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让全球观光客耽溺的城市,连时尚都不能越矩亘古界隈,JR东海一句广告词「对了~去京都吧!」让人着了魔,再再前来,古都岁月的重量,原来不适合饱餍,而是随时出发。
古道河渠的里山川诗。
贺茂川、高野川蜿蜒交汇成鸭川,淌流市区,成了城市美好的一部分。琵琶湖疏水分流沿着水路阁,与哲学之道并行,流经高濑川、白川未曾停歇,沿着川渠,贯穿京都人的日常生活,也走访水岸的百年古剎与创意新店。
新城旧迹的新生老京都。
怀抱着造访「古都」心情来访京都,多半吃惊于眼前京都塔及艺术新车站,从梅小路蒸气机关车馆、三十三间堂、东寺,一路来到东福寺、结缘咖啡,步行或地铁可到的新城旧迹,感受新旧并存的老京都新风情。
从京都原点,漫游京町家。
京都没有了京町家,风雅少了味,从城市中心的六角堂「脐石」,连接平安京的脐带,延伸条坊巷弄,河原四条町、先斗町、三条通、二条通、里寺町通、新京极通、(女市)小路,在岁月洗礼下的人文况味,像是掀起一幅幅门前暖帘,满是故事。
美的远足找灵感。
走访近郊,从安藤忠雄、贝聿铭等在现代建筑大师的美学作品里,找到存在于大自然的感动;国际漫画博物馆、京都艺术中心、学校历史博物馆,创意再生的校址运用,让旧校舍、新艺术迸出无限精采。
随书附赠:「京都市内巴士路线图」与「京都市内地铁路线图」地图
作者简介
爱莉西亚
一开始,「古都」这事就深深吸引着我。
走过四季、十多个年头,
被全球观光客噎了喉的京都...
只愿翻起千年繁华的故事,
一起阅读,一起记录,
一起静静享用在时光流转的,诗意京都。
着《东京列车.私旅行》、《私旅行@东京》、《从东京出发》、《大东京途中下车》。
chapter 1
008 前言:遇见京都
chapter 2-1
011 京。生命的川泉
012 鸭川。京生活
016 efish─自在游鸭川的设计鱼
020 高濑川与一之船入的高濑舟
026 安藤忠雄与TIME'S I & II
030 地图Map
chapter 2-2
031 山里之诗 渠道之美
032 银阁寺
036 哲学之道
040 小川珈琲之珈琲店再愿
042 Yojiya Coffee
046 永观堂
052 南禅寺
056 琵琶湖疏水记念馆与倾斜船铁道
060 平安神宫
064 地图Map
chapter 2-3
065 漫步。河原町V.S.京町家
066 六角堂(顶法寺)
070 热闹。四条河原町
078 SOU.SOU
082 锦巿场、锦天满宫与锦汤
086 筑地
090 □□□喫茶
094 先斗町V . S . 木屋町
098 漫步。三条通的复古风
104 Inoda Coffee
108 flowing KARASUMA(Graf再生)
110 1928大楼
114 Smart Coffee
116 六曜社珈琲店
118 喫茶苇岛
120 趣赏。二条京町家与暖帘
124 一保堂茶舖
128 Cafe bibliotic HELLO!
132 Hi Fi Cafe 135 地图Map
chapter 2-4
137 千年古都V.S.现代新城
138 京都车站及京都塔
142 东本愿寺、世界遗产西本愿寺
146 东福寺
150 CoCoHana
153 古今乌丸(Cocon Karasuma)
158 三十三间堂
164 梅小路公园及蒸气机关车馆
168 世界遗产—东寺
170 京都御苑、京都御所
176 西阵织会馆
chapter 2-5
179 京。美学散策
180 安藤忠雄─陶板名画之庭
186 京都府市立植物园
188 朝日啤酒-大山崎山庄美术馆
196 Miho山中美术馆
204 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
210 京都艺术中心
214 前田珈琲
216 学校历史博物馆
218 地图Map
chapter 3
219 初识京都(交通、住宿资讯)
chapter 4
后记:待续。京都
附录
京都市内巴士路线图
京都市内地铁路线图
自序
对了!去京都吧!
一开始,「古都」这事就深深吸引着我。
很自然,除了熟悉的东京,人生就该在京都待上一段时日,把古都风情深刻写入人生旅程。
寺境缘廊安神思忖,即便着厚袜,自脚底板窜起凛冽凉意,不免让身体同步打了个深层哆嗦。
京都的寒,记忆犹新。连夜幕也来得比平日早,等不及寺院关门,呵着白气,摩娑双手,整个城市快速被沈静包覆,只留下几分诗情的冷空气。
大半个月的时间,沈浸在平安京遗留下来的千年美好,也迫不及待预约下个季节色彩。
京都的季节感分外鲜明,爱恋绯色春、彩绘新绿夏、满喫枫红秋,笔直的?坊、绵延的木平房,连时尚都不能踰矩过亘古界隈,充满疗癒感。
这个让全球观光客耽溺的城市,也被全球观光客噎了喉......
一度,我开始思念起那曾被我列为不理想到访的冬日;一度,我以为日本之大,该是跟京都告别的时候了。
但一道看不见的牵系间,像薰香撩起无数的波纹,隽永新香,我置身圆心,不断牵引我再再重返,偶尔连自己都想问,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人再三旧地重游?
