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涉及的时间纵深极长,远溯300万年前茹毛饮血的人类远祖,对浩瀚的考古资料做了一番整理介绍。近论中国的春秋战国与西方的古希腊时期(也包括古埃及),从政权递嬗、制度兴革入手,再叙及经济发展过程,由此可看出古人是如何在极其有限的科技条件下,在艰困的物质环境中,努力谋求生存之道的。
接着是论述了中外在文学、宗教、哲学、学说、文字、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各自发展,并加以比较。更特别的是,本书还做了日常生活层面的梳理,不但探讨了衣食住行育乐之类,甚至还提到了化妆术,这在一般的历史书籍中,是绝无仅有的。
本书特色
很难在市面上看到如此具有恢宏气势与创新体例的磅礡鉅着,若非纠集了一整群学贯中西、知古通今、思想前卫且深具使命感的顶尖学者,那绝对是编撰不出来的。本丛书不但对中西的比较甚为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思想、文化、艺术、科技、生活等等层面,还运用了诸如比较大视野、比较视角、长镜头、广角镜、蒙太奇等等专题,使读者看书如同观赏历史大剧一般地生动有趣,光是内含图片的珍稀与多彩多样,就要让人玩味无穷而不忍释手了。
本丛书文字浅显易懂而又文采灿然,并非仅是流水帐似的平舖直叙,亦可见编着之用心。
从第一册中,我们不仅看到悠悠流淌的历史长河,也看到这条长河的泥沙是如何积淀下来,逐渐转化成为孕育人类文明的沃土,古文明由是冉冉昇起。我们又看到人类的发展有其共通性,但也因为所处的客观地理环境,以及主观人为意识与历史的偶然,让中西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特性,然而彼此又不断相互交融相濡着。
春秋战国与古希腊分别是中西文明最蓬勃发展的时期,相互辉映,各自滋养了后世百代,我们迄今仍在怀想当年,蒙受其恩泽,它们之间的比较,也就格外耐人寻味了。
出版说明 何承伟
推荐序一 龚鹏程
推荐序二 李学勤
专家导言 王和∕张翀
导读示意图
▼
考古
▼
考古比较大视野 蒙昧初开 文明微曙
从树上下来的人:中国元谋人
蛮荒石头成工具:从猿人到现代人
占据东风第一枝:仰韶文化的发展
天涯何处觅衡权:新石器时代的标准
考古比较大视野 神祕的三星堆青铜艺术
一朝发现天下知:龙山文化
养在深闺人未识:绿洲理论
长江灵秀聚太湖:良渚文化
或有远亲隔海崃:美洲最早文明奥尔梅克文化
文明之光的前夕:五帝传说时代
铜与石三洲互现:欧亚非的铜石并用
人文初祖耀华夏:炎黄子孙
铜石交辉映非欧:铜石文化
历史蒙太奇 尧舜禹禅让VS希腊军事民主制
▼
政治
▼
政治比较大视野 国家的形成,王权的确立
金字塔诞生的时代:古王国时期
高贵种族莅临恆河:印度吠陀文化
跨页大图 狮身人面像
半掩门扉半露面:夏朝的传说与史实
谋杀得来的繁荣:古埃及中期的繁荣
上穷碧落下黄泉:夏的发现
神力挽巨阳:卡纳克神庙
信仰战胜劫难,艰险成就智慧:出埃及记
高歌前进迦南 开启黄金时代:犹太建国
失而复得的权杖:少康中兴
欧洲文明的曙光:爱琴文明
人物特写 美的化身与象征─海伦
江山代有才人出:商汤代夏
流连光景惜朱颜:两河文明
跨页大图 空中花园和两河流域文明
不稳定中发展壮大:商代前期的历史
刀耕火种凭铁刃:西台的历史
历史长镜头 通天地敬鬼神:巫祝文化
固定「革命根据地」:盘庚迁殷
上苑风光好:新王国的建立与发展
不爱江山爱美人:殷纣王的统治
美人迟暮临晚照:埃赫那顿改革
比较视角 东西活水不同源:中国和希腊文明比较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牧野之战
仗剑行建霸业 第一个军人帝国:亚述帝国
比较视角 「革命」与征服─牧野之战与特洛伊战争
回顾洹河水畔 群遗墓:殷墟王陵区
又见咸阳原上 连空冢:埃及帝王谷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周公摄政
自然崇拜 万象皆空:婆罗门教
跨页大图 印度卡莱石窟
西周兴盛的真正起点:成王之兴
铁蹄下的残花香:亚述的政策
铁腕难有补天力:厉王专山川之利
唯有牺牲多奇志:宣王不修千亩
历史长镜头 红颜祸水,祸水红颜?
