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的哲学 看梁启超怎么唤起觉醒的中国
近代中国文学革命运动的先锋
中国新闻事业兴起重要人物,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美国记者时说:「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
梁启超是中国从清朝到民国的变革过渡时期,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以作为言论家的深远影响力,形成了属于他的「梁启超时代」,他同时也是奠基中国新学最重要的学术家,其一系列深邃的思想虽然在「五四」以后曾经被淡忘,但近三、四十年又被华人及国际思想界广泛注目,再一次形成了「梁启超热」。
梁启超的思想有学术、庸言和经世致用三类,本书是梁启超庸言思想的选粹,最适合大众阅读,书中针对哲言进行了精彩的解说,既是梁启超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又便于让今人认识社会、指导人生。
本书特色
1. 整理并解说梁启超庸言思想,用深入浅出方式选辑及解释其言论,适合普罗社会大众阅读。
2. 分门别类整理梁启超的言论,概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人生哲学等方面思想,书市上少见此类有关梁启超言论选辑的论着。
作者简介
顾则徐
上海市人,中国大陆独立学者,着有《永远的共军总司令:朱德》、《服装是性的》、《共和的守护者:蔡锷传》。
作者序
梁启超(一八七三年一九二九年)的寿命即使在百年前的中国,也不算长,未能越过那个时代可以称为高龄了的一个甲子的坎,只有五十七岁。他这一在今天可以认为是早逝的生命所建立的成就,即使百岁之人也难能做到,可说是古今一人而已。
从大的主要方面来说,梁启超是政治家、言论家、学术家。从康梁维新到推动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主要的政治运动和大事件,几乎无不有梁启超活跃的身影,或者是最主要的政治领袖,或者是主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即使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之后,尽管他努力专注于学术和教学,实际也仍然是中国一股重要政治力量的灵魂。作为言论家,梁启超是中国新闻事业兴起时代最卓越的代表,而在言论本身,形式上他是个伟大的文章家,内容上他是个伟大的意见领袖。在学术方面,梁启超是中国经学演变史中一个卓越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新学最重要的奠基人,所涉足学科范围之广,囊括了哲学社会科学及人文领域的所有主要学科,今天中国诸多学科的学术倘求完整、完美,就根本无法绕过作为奠基人的梁启超。不仅如此,其他比如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创者,是一个卓越的教育家;他是中国古典文学向新文学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家,是新文学文学理论的奠基人,还是初期白话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他是个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家;他甚至是中国新音乐的主要倡导者;等等。
跨度如此之大、成就如此之丰的人物,今天已经难有人可以一人之力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梁启超去世后,关于他的研究,主要是翻印、整理他的着作,进行回忆和为他作传记、年谱,但即使是对他着述的整理,也是远不能达到完善,连一部真正可以称为全集的善本还不能做到。梁启超生前特别託付、由其好友林志钧编审定稿的《饮冰室合集》,至今还是梁启超最好的着述集。北京出版社于一九九九年出版过一套《梁启超全集》,不仅并不完整,且十分粗疏,编审者连断句、标点的汉语言功课也没有过关。中国内地一九四九年后,对梁启超思想进行了涉足,这是因为当局需要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全面取代人类及以往中国的精神成就,自然不能少了对梁启超的批判,但这种批判不过就是粗暴地冠以改良主义、资产阶级乃至封建地主阶级的帽子而已,仅只十分有限的史料价值,根本谈不上是严肃的研究。当然,在台湾戒严时期,由于梁启超与孙中山革命党之间复杂的历史性关系,对梁启超的研究也很难深入。海内外对梁启超的研究,严格说来,是得益于中国内地意识形态松动和台湾告别戒严,也即近三十年左右。一当人们以比较公正的态度回过头来看熟悉而陌生的百年前的梁启超,有如发现了一个充满了宝藏的新大陆,从而形成了一股正方兴未艾的梁启超热。我以为无论从梁启超本身的资源丰富性来说,还是从目前梁启超研究的势头而言,都可以称之为了「梁学」。
「梁学」最重要的价值在两个层面:一在义理层面,一在历史层面。所谓义理,核心就是哲学精神。梁启超一生的学术和思想,实际是试图做成两件事情,一是将中国以经学为主干的义理及诸子学说、佛学精神,与西方哲学思想进行融合,二是试图完成以中国史为主材料、兼以世界史的历史哲学框架。这两件事梁启超都没有完成,但已经做了大量铺垫,并有了很多节点上的突破。中学、西学,终究是各有源流,可见的将来也不可能归为一学,但无论中学、西学或其他学,终究要完成内核上的嵌合,以丰满普世之人类精神,也即内在精神归一,而源流枝节旁生。所谓历史,不是指历史学,而是中国社会如何完成历史的转型问题。百年前中国社会进行了转型,今天中国社会再次处于转型过程当中,即使台湾已经转型,也还有着如何深化、巩固、前趋的问题,今天的中国实在要从百年前的转型中吸取太多的东西,以免有再次轮回的悲剧。
梁启超人生活动极其复杂,其思想又非常庞杂,很难用一本书搞清楚他的人生活动,也很难用一本书搞清楚他的思想学术。梁启超的言论、思想,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庸言。所谓庸言,就是中等程度的人能够理解的言论,中等程度在清末、民初属于相当于秀才、中学程度知识层次的人,甚至可以低到有了基本阅读能力的人,也即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口,当然,如果读梁启超的原文,今天受过大学教育的很多人也已经不能够流畅阅读。但是,了解梁启超的思想,毕竟从其庸言入手是比较容易的。梁启超的庸言极多,只能选粹部分,编选成集,称为「哲言录」,再加以注释、解说,以便今人理解、受用。
所谓「哲言录」,也即语录,以「哲言」称之,是突出其切合一般社会经验、人生经验和理性思维的哲理性。语录是中国文体和书籍体例的一种古老形式,孔子的《论语》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册语录,由他的弟子甚至可能还有弟子的弟子,记录其言论(包括一些行为、活动)汇辑而成。由于语录简洁易读,且通常富有哲理性,所以自《论语》后即大受欢迎,清末以后更是滥觞。梁启超的弟子蔡锷一九一一年所编撰的《曾胡治兵语录》,是中国清末以来最重要的军事学着作之一,在他病逝后被一再翻印,有点文化的军人几乎可说无不要习读。中国内地「文革」时代,毛泽东的语录称为红宝书,连文盲也要准备,要装模作样阅读,手挥《毛主席语录》,胸佩毛泽东的像章,就像满清时候中国人甩马蹄袖和辫子一样,成了识别中国内地人的形象符号。中国内地「文革」时代红宝书现象诚然荒唐,但也确实印证了语录的大众性,印证了其庸言性。所以,选粹梁启超之哲言,编辑而为语录,实在是令今人有所了解他思想、有利一己人生的便捷法门。
沪上顾则徐于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自序
