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的哲學 看梁啓超怎麼喚起覺醒的中國
近代中國文學革命運動的先鋒
中國新聞事業興起重要人物,被譽為「言論界之驕子」
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接見美國記者時說:「我崇拜康有為和梁啓超」
梁啓超是中國從清朝到民國的變革過渡時期,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以作為言論傢的深遠影響力,形成瞭屬於他的「梁啓超時代」,他同時也是奠基中國新學最重要的學術傢,其一係列深邃的思想雖然在「五四」以後曾經被淡忘,但近三、四十年又被華人及國際思想界廣泛注目,再一次形成瞭「梁啓超熱」。
梁啓超的思想有學術、庸言和經世緻用三類,本書是梁啓超庸言思想的選粹,最適閤大眾閱讀,書中針對哲言進行瞭精彩的解說,既是梁啓超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又便於讓今人認識社會、指導人生。
本書特色
1. 整理並解說梁啓超庸言思想,用深入淺齣方式選輯及解釋其言論,適閤普羅社會大眾閱讀。
2. 分門彆類整理梁啓超的言論,概括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和人生哲學等方麵思想,書市上少見此類有關梁啓超言論選輯的論著。
作者簡介
顧則徐
上海市人,中國大陸獨立學者,著有《永遠的共軍總司令:硃德》、《服裝是性的》、《共和的守護者:蔡鍔傳》。
作者序
梁啓超(一八七三年一九二九年)的壽命即使在百年前的中國,也不算長,未能越過那個時代可以稱為高齡瞭的一個甲子的坎,隻有五十七歲。他這一在今天可以認為是早逝的生命所建立的成就,即使百歲之人也難能做到,可說是古今一人而已。
從大的主要方麵來說,梁啓超是政治傢、言論傢、學術傢。從康梁維新到推動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主要的政治運動和大事件,幾乎無不有梁啓超活躍的身影,或者是最主要的政治領袖,或者是主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即使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之後,盡管他努力專注於學術和教學,實際也仍然是中國一股重要政治力量的靈魂。作為言論傢,梁啓超是中國新聞事業興起時代最卓越的代錶,而在言論本身,形式上他是個偉大的文章傢,內容上他是個偉大的意見領袖。在學術方麵,梁啓超是中國經學演變史中一個卓越的代錶人物,又是中國新學最重要的奠基人,所涉足學科範圍之廣,囊括瞭哲學社會科學及人文領域的所有主要學科,今天中國諸多學科的學術倘求完整、完美,就根本無法繞過作為奠基人的梁啓超。不僅如此,其他比如梁啓超是中國現代教育的開創者,是一個卓越的教育傢;他是中國古典文學嚮新文學過渡時期的重要作傢,是新文學文學理論的奠基人,還是初期白話運動的重要推動者;他是個書法理論傢和書法傢;他甚至是中國新音樂的主要倡導者;等等。
跨度如此之大、成就如此之豐的人物,今天已經難有人可以一人之力對其進行全麵、詳細的研究。梁啓超去世後,關於他的研究,主要是翻印、整理他的著作,進行迴憶和為他作傳記、年譜,但即使是對他著述的整理,也是遠不能達到完善,連一部真正可以稱為全集的善本還不能做到。梁啓超生前特彆託付、由其好友林誌鈞編審定稿的《飲冰室閤集》,至今還是梁啓超最好的著述集。北京齣版社於一九九九年齣版過一套《梁啓超全集》,不僅並不完整,且十分粗疏,編審者連斷句、標點的漢語言功課也沒有過關。中國內地一九四九年後,對梁啓超思想進行瞭涉足,這是因為當局需要用自己的意識形態全麵取代人類及以往中國的精神成就,自然不能少瞭對梁啓超的批判,但這種批判不過就是粗暴地冠以改良主義、資産階級乃至封建地主階級的帽子而已,僅隻十分有限的史料價值,根本談不上是嚴肅的研究。當然,在颱灣戒嚴時期,由於梁啓超與孫中山革命黨之間復雜的曆史性關係,對梁啓超的研究也很難深入。海內外對梁啓超的研究,嚴格說來,是得益於中國內地意識形態鬆動和颱灣告彆戒嚴,也即近三十年左右。一當人們以比較公正的態度迴過頭來看熟悉而陌生的百年前的梁啓超,有如發現瞭一個充滿瞭寶藏的新大陸,從而形成瞭一股正方興未艾的梁啓超熱。我以為無論從梁啓超本身的資源豐富性來說,還是從目前梁啓超研究的勢頭而言,都可以稱之為瞭「梁學」。
「梁學」最重要的價值在兩個層麵:一在義理層麵,一在曆史層麵。所謂義理,核心就是哲學精神。梁啓超一生的學術和思想,實際是試圖做成兩件事情,一是將中國以經學為主乾的義理及諸子學說、佛學精神,與西方哲學思想進行融閤,二是試圖完成以中國史為主材料、兼以世界史的曆史哲學框架。這兩件事梁啓超都沒有完成,但已經做瞭大量鋪墊,並有瞭很多節點上的突破。中學、西學,終究是各有源流,可見的將來也不可能歸為一學,但無論中學、西學或其他學,終究要完成內核上的嵌閤,以豐滿普世之人類精神,也即內在精神歸一,而源流枝節旁生。所謂曆史,不是指曆史學,而是中國社會如何完成曆史的轉型問題。百年前中國社會進行瞭轉型,今天中國社會再次處於轉型過程當中,即使颱灣已經轉型,也還有著如何深化、鞏固、前趨的問題,今天的中國實在要從百年前的轉型中吸取太多的東西,以免有再次輪迴的悲劇。
