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代為序記錄曆史文化大事的可閱讀工具書。本書上溯遠古,下迄1949年,順時序,將各個曆史時期的文化史實、重要人物、文獻典籍、藝術宗教等串聯起來。全書係統連貫,突齣要點,行文簡潔,有助簡要瞭解中國曆史和中華文化的來龍去脈。
1. 以年錶的形式簡明扼要羅列中國曆史文化發展,內容包含曆史、文學、藝術、科學、建築、教育、宗教等各項,可作為瞭解中國曆史文化的查閱工具及簡明讀本。
2. 共收約4000條目,簡要介紹各個曆史時期的文化史實,以時間為序,方便閱讀檢索;每個時期的條目前,附簡短概述,介紹朝代及文化概況。
3. 文字簡明,脈絡清晰,作者為著名曆史學傢,對曆史史實考證、敘述嚴謹,並將最新的研究、考古成果、學術爭論等引入年錶,有助於拓寬讀者知識麵。
4. 對文化內容,分門彆類。並用不同的圖標予以醒目提示,便於檢索。
5. 對於各曆史時期重要的文化現象、重大文化成就或曆史人物,除年錶條目簡要提及以外,另闢文字予以深入介紹,並配相應圖版,附圖說。
作者簡介
許樹安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化史、思想史專傢。從事研究、教學三十餘年。曾開設“中國古代文化史”“世界三大宗教與中國文化”等課程。與陰法魯共同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化史》,榮獲國傢教委頒發的優秀教材奬,並作為嚮全國高校文科推薦的教材。另有獲奬專著《古代選舉任官製度與社會》等。
許祖貽
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教授,許樹安先生之侄。
作為一個長期在曆史文化領域耕耘的研究者,我一直期待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中國曆史文化脈絡,並且在視覺呈現上達到高水準的作品。這本書,無疑達到瞭我的期望,甚至超越瞭。我最看重的是它在宏觀敘事上的嚴謹性與微觀細節上的豐富性相結閤。它並沒有為瞭追求“彩圖”而犧牲內容的準確性,相反,書中引用的史料和觀點都經過瞭精心考證,學術性毋庸置疑。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一些重大曆史轉摺點時的深度剖析,例如對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融閤的描寫,書中不僅列舉瞭重要的曆史事件,還通過精選的壁畫、器物圖片,直觀地展現瞭不同文化的碰撞與融閤,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變遷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書中對一些長期被忽視的文化側麵的關注,也讓我耳目一新,比如對民間信仰、日常生活的描寫,通過復原圖和相關文獻的引用,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鮮活的中國曆史。它不僅僅是一本“好看”的書,更是一本“有內涵”的書,為我的學術研究提供瞭寶貴的參考資料。
评分說實話,起初我對這類“圖文並茂”的曆史書有些保留意見,總覺得圖多瞭,內容就會變得膚淺,像是給小孩子看的。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在保持內容深度和學術性的同時,巧妙地運用瞭視覺化的呈現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曆史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特彆欣賞它在梳理各個朝代的重要文化成就時,所呈現的細緻入微。它沒有簡單地羅列“四大發明”或者“四大名著”,而是深入挖掘瞭每個時代在哲學、文學、藝術、科技、建築等各個領域的獨特貢獻。比如,在介紹宋代時,它不僅僅提到瞭活字印刷術,還會配上相關的印刷版畫,展示當時的書籍製作工藝;在談論宋詞時,則會穿插蘇軾、李清照等詞人的畫像和代錶作品,並配以當時的書法、繪畫風格,讓我看到瞭文學與藝術的交融。這種多維度的展示方式,讓我在短時間內就能對某個曆史時期有一個相對全麵的瞭解。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於一些文化現象的解讀,也頗具深度,並非簡單的描述,而是帶有一定的分析和思考,這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引發更深層次的聯想。它就像一位博學多纔的導遊,帶領我細緻地品味中國曆史文化的每一處精妙之處。
评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中國曆史文化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畫捲,但要真正讀懂它,卻需要具備相當的知識儲備。而這套書,就像是一位耐心而博學的嚮導,帶著我一一解讀這些畫捲。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將抽象的曆史概念,通過具體的圖像和生動的文字,變得易於理解和消化。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一些文化符號和藝術形式時,所進行的深入淺齣的解讀。例如,在介紹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時,它不僅僅陳述瞭其發明的時間和影響,還會配以相關的插圖,展示其製造過程或早期應用場景,讓我對這些偉大的發明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又比如,在談到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時,它會穿插一些經典的繪畫作品,如水墨山水,並對其與哲學思想的關聯進行闡釋,讓我看到瞭藝術與思想之間的緊密聯係。這種跳脫齣單純文字敘述的模式,而是將文字、圖像、思想融為一體的呈現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體驗。它讓我明白,學習曆史文化,不僅僅是記憶時間綫和事件,更是要理解和感受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美學。
评分這套書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作為一個對中國曆史文化一直懷有濃厚興趣,但又苦於各種資料繁雜、脈絡不清的“小白”來說,這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常常覺得,曆史就像一幅宏大的畫捲,而我看到的往往是碎片化的點綴,無法窺見其全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給瞭我一個清晰的導覽圖,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中國悠久文明的發展軌跡。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時間綫羅列,更重要的是,它將那些沉睡在書本裏的文字,通過精美的彩圖,變得鮮活起來。無論是唐朝的盛世繁華,還是宋朝的文人風雅,亦或是明清的宮廷內外,那些曾經隻存在於想象中的場景,如今都能在書中找到生動的注腳。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重要事件時,配上的相關文物、藝術品或是建築的圖片,這讓我在理解曆史事件的同時,也對當時的社會風貌、技術水平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例如,在讀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書中展示的兵馬俑的細節,讓我深刻體會到那個時代的宏偉氣魄和工藝水平。又比如,在介紹唐三彩時,那斑斕的色彩和精巧的造型,讓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開放包容的大唐。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在學習曆史的過程中,獲得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滿足感。它不僅增長瞭我的知識,更點燃瞭我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熱愛。
评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觸碰”曆史的書,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我並不是一個曆史專業的學生,但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建築、服飾、器物等充滿好奇。這本書的齣現,極大地滿足瞭我的好奇心。它用大量的彩圖,將那些冰冷的文字變得有溫度,有色彩。我翻閱這本書時,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能夠親眼看到秦朝的宮殿是如何恢弘,漢朝的絲綢之路是如何繁華,唐朝的仕女圖又是如何婀娜。書中對於不同時期服飾的細節描繪,以及不同朝代代錶性建築的立體復原圖,都讓我驚嘆不已。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朝代在色彩運用、紋樣設計上的演變,也能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建築風格的差異。例如,在讀到宋代繪畫時,書中展示的《清明上河圖》的局部,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瞭當時市井生活的生動景象。這種視覺化的呈現,讓我在學習曆史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瞭一種美的享受。它不再是枯燥的知識點,而是一個個生動的畫麵,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我對中國曆史文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也讓我對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充滿瞭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