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例题考用演习

刑法例题考用演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案例分析
  • 法考
  • 考研
  • 习题集
  • 模拟题
  • 法学
  • 法律
  • 实务
  • 应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前台大法律系所主任、法学大老蔡墩铭教授,精湛的法学素养,望重一方,其思维一直受到法学实务以及学术界的重视,多年来蔡教授也都受邀参与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法研究,对于法条精神非常娴熟,由其专为参加国家考试撰写的考用书籍,一向是市场主流,销售惊人,因为许多国家考试考题的精神,均在其着作之中含括。

  目前的考用书籍,作者素质不一,内容可议。惟独蔡墩铭教授学养丰富,地位崇高,下笔谨慎,堪为经典。所以,蔡墩铭教授所着的考用着作,向来被称为准备国考的必读圣经。

  本书全新增修、改版,幅度之大,历年之最,因此交由翰芦图书出版公司全新出版。好书既出,早就轰动。

作者简介

蔡墩铭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学历
  德国佛莱堡大学法学博士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访问教授
  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
  台湾大学法律系学士

  经历
  台湾大学法律系主任
  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所长
  司法官训练所教席
  前司法行政部刑法研究修正委员会委员
  司法院刑事诉讼法研究修正委员会委员

《刑法理论前沿探索》 一本深入剖析当代刑法学核心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权威著作 导言:刑法的时代命题与理论革新 在全球化、技术飞速发展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刑法理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刑法观念、犯罪构成要件乃至刑罚哲学,无不受到新思潮、新现象的冲击与反思。本书《刑法理论前沿探索》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脉动中应运而生,它并非对既有法律条文的简单梳理,亦非侧重于应试技巧的习题解析,而是立足于深厚的理论根基,对当代刑法学中最具争议性、最具前瞻性的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性考察与批判性反思。本书旨在搭建一座连接经典刑法学理论与当代社会治理实践的桥梁,为法律理论工作者、高级司法人员以及有志于深入研究刑法学的学者,提供一个广阔而精深的学术视野。 第一部分:刑法基础范畴的重构与深化 本部分聚焦于刑法学赖以存在的基石性概念,探讨其在现代语境下的内涵变迁与理论拓展。 第一章:罪责原则的当代限缩与扩张 传统罪责原则强调“行为的非法性”与“行为人的可非难性”。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行为模式(如系统性、网络化犯罪)和对风险的认知差异,罪责基础是否需要新的维度来支撑?本章将详细论述认知科学、神经法学对传统“自由意志”基础的冲击。重点剖析“工具化犯罪”中,组织者与工具执行者之间的责任分配难题。探讨基于“反面教化”目标的刑法干预,是否构成对传统责备论的实质性突破。我们审视了欧洲刑法理论中关于“危险责任”(Gefährdungshaftung)的最新争论,并将其与我国特定领域的合规义务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在坚守个人责任底线的同时,探索更具社会正义性的归责模型。 第二章: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构性分析与功能转变 犯罪构成要件作为刑法分则适用的逻辑框架,其稳定性受到来自“抽象危险犯”和“结果不法”理论的挑战。本章深入解析了“抽象危险”与“具体危险”之间的张力。在环境法、金融监管等领域,许多新型犯罪的构成要件侧重于对潜在风险的规制,而非既有侵害结果的认定。本书引入了“法益侵害的量化分析模型”,探讨如何科学衡量抽象危险的社会危害程度,避免过度刑罚化。同时,对“不作为犯”中“保证人义务”的来源,引入了新的社会学维度解读,超越了单纯的法律明文规定或合同约定,探讨社会伦理对保证人义务的隐性塑造作用。 第三章:未遂与中止的理论边界:从行为中心到意图控制 刑法对未遂的处罚,本质上是对行为人犯罪意图的提前干预。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犯罪意图的“着手”时点认定难题。针对“网络犯罪的虚拟着手”与“预备行为的实质性区别”,我们引入了行为控制理论,分析何种程度的行为介入才能构成刑法意义上的“开始实施”。对于中止犯,本书不满足于探讨“自动性”问题,更着重分析了“中止行为的充分性”与“刑罚目的的内在矛盾”。如果行为人仅仅是因外部压力而中止,其行为能否获得等同于“悔悟者”的刑罚利益?理论的探讨指向刑罚的未来功能——是否应更多侧重于行为的修正性而非报应性。 