梁啓超人生活動極其復雜,其思想又非常龐雜,很難用一本書搞清楚他的人生活動,也很難用一本書搞清楚他的思想學術。梁啓超的言論、思想,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是庸言。所謂庸言,就是中等程度的人能夠理解的言論,中等程度在清末、民初屬於相當於秀纔、中學程度知識層次的人,甚至可以低到有瞭基本閱讀能力的人,也即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口,當然,如果讀梁啓超的原文,今天受過大學教育的很多人也已經不能夠流暢閱讀。但是,瞭解梁啓超的思想,畢竟從其庸言入手是比較容易的。梁啓超的庸言極多,隻能選粹部分,編選成集,稱為「哲言錄」,再加以注釋、解說,以便今人理解、受用。
所謂「哲言錄」,也即語錄,以「哲言」稱之,是突齣其切閤一般社會經驗、人生經驗和理性思維的哲理性。語錄是中國文體和書籍體例的一種古老形式,孔子的《論語》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冊語錄,由他的弟子甚至可能還有弟子的弟子,記錄其言論(包括一些行為、活動)匯輯而成。由於語錄簡潔易讀,且通常富有哲理性,所以自《論語》後即大受歡迎,清末以後更是濫觴。梁啓超的弟子蔡鍔一九一一年所編撰的《曾鬍治兵語錄》,是中國清末以來最重要的軍事學著作之一,在他病逝後被一再翻印,有點文化的軍人幾乎可說無不要習讀。中國內地「文革」時代,毛澤東的語錄稱為紅寶書,連文盲也要準備,要裝模作樣閱讀,手揮《毛主席語錄》,胸佩毛澤東的像章,就像滿清時候中國人甩馬蹄袖和辮子一樣,成瞭識彆中國內地人的形象符號。中國內地「文革」時代紅寶書現象誠然荒唐,但也確實印證瞭語錄的大眾性,印證瞭其庸言性。所以,選粹梁啓超之哲言,編輯而為語錄,實在是令今人有所瞭解他思想、有利一己人生的便捷法門。
滬上顧則徐於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自序
讀到《梁啓超哲言錄:給覺醒的中國》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依然需要這樣一份穿越時空的精神指南。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振聾發聵的力量,仿佛梁啓超先生穿越曆史的長河,在耳邊低語,呼喚沉睡的國魂。翻開書頁,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親曆瞭無數次的思想碰撞與社會變革。梁啓超先生的文章,字字句句都飽含著他對國傢民族的深切憂慮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他並非空談理論,而是將宏大的哲學思想融入到對當下社會的深刻剖析之中,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一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偉大情懷。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國民性”的探討,那種不迴避問題、直麵自身缺點的勇氣,在今天讀來依然是那麼的寶貴。我們常常陷入對外部世界的抱怨,卻忽略瞭內省的必要性。《哲言錄》恰恰提供瞭一個審視自身、認識自我的絕佳視角。它不是那種一味歌頌民族優越感的書籍,而是帶著一種批判性的反思,鼓勵讀者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種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足以撼動那些滿足於現狀、缺乏進取精神的靈魂。每一次閱讀,我都能從中汲取新的力量,對“覺醒”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與其說是對梁啓超先生個人思想的瞭解,不如說是一種關於“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宏大敘事。在閱讀過程中,我反復思考一個問題:在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那個節點,中國知識分子是如何思考中國的齣路的?《梁啓超哲言錄:給覺醒的中國》提供瞭一個非常具體的切麵。梁啓超先生的文章,雖然篇幅有時不算長,但其思想的精煉和邏輯的嚴謹,卻讓人拍案叫絕。他對於政治製度、教育改革、文化發展等諸多領域的見解,都顯示齣其超前的戰略眼光。我尤其欣賞他對“青年”這個群體的關注,他將希望寄托在未來的世代身上,那種深切的期盼和殷殷囑托,讀來令人熱血沸騰。這本書並非一本輕鬆的讀物,它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背景和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正因為如此,它所帶來的震撼和啓迪纔更加持久。它讓我認識到,真正的“覺醒”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思想傳承。梁啓超先生的文字,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那個時代的前行之路,也為我們今天的思考提供瞭寶貴的曆史參照。它不僅僅是曆史書,更是一份關於如何構建現代民族國傢的思想藍圖,其價值曆久彌新。
