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近乎講故事的方式,語調低沉、節奏平緩地講述瞭十餘位中國現代知識份子生命中許多富有包孕性的時刻。作者以日常生活的視角重新書寫這些人物,其特有的小說筆法更為一個陰暗而又轟轟烈烈的大時代找到瞭它的疆界和隱形的輪廓;勾勒齣一幅讓我們品嘗到南方氣味、體會到曆史血肉的側影。
本書特色
以敘述日常生活的方式,講述十餘位南方文人的其人其事。勾勒齣文人的秉性、愛恨,有彆於以僵硬筆調述寫的史觀。
作者簡介
趙柏田
中國知名作傢,人文學者。1969年生於浙江餘姚。從事中國思想史研究十餘年,主要涉足方嚮有明清江南文化研究、近代口岸城市現代性研究、日常視野中的現代知識份子研究等。著有《岩中花樹》、《時光無涯》、《雙重火焰》、《赫德的情人》、《明朝四季》、《萬鏡樓》等十餘種。
序一∕敬文東
序二∕柯平
新月的餘燼
詩人邵洵美的一生
1、華麗傢族
2、希臘鼻子
3、新月,新月
4、異域美人
5、「老娘舅」在難中
6、奶油老虎與兩點聲明
7、去往神仙的宮殿
附記:餘燼的餘燼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流水十年
瀋從文一九二二~一九三一
1、苦悶的北京城
2、三人行
3、「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4、上海恩怨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鋒麵之舟
蔣夢麟和他生活的時代
1、父親的船
2、變化年代中的傢族史
3、新文化的怒潮
4、大學風暴
5、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瞭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革命者應麟德一九二三年的經濟生活
應修人短暫一生中的一個切片
1、玩笑
2、一個文藝青年一九二三年的行狀
3、上溯一年
4、金錢傳
5、丁九的死
附記一:廢名的話
附記二:一個冷酷的人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兩種生活
一個現代「文青」的經濟和愛情生活,以柔石為例
一、一個左翼自由撰稿人的經濟生活
二、青年趙平復的愛情生活
附記:柔弱與堅硬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紅色少年
殷夫的親情與愛情
1、紅色戀人之少年
2、多餘的話
3、一本傢世的流水帳
4、親情地獄,溫情羅網
5、少年血
附記一:兄弟
附記二:何其不堪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舞,舞,舞
穆時英一生中的十一個詞
1、模仿
2、香港
3、舞廳
4、尤物
5、女體
6、狐步舞
7、南北極
8、劉(口內)鷗
9、穆妹妹
10、慈溪
11、檔案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生如夏花
民國女子蘇青
1、大屋裏的女孩
2、一個新女性的婚姻生活
3、十二姻緣空色相
4、單身女子公寓
5、不穿旗袍的日子
附記一:現世中過活
附記二:鬍蘭成說蘇青
附記三:柔弱的心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書生有病
陳布雷的悲劇人生
1、金陵王氣黯然收
2、一根假辮子
3、人生斷崖
4、文章與病與經濟之關係(上)
5、文章與病與經濟之關係(下)
6、父女殊途同歸
附記一:被背叛的絕筆
附記二:「葬在黑暗裏」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死在繭中
翁文灝的晚年
內篇
1、非墨磨人人磨人
2、一隻忍受著鞭打的陀螺
3、去道天涼好個鞦
4、死於憂患
外篇
1、一個徹底的經驗主義者
2、被一場車禍改變的人生
3、「治世之能臣,亂世之飯桶」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說寂寞,誰最寂寞
徐訏在一九五○年後
一、《鬼戀》裏的黑衣女子
二、上海情愛故事
三、都市裏的遊魂
四、滿抽屜的寂寞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愛國者之血
被碾碎的巴人
1、一份刪節的自傳
2、血的神話的建立和潰敗
3、瘋癲:受難的一種形式
4、進入曆史的寫作
5、生命最後居留的小屋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百年約園
張壽鏞的傳奇一生
1、消失的石榴樹
2、「茫茫三十年,不堪迴首顧」
3、日月光華
4、當書癡遭遇戰爭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法官和他的另一個角色
關於吳經熊的一樁公案
1、一腳踩上瞭一個好時代?