第二部分:刑法分则领域的深化与前沿议题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当代社会生活中新兴的、对传统刑法构成严峻挑战的具体犯罪领域。 第四章:网络空间的法益侵害与属地管辖难题 互联网的无边界性与虚拟性,对传统的犯罪地、行为地概念构成了根本性动摇。本书详细梳理了大数据操纵、深度伪造(Deepfake)诈骗、算法歧视等新型数字犯罪的法益侵害模式。我们重点分析了“电子证据的收集与采信”在跨境案件中的合法性基础,并对比研究了欧盟GDPR框架下数据泄露的刑事责任认定标准。探讨在去中心化的网络环境中,如何构建有效的“预防性刑法义务”和“技术中立的刑法解释框架”,以应对身份盗用与虚拟财产侵害的复杂性。 第五章:环境刑法与生态正义的刑法保障 环境犯罪已从传统的污染行为,演变为复杂的系统性生态破坏。本书将环境刑法视为一种“超个人”的刑法形态,探讨对“法人”及其高管的刑事责任追究机制。重点研究了“持续性污染行为”的犯罪形态认定,以及“环境不作为责任”的归责逻辑。我们引入了生态学视角下的“不可逆损害”概念,探讨刑法是否应当为尚未完全显现,但具有高度确定性的生态风险提供提前干预的刑法空间。同时,对比了国际上对“生态灭绝罪”的探讨,反思我国刑法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理论准备。 第六章:金融经济犯罪的复杂化与穿透式审查 在高度复杂的金融市场中,传统上依赖“直接故意”和“具体诈骗行为”的认定模式已显力不从心。本书深入分析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层级关系”的认定困境,以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行为的社会性”判断标准。我们侧重于探讨“金融欺诈的隐蔽性”与“刑法穿透性审查”之间的关系,即如何从繁复的金融交易链条中,剥离出具有刑法意义上的“非法意图”与“实质性损害”。对“内幕交易”的认知犯的认定,也进行了基于信息传播速度与市场反应的实证性探讨。 第三部分:刑罚论的未来走向与制度优化 刑罚的目的性与限缩性是刑法理论永恒的主题。本部分关注刑罚执行的科学性与人道主义关怀。 第七章:刑罚目的的新平衡:报应、预防与修复的整合 传统刑罚目的在实践中经常失衡。本书对当代刑罚理论进行了批判性梳理,认为单一的“特殊预防”或“一般预防”均无法涵盖现代刑罚的复杂功能。我们重点探讨了“修复性司法”在我国背景下的适用潜力与理论局限。特别关注对轻微犯罪的“去刑罚化”趋势,引入“替代性惩罚措施的功能性再定位”,研究如何通过社会服务、恢复性对话等方式,实现对个体和社会的双重修复。探讨在严惩重罪的同时,如何科学界定“刑罚的最低限度干预原则”。 第八章:量刑裁量中的精细化与量刑指南的理论定位 量刑的公平性与一致性是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本书对量刑指南的制定逻辑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如何通过引入“量刑因子权重模型”,实现量刑标准的量化与透明化。重点分析了“量刑情节的交互影响”,例如累犯情节与自首情节之间的抵消或叠加效应。我们还讨论了如何平衡量刑裁量中“法官的个案裁量权”与“量刑标准的统一性要求”,避免因量刑指南的僵化而损害个案的实质正义。 结论:刑法学在治理体系中的定位 本书总结认为,当代刑法理论的发展方向在于:保持对基本原则的坚守、深化对新兴法益的保护、以及提升刑罚执行的精细化与目的性。 刑法绝非僵死的教条,而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道、也是最严厉的一道防线。理论的探索,其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确保刑罚的威慑力与人道主义关怀能够达到动态的平衡,构建一个既安全又公正的法治社会。 本书特色: 理论的深度与广度兼备: 兼顾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最新理论动态,引入比较法的深刻见解。 关注制度的创新性: 不局限于现有法律条文的解释,而是积极探讨未来立法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路径。 语言的学术性与严谨性: 全文论证逻辑清晰,术语运用精准,适合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与思辨。 目标读者: 刑法学研究生、高校法学院教师、资深律师、检察官、法官及政策研究人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则
第一 构成要件(一~一一)(例题001~011)
第二 因果关系(一~一四)(例题012~025)
第三 违法性(一~六)(例题026~031)
第四 不作为(一~一八)(例题032~049)
第五 阻却违法事由(一~三十)(例题050~079)
第六 责任能力(一~九)(例题080~088)
第七 故意责任(一~八)(例题089~096)
第八 过失责任(一~一三)(例题097~109)
第九 错 误(一~一七)(例题110~126)
第一 阻却责任事由(一~一一)(例题127~137)
第一一 未遂犯(一~八)(例题138~145)
第一二 正犯与共犯(一~一一)(例题146~156)
第一三 数罪併罚(一~九)(例题157~165)
第一四 刑罚与保安处分
累犯加重(例题166)
量  刑(例题167)
刑之酌减(例题168)
自  首(例题169)
自行投案(例题170)
缓 刑(一~二)(例题171~172)
追诉权时效(例题173)
保安处分(一~三)(例题174~176)
 
