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例題考用演習

刑法例題考用演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
  • 案例分析
  • 法考
  • 考研
  • 習題集
  • 模擬題
  • 法學
  • 法律
  • 實務
  • 應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前颱大法律係所主任、法學大老蔡墩銘教授,精湛的法學素養,望重一方,其思維一直受到法學實務以及學術界的重視,多年來蔡教授也都受邀參與刑法、刑事訴訟法修法研究,對於法條精神非常嫻熟,由其專為參加國傢考試撰寫的考用書籍,一嚮是市場主流,銷售驚人,因為許多國傢考試考題的精神,均在其著作之中含括。

  目前的考用書籍,作者素質不一,內容可議。惟獨蔡墩銘教授學養豐富,地位崇高,下筆謹慎,堪為經典。所以,蔡墩銘教授所著的考用著作,嚮來被稱為準備國考的必讀聖經。

  本書全新增修、改版,幅度之大,曆年之最,因此交由翰蘆圖書齣版公司全新齣版。好書既齣,早就轟動。

作者簡介

蔡墩銘

  現職
  國立颱灣大學名譽教授

  學曆
  德國佛萊堡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訪問教授
  颱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颱灣大學法律係學士

  經曆
  颱灣大學法律係主任
  颱灣大學法律研究所所長
  司法官訓練所教席
  前司法行政部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委員
  司法院刑事訴訟法研究修正委員會委員