2、一個理想主義者與一個經驗主義者的通信
3、從「約翰.吳」到「若望.吳」
4、一個天主教徒的安魂之所
相關連結.人物小傳
參考徵引文獻
原版後記
增訂版跋
序
敬文東
《莓苔上的月光:日常視野中的南方文人》以近乎於講故事的方式,語調低沉、節奏平緩地講述瞭十四個南方文人生命中許多個富有包孕性的時刻。它是一部二○世紀南方文人的微型生活史。書中寫到的有些人至今還大名鼎鼎(比如瀋從文、陳布雷),有的人則在我們這個愈來愈浮躁、越來越充滿語言縱欲術的時代差不多快被徹底遺忘瞭(比如邵洵美、應修人)。
即便是那些至今還大名鼎鼎的人,我們對他們的瞭解也幾乎全部來自道聽塗說,而那些怪模怪樣的道聽塗說差不多都來自於過往的曆史教科書上幾條乾巴巴的、社論性的評介。我們從中看不到他們的血肉,體察不到他們的心跳,感受不到他們的喜怒哀樂,因為我們習見的曆史嚮來都是「大曆史」。曆史的「宏大敘事」在操作技術上是粗綫條的,在操作綱領上是總結式和倫理化的,在能否進入曆史之公墓的錄取標準上是捨小取大的。總而言之,它既抽象,又以故意的刪除為癖好。《莓苔上的月光》打破瞭這些清規戒律,或者說,它打心眼地瞧不起這些清規戒律;它讓我們觸摸到瞭十四位南方文人的生活內裏,因為它是一部「小曆史」,正如它的作者趙柏田先生在書中所說:「我相信真實的曆史就潛行在這些細枝末節裏。」的確,小曆史的材料是從夾縫中得來的,它的方法是收集事情的剪影,但它的目的是盡可能利用曆史上遺留下來的、進不瞭大曆史的邊角廢料,為一個陰暗而又轟轟烈烈的大時代找到它的側影、它的疆界、它的隱形輪廓,所以它的指嚮卻是曆史整體的龐大與神秘。
書中寫到的十四個人,邵洵美、蔣夢麟、陳布雷、翁文灝、瀋從文、巴人、蘇青、穆時英、柔石、殷夫、應修人、張壽鏞、吳經熊、徐訏,正好構成瞭這部小曆史意欲完成的目標的最好解剖標本。乾巴巴的大曆史教科書隱隱約約告訴過我們,他們都不是大人物,他們都是南方文人,他們都處在一個激劇動盪的歲月,他們都有文人的共同特點:軟弱,多愁善感,唯美,時而激進時而頹廢,時而熱血沸騰時而萬念俱焚,就像他們陰霾、多雨、潮濕的南方。他們以文人的身份行走在寜波、湘西、上海、北京甚至美國和歐洲,在那個動盪的年月,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沾染瞭、分有瞭那個時代應該具備的內容。在小曆史眼中,他們幾乎就是那個時代的全息圖;而將全息圖破譯齣來,正是小曆史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小曆史能否成立的命脈之所在。
趙柏田在《莓苔上的月光》一書中堪稱完好地實施瞭這一昂貴而又閤乎人情的理念。為瞭對大曆史的暗中對抗顯得更有力道,他在對許多人的敘述中不惜採用小說筆法;我們看得很清楚,小說筆法在這裏正好構成瞭破譯全息圖的最佳方式之一──何況那些充滿過多歧義、充滿瞭太多曖昧和晦澀特性的包孕性時刻,正需要小說筆法纔能得到較為詳盡地呈現。在趙柏田偶爾無不虛構的敘述中,一個動盪的大時代曾經長期被大曆史忽略、被大曆史遺忘的側影齣現瞭──這幅側影十分重要,因為它讓我們真正地、有血有肉地看見瞭一個大時代的邊際。有瞭這幅側影,意味著我們有瞭一幅地圖:那是關於一個時代的地圖。這幅地圖不僅給齣瞭被大曆史遺忘的時代的邊界,也重新搜集瞭過往的、孤苦無告的事件的細節,從而讓邊界有瞭淡淡的光暈,就像我們在宣紙上看到的月亮周邊的那些光暈。正是這些光暈充分顯示瞭大曆史的偏見和無聊,因為我們無法想像,沒有光暈,一件事物究竟會是一副什麼樣子,一個人最後會不會是乾癟的。
我們大緻上願意相信,曆史或許確實是一些梟雄級彆的人物在歪打正著中設計齣來的,但大曆史隻願意總結曆史被設計齣來所遵從的規律,歪打正著的特性在大曆史的總結中被消除瞭,並代之以必然性。大曆史不屑於承認支撐曆史存在的那些凡人、那些些微小事的意義與價值。於是我們看到瞭,大曆史給齣的曆史疆域是直綫式的,是整齊化一的,明晰得有如沒有紛爭的國境綫。它排除瞭時代邊界本應具有的光暈,而光暈意味著:曆史並不是清晰的,事件和事件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大曆史所抽象的那樣,完全被同一個革命目標所聯結。光暈同時還意味著,必須把具體的、活生生的個人重新喚起,因為正是生活中的那些單個的人,構成瞭光暈得以存在的建築材料,盡管那些單個的人不是大人物,可即使是梟雄級彆的人,他們在設計曆史時的歪打正著也正是他們渺小的象徵,也應該構成時代之光暈的一部分。
文字技藝十分高超的趙柏田在領會瞭小曆史就是個人生活史這一精湛含義後,和小說筆法相搭配的,是他特有的江南語調──這或許是因為他是個寜波人。在《莓苔上的月光》中,江南語調顯然是非社論化的、非道德化的、非闆正和非中庸的。和江南的地貌、氣候相一緻,江南語調輕柔、溫婉、在頹廢中現齣溫情,滋長齣對筆下人物的充分理解,並為光暈的最後成型提供瞭方便。因為江南語調和小說筆法的搭配,使趙柏田沒有機會放過任何一個人物身上的任何一個有用的生活細節,更沒有機會讓全息圖中應該包納的任何一條資訊遺漏齣去。江南語調和小說筆法按照一定比例的混閤,最終使得一個時代的地圖充滿瞭陰霾之氣,充滿瞭悲劇、頹廢與憂傷相雜呈的調子。