第二编 分则
第一 内乱罪(一~二)(例题177~178)
第二 外患罪(例题179)
第三 渎职罪(一~四)(例题180~183)
第四 妨害公务罪(一~四)(例题184~187)
第五 妨害秩序罪(一~五)(例题188~192)
第六 妨害投票罪(例题193)
第七 脱逃罪(一~二)(例题194~195)
第八 藏匿人犯罪(一~二)(例题196~197)
第九 湮灭证据罪(一~二)(例题198~199)
第一 伪证罪(一~二)(例题200~201)
第一一 诬告罪(一~三)(例题202~204)
第一二 公共危险罪(一~一三)(例题205~217)
第一三 伪造货币罪(一~二)(例题218~219)
第一四 伪造有价证券罪(一~三)(例题220~222)
第一五 伪造文书罪(一~七)(例题223~229)
第一六 妨害性自主罪(一~六)(例题230~235)
第一七 妨害婚姻罪(例题236)
第一八 妨害家庭罪(一~四)(例题237~240)
第一九 亵渎祀典罪(例题241)
第二 侵害坟墓罪(例题242)
第二一 侵害尸体罪(例题243)
第二二 妨害农工商罪(例题244)
第二三 鸦片罪(例题245)
第二四 赌博罪(一~二)(例题246~247)
第二五 杀人罪(一~一九)(例题248~266)
第二六 伤害罪(一~八)(例题267~274)
第二七 堕胎罪(例题275)
第二八 遗弃罪(一~八)(例题276~283)
第二九 妨害自由罪(一~一七)(例题284~300)
第三 妨害名誉罪(一~三)(例题301~303)
第三一 妨害秘密罪(例题304)
第三二 窃盗罪(一~一三)(例题305~317)
第三三 抢夺罪(一~二)(例题318~319)
第三四 强盗罪(一~五)(例题320~324)
第三五 侵占罪(一~八)(例题325~332)
第三六 诈欺罪(一~一一)(例题333~343)
第三七 背信罪(例题344)
第三八 恐吓罪(一~三)(例题345~347)
第三九 赃物罪(一~三)(例题348~350)
第四 毁弃损坏罪(一~三)(例题351~353)
 
第三编 习题
第一 构成要件(习题1~5)
第二 因果关系(习题6~16)
第三 违法性(习题17~26)
第四 有责性(习题27~31)
第五 未遂犯(习题32~42)
第六 共犯(习题43~59)
第七 罪数(习题60~75)第八 侵害国家法益之犯罪(习题76~98)
第九 侵害社会法益之犯罪(习题99~114)
第一 侵害人格法益之犯罪(习题115~164)
第一一 侵害财产法益之犯罪(习题165~192)
第一二 刑法之适用(习题193~210)

图书序言

  本书系以2006年出版的《刑法例题演习》(国立台湾大学法学丛书22)为主架构,因2007年以至2011年之间,刑法共有7次大小修正与增减,牵涉法条共达15条之多,经翰芦图书出版公司总经理洪诗棠催请及建议,以及本书内容必须再做相应之修改,因此做大幅度的翻修,书名改为《刑法例题考用演习》,并改由翰芦图书公司出版。

  为配合时代发展之趋势,近来世界各国莫不频频修改刑法,我国亦然,此使研究刑法者,不能不特别注意近来犯罪之趋势与刑法之修正。对于本书例题上之绌见,如有不同之看法或高见,仍希贤明读者不吝指证。

  本书系依刑法内容编写题例,以重点、法条、判解、解说、结论以及附註等项目,兼顾鉅细,标示关键字,非常适合有志于参加司法考试的读者,对于司法实务者应具有参考价值。如能因此增进读者考、用之需,本人幸甚。

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蔡 墩 铭 谨识
2011年10月1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個非本科系的考生,刑法對我來說一直是一門難以跨越的障礙。直到我遇見了《刑法例題考用演習》,我才感覺到自己終於抓到了學習的訣竅。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它能將複雜的刑法概念,透過實例的方式,變得生動且易於理解。書中的例題都相當貼近生活,而且作者在設計題目時,非常注重情境的鋪陳,讓我在閱讀題目時,彷彿身歷其境,更能體會到法律適用的重要性。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的擬答,不僅僅是提供一個答案,更像是在與我進行一場「解題對話」。作者會溫柔地引導我思考,在分析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迷思和盲點。而且,對於每個爭點的分析,都搭配了豐富的學說和判例,並且會解釋這些學說和判例的脈絡,讓我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真正理解其背後的邏輯。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過失犯」和「不作為犯」的深入剖析,這兩個部分一直是我學習的痛點,但透過這本書的引導,我終於能夠豁然開朗。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只是一本考用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家教老師,陪伴我一步步克服對刑法的恐懼,走向成功。