不得不说,《梁启超哲言录:给觉醒的中国》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这位历史人物的一些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梁启超先生仅仅是一位爱国诗人、一位激进的改革家,但阅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书中的许多论述,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是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能够触及到人性的根本和社会的本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的章节,梁启超先生用他那充满激情而又不失理性的笔触,倡导个体精神的解放,鼓励人们挣脱束缚,勇敢地去探索真理。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呼唤尤为重要。我们很容易被裹挟进各种思潮,或者被固有的观念所束缚。《哲言录》就像一个清醒剂,提醒我们要保持批判性的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娓娓道来,但无一例外都充满着一种智慧的光芒。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觉醒”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更是对自身内在力量的唤醒,是对自由意志的坚定追求。
评分初次翻阅《梁启超哲言录:给觉醒的中国》,我被书中那股强大的思想力量所吸引。梁启超先生的文章,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对人民福祉的忧虑。他对于“中国”的思考,是如此的深刻和透彻,触及到了民族精神的根源。我尤其惊叹于他对“文化”的理解,他并非简单地提倡全盘西化,而是强调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独特精神。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常常陷入“保守”与“开放”的二元对立,而梁启超先生却提供了一种更加融通的思路。书中的许多论断,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它让我反思,在追求进步的同时,我们是否也正在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哲言录》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时代的困惑,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先贤的思想对话,一次关于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刻探讨。
评分读完《梁启超哲言录:给觉醒的中国》,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梁启超先生,作为那个时代的巨擘,其思想的深刻性和前瞻性,至今仍然令人惊叹。这本书并非是一堆陈旧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思想火花。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国民责任”的强调,他清晰地阐述了每一个国民在国家发展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义务。这种集体主义的呼唤,并非压抑个体,而是强调个体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个体的觉醒是国家进步的基石。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梁启超先生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以及他为改变中国命运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书中的语言风格,时而激昂澎湃,时而深沉内敛,但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它让我明白,“觉醒”并非易事,它需要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梁启超先生的思想,更是关于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智慧的现代公民的启示录。
评分读到《梁启超哲言录:给觉醒的中国》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这样一份穿越时空的精神指南。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仿佛梁启超先生穿越历史的长河,在耳边低语,呼唤沉睡的国魂。翻开书页,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历了无数次的思想碰撞与社会变革。梁启超先生的文章,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忧虑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将宏大的哲学思想融入到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剖析之中,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伟大情怀。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国民性”的探讨,那种不回避问题、直面自身缺点的勇气,在今天读来依然是那么的宝贵。我们常常陷入对外部世界的抱怨,却忽略了内省的必要性。《哲言录》恰恰提供了一个审视自身、认识自我的绝佳视角。它不是那种一味歌颂民族优越感的书籍,而是带着一种批判性的反思,鼓励读者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足以撼动那些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的灵魂。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对“觉醒”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与其说是对梁启超先生个人思想的了解,不如说是一种关于“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那个节点,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思考中国的出路的?《梁启超哲言录:给觉醒的中国》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切面。梁启超先生的文章,虽然篇幅有时不算长,但其思想的精炼和逻辑的严谨,却让人拍案叫绝。他对于政治制度、教育改革、文化发展等诸多领域的见解,都显示出其超前的战略眼光。我尤其欣赏他对“青年”这个群体的关注,他将希望寄托在未来的世代身上,那种深切的期盼和殷殷嘱托,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这本书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和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正因为如此,它所带来的震撼和启迪才更加持久。它让我认识到,真正的“觉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思想传承。梁启超先生的文字,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个时代的前行之路,也为我们今天的思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照。它不仅仅是历史书,更是一份关于如何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思想蓝图,其价值历久弥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