政治比较大视野 大国争霸与兼併:春秋战国政治与古希腊政治
挟天子以令诸侯:周室衰微
你方唱罢我登场:诸侯争霸
历史蒙太奇 烽火暂息VS步履维艰:弭兵会议与国际裁军
碧波助澜推文明:爱琴文明海岸线
一时瑜亮:雅典和斯巴达
跨页大图 雅典卫城
逐鹿中原:三家分晋
独霸西戎:秦崛西方
比较视角 东西遥映文明辉:战国与希腊的变革
铁马金戈争霸主:希腊与波斯的较量
一个人的战斗:商鞅变法
奠定希腊民主石:梭伦改革
君临欧亚两大陆:亚历山大大帝
国殇难招魂:秦楚蓝田 丹阳之战
古罗马称雄前的微曦:王政时代
▼
制度
▼
制度比较大视野 礼制、种姓、民主、法制:
夏商周与古希腊、古印度的制度比较
何处是家国:方国联盟
金字塔 国度与政体:古埃及社会结构
诸事烦劳 上苍降命:商朝的占卜制度
先期稳固 自我樊篱:波斯大流士改革
祖先崇拜:商代周祭制度
跨页大图 中国青铜器之王:司母戊鼎
黑石堪补天:三大法典的比较
有土斯有财:井田制的土地政策
礼崩乐毁:井田不再井然有序
奇货可居:商人阶级富可敌国
希腊城邦民主风:雅典民主之路
罗马共和成文法:西方法制源头
▼
经济
▼
经济比较大视野 全球同此凉热:上古文明经济发展的共性
黄河麦增北人力:北方地区的粟作
长江米饱南人胃:南方地区的稻作
不吃汉人的米:欧亚最早的非稻区
围着母亲守着寨:姜寨遗址的聚落型态
左手鞭来右手犁:畜牧农业之完美结合
结束吃生肉的历史 燧人氏:发明取火 庖生为熟
狂风袭劲草的迁徙 印欧人:配合马镫 称霸欧亚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商朝四土与王畿中原
百工技艺夺天工:商代铸造与手工技术
肥沃黑土:支撑的粮仓乐园
历书运河:织绘的农业残卷
垦荒灌溉 重食制礼:西周前期的农业
射落天狼 河清海晏:埃及中王国的水利
跨页大图 古虞坂道
田里不鬻频交易:赔偿互换 改变周室规定
新风吹入新王国:新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广积粮、缓称王:春秋时期农商活动
海上漂泊只为财:雅典的航海贸易
比较视角 稻陂正满绿针密麦陇无边黄云平:
稻作文明与麦作文明的比较
铁具牛犁 挽力向田间:冶铁农工具和牛耕
铁铧重犁 武夫亦耘田:城邦期希腊的经贸
▼
文史
▼
文史比较大视野 源头各自有活水:先秦文学与古希腊文学
亦真亦假总相传:上古传说
心口相传历时久:希腊神话
纸帐铜版皆文档:金文《尚书》
饶是金石寿永昌:铭刻文献
算卦只做小伎俩:上古智慧大结晶 《周易》
崇拜太阳神之地:古埃及宗教
诗歌总集:诗史起点
离而有骚 国破而殇:屈原
逃出埃及的圣教徒:犹太教
远游中土的改革者:拜火教
恆河畔的思考:佛教之前的印度宗教
菩提树下的冥想:佛教的起源及发展
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儒家
老子无为 庄子逍遥:道家
比较视角 孔子VS柏拉图:大同世界与理想国
跨页大图 孔庙
目盲心明 史更清:荷马史诗
比较视角 神威凛然VS人本主义:中西神话大不同
君王素喜驭臣术:法家
臣下反呛逆龙鳞:墨家
比较视角 群星璀璨,各放异彩:
诸子百家与希腊先贤思想的异同
本原追寻者: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麦田守望者:古希腊的真理深源
刀剑起兮云飞扬:兵家
百花齐放领风骚:纵横家 阴阳家 杂家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古典后期的希腊哲学
泛海而游 哲思的天空:希腊化时代的哲学
只字片语写真史:残存的古书
天书到人间:古死海手卷
比较视角 白马非马:名家与诡辩派
一言九鼎有铭刻:金文 甲古文
文字的力量:辉映古国
比较视角 文明殿堂的两类砖石: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
跨页大图 甲骨文
巨笔汗青 荣辱兴亡:春秋战国史籍
剑犁雄笔 青史名炳:希腊战史纪录
比较视角 以史为鑑 回旋记忆:先秦史学与古希腊史学
悲情城市生与死:古希腊的戏剧
▼
艺术
▼
术比较大视野 洪荒古韵 彩陶岩画
亘古奇葩:神祕的洞中天书
岩洞览胜:立体的洞穴壁画
青铜白陶各领风骚:商周时期的艺术
红桧黑桧优美庄严:爱琴文明的瓶画
艺术广角 中国书法艺术
艺术广角 鬼斧神工:力与美的雕塑神话
比较视角 搏泥幻化 华韵西风:中西陶器 各擅胜场
遮风避雨朴质为工:中国史前建筑
巨石列阵震撼人心:西方史前建筑
庄严宝库:商周的陵墓建筑
威严神祕:埃及的陵墓建筑
艺术广角 石柱里的神话:希腊建筑
艺术广角 青铜 玻璃 石雕:中印埃工艺美术各具特色
科技比较大视野 科学技术的起源:东西方文明之差别
家国重器:先秦时代的冶金术
青铜黑铁:两河流域的失腊法
比较视角 浇铸与范铸 锻造和失蜡:中西冶金技术的异同
《甘石星经》:世界最早的星表
《巴比伦历法》:世界上最早的日历
巧思利用自然力:水沃西川的都江堰
疏导氾滥靠修渠:嘉惠两河的灌溉网
比较视角 指腕量尺寸 谷物测数量:中西度量衡何其相似
九针百草 望闻问切:中国医学
蛇杖体液 隔离解剖:希腊医学
▼
日常生活
▼
日常生活比较大视野 从蒙昧到文明:上古人的衣食住行
习得六艺伴君王:两周贵族的教育
鼓腹而游饕餮乐:回味夏商周的饮食
跨页大图 饕餮
荒漠炊烟有人家:埃及的食物种类
翩翩霓裳助人伦:周朝服饰大观
拜倒艳后裙下:古埃及化妆与美容术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周朝交通
四通八达朝发夕至:波斯的交通体系
同姓不婚宗法至上:西周婚制
一夫一妻单身受罚:古希腊的婚育
▼
索引
▼
关键词索引
人物索引
作品索引
导读
西元前221年之前的中外文明概说
