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刑法」、「刑事诉讼法」、「温馨感言」三大辑,包含国考命题者、各大知名大学教授、法学院长级,以及实务界作者特别撰写的论文,是近年国内最重要的论文集。
本书由蔡墩铭教授的学生,马英九总统特撰贺文。这可能是马总统在总统任内唯一亲撰的贺文。
陈志龙教授特撰的文章,揭露台湾大学法学院的内幕,也铺陈法学界诸多不为人知的祕闻,想了解法律学界的内情,本书有很多秘辛,已在大学校园、图书馆轰动流传。
本书为台湾财经刑法研究学会编辑搜文的第一本出版品,翰芦总经销。该学会成员遍及各大学教授,参加考试,本书必读。
马总统英九博士给寿星蔡墩铭老师八秩华诞贺词∕马英九(中华民国总统)
序-社团法人台湾财经刑法研究学会序-蔡墩铭教授八秩华诞祝寿论文集编辑委员会
壹、刑法
1.刑法的构成要件科学化∕陈志龙(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
2.刑法基本原则的抉择∕吴景芳(台北大学法律系教授)
3.医疗人权与医疗安全∕曾淑瑜(台北大学法律系教授)
4.「去氧核醣核酸採样条例」修正案评析∕朱富美(高检署主任检察官)
5.法律与医学—读后感∕郭吉助(高检署主任检察官)
6.人体器官移植之脑死判定与人权维护∕彭琼芳(台北市生物技术服务公会理事长)
贰、刑事诉讼法
1.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许坤田(德律专利商标法律事务所合伙律师)
2.精神障碍者就审能力与人权保障之探讨∕吴文正(辅仁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
3.构建与型塑中国证据排除法则∕谢国欣(澳门科技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
4.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主义下的伪证罪∕欧阳弘(义正群策法律事务所律师)
5.重罪之追诉时效应否无限制∕林锦村(法务部检察司副司长)
6.浅谈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纠结∕刘秉钧(铭传大学法律系教授)
参、温馨感想
1.坚持为人权保障努力─秉持恩师蔡教授的人权保障理念之贯彻者∕李圣隆(人权律师)
2.师长如日月—我所认识的蔡墩铭老师∕陈志龙(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
3.良质竞争与恶质斗争∕陈志龙(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
4.老师犹如辽阔的大海∕张丽卿(高雄大学法律学院院长)
5.温馨鼓励带给学生终身的正向影响∕彭国能(中正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
6.永远的追寻—蔡墩铭教授杖朝寿诞忆往∕黄国钟(五翰法律事务所律师)
7.长者—蔡墩铭教授∕洪诗棠(翰芦图书出版公司发行人)
8.老师的身影∕郑淑屏(台湾大学法学博士)
9.一位领导法律创新的生命导师∕吴文正(辅仁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
10.智者如斯∕黄源铭(暨南国际大学教育政策与行政学系助理教授)
11.生物技术与医疗人权之推手∕彭琼芳(台北市生物技术服务公会理事长)
12..仁者智者之典范∕许坤田(德律专利商标法律事务所合伙律师)
附录
1.寿星蔡墩铭教授学术贡献
2.蔡墩铭教授所指导博硕士名册
3.祝寿论文集作者简介
4.温馨照片
坦白说,一开始我拿起这本书,是出于对蔡教授个人的敬佩。他在我求学期间就已是法学界的泰斗,他的著作对我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台湾社会在民主法治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暴露了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我特别欣赏书中一些作者对于“转型正义”的探讨,他们深刻地剖析了过去威权统治的遗留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弥合社会裂痕,实现真正的和解。这在台湾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话题,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才能进行深入的讨论。此外,书中对于人权保障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们不仅关注传统的公民权利,也对新兴的人权议题,如环境权、性别平等、少数族群权益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反映了台湾社会对于人权观念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蔡教授学术生涯的最好致敬,也是对台湾民主法治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
评分读完这本论文集,我最大的感受是,台湾的法学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书中许多论文都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它们不仅对台湾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也对国际法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特别欣赏那些关注“国际人权法”的论文,它们探讨了台湾如何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以及如何利用国际人权机制来保障公民权利。这在台湾的对外政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此外,书中对于“司法改革”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们分析了台湾司法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如何提高法官的独立性,如何加强司法透明度,如何完善司法救济制度等。这些建议对于提升台湾司法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台湾法学研究的一次重要推动,也为我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巧妙,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学术观点,而是围绕着“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这一核心主题,将不同的论文有机地联系起来。我尤其喜欢那些跨学科的研究,它们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的角度,对法律制度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法律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书中一些作者对于“法治国家”概念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他们指出,法治不仅仅是法律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法律的执行和民众的参与。如果法律只是空洞的条文,而没有得到民众的认可和遵守,那么法治就无法真正实现。此外,书中对于“宪法主义”的探讨也让我深受启发。作者们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必须得到严格的遵守和保护。任何违反宪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升台湾社会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本论文集,读起来真让人感慨万千。蔡教授在台湾法学界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他个人的学术成就上,更在于他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民主、法治、人权。这些词汇,在台湾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并非总是顺理成章,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争论、实践和反思。这本书汇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些议题,让我看到了台湾民主法治道路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许多论文都结合了台湾的本土经验,分析了法律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这与一些纯粹的理论研究不同,更具现实意义和针对性。我尤其喜欢那些关注弱势群体权益的论文,它们提醒我们,民主法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尊严和机会。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对台湾民主的信心,也更加认识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反思。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份对台湾未来的期许和承诺。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总体上比较严谨,但也有一些论文采用了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这使得它既适合学术研究人员阅读,也适合对法律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阅读。我特别喜欢那些结合案例分析的论文,它们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具体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让我更容易理解。例如,书中一篇论文分析了台湾的“劳工权益保障”问题,它通过具体的案例,揭示了劳工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境,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他们的权益。这让我对台湾的劳工法律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书中对于“言论自由”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们分析了台湾的言论自由现状,以及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这在台湾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话题,需要谨慎地处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促进台湾社会的民主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