京都变了。
百货、商店齐聚的四?河原町一带,愈夜愈美丽。
町家改建的新式咖啡馆、逸品店、老舖节比鳞次。
然而,京都不愧是京都,时尚的现代华服下,骨子里总保有浓得化不开的美意识,藏存着和风典范。
习惯变了。
热闹季节,换上新交通工具,沿街找风景,发掘新角落。
熟悉的曲径与滋味中,默许心灵小小的漫游或放空。
处处是学问的京都美意识,渐渐能领略「侘�寂�」中,清、敬、和、寂那种素朴心境。
「对了!去京都吧」
是JR东海自1993年开始展开的京都观光广告语,京都的美好,像涟漪般推移着淡雅年轮,多年后我渐渐能体会其中意涵,淡泊随缘,承载着岁月的重量,古都原来不适合饱餍,而是随时出发的轻旅行。
翻起千年繁华,一起阅读京都,街角遇见的温馨,内心被触动的风景里,丰富的宝藏,美丽的灵魂,有趣的人们,跃动其间。
为的是一川一街、一间老舖、一只御守、一栋建筑、一杯好咖啡、一束好香......
在时光流转间,悉心掬起每个旅行故事,放进自己的心里。
京都,原来适合堆叠所有的新、旧感动。
爱莉西亚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留白”的美学。作者在叙述的时候,并不是把所有东西都填得满满当当,而是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很多时候,他会点到为止,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或者抛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我记得书中有一段描写,是在一个傍晚,作者独自一人走在鸭川边,夕阳染红了天空,远处传来隐隐的歌声。他并没有具体描述那歌声是什么,也没有交代那个歌声的来源,只是那种氛围,那种光影,那种声音,就足以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让人在脑海中自行填补。这种“留白”的处理,反倒让读者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书中来,将自己的经历、情感代入进去,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感受。这种感觉,就像是参观一幅写意画,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墨迹,更是墨迹之外的意境。这本书,就像一杯温润的清茶,初品可能平淡,但细细回味,却能品出悠长的韵味。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当下”的捕捉。很多旅行文学,容易陷入对过去辉煌的回溯,或者对未来设定的期盼。但《对了,去京都吧!》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作者在书中描绘的很多场景,不是那种“到此一游”式的打卡,而是对某个瞬间、某个情境的深度挖掘。我尤其喜欢它对食物的描写,不是简单地罗列菜单,而是通过食物,串联起人和环境,甚至人和情感。比如,一道精致的和菓子,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甜蜜,更可能是在某个雨天的午后,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廊下,看着庭院里的枫叶,然后慢悠悠地品尝,那其中蕴含的,是一种淡泊而悠长的生活哲学。又比如,在一家路边摊吃到的一碗拉面,那种热气腾腾的温暖,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在旅途中的某种慰藉,是疲惫一天后,对生活最直接的回应。作者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观察和记录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反而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京都,一个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京都。
评分啊,终于有机会来写写这本书的观感了。拿到《对了,去京都吧!》的时候,我其实是带着一种有点复杂的心情。一方面,名字很吸引人,总觉得里面藏着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段关于寻找或者逃离的故事。另一方面,又有点担心它会不会落入俗套,毕竟“去某地”主题的书并不少见。然而,当我真正翻开第一页,那种对京都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就扑面而来。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描绘宏大的历史遗迹,而是从一些非常细微的、几乎是个人化的观察切入。比如,对一条不起眼小巷里一家老式咖啡馆的描写,那阳光透过木格窗洒下的尘埃,空气中弥漫着烘焙豆的香气,还有老板娘脸上岁月留下的纹路,都细致得仿佛我当时就坐在那里,耳朵里听着背景播放的爵士乐,手里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拿铁。这种“生活感”的营造,让我立刻放下戒备,心甘情愿地跟着作者的笔触,一步步深入那个被无数人向往,却又可能被大众化解读的京都。我开始期待,除了那些明信片上的经典画面,这本书还能带我看到怎样的京都,甚至,它能引发我内心深处怎样的共鸣。
评分坦白说,《对了,去京都吧!》并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一页页翻到手抽筋的书。它更像是一种缓慢渗透,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我发现自己读完后,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淡淡的惆怅,同时又有一种被抚慰的暖意。这种情绪的复杂性,恰恰说明了作者功力的深厚。他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刻意抒发,只是用一种极为克制却又饱含深情的方式,去描绘那些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故事。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去思考书中所描绘的那些场景,那些人物,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情感。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瞬间,是可以被放大,被珍视的。即使是最平凡的一天,在不同的视角下,也可能蕴含着不一样的意义。这本书,就像是你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收到的一封来自遥远城市的信,字里行间,没有惊天动地的告白,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细致的关怀,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和力量。
评分我曾一度以为,这本书会是一部纯粹的“攻略”指南,或者一篇充斥着文艺腔调的游记。然而,《对了,去京都吧!》所带来的,远比我最初的设想要丰富得多。它触及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议题——关于“选择”与“遇见”。“对了,去京都吧!”这句开头的诱惑,本身就带有一种冲动和决断。但书中的故事,并不是简单地将读者推向一个目的地,而是通过一连串的事件、人物和心境的转变,去探讨我们在人生的岔路口,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又是如何在不经意间,遇见那些改变我们轨迹的人或事。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一次偶然的迷路,结果误入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寺庙,在那里遇到了一位正在修行的小沙弥。那个简短却充满禅意的对话,让我反复咀嚼。它没有说教,却点醒了我关于“目的地”和“过程”的关系。有时候,我们过于执着于最终的目标,却忽略了沿途的风光和那些意外的收获。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并且,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发出“对了,也许我也该……去某个地方”的感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