《刑法理論前沿探索》 一本深入剖析當代刑法學核心議題與未來發展趨勢的權威著作 導言:刑法的時代命題與理論革新 在全球化、技術飛速發展與社會結構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刑法理論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傳統的刑法觀念、犯罪構成要件乃至刑罰哲學,無不受到新思潮、新現象的衝擊與反思。本書《刑法理論前沿探索》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脈動中應運而生,它並非對既有法律條文的簡單梳理,亦非側重於應試技巧的習題解析,而是立足於深厚的理論根基,對當代刑法學中最具爭議性、最具前瞻性的議題進行全麵、深入的係統性考察與批判性反思。本書旨在搭建一座連接經典刑法學理論與當代社會治理實踐的橋梁,為法律理論工作者、高級司法人員以及有誌於深入研究刑法學的學者,提供一個廣闊而精深的學術視野。 第一部分:刑法基礎範疇的重構與深化 本部分聚焦於刑法學賴以存在的基石性概念,探討其在現代語境下的內涵變遷與理論拓展。 第一章:罪責原則的當代限縮與擴張 傳統罪責原則強調“行為的非法性”與“行為人的可非難性”。然而,麵對日益復雜的行為模式(如係統性、網絡化犯罪)和對風險的認知差異,罪責基礎是否需要新的維度來支撐?本章將詳細論述認知科學、神經法學對傳統“自由意誌”基礎的衝擊。重點剖析“工具化犯罪”中,組織者與工具執行者之間的責任分配難題。探討基於“反麵教化”目標的刑法乾預,是否構成對傳統責備論的實質性突破。我們審視瞭歐洲刑法理論中關於“危險責任”(Gefährdungshaftung)的最新爭論,並將其與我國特定領域的閤規義務體係進行對比分析,力求在堅守個人責任底綫的同時,探索更具社會正義性的歸責模型。 第二章:犯罪構成要件的結構性分析與功能轉變 犯罪構成要件作為刑法分則適用的邏輯框架,其穩定性受到來自“抽象危險犯”和“結果不法”理論的挑戰。本章深入解析瞭“抽象危險”與“具體危險”之間的張力。在環境法、金融監管等領域,許多新型犯罪的構成要件側重於對潛在風險的規製,而非既有侵害結果的認定。本書引入瞭“法益侵害的量化分析模型”,探討如何科學衡量抽象危險的社會危害程度,避免過度刑罰化。同時,對“不作為犯”中“保證人義務”的來源,引入瞭新的社會學維度解讀,超越瞭單純的法律明文規定或閤同約定,探討社會倫理對保證人義務的隱性塑造作用。 第三章:未遂與中止的理論邊界:從行為中心到意圖控製 刑法對未遂的處罰,本質上是對行為人犯罪意圖的提前乾預。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犯罪意圖的“著手”時點認定難題。針對“網絡犯罪的虛擬著手”與“預備行為的實質性區彆”,我們引入瞭行為控製理論,分析何種程度的行為介入纔能構成刑法意義上的“開始實施”。對於中止犯,本書不滿足於探討“自動性”問題,更著重分析瞭“中止行為的充分性”與“刑罰目的的內在矛盾”。如果行為人僅僅是因外部壓力而中止,其行為能否獲得等同於“悔悟者”的刑罰利益?理論的探討指嚮刑罰的未來功能——是否應更多側重於行為的修正性而非報應性。 第二部分:刑法分則領域的深化與前沿議題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當代社會生活中新興的、對傳統刑法構成嚴峻挑戰的具體犯罪領域。 第四章:網絡空間的法益侵害與屬地管轄難題 互聯網的無邊界性與虛擬性,對傳統的犯罪地、行為地概念構成瞭根本性動搖。本書詳細梳理瞭大數據操縱、深度僞造(Deepfake)詐騙、算法歧視等新型數字犯罪的法益侵害模式。我們重點分析瞭“電子證據的收集與采信”在跨境案件中的閤法性基礎,並對比研究瞭歐盟GDPR框架下數據泄露的刑事責任認定標準。探討在去中心化的網絡環境中,如何構建有效的“預防性刑法義務”和“技術中立的刑法解釋框架”,以應對身份盜用與虛擬財産侵害的復雜性。 第五章:環境刑法與生態正義的刑法保障 環境犯罪已從傳統的汙染行為,演變為復雜的係統性生態破壞。本書將環境刑法視為一種“超個人”的刑法形態,探討對“法人”及其高管的刑事責任追究機製。重點研究瞭“持續性汙染行為”的犯罪形態認定,以及“環境不作為責任”的歸責邏輯。我們引入瞭生態學視角下的“不可逆損害”概念,探討刑法是否應當為尚未完全顯現,但具有高度確定性的生態風險提供提前乾預的刑法空間。同時,對比瞭國際上對“生態滅絕罪”的探討,反思我國刑法在維護生態平衡方麵的理論準備。 第六章:金融經濟犯罪的復雜化與穿透式審查 在高度復雜的金融市場中,傳統上依賴“直接故意”和“具體詐騙行為”的認定模式已顯力不從心。本書深入分析瞭“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中“層級關係”的認定睏境,以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中“行為的社會性”判斷標準。我們側重於探討“金融欺詐的隱蔽性”與“刑法穿透性審查”之間的關係,即如何從繁復的金融交易鏈條中,剝離齣具有刑法意義上的“非法意圖”與“實質性損害”。對“內幕交易”的認知犯的認定,也進行瞭基於信息傳播速度與市場反應的實證性探討。 第三部分:刑罰論的未來走嚮與製度優化 刑罰的目的性與限縮性是刑法理論永恒的主題。本部分關注刑罰執行的科學性與人道主義關懷。 第七章:刑罰目的的新平衡:報應、預防與修復的整閤 傳統刑罰目的在實踐中經常失衡。本書對當代刑罰理論進行瞭批判性梳理,認為單一的“特殊預防”或“一般預防”均無法涵蓋現代刑罰的復雜功能。我們重點探討瞭“修復性司法”在我國背景下的適用潛力與理論局限。特彆關注對輕微犯罪的“去刑罰化”趨勢,引入“替代性懲罰措施的功能性再定位”,研究如何通過社會服務、恢復性對話等方式,實現對個體和社會的雙重修復。探討在嚴懲重罪的同時,如何科學界定“刑罰的最低限度乾預原則”。 第八章:量刑裁量中的精細化與量刑指南的理論定位 量刑的公平性與一緻性是司法公信力的關鍵。本書對量刑指南的製定邏輯進行瞭深入剖析,探討如何通過引入“量刑因子權重模型”,實現量刑標準的量化與透明化。重點分析瞭“量刑情節的交互影響”,例如纍犯情節與自首情節之間的抵消或疊加效應。我們還討論瞭如何平衡量刑裁量中“法官的個案裁量權”與“量刑標準的統一性要求”,避免因量刑指南的僵化而損害個案的實質正義。 結論:刑法學在治理體係中的定位 本書總結認為,當代刑法理論的發展方嚮在於:保持對基本原則的堅守、深化對新興法益的保護、以及提升刑罰執行的精細化與目的性。 刑法絕非僵死的教條,而是社會治理的最後一道、也是最嚴厲的一道防綫。理論的探索,其最終目的在於指導實踐,確保刑罰的威懾力與人道主義關懷能夠達到動態的平衡,構建一個既安全又公正的法治社會。 本書特色: 理論的深度與廣度兼備: 兼顧大陸法係與英美法係的最新理論動態,引入比較法的深刻見解。 關注製度的創新性: 不局限於現有法律條文的解釋,而是積極探討未來立法的理論基礎與技術路徑。 語言的學術性與嚴謹性: 全文論證邏輯清晰,術語運用精準,適閤高層次的學術研究與思辨。 目標讀者: 刑法學研究生、高校法學院教師、資深律師、檢察官、法官及政策研究人員。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總則
第一 構成要件(一~一一)(例題001~011)
第二 因果關係(一~一四)(例題012~025)
第三 違法性(一~六)(例題026~031)
第四 不作為(一~一八)(例題032~049)
第五 阻卻違法事由(一~三十)(例題050~079)
第六 責任能力(一~九)(例題080~088)
第七 故意責任(一~八)(例題089~096)
第八 過失責任(一~一三)(例題097~109)
第九 錯 誤(一~一七)(例題110~126)
第一 阻卻責任事由(一~一一)(例題127~137)
第一一 未遂犯(一~八)(例題138~145)
第一二 正犯與共犯(一~一一)(例題146~156)
第一三 數罪併罰(一~九)(例題157~165)
第一四 刑罰與保安處分
纍犯加重(例題166)
量  刑(例題167)
刑之酌減(例題168)
自  首(例題169)
自行投案(例題170)
緩 刑(一~二)(例題171~172)
追訴權時效(例題173)
保安處分(一~三)(例題174~176)
 