但韆萬不要以為江南語調和小說筆法是《莓苔上的月光》的全部,恰恰相反,它們不過是解剖工具,而工具的天職,就是必須以它麵對的目標為圭臬;目標的戒律,則是必須以解剖材料提供的資訊為準繩。趙柏田在完成這種名之為「碎影」的小曆史的過程中,處處以史實為依據,讓那些曾經在曆史教科書裏無限乾巴的事情與生活,馬上鮮活起來。他筆下的人物,都戴著他們各自的音容笑貌和時代特徵來到瞭我們跟前。他們由此成瞭我們這些活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這些活人,對那些乾巴巴的曆史規律沒有興趣;我們更願意對那些不清晰的東西懷有好感,因為不清晰就意味著神秘,意味著可能性。
過往的人、物、事曾經遵循過哪些被虛構齣來的曆史規律,是不重要的,哪怕它叫必然性或者曆史的車輪;曆史寫作的目的是要讓過往的人、物、事重新活過來。但太多的曆史寫作與此剛好相反:它讓過往的人、物、事再次死去。滑稽的是,它又是以指名道姓的隆重方式讓它們死去的,活像一個蓄謀已久的儀式。這就是說,它點瞭張三的名,張三馬上就會咽氣。因為在它那裏,張三不過是論證曆史規律之存在的木乃伊,張三究竟如何走完他或坎坷或順當的旅途則是毫無意義的。《莓苔上的月光》之所以要使用不入「大曆史」法眼的小說筆法與江南語調,就是因為它想從側麵偷襲大曆史的命門。我認為它的偷襲是相當成功的;不過,可能是這部從日常生活的基石上構建的小曆史實在太「小」瞭,所以並沒有齣現我們期望中齣現的景象:「大曆史」捂著自己的要穴痛得滿地打滾。
當我看到《莓苔上的月光:二十世紀南方文人生活側影》這個書名時,我的思緒就立刻被拉迴到瞭那個充滿魅力的年代。我一直對二十世紀的中國,特彆是南方地區,有著濃厚的興趣,那裏孕育瞭太多的文化瑰寶和風流人物。而“文人生活側影”這幾個字,則精確地捕捉到瞭我所期待的閱讀體驗——不是那種流水賬式的生平介紹,也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分析,而是更貼近生活、更富有人情味的呈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些文人的日常生活,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體會他們在時代浪潮中的生存智慧,去瞭解他們是如何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依然保持內心的清醒與高潔。“莓苔上的月光”這個意象,更是充滿瞭詩意和畫麵感,讓我聯想到的是一種在靜謐中閃爍的智慧,一種在歲月中沉澱的溫潤。我期待著,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窺見到那個時代文人們不為人知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們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傳承的溫度。
评分《莓苔上的月光:二十世紀南方文人生活側影》——單是這書名,便足以勾起我無限的遐想。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在月光下,青苔蔓延的老宅院落,耳邊仿佛還響著吳儂軟語的呢喃,以及偶爾傳來的幾聲清脆的咳嗽或筆墨沙沙的聲音。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看到”那個時代、那個群體真實生活狀態的書,而非僅僅停留在對他們作品的解讀上。這本書的副標題“二十世紀南方文人生活側影”,恰恰是我所渴求的。我期待著,它能為我展現那些文人在書齋中的沉思,在茶館裏的暢談,在傢庭中的溫情,甚至是他們在麵對世事變遷時的無奈與堅守。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裏,感受到那個時代特有的生活氣息,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情感世界,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維係自己的精神傢園。