在我们开始文明探索之旅以前,有必要对时代问题做一说明。这一卷,我们从史前截止到西元前221年,在中国可以称为先秦。但是「先秦」是先甚么秦?从年代学上说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之前,然而在考古发掘资料、文化源流、地理沿革上,战国时期的秦国和西元前221年之后的秦实际上都无法截然划分。在中国之外的世界:比西元前221年晚三年第二次布匿战争才发生,罗马才有了称霸西部地中海的野心;埃及的古文明早在西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灭亡。换言之,西元前221年这条在中国有着重要意义的年代界标在中国之外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然而,为了便于表述,统称为西元前221年之前的世界。
对于西元前221年之前的世界,人类所要解决或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是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发端问题。对西方影响最为深远的书─《圣经》中对人的起源曾经做过美丽而极富想像的描绘:上帝造出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了夏娃。无独有偶,中国也有这样动人的传说:女娲抟土造人。但传说终归是传说,在近代科学,特别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知识背景下中外对人类的起源发展开始了研究和探讨。目前公认为人类的发展经过了五个发展阶段: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人与猿的「界河」则是使用人工制造西元前221年之前的中外文明概说的工具进行劳动。
对文明发端的探索又是另一个神祕而富有趣味的探索。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有些学者认为这一标准还包括是否有礼仪性的建筑。在西方这种建筑当以希腊神庙为代表,东方世界则是大型的墓葬,埃及的金字塔亦属此类。两者的意义似乎相同,旨在全民的范围内建立或塑造一个「纪念碑性」供人膜拜或缅怀的场所。
本书所涉及到的全球范围内的古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为发源地。不同的时期往往由不同的文明占据,以地域环境大致分为:两河文明,以发源于亚洲的底格里斯河(Tigris)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河流而孕育的古文明,最早在两河流域的是苏美人,建立了苏美文明。之后陆续有闪米特人、西台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继入侵。两河流域继苏美人之后最伟大的文明就是由闪米特人汉摩拉比建立的巴比伦。尼罗河文明发源于非洲尼罗河(Nile)流域,又称古埃及文明,其历史也可追溯到西元前4000年。西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开始。爱琴文明,发源于希腊爱琴海地区,形成于西元前2000年左右。米诺斯文明发源于欧洲地中海的克里特岛(Crete),又称克里特文明,后被迈钖尼文明所取代。在此地域内又相继迎来了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另外在其他地区还有印度河文明以及奥尔梅克文明、马雅文明。
中华黄河流域的夏商周文明也盛极一时,中国在夏商周时代青铜器最为发达、灿烂,也可以称之为中国青铜文明。中国文明与国外相比是源远流长,从未断线,而西方众多文明都因为内部或是外力的原因而「中道崩殂」,就连当时能够与中华文明绚丽相当的古希腊文明也未能倖免。这能使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引以为傲。
世界范围的古代文明如何发展、又如何灭亡,其间经历了多少荣辱兴衰?华夏文明虽未断裂,但它异常早熟的童年期是怎么过来的?
从政治制度上来说,中国与古希腊东西各树一帜,又有埃及处其中。古希腊是相对独立的城邦制度,而中国则是君主专制的前奏─天子授命、分封诸侯。埃及恰好取其中,虽然有国王法老的统治管辖,但王命思想不如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炽盛。
有夏一代,文献渺少,无从稽考。但夏启改变了五帝时代的军事民主制,以带血的斧钺确立「家天下」的专制体系,此后,无论是商代的甸服制,还是西周的分封制,都在述说着一个主题:群臣效力,拱卫京畿。东周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制度说来,已是「礼崩乐坏」:旧式贵族为了维持统治,必须变革;新兴贵族为了获得与之相符的权利,还须变革。在这中国历史第一个分裂时期内,文化科技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古希腊从迈钖尼文明直到雅典斯巴达两雄相争,其间的制度变迁不可胜记。唯必须一书的则是古希腊的城邦制度。这样一种松散的政治统治形式,是古希腊民主思想诞生的最为肥沃的土壤。
古埃及的统治制度更如同商代一样,是个中央集权的王权神化国家,法老拥有了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但事实上法老通常会委託他那庞大的官僚政府来行使司法权。
