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元老「党国铁老」吴铁城(1888-1953),1910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陈炯明叛变时,于香山组织武装抗击叛军。1923年任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国民革命时期,以新右派之姿破坏工运,参与廖案,两次因罪入狱。曾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毕生从事党、政、军、外交和侨务等要职,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华侨协会总会为了庆祝成立七十週年,以及纪念吴铁城在侨务上的贡献,特举办「吴铁城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本书收录该次研讨会的论文五篇。另收录了六篇有关吴铁城行谊的纪念论文,作为参照。
作者简介
陈鸿瑜
台湾花莲县人,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曾任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国际组召集人、国立暨南国际大学教授兼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淡江大学亚洲研究所教授。主要着作有:菲律宾的政治发展;政治发展理论;南海诸岛与国际冲突;东南亚各国政治与外交政策;南海诸岛之发现、开发与国际冲突;中华民国与东南亚各国外交关系史(1912-2000);东南亚各国政府与政治;印度尼西亚史;越南近现代史;新加坡史;马来西亚史等。
序∕陈三井
上篇:研讨会论文
壹、七年中国国民党秘书长的吴铁城∕刘维开
贰、吴铁城与东北(1928-1930)∕陈进金
参、吴铁城与东北党务∕陈立文
肆、吴铁城与战时国民党在港澳的党务活动∕李盈慧
伍、吴铁城的南洋之行(1940-1941):以在马来亚的活动为讨论中心∕陈是呈
下篇:纪念论文
陆、吴铁城与南洋华侨协会的成立∕陈三井
柒、吴铁老与抗战期中的南洋∕庄心在
捌、抗战期间铁老访问南洋简记∕祝秀侠
玖、吴铁城先生在印尼事蹟及其对侨务之卓见∕甄炳华
拾、追怀吴铁城先生∕张其昀
拾壹、我最崇敬铁城先生的几件事∕张希哲
附录
附录一、华侨协会总会七十年耕耘纪实………李盈慧
附录二、宣慰南洋报告书………………………吴铁城
序
历史乃时间的累积,亦为个体与群体交互活动的总纪录。在历史舞台上,人物永远是启动风云的主角,就近代中国史而言,吴铁城先生(人称铁老)的一生,多采多姿,除了早年追随中山先生革命之外,历任党、政、军、警、外交诸要职,亦曾兼理侨务工作。凡是与他共事过的人,莫不称道其豁达大度。他有磅礡的胸襟、坚强的意志、和蔼可亲的风度、轩昂奋发的气宇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令人永远不能忘怀。这些让人敬佩的人格特质,都是我们有待学习的最好榜样。综合他的贡献和道德风范,列之为启动风云的人物,实当之无愧。
所憾者,有关铁老的研究,华人世界无论两岸三地都较为缺乏。他本人所预定口述的《吴铁城回忆录》,亦未能及身而完成,至今已逾半个世纪,空留篇目,徒使人感叹不已!
一般而言,对一个历史人物的研究,要能臻于成熟,必备下列三个条件:
一是有一套全集。
二是有一部资料详瞻的年谱。
三是有数部公认具权威性的传记。
就资料方面的准备来说,全集与年谱两者更是不可或缺的。而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最佳范例,当属胡适无疑。
铁老是华侨协会总会(前身是南洋华侨协会)的创会理事长,为了庆祝本会成立七十週年,亦为了重温我们敬爱的吴铁老在民国史上的重要地位,蒐集他的资料和研究他的思想事功,是我们后继者责无旁贷的大任。有鉴于此,本会在民国101年5月12日,特与国史馆合办,举行了为时一天的「吴铁城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邀请刘维开、陈进金、陈立文、李盈慧、陈是呈等五位学者专家发表论文;李云汉、陈鸿瑜两位教授担任评论,收在本书上篇的,便是研讨会所获致的初步成果。这些论文最大的特色,便是参考利用了国史馆与党史馆的档案材料,比之前各家回忆性质的文章具体而深入。
惟学术性的研究论文通常较为枯燥,可能令读者看来乏味;我们也不愿把铁老描绘塑造成一个呆板而毫无生气的人物,所以特别选录了几篇纪念性的回忆文章。这些文章多半在《侨协杂志》刊登过,故收在下篇。合两者而观之,俱见铁老乃是一个多么生趣活泼的人物,栩栩如生,长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附录一是本会委託李盈慧教授所撰的〈华侨协会总会七十年耕耘纪实〉,忠实地纪录了本会一甲子又十年的成长过程。饮水思源,本会之有今天的规模,乃是历任理事长,从创会的吴铁城,到马超俊、高信、张希哲、梅培德、伍世文诸先生,披荆斩棘,高瞻远瞩,励精图治的结果。
附录二是铁老民国廿九、三十年之交,考察南洋、宣慰侨胞的报告书,原文都十余万言,资料取得不易,收在本书的只是其中的一部份,亦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份。读者可当史料文献参阅,亦见铁老对侨务、党务的用心。
除研讨会外,本会同时举办了一次以吴铁城先生为主角的照片展览,承中央社与良友画报社支持,共展出六十余帧大幅珍贵历史照片,我们选择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十二张,置于本书的最前面,睹照片而思故人,希望读者能借此更增加对铁老的深刻印象。
本书承陈秘书长鸿瑜策划校读、张国裕组长襄助编排,备极辛劳,在此一併致谢。又蒙秀威公司慨允出版,处理各项编印事务,亦应一叙。
华侨协会总会理事长
陈三井谨识 中华民国101年10月8日
阅读《吴铁城与近代中国》,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亲身感受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作者以一种史诗般的笔触,将吴铁城置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展现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从他早期投身革命,到后来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再到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故事。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描绘,例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都力求真实还原,让我对这些历史事件有了更鲜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吴铁城塑造成一个单一的符号,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其性格中的优点与缺点,他所面临的挣扎与矛盾。