评分

這本《刑法例題考用演習》的題目質量,絕對是我看過數一數二的!作者顯然對近年的國家考試趨勢和學術發展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書中所選的例題,很多都緊扣著當前學界和實務界熱議的議題,像是近期關於「作為義務」的討論,或是「結果共同」與「行為共同」的區別,都在題目中有所體現。而且,題目設計的邏輯性非常強,不是那種為了測驗而測驗的題目,而是能真正引導你去思考法律條文背後的精神和目的。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的擬答,不僅提供了標準答案,更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教授在對話。作者在擬答中,會引述重要的學說和判例,並且有條理地分析其適用性,甚至會提出一些值得商榷的觀點,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每道題目的後面,都會有「作者提醒」的欄位,這裡面會點出該題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或是需要特別注意的細節,這對於我這種容易粗心大意的考生來說,簡直是福音。這本書讓我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如何「解題」,這才是真正的考試實力。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刑法例題考用演習》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期待,畢竟市面上類似的書太多了,很容易淪為「罐頭」式的考題堆砌。然而,這本書卻徹底顛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遠超乎我的預期。作者在編寫題目時,不僅考慮到了常見的法律爭點,更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比較冷僻但卻可能出現的細節。這讓我意識到,刑法並非只有教科書上那些經典的案例,實際的考試往往會藏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陷阱。而書中的擬答,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它沒有使用過於艱澀難懂的詞彙,而是用清晰、邏輯性強的語言,一步一步引導我理解案情。更重要的是,擬答中對於每一個論證環節,都提供了充分的學理支持和實務參考,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舉證責任」和「證據法則」在實體論中的應用,這是一個很多考生容易忽略但卻非常重要的環節。這本書讓我明白,刑法不只是冷冰冰的法條,而是關乎個案正義的具體實踐。

评分

這本《刑法例題考用演習》簡直是法研所考試的救星!身為一個準備了兩年考試的考生,我嘗試過各種筆記和參考書,但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直到我入手這本書,才發現原來解題的關鍵就在於「演習」!作者的功力體現在他挑選的題目都非常有代表性,涵蓋了刑法各個重要考點,而且考題的設計非常貼近實際考場,能有效模擬考試時的壓迫感和時間壓力。更重要的是,書中的擬答非常詳盡,不僅僅是條列式地列出條文和判例,而是非常有邏輯地分析問題,從事實認定、構成要件的判斷、阻卻違法事由的檢討,到罪責的審查,每一個環節都剖析得鞭辟入裡。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還會針對同一類型爭點,提供不同的解題角度和思考方向,讓我明白同一條問題,可能存在多元的解釋空間,這對於培養獨立思考和論述能力非常有幫助。我每天都會撥出固定的時間練習題目,並且仔細研讀擬答,有時候甚至會把擬答當成教科書來讀,因為它裡面蘊含的學說見解和實務操作都非常扎實。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刑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死記硬背條文,而是學會如何「運用」刑法來分析個案。

评分

不得不說,《刑法例題考用演習》的編排方式我真的非常欣賞。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其他考用書,只是單純地把歷年考題羅列出來,然後附上陽春的擬答。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將題目按照刑法總則和分則的不同單元進行分類,每個單元底下又細分為更小的考點。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我能夠針對自己比較薄弱的部分進行加強訓練。例如,我對「故意」和「過失」的判斷常常感到混淆,這本書裡就有專門針對這類題型的練習,並且在擬答中詳細解釋了兩者之間的界線和判斷標準。另外,作者在題目下方,會先點出該題主要的爭點,讓我在閱讀前就能有個大概的預期,也更容易進入狀況。而擬答的部分,除了有完整的實體論述,還會額外補充一些學說上的爭議,或是實務上對該問題的看法,這對於準備研究所考試來說,絕對是加分的關鍵。我特別欣賞的是,書中對於一些複雜的案例,會用圖表或流程圖的方式來輔助理解,讓我在面對龐雜的法律關係時,能夠更清晰地梳理脈絡。這本書的內容紮實,編排用心,絕對是每個想在刑法領域有所突破的考生必備的參考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