中、希、埃制度的不同,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各自的地理条件之差别。希腊是蓝色海洋文明映衬下的岛屿国家,各个岛屿很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城邦(polis)。古代中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广袤国度,东到大海、西至高原的地理与古埃及略有相似。古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学界有此一说:地理较封闭的国家很容易形成中央集权的制度。
经济方面,中国的史前社会存在着两大农业系统:北方粟作,南方稻作。降至商代,中国农业经济已相当成熟,不仅「五谷」收成,又有大量的剩余稻谷可供酿酒。以此产生了东西两大不同的酒系统:东方用粮食蒸馏的高度酒;西方用粮食、果品发酵而成的低度酒。世界范围形成三大谷类植物区:东亚、东南亚的稻米区,美洲玉米区,欧亚非的小麦区。其中稻米区为东亚地区所独有,小麦区欧洲不同于中亚、东亚地区,以燕麦为主要作物。
在文化艺术和思想上,这一时期的中外都从蒙昧发端,到渐趋繁华,但相似之中也有不同。
至今中国还流传着那时最古老的史书《尚书》、《春秋》等书,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希腊史家希罗多德的《历史》则撰述了西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间的一场场战争历史。
《诗经》、《楚辞》曾于东方传唱。屈原大夫苦吟的身影并不孤单,在西方的希腊,尚有盲人荷马与之唱和。思想的火花亦在东西方交相辉映。希腊有赫拉克利图斯、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中国有孔、孟、老庄、墨子,以及法家、名家等。古希腊的众多思想家构成一个哲学体系,中国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但都当之无愧为杰出思想。
如同中国没有成体系的哲学一样,中国的宗教也还是较为原始。先秦时期,印度已有婆罗门教,这是印度在佛教之前的宗教;犹太教的《旧约》开始传播。中国则是对祖先神、自然神的崇拜,尚引入不到宗教的范畴。延至后世,更是有趣。佛教实际在西汉晚期已经登陆中土,但非要和黄老之说纠缠;直到衍化出能够摆脱在印度本土的苦行清修的一派─禅宗才能被中国大众接受,至此佛教的中国化开始定型。而汉代兴起的道教两派五斗米派和天师派更是来源于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其宗教典籍也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庄子》(在道教中又称《南华经》)。
中西方这一时期的艺术,都在较为「原始」地探索,尚未有独立的艺术家产生。史前岩画成了这一时期最杰出、最美的绘画作品。中国有内蒙古阴山、新疆等地岩画,西方也有西班牙的亚尔塔米拉、法国的拉穆特洞窟岩画。而最有代表的中国书法此时也未见独立的书法家,商代甲骨刻手固然技艺超群,但史不传名。西周的书法也是在一件件的钟鼎彝器上的铭文,看不到商周时期的某位书法家慨然自由的书写。希腊雅典卫城、狮子门等建筑也是众多的无名艺术家,不像后世我们就知道达文西为佛罗伦斯市政厅绘制《安吉里之战》作为装饰,宇文恺是隋大业城(即唐长安城)的主持者。感慨唏嘘外,我们还应看到这一时期最精美、最伟大的工艺美术品─青铜器。西方同时与之映衬的则是他们的雕塑作品。
先秦时期的科技是原始性和开创性结伴而行。医药方面有着神农尝百草、扁鹊的故事,又有着甲骨卜辞贞问梦寐、生产等流露出的恐慌。埃及的医学也在古老中孕育发展。附录在《周礼》后的《考工记》凝结着最朴素的物理、几何、代数等知识。希腊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定理在《周髀算经》中也能找到相应的文本,「勾三股四弦五」。
这不应该被认为是东西方短长之处,而应看作为东西不同的特性:西方理性,习惯条理化,法律化;东方随意性,不求精确。如同做菜,西方食谱就规定盐几茶匙,糖几茶匙,味道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到中国的菜谱,就换做盐少许、糖少许、老抽少许。这少许是多少,全靠厨师的拿捏,是故中国餐馆的味道全靠名厨撑着,一换厨师,味道全换。再说绘画,西方绘画是靠近乎苛刻的素描基础,焦点、灭点都要交待清楚。而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心源怎么得,得甚么,讲不清,只在乎画者心境。推而广之,维持西方的社会关系靠的是法律、契约,维持中国则要靠中庸、调和与「内圣外王」的圣君贤臣。
综而言之,作为中外文明的源头活水,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中华文明和希腊文明。
中国历史,从人类起源─元谋人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可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仅就夏商周历史也要近两千年。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探求,已有信古─疑古─释古的三重阶段,更有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阶段性成果的获得,成绩斐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最过「神祕」,也丰富绮丽。