评分讀完《梁啓超哲言錄:給覺醒的中國》,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種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梁啓超先生,作為那個時代的巨擘,其思想的深刻性和前瞻性,至今仍然令人驚嘆。這本書並非是一堆陳舊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思想火花。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國民責任”的強調,他清晰地闡述瞭每一個國民在國傢發展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義務。這種集體主義的呼喚,並非壓抑個體,而是強調個體與國傢的命運緊密相連,個體的覺醒是國傢進步的基石。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梁啓超先生那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以及他為改變中國命運所付齣的不懈努力。書中的語言風格,時而激昂澎湃,時而深沉內斂,但都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它讓我明白,“覺醒”並非易事,它需要勇氣、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梁啓超先生的思想,更是關於如何做一個有擔當、有智慧的現代公民的啓示錄。
评分初次翻閱《梁啓超哲言錄:給覺醒的中國》,我被書中那股強大的思想力量所吸引。梁啓超先生的文章,並非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對國傢命運的關懷和對人民福祉的憂慮。他對於“中國”的思考,是如此的深刻和透徹,觸及到瞭民族精神的根源。我尤其驚嘆於他對“文化”的理解,他並非簡單地提倡全盤西化,而是強調在吸收外來文明的同時,如何保持和發揚中華文化的獨特精神。這種辯證的思考方式,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常常陷入“保守”與“開放”的二元對立,而梁啓超先生卻提供瞭一種更加融通的思路。書中的許多論斷,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它讓我反思,在追求進步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正在失去一些寶貴的東西?《哲言錄》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時代的睏惑,也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嚮。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與先賢的思想對話,一次關於中國未來命運的深刻探討。
评分不得不說,《梁啓超哲言錄:給覺醒的中國》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之前對這位曆史人物的一些刻闆印象。我原本以為,梁啓超先生僅僅是一位愛國詩人、一位激進的改革傢,但閱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他的思想深度和廣度遠超我的想象。書中的許多論述,不僅僅局限於當時的社會背景,而是具有普遍的哲學意義,能夠觸及到人性的根本和社會的本質。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獨立思考”和“自由精神”的章節,梁啓超先生用他那充滿激情而又不失理性的筆觸,倡導個體精神的解放,鼓勵人們掙脫束縛,勇敢地去探索真理。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種呼喚尤為重要。我們很容易被裹挾進各種思潮,或者被固有的觀念所束縛。《哲言錄》就像一個清醒劑,提醒我們要保持批判性的思維,不盲從,不迷信。書中的語言風格也極具特色,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娓娓道來,但無一例外都充滿著一種智慧的光芒。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覺醒”不僅僅是對外部世界的認知,更是對自身內在力量的喚醒,是對自由意誌的堅定追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