第二編 分則
第一 內亂罪(一~二)(例題177~178)
第二 外患罪(例題179)
第三 瀆職罪(一~四)(例題180~183)
第四 妨害公務罪(一~四)(例題184~187)
第五 妨害秩序罪(一~五)(例題188~192)
第六 妨害投票罪(例題193)
第七 脫逃罪(一~二)(例題194~195)
第八 藏匿人犯罪(一~二)(例題196~197)
第九 湮滅證據罪(一~二)(例題198~199)
第一 僞證罪(一~二)(例題200~201)
第一一 誣告罪(一~三)(例題202~204)
第一二 公共危險罪(一~一三)(例題205~217)
第一三 僞造貨幣罪(一~二)(例題218~219)
第一四 僞造有價證券罪(一~三)(例題220~222)
第一五 僞造文書罪(一~七)(例題223~229)
第一六 妨害性自主罪(一~六)(例題230~235)
第一七 妨害婚姻罪(例題236)
第一八 妨害傢庭罪(一~四)(例題237~240)
第一九 褻瀆祀典罪(例題241)
第二 侵害墳墓罪(例題242)
第二一 侵害屍體罪(例題243)
第二二 妨害農工商罪(例題244)
第二三 鴉片罪(例題245)
第二四 賭博罪(一~二)(例題246~247)
第二五 殺人罪(一~一九)(例題248~266)
第二六 傷害罪(一~八)(例題267~274)
第二七 墮胎罪(例題275)
第二八 遺棄罪(一~八)(例題276~283)
第二九 妨害自由罪(一~一七)(例題284~300)
第三 妨害名譽罪(一~三)(例題301~303)
第三一 妨害秘密罪(例題304)
第三二 竊盜罪(一~一三)(例題305~317)
第三三 搶奪罪(一~二)(例題318~319)
第三四 強盜罪(一~五)(例題320~324)
第三五 侵占罪(一~八)(例題325~332)
第三六 詐欺罪(一~一一)(例題333~343)
第三七 背信罪(例題344)
第三八 恐嚇罪(一~三)(例題345~347)
第三九 贓物罪(一~三)(例題348~350)
第四 毀棄損壞罪(一~三)(例題351~353)
 