古希腊的政治最早诞生了人类的民主制度,经济上的繁荣,殖民地的开拓,文化上的灿烂,让今天的人也莫不惊叹。希腊文明虽然由后来罗马部分继承,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几近失传。最后由向西方进攻的阿拉伯人传继,才得以涓涓细流地供养了文艺复兴的西欧,焕发出新的生机,及至成为现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王和 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
张翀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当我看到《中外文明同时空1:春秋战国VS希腊 古文明的昇起》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一边是战火纷飞、百家争鸣的中国大地,另一边是阳光灿烂、城邦林立的爱琴海畔。这两个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篇章,却又各自独立发展,很少有机会被放在一起进行如此直接的比较。这本书的标题“同时空”尤其抓人眼球,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这两个文明的交汇点,又是如何解读它们在同一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昇起”的过程。在我看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礼崩乐坏之下,新的思想和政治体系应运而生,这是中国文化独特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古希腊,则孕育了西方文明的基石,从哲学思辨到民主实践,都充满了前瞻性和创造性。这本书如果能够深入探讨这两大文明在政治组织、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哲学探索等方面的异同,并分析它们各自走向繁荣的内在逻辑,那将是对我历史认知的极大拓展。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历史进程娓娓道来,让我不仅看到它们各自的辉煌,更能从中窥见人类文明发展共有的脉络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人,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璀璨的古代文明,尤其是春秋战国和古希腊,这两个时代都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我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也尤其钟爱那些跨越时空的比较研究,因为这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不同文明的发展脉络和共性与个性。书名中“同时空”这个词,让我对作者如何处理这两个看似遥远却又可能存在微妙联系的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大争鸣的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的碰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同一时期,古希腊正经历着城邦政治的兴盛,哲学、艺术、科学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隐秘的呼应,或者说,在相似的历史节点上,不同文明是如何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寻求突破和发展的?这本书是否会探讨这些问题,例如,在政治体制上,是否有相似的挑战和演变?在思想文化领域,是否会有某种平行或者交织的迹象?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将这两个伟大的文明置于同一个历史画卷中,细致入微地展现它们如何在同一时空中各自绽放光彩,又如何共同构筑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基石。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有艺术感,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进一步激发了我阅读的欲望。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历史叙事中那种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相结合的写法情有独钟。一本好的历史著作,不仅要有清晰的逻辑线索和深刻的理论分析,更要用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具体的史料细节来支撑,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书名《中外文明同时空1:春秋战国VS希腊 古文明的昇起》就给了我这样的期待,尤其是“古文明的昇起”这几个字,预示着作者可能会追溯这两个文明最早期、最关键的发展阶段。