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涵盖法学绪论与法学大意,可供高普特考、学术研究及一般民众解决法律难题之参考。
本书初版问世后,因系针对考试院高普特考命题之趋势及通识之法理撰写而成,颇能符合从事学术研究及考生之需要,故深受读者好评。但因近年来法令修改极为频繁,致撰着文稿需特别用心,而且从历年之法学绪论及法学大意之考试中,发现其范围几乎包罗万象,内容很难取舍,经殚思竭虑不断改稿、浓缩简化,并增列图表解说,以便读者从图表轻易的解构复杂的法律关系。书后并附2009年高普特考测验题共六百余题,及2010年高普特考测验题共三百余题,供读者作考试准备之参考。
本书特色
★就法律原理及最新规定而撰写
★用简易文字配合图表分析说明
★收集高普特考测验题九百余题
★适合大学生、初学者及考试用
★增修二版除收录原有2009年考题,再增加2010年高普特考测验题法学绪论111题、法学大意277题
作者简介
谢瑞智
维也纳大学法政学博士、早稻田大学法学硕士、明治大学法学士、日本警察大学本科&律师及公务人员甲等考试及格。日本文化奖章,教育部技术名人奖章,警察大学杰出校友。
经历:中央警察大学校长、国民大会代表,国家安全会议及监察院谘询委员,铨叙部政务次长,台湾师范大学公训系主任、训导长,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兼任讲座教授,政治、中兴、东吴大学教授,实践大学、致远管理学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讲座教授。
现任:中华学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日本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编 总 论
第一章 法律之本质 1
第二章 法律之功能 5
第三章 法律之目的 7
第四章 法系 11
第五章 法律与命令之概念 12
第六章 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 20
第七章 法律规范 28
第八章 法律之渊源 32
第九章 法律之类别 38
第十章 法律之制定、修正及废止 50
第十一章 法规之效力 55
第十二章 法律之解释 61
第十三章 法规之适用 69
第十四章 法规之制裁 73
第十五章 权利与义务 83
第十六章 我国法制发展简史 97
第十七章 法律体系 101
第二编 各 论
第一章 宪法 103
第二章 行政法 125
第三章 民法 167
第四章 商事法 235
第五章 刑法 274
第六章 家庭暴力防治法 296
第七章 国民年金法 301
第八章 劳动基准法 309
第九章 智慧财产权 315
第十章 国际法 330
第十一章 司法制度 340
第十二章 诉讼法 344
附录一:高普特考法学绪论、法学大意测验题之出现率 363
二:98年法学绪论高普特考测验题(326题) 364
三:98年法学大意高普特考测验题(330题) 400
民法修正补充 430
索引 438
序
本书是笔者在各类书刊及《法律百科全书》所发表之文章,再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参照考试院高普特考命题及其趋势,并以简易的文字配合图表说明撰写而成。主要是针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生各类民、商或刑事案件,如杀人、抢劫、离婚、继承等,而我们个人也因就业或经营事业,开支票或借贷等问题而发生困扰;如有纠葛通常都是用一般常识判断,私下协调解决。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常在谈判中不知如何争取权益,致吃亏不少,但很少因此商请律师处理。我们平时对警察局、看守所、法院等机关,常是陌生的,最好是敬而远之,总认为自己的人生、生活,似乎与法律无关。
但是,当我们超速开车、违规停车或一时疏忽违反交通规则,就躲不掉警察的酒测、开罚单;在申报所得税时,因疏忽漏报,就会遭受补报或罚款处分;少数艺人以为平时只要认真的唱歌、跳舞,带给大众欢乐就好,没想到好奇吸两口大麻,竟要遭遇强制验发,进勒戒所等,而登上头版新闻。您不惹人,但诈骗集团却会找上您。事实上法律是从国家的基本组织与人权的保障起,对每日生活的点点滴滴,巨细靡遗的都纳入规范,所以认识法律何等重要!