这种立体化的呈现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行为逻辑。这本书的文字充满力量,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将一段复杂而厚重的历史娓娓道来,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评分读完《吴铁城与近代中国》,掩卷沉思,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关于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近代中国转型时期复杂而动荡的社会图景。吴铁城,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但透过作者细致入微的笔触,他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剪影,而是拥有了鲜活的血肉和思想的脉络。从他早年的经历,到他身处的时代洪流,作者似乎竭尽全力地去还原一个真实而多维度的吴铁城。我尤其被书中对他个人选择与时代大势之间博弈的描绘所打动。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个人的命运往往被时代的巨浪裹挟,而吴铁城如何在这股浪潮中 navigates,如何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决策,书中都做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对人物进行褒贬,而是呈现了他身上的复杂性,既有其进步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这种客观的态度让阅读体验更加真实和引人深思。整本书的叙述流畅自然,历史细节的引用也颇为考究,仿佛将读者带回了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细腻刻画,而吴铁城的故事恰恰是这宏大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作者通过吴铁城在不同时期担任的职务,以及他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从官僚体系的腐败到民族资本的崛起,从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到新兴城市文明的萌芽,这些宏观的时代变迁,在吴铁城个人的活动轨迹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当时社会各阶层互动关系的分析,以及不同政治派别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吴铁城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立场、他的选择,无不受到当时社会思潮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作者在解读这些复杂关系时,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也使得整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个人传记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深刻反思。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活力,以及无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前行。
评分《吴铁城与近代中国》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的政治格局。吴铁城一生经历了多个政治风云变幻的时期,他的经历是理解那个时代政治生态演变的重要样本。作者对当时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复杂互动,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吴铁城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在中日战争期间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如何在大后方组织力量,这些细节的描述都极具价值。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吴铁城处理政治危机和外交事务的描写,这些事件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命运,更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国家走向。作者在梳理这些复杂的政治脉络时,显得游刃有余,既有宏观的把握,又不乏微观的细节支撑。这本书让我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史有了更清晰、更立体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政治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所要承担的巨大责任。
评分这是一部极具思想深度的著作,它迫使我去思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抉择。吴铁城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思想轨迹和人生选择,在书中得到了详尽的呈现。作者深入挖掘了吴铁城在不同时期所受到的思想影响,以及他如何将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政治实践中。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吴铁城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思考,以及他对社会改革的看法的部分印象深刻。在那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知识分子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坚守传统,还是拥抱变革?是顺应潮流,还是特立独行?吴铁城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素材。作者通过对吴铁城思想的梳理,不仅勾勒出了一位政治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折射出了整个近代中国知识界在寻求民族救亡与复兴道路上的探索与阵痛。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