第三編 習題
第一 構成要件(習題1~5)
第二 因果關係(習題6~16)
第三 違法性(習題17~26)
第四 有責性(習題27~31)
第五 未遂犯(習題32~42)
第六 共犯(習題43~59)
第七 罪數(習題60~75)第八 侵害國傢法益之犯罪(習題76~98)
第九 侵害社會法益之犯罪(習題99~114)
第一 侵害人格法益之犯罪(習題115~164)
第一一 侵害財産法益之犯罪(習題165~192)
第一二 刑法之適用(習題193~210)

圖書序言

  本書係以2006年齣版的《刑法例題演習》(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叢書22)為主架構,因2007年以至2011年之間,刑法共有7次大小修正與增減,牽涉法條共達15條之多,經翰蘆圖書齣版公司總經理洪詩棠催請及建議,以及本書內容必須再做相應之修改,因此做大幅度的翻修,書名改為《刑法例題考用演習》,並改由翰蘆圖書公司齣版。

  為配閤時代發展之趨勢,近來世界各國莫不頻頻修改刑法,我國亦然,此使研究刑法者,不能不特彆注意近來犯罪之趨勢與刑法之修正。對於本書例題上之絀見,如有不同之看法或高見,仍希賢明讀者不吝指證。

  本書係依刑法內容編寫題例,以重點、法條、判解、解說、結論以及附註等項目,兼顧钜細,標示關鍵字,非常適閤有誌於參加司法考試的讀者,對於司法實務者應具有參考價值。如能因此增進讀者考、用之需,本人幸甚。

颱灣大學名譽教授
蔡 墩 銘 謹識
2011年10月1日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刑法例題考用演習》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期待,畢竟市麵上類似的書太多瞭,很容易淪為「罐頭」式的考題堆砌。然而,這本書卻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遠超乎我的預期。作者在編寫題目時,不僅考慮到瞭常見的法律爭點,更巧妙地融入瞭一些比較冷僻但卻可能齣現的細節。這讓我意識到,刑法並非隻有教科書上那些經典的案例,實際的考試往往會藏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陷阱。而書中的擬答,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它沒有使用過於艱澀難懂的詞彙,而是用清晰、邏輯性強的語言,一步一步引導我理解案情。更重要的是,擬答中對於每一個論證環節,都提供瞭充分的學理支持和實務參考,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會得齣這樣的結論。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舉證責任」和「證據法則」在實體論中的應用,這是一個很多考生容易忽略但卻非常重要的環節。這本書讓我明白,刑法不隻是冷冰冰的法條,而是關乎個案正義的具體實踐。

评分

這本《刑法例題考用演習》的題目質量,絕對是我看過數一數二的!作者顯然對近年的國傢考試趨勢和學術發展有非常深入的瞭解。書中所選的例題,很多都緊扣著當前學界和實務界熱議的議題,像是近期關於「作為義務」的討論,或是「結果共同」與「行為共同」的區別,都在題目中有所體現。而且,題目設計的邏輯性非常強,不是那種為瞭測驗而測驗的題目,而是能真正引導你去思考法律條文背後的精神和目的。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的擬答,不僅提供瞭標準答案,更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教授在對話。作者在擬答中,會引述重要的學說和判例,並且有條理地分析其適用性,甚至會提齣一些值得商榷的觀點,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每道題目的後麵,都會有「作者提醒」的欄位,這裡麵會點齣該題最容易齣錯的地方,或是需要特別注意的細節,這對於我這種容易粗心大意的考生來說,簡直是福音。這本書讓我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瞭知識,更學會瞭如何「解題」,這纔是真正的考試實力。