“莓苔”與“月光”的組閤,更是一種極緻的詩意,暗示著這本書中的故事,或許是帶著一絲懷舊的、寜靜的美感,也可能是在寂靜中蘊含著深刻的哲思,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评分從這本書的名字《莓苔上的月光:二十世紀南方文人生活側影》來看,我預感這會是一部非常細膩、具有人文關懷的作品。我一直對二十世紀的中國,特彆是南方地區,有著特彆的情感。那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孕育齣無數璀璨明珠的時期。而“文人生活側影”這幾個字,則讓我對書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猜想,這本書不會是那種枯燥的曆史梳理,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去展現那個時代文人群體的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我期待著能夠讀到一些關於他們不為人知的逸聞趣事,他們如何麵對時代的洪流,如何在動蕩中堅守自己的文化信仰,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和慰藉。書名中的“月光”和“莓苔”,讓我聯想到一種清冷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意象,這或許也象徵著文人們在艱難時期的精神寫照——即便環境惡劣,內心依然有著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堅韌的生命力。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感受到那些南方文人的溫文爾雅,也能窺探到他們內心深處的掙紮與堅持。
评分最近讀到一本名字聽起來就很有詩意的書,名字叫《莓苔上的月光:二十世紀南方文人生活側影》。書名本身就勾勒齣一幅模糊而引人遐想的畫麵:月光灑在青苔上,帶著一絲濕潤、一絲靜謐,仿佛能聽見曆史的迴響。我之所以選擇它,很大程度上是被這個名字所吸引。它不像那種直白的、直接點齣主題的書名,而是留下瞭巨大的想象空間,讓讀者自己去填充內容。我想象中的南方,是一個溫潤而緩慢的地方,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而“文人生活側影”則暗示著這本書會帶我走進那些不太為人熟知、卻充滿真實情感的生活片段。我期待著能通過這本書,看到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文人們是如何安頓自己的身心,如何在時代的變遷中尋找精神的寄托。是不是會有關於他們的日常起居、讀書寫字、茶餘飯後的閑聊,甚至是那些不為人知的煩惱和睏惑?這些“側影”,想必比宏大的敘事更能觸動人心,更能展現時代的溫度和人性的真實。書名中的“莓苔”二字,更是增添瞭一份歲月的痕跡,一種時間的沉澱感。我想,這本書會像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沉情感和曆史迴味。
评分《莓苔上的月光:二十世紀南方文人生活側影》——這個書名本身就極具畫麵感和感染力,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我尤其鍾情於“二十世紀南方文人生活側影”這一部分,它點明瞭故事的發生背景和人物類型,卻又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我曾讀過不少關於那個時代曆史的書籍,但很多都偏重於宏大敘事,對於那些文人的個體生活,尤其是那些不那麼顯赫、卻同樣閃耀著智慧和情感光芒的“側影”,卻鮮有深入的描繪。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渴望。我期待著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文人們如何在那個充滿變革的年代,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歸宿。他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保持獨立的人格和思考?他們之間的交往,是否有著不為人知的默契和情誼?他們的生活細節,是否也能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獨特風貌?書名中的“莓苔”二字,更增添瞭一份古樸和時間的沉澱感,讓我覺得這本書裏所講述的故事,定是經過歲月的洗禮,愈發顯得醇厚而有韻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