又考试院举办的各种考试,法学绪论、法学大意与法学知识等对社会科学言,是一门重要的科目,三科的名称虽异,内容却相差无几;为协助读者参加考试之准备,书后并附2009年高普特考测验题共六百余题,读者若能对照本文研读,当可了解各类考试之方向,并作重点准备,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明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本关于法律的书。然而,当我翻开书页,却发现里面的内容与封面所呈现的形象大相径庭。作者的叙述方式过于平铺直叙,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让人感觉像是在听一场枯燥的课堂讲座。而且,书中的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案例和细节,让人难以理解。例如,在讨论刑法时,作者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却没有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判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或者如何进行刑事辩护。这种缺乏具体指导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这本书只是在泛泛而谈,而没有真正帮助读者掌握法律知识。更让人失望的是,书中的排版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字体太小,行距太窄,阅读起来非常吃力。如果作者能够对排版进行改进,或许会更容易阅读。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令人失望的法学入门书,它缺乏吸引力、缺乏深度、缺乏实用性,很难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法律的基本认识。我建议读者在选择法学入门书时,慎重考虑这本书。
评分读完这本法学入门书,感觉就像是走了一趟迷宫,虽然出口可见,但过程实在太绕了。作者的叙述方式过于学院派,大量的定义、条文和判例堆砌在一起,对于完全没有法律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灾难。我原本期望能从这本书中对台湾的法律体系有个宏观的认识,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读下来却只剩下各种法律名词在脑海里盘旋,根本不知道这些规则是用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更糟糕的是,书中的案例多半是德国、美国等地的,与台湾的社会现实和法律实践相去甚远,很难产生共鸣。举个例子,讨论侵权法时,引用的是美国关于咖啡烫伤的案例,这对于生活在台湾、习惯喝热茶的我们来说,实在难以理解这种诉讼的合理性。如果能多一些台湾本地的案例,或者将外国案例与台湾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或许会更容易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法律专业人士来说或许是本不错的参考书,但对于想要入门的普通读者来说,实在过于艰涩难懂,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我甚至开始怀疑,法律真的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吗?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试图将法律与台湾的社会文化相结合,探讨法律在台湾社会中的特殊意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照搬外国的法律理论,而是从台湾的社会现实出发,对法律进行了本土化的解读。例如,在讨论家庭法时,作者分析了台湾社会中家庭结构的变迁,以及这些变迁对家庭法的影响。这种将法律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视角,让我对台湾的法律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作者在书中还批判性地审视了台湾的法律制度,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这种敢于质疑和批判的精神,让我对作者的学术态度肃然起敬。不过,这本书的篇幅略显冗长,有些内容过于琐碎,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如果作者能够对内容进行精简和提炼,或许会更好。此外,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比较主观,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但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法学入门书,它能够帮助读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台湾的法律体系,并激发对法律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简洁大方,重点标示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服。作者在内容编排上也很用心,从法律的根本概念出发,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台湾法律体系的各个分支,逻辑性很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穿插了许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小故事,让原本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讨论合同法时,作者用一个关于买卖二手车的案例,详细解释了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避免陷入法律纠纷。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我感觉法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概念,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现实规则。不过,这本书的深度稍显不足,对于一些复杂的法律问题,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进行了介绍,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法律的读者来说,可能还需要参考其他更专业的书籍。但作为一本法学入门书,它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并激发对法律的兴趣。我打算把它推荐给我的朋友们,尤其是那些对法律一窍不通,但又想了解法律的朋友们。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在啃字典。作者的文笔过于正式,用词晦涩难懂,充满了各种法律术语,让人感觉像是在阅读一份官方文件,而不是一本普及性的读物。我不得不经常查阅字典和法律词典,才能勉强理解书中的内容。更让人头疼的是,书中的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性。作者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法律条文,却没有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条文。例如,在讨论民法时,作者详细解释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却没有告诉我们,如果真的遭遇侵权,应该如何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如何与对方协商解决。这种缺乏实用性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这本书只是在堆砌知识,而没有真正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书中的案例也过于陈旧,很多案例都已经过时,与当前的社会现实脱节。如果作者能够多一些新的案例,或者对旧的案例进行更新和补充,或许会更有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法律专业人士来说或许是本不错的参考书,但对于想要入门的普通读者来说,实在过于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