评分

作為一個非本科係的考生,刑法對我來說一直是一門難以跨越的障礙。直到我遇見瞭《刑法例題考用演習》,我纔感覺到自己終於抓到瞭學習的訣竅。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它能將複雜的刑法概念,透過實例的方式,變得生動且易於理解。書中的例題都相當貼近生活,而且作者在設計題目時,非常注重情境的鋪陳,讓我在閱讀題目時,彷彿身歷其境,更能體會到法律適用的重要性。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的擬答,不僅僅是提供一個答案,更像是在與我進行一場「解題對話」。作者會溫柔地引導我思考,在分析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迷思和盲點。而且,對於每個爭點的分析,都搭配瞭豐富的學說和判例,並且會解釋這些學說和判例的脈絡,讓我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真正理解其背後的邏輯。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過失犯」和「不作為犯」的深入剖析,這兩個部分一直是我學習的痛點,但透過這本書的引導,我終於能夠豁然開朗。這本書對我來說,不隻是一本考用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傢教老師,陪伴我一步步剋服對刑法的恐懼,走嚮成功。

评分

這本《刑法例題考用演習》簡直是法研所考試的救星!身為一個準備瞭兩年考試的考生,我嘗試過各種筆記和參考書,但總是覺得少瞭點什麼。直到我入手這本書,纔發現原來解題的關鍵就在於「演習」!作者的功力體現在他挑選的題目都非常有代錶性,涵蓋瞭刑法各個重要考點,而且考題的設計非常貼近實際考場,能有效模擬考試時的壓迫感和時間壓力。更重要的是,書中的擬答非常詳盡,不僅僅是條列式地列齣條文和判例,而是非常有邏輯地分析問題,從事實認定、構成要件的判斷、阻卻違法事由的檢討,到罪責的審查,每一個環節都剖析得鞭闢入裡。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還會針對同一類型爭點,提供不同的解題角度和思考方嚮,讓我明白同一條問題,可能存在多元的解釋空間,這對於培養獨立思考和論述能力非常有幫助。我每天都會撥齣固定的時間練習題目,並且仔細研讀擬答,有時候甚至會把擬答當成教科書來讀,因為它裡麵蘊含的學說見解和實務操作都非常紮實。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刑法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死記硬背條文,而是學會如何「運用」刑法來分析個案。

评分

不得不說,《刑法例題考用演習》的編排方式我真的非常欣賞。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其他考用書,隻是單純地把歷年考題羅列齣來,然後附上陽春的擬答。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將題目按照刑法總則和分則的不同單元進行分類,每個單元底下又細分為更小的考點。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我能夠針對自己比較薄弱的部分進行加強訓練。例如,我對「故意」和「過失」的判斷常常感到混淆,這本書裡就有專門針對這類題型的練習,並且在擬答中詳細解釋瞭兩者之間的界線和判斷標準。另外,作者在題目下方,會先點齣該題主要的爭點,讓我在閱讀前就能有個大概的預期,也更容易進入狀況。而擬答的部分,除瞭有完整的實體論述,還會額外補充一些學說上的爭議,或是實務上對該問題的看法,這對於準備研究所考試來說,絕對是加分的關鍵。我特別欣賞的是,書中對於一些複雜的案例,會用圖錶或流程圖的方式來輔助理解,讓我在麵對龐雜的法律關係時,能夠更清晰地梳理脈絡。這本書的內容紮實,編排用心,絕對是每個想在刑法領域有所突破的考生必備的參考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