技术变革和地缘政治变量,并提出了提升全球金融韧性的政策建议框架。 --- 本书特色: 本书的显著特点在于其跨学科的视野,融合了高级计量经济学模型、深入的法律与监管分析,以及对实际市场操作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金融学、经济学、商学院高级课程的理想教材,也是政策制定者、国际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高级风险管理师和监管官员理解当前全球金融复杂性的权威参考。全书坚持以批判性思维引导读者,超越对既有理论的简单复述,鼓励对未来金融风险的预判和应对策略的创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陆瑞强


  现职:
  国立宜兰大学助理教授

  学历:
  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研究所固态物理组博士
  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研究所固态物理组硕士
  国立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

  经历:
  电子工程技师
  国立宜兰大学助理教授
  经济部智慧财产局专利审查委员
  清云技术学院助理教授

图书目录

Chapter 1 绪论

Chapter 2 导论部分之一背景材料与文献回顾

  2.1 基本内容及组织形式
  2.2 背景资料(步骤一)
  2.3 文献回顾(步骤二)
  2.4 文献回顾的常用句型
  2.5 子句中的动词时态

Chapter 3 导论部分之二介绍研究主题
  3.1 指出问题(步骤三)
  3.2 研究目的(步骤四)
  3.3 研究价值(步骤五)
  3.4 组织结构(步骤六)

Chapter 4 理论分析部分
  4.1 理论分析的基本结构
  4.2 时态
  4.3 写作要点与常用句型

Chapter 实验与方法部分 5
  5.1 基本内容及结构
  5.2 对设备或材料的描述
  5.3 实验程式的描述

Chapter 结果部分 6
  6.1 基本内容及及结构
  6.2 介绍研究结果
  6.3 叙述研究结果
  6.4 说明或评论研究结果
  6.5 时态

Chapter 7 讨论部分
  7.1 基本内容及结构
  7.2 常用句型与时态

Chapter 8 结论部分
  8.1 基本内容及组织
  8.2 时态
  8.3 注意事项

Chapter 9 摘要
  9.1 定义、作用及类型
  9.2 基本内容与时态、语态
  9.3 摘要写作的几点建议

Chapter 参考文献目录格式 10
  10.1 序号格式
  10.2 APA的格式
  10.3 MLA的格式
  10.4 其他注意事项

Chapter 11 科技论文写作中常犯的错误
  11.1 不完整的句子
  11.2 散漫的句子
  11.3 缺少连接词
  11.4 主述不一致
  11.5 时态的误用
  11.6 不正确的动词补语
  11.7 被动语态的误用
  11.8 主词、语态的随意更换
  11.9 垂悬的修饰词语
  11.10 误置的修饰词
  11.11 冠词的误用
  11.12 不正确的复数名词
  11.13 不明确的先行词
  11.14 不一致的代名词与先行词
  11.15 不正确或不自然的复合名词
  11.16 不合理的比较
  11.17 「主题与评论」句型

Chapter 标点符号 12
  12.1 句尾标点符号
  12.2 句内标点符号
  12.3 大写字母、斜体字和词的标点符号
  12.4 方程式的标点符号
  12.5 数字
  12.6 复数
  12.7 专业术语的缩写
  12.8 其他

Chapter 13 常见词及片语的用法

附录1 投稿信函
附录2 致谢
附录3 学术演讲
附录4 图表的设计及应用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科技领域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乐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分享。然而,用流利的英语将复杂的科技概念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每次撰写科技论文,我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遣词造句上,但往往事倍功半,总觉得自己的表达不够地道,甚至有时候会因为语法错误或用词不当而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这次看到《科技英语论文写作(2版)》这本书,我感到非常欣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能够帮助我克服这些困难。特别是“2版”的出现,让我相信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一定对内容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很可能纳入了最新的学术写作理念和实践。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地进行文献综述的技巧,如何合理地组织文章的各个部分,以及如何写出富有说服力的讨论部分。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帮助我提升研究方法部分的严谨性和清晰度的建议,因为这部分往往是审稿人关注的重点。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但苦于英语表达不够专业和规范的研究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真正解决我写作难题的书籍。市面上关于写作的书籍琳琅满目,但我总觉得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不够接地气,离我实际写作的需求有一定距离。我之前也有过一些尝试,比如购买一些经典的外文写作指南,但由于语言障碍,阅读起来颇费力,而且书中提供的建议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理解和运用。这次看到《科技英语论文写作(2版)》,我将其视为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我之所以对它抱有较大期待,是因为“科技英语”这四个字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而“论文写作”更是我迫切需要提升的技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写作策略,例如如何构建一个逻辑清晰的实验设计部分,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方法和结果,以及如何撰写一个既能吸引读者又能准确概括研究成果的结论。我还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典型的英文科技论文范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如文章的结构、段落的组织、句子的运用等等,这样我就能通过模仿和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评分

我最近正在努力提升我的学术写作能力,特别是针对英文科技论文。之前读过一些关于论文写作的零散资料,但总觉得不成体系,缺乏深度。偶然间看到了《科技英语论文写作(2版)》,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它作为“2版”这一信息,就让我对其内容有了初步的期待。通常来说,一本经过再版的书籍,意味着作者对初版内容进行了审视和完善,很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研究成果、更前沿的写作技巧,或者对一些过时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这对于我这种希望掌握最新、最有效写作方法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非常期待书中是否能包含关于数据可视化、图表制作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有效地引用和组织参考文献,毕竟这些都是学术论文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且,一个好的“2版”通常会更注重读者的反馈,所以我也希望书中能解答一些我在实际写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比如如何让研究的创新点在摘要和引言部分得到清晰而有力的呈现,如何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模糊不清的表达。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看到了系统学习科技英语论文写作的可能性,并且“2版”的定位也让我对其质量和实用性有了更高的信心。

评分

在我看来,一篇优秀的科技论文不仅仅是研究内容的堆砌,更是作者思维能力、逻辑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我过去也曾尝试阅读一些与科技英语写作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枯燥,要么缺乏针对性,无法完全解决我在实际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科技英语论文写作(2版》时,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我猜测“2版”的推出,意味着作者对初版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很可能加入了更多与当前科技发展趋势相关的写作指导,例如如何清晰地描述算法的创新点、如何规范地引用新的实验数据等。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摘要和引言的策略,因为我知道这是吸引读者和审稿人兴趣的关键。此外,我也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图表设计和解读的指导,以及如何在结论部分给出深刻的见解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提升自己科技英语论文写作水平的新希望。

评分

在学术界,论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学术声誉,而高质量的科技英语论文写作是这一切的基础。我过去在撰写英文科技论文时,常常会因为遣词造句的不当而显得不够专业,或者因为逻辑不清而让审稿人产生误解,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这次偶然看到《科技英语论文写作(2版)》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2版”这个字眼就传递出一种权威和成熟的信息。我猜测,这本书很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对一些最新的学术写作规范和趋势进行了更新,比如对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论文写作特点的探讨,又或者是对开放获取(Open Access)模式下论文写作的新要求。我非常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地选择期刊、如何与期刊编辑和审稿人进行沟通的实用建议,这对于很多科研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此外,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提高论文可读性和吸引力的方法,例如如何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副标题,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引言,以及如何通过恰当的转折词和连接词来确保文章的流畅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