我特别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描绘春秋战国时期的群雄逐鹿,士人阶层的崛起,以及思想的自由争鸣是如何一步步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同时,对于古希腊,我也期待作者能深入解读其城邦制度的形成、民主政治的雏形,以及哲学思想的萌芽,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是如何在那个时代孕育而生的。将这两个文明放在一起比较,最大的看点莫过于寻找它们在相似发展阶段的异同。例如,在国家治理模式上,两国是如何从早期部落或城邦形态演变而来?在社会结构上,是否存在相似的阶层划分和社会流动性?在文化发展上,是否有相似的对神话、哲学、艺术的探索路径?这本书如果能以严谨的态度,同时又不失文学性的笔触,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寻这两个伟大文明崛起的奥秘,那将是一次极其愉悦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中外文明同时空1:春秋战国VS希腊 古文明的昇起》给我一种强烈的历史穿越感,仿佛能立刻将我带回到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我一直对不同文明之间的比较研究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不仅能加深我们对自身文明的理解,也能让我们看到人类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展现出的共通性和独特性。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爆发、变革剧烈的时期,诸子百家纷纷登场,为后世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与此同时,古希腊也正经历着其辉煌的古典时代,哲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们在城邦中展现着非凡的创造力,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我特别好奇,作者将如何将这两个时空和文明进行巧妙的连接和对比。这本书的“同时空”概念,是否意味着作者将着重探讨两者在发展轨迹上的某种相似性?例如,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上,两国是否都经历过类似的挑战?在思想文化的繁荣上,是否存在某种跨越地域的共鸣?“古文明的昇起”这个副标题,则暗示着本书会聚焦于这两个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剖析它们如何从孕育走向繁荣。我非常期待作者能以严谨的态度和流畅的笔触,带领我一同探寻这两大古老文明在同一历史舞台上的精彩“对话”,揭示它们各自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深远贡献。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历史的理解,需要跳出单一地域的局限,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这本书的书名《中外文明同时空1:春秋战国VS希腊 古文明的昇起》恰恰满足了我这种需求。在我的印象中,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为后世留下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从政治制度到哲学思想,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几乎在同一时期,古希腊也迎来了其辉煌的古典时代,民主政治在雅典得到实践,哲学、科学、艺术蓬勃发展,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在这本书中巧妙地将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处在相似历史坐标上的文明进行对比和融合。他们之间的“同时空”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政治制度的演进,思想文化的碰撞,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抑或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某个普遍性规律下,这两个遥远的文明不约而同地走向了相似的道路,又各自演化出了独特的风貌?我渴望了解,作者是如何在研究的深度和叙事的广度之间取得平衡,既能展现出每一个文明自身的特色,又能揭示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甚至是相互启示。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探索未知、发现新知的魅力,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