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一般认为是国际社会之法,并以国际社会为其法效力的范围。因此,历史变化时,国际法也会随之变动。在过去因为国际社会主要是以欧洲、基督教和白人为核心,其他地区国家都受其统治,所以传统的国际法,又被称为「欧洲公法」。惟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产生很大变化,亚洲、非洲为中心的非基督教、有色人种纷纷独立,国际法也随之不断演变,因此成为现代国际法。
作者特别关注到国际社会呈现了紧密化、组织化、协力化的现象,因国际社会变动巨大,国际法应该随之日新月异,但因台湾的国际法书籍较少,符合现代国际法原理和理论的教科书很有限,因此作者以其在研究所、大学部讲授国际法的经验,特别以教科书形式撰写本书。
本书的内容与架构,定位于国际法基本理论的阐明,属于全盘理解现代国际法的入门书,很适合大学部使用,对于研究所做为教材也相当适用。
作者认为,法律是弱者的武器,但法律并不会保护弱者,只保护懂得法律之人。因此,弱小国家与被压迫民族更需要研究国际法,方能在国际社会中争取自身的权益。这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用心。
「国际法」是国家考试的考科之一,本书是教科书形式撰写,可做为自修入门或上课教材之用,特别是本书逻辑脉络和论述都很清晰,非常容易阅读,更适合准备各项考试。
作者简介
许庆雄
现任
淡江大学国际学院日本研究所教授
曾任
淡江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
政大国关中心特约研究员
台湾教授协会法政组招集人
国立空中大学兼任教授
学历
日本近畿大学法学硕士、博士
台湾大学政治系
着作
国际法入门
宪法入门
社会权论
中华民国如何成为国家
李明峻
现任
中原大学
世新大学
曾任
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助教授
政大国关中心特约研究员
学历
日本国立京都大学法学硕士、博士
淡江大学日研所硕士
台湾大学政治系
着作
国际法入门
现代国际法
编着
当代国际法文献选集
国际人权法文献选及与解说
译着
国际法的投降、佔领与私人财产
国际人权
台湾国际政治史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真的有待提升。虽然作者的原文可能写得很好,但译文读起来却有些生硬,很多专业术语的翻译不够准确,甚至出现了歧义。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而且,书中的排版也比较混乱,字体大小不一,段落间距不均匀,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内容方面,这本书对于国际法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得比较清晰,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联合国宪章,再到国际法院的设立,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但是,对于一些新兴的国际法议题,例如网络安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等,却几乎没有提及。我觉得国际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教材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反映最新的国际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如果能加入更多关于这些新兴议题的讨论,这本书的吸引力会更大。另外,书中的图表和案例也比较少,缺乏视觉上的冲击力,让人感觉有些单调。希望未来版本能加强翻译质量,优化排版设计,并加入更多关于新兴议题的讨论。
评分读完这本《国际法概论》,说实话,有点失望。我原本期待能看到更多台湾在地案例的融入,毕竟国际法并非空中楼阁,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书里对于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倒是讲得蛮细致,像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禁止使用武力等等,这些基础知识的确是入门的必要条件。但总觉得少了点“台湾视角”,例如在讨论海洋法时,对于台湾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以及与周边国家在渔业资源划分上的争议,仅仅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探讨。还有,书里对于国际人权法的介绍,虽然涵盖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但对于台湾在推动人权方面的一些经验,例如废除死刑的讨论、性少数群体的权益保障等等,完全没有提及。我觉得一本好的国际法教材,不应该只是照本宣科,更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法与自身生活的关联。如果能加入更多台湾的案例分析,以及台湾学者对于国际法议题的观点,这本书的价值会更高。希望未来版本能有所改进,让台湾的读者更能从中受益。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相当有特色,采用的是一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每个章节都以一个实际的国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然后逐步引入相关的国际法概念和原则。例如,在讨论国际刑事法院时,作者先介绍了卢旺达种族灭绝事件和前南斯拉夫战争罪行,然后才详细解释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审判程序等等。这种方式让我觉得国际法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的。不过,这本书的深度稍嫌不足,对于一些复杂的国际法议题,例如国家责任、国际争端解决等等,只是做了简单的介绍,没有深入探讨。而且,书中的案例选择也比较偏向欧美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法实践中的困境,以及它们在国际法规则制定中的参与度,关注不够。作为一名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以及它们在国际法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作为国际法入门的教材,但如果想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参考其他更专业的书籍。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国际法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国际法体系中的各种机构,例如联合国、国际法院、世界贸易组织等等,并详细解释了它们的职能和作用。但是,这些机构在实际运作中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大国之间的权力博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以及国际法规则的执行困境等等。作者对于这些挑战的分析鞭辟入里,让我对国际法的局限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比较客观中立,作者并没有试图为任何一方辩护,而是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不过,书中的内容过于庞杂,信息量太大,让人感觉有些消化不良。而且,书中的案例选择也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我觉得如果能加入更多关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案例,例如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难民问题等等,这本书的价值会更高。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国际法教材,但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国际关系基础,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于国际法理论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国际法的规则,而是深入分析了国际法的哲学基础、理论来源、以及不同学派之间的观点差异。例如,作者详细介绍了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以及历史学派对于国际法的不同理解,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种理论上的探讨让我对国际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规则层面。不过,这本书的语言比较晦涩难懂,对于没有国际法基础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吃力。而且,书中的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让人感觉有些脱离实际。我觉得一本好的国际法教材,应该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另外,书中的索引不够完善,查找起来比较麻烦。希望未来版本能简化语言,增加案例分析,并完善索引,让更多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