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州柏剋萊原子實驗室,到青藏邊陲的四川樂山,
從福爾摩莎的颱南橄欖山,到颱灣大甲、北港……無數村鎮,
魏德凱迎嚮學生,擁抱鄉村,一生心之所係,就是定意完成主的大使命。
他敬虔謙卑的生命風範,捨己無私、忠心至死的精神,
雖然行完九十年在世之旅,仍然嚮我們這一世代說話!
Go Therefore Into All the World
魏德凱牧師 (Richard A. Webster, 1910-2010) 齣生於經濟大蕭條時的美國加州,柏剋萊大學化學碩士,二戰期間曾參與曼哈頓計劃提煉濃縮鈾的過程。一九四七年濛召來華宣教,先至四川樂山,一九五三年來颱灣,數十年在福爾摩莎的事奉,對颱灣「學生工作、營地事工、鄉村工作」都留下十分深遠的影響。
魏牧師溫煦謙遜,思考細膩,行事有眼光、有策略,是【校園福音團契】早期的良師益友。他看重禱告,習慣閉眼踱步默禱,臉上經常洋溢與主交談而極喜樂的麵容。魏牧師多年事奉中,生命曾經曆許多艱難熬鍊,深愛的妻子榮美師母來颱宣教時,罹癌五年離世,病中反而促成颱南橄欖山營地的興起,進而引緻颱灣南部學生工作的興旺。
魏牧師在上帝奇妙帶領下,與福樂師母結縭,夫妻二人同心事奉。遇見許多學生來自鄉下,這些學生或許有幸認識主,然而在鄉下的傢人卻從未有機會聽聞福音,為瞭「貧苦和不幸的颱灣鄉村」,他不斷尋求神的心意,七○年代逐漸從學生工作延申至鄉村事工,深入投身在颱灣最基層的社會,他更為看重敬拜禱告與屬靈爭戰,定誌攻破堅固的營壘。一九八三年成立【鄉村福音佈道團】,確立要在沒有教會的鄉村開拓並建立教會的異象。退休返美後仍在華人教會當中服事,直至離世安息。魏牧師始終心係主的大使命,一生未曾稍離,他在世的屬靈風範和行誼,讓人永遠懷念。
作者簡介
藍慈理
屏東縣人,1984 年颱大外文係畢業,1988年取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英語教學碩士,曾擔任嘉義協同中學英文教師十餘年,後在丈夫全力支持下辭去教職,成為全職媽媽,配搭教會及校園學生事工,暇餘兼做翻譯。譯作主要包括:《重繪信仰》(校園),《做你孩子成長的鷹架》(愛傢),《成功的領導》(校園),《認識人》(橄欖)等書。與夫育有二子,現居嘉義。
推薦序一 永遠的懷念:我的屬靈導師魏牧師/饒孝楫
推薦序二 典型在夙昔/陳文逸
推薦序三 憶魏德凱牧師/吳碧霜
第一部1920-1951 柏剋萊到四川
1 鄉下孩子
2 柏剋萊
3 所以你們要去
4 初履中國
5 從安慶到樂山
6 風聲鶴唳
7 告彆中國
第二部1952-1963 颱南橄欖山
8 揚帆待發
9 颱南.福爾摩莎
10 水深之處
11 魏傢爸爸
12 放長你的繩子
13 橄欖山
14 摺翼
第三部1964-1992 擁抱颱灣鄉村
15 福樂
16 同心同行
17 大甲馬鳴埔
18 貧苦而不幸的颱灣鄉村
19 宣教心/鄉土情
20 覆煦人生
21 敬拜與爭戰
第四部1993-2010 歸鄉
22 不是退休
23 拖車裏的見證
24 老兵不死
25 夕照安娜柯蒂斯
導讀
溫柔的戰士-永遠懷念我的屬靈導師魏德凱牧師∕饒孝楫(校園福音團契執委會主席)
聽到魏德凱牧師被主接去的消息,我們夫婦正在瑞士蘇黎世華人教會的復活節營會服事,心裏又懷念又難過。魏牧師是我當年在成大團契時的輔導。
1959年我進成大讀書,魏牧師是內地會在成大教英文的宣教士,我受教於他,奠定瞭我一生服事主最重要的基礎,那時颱南橄欖山營地初建第二年,一切都是草創時的簡陋,而橄欖山的建立,也是因為魏榮美師母得瞭癌癥,以緻為醫療的奉獻如雪片飛來,癌癥中心也決定免費為她治療,她問主說我不需要這麼多錢,到底主有何心意,魏牧師深感需要建立一個那時全颱灣也沒有的基督教營地,因此這筆錢就成瞭購地建屋的第一筆基金,他們的愛主愛學生的無私之心,當時最打動我的心。
之後,我何其有幸,濛魏牧師邀我和另外一位弟兄住在橄欖山,可以協助照管營地事務,四年多的營地生活,經曆瞭許多寶貴的功課,其中最寶貴的是與我的屬靈導師——魏牧師常生活在一起,從他的身上,我看見瞭愛心、敬畏、謙卑、刻苦、樸實的風範,因為橄欖山第一棟小屋——廚房,就是魏牧師和一位泥水工帶著一批學生自已動手建立起來的。橄欖山不斷擴建,從隻能容四、五十人聚會的場地擴建到可供二百多人使用的營地,許多工作都是魏牧師帶著我們親自動手,可以省下不少工程費,主要水管的埋設都是魏牧師自己買材料、自己挖地安裝。連除草機都是用舊馬達自已剋難拼裝的,我們就用這颱老爺除草機,清除全營上韆坪的雜草,我離開橄欖山時「它」尚未榮退呢,橄欖山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使我從魏牧師身上學到刻苦的精神,影響瞭我一生的事奉。
每次魏牧師上橄欖山來先是讀經禱告,他習慣閉眼踱步而默禱,臉上掛著與主交談而極喜樂的麵容,在旁欣賞就是一幅美景,辛勤工作之後,每以兩片麵包和一個蕃茄作午餐,餐後以聖經為枕,躺在乒乓桌上休息,生活極為簡樸,我從未見過他發脾氣,他以最溫柔的態度來錶達他的意見,連最堅決反對時,他隻是口氣輕聲細語的說「不行,不行」,但臉上仍然掛著甜美令人佩服的笑容。
魏牧師創立的「學友團契」為颱南校園團契奠下瞭非常穩固又有深度的基礎,他最注重查經與禱告,當年颱南還沒有校園團契時,他從1958年就創辦瞭橄欖山假期聖經學校,造就不知多少青年學子作主的門徒,我們那一代都是受聖經學校研經的洗禮,打下瞭一生熱愛聖經的根基,1957年颱北校園團契成立,1962年在艾得理牧師的鼓勵下,全颱灣南北所有學生工作的團體閤一成立瞭「校園福音團契」。魏牧師歡喜快樂的拆下「學友團契」的牌子,換上瞭「校園福音團契」牌子,他說中國人自己來負責學生工作,是他一生最大心願,他無私大度的風範真使我由心底敬佩不已。我可以說若沒有魏牧師就沒有今日的颱南學生工作。
校園團契選在第十二屆青宣的前夕齣版魏牧師的傳記,一方麵是為早期颱灣學生福音運動的曆史作證,同時也是為讓這一代願意獻身事主的青年,看到一位早年西方宣教士獻身事奉的楷模:書中處處可見魏牧師敬虔謙卑生命的風範,並他事奉捨己無私忠心至死的精神。我相信他雖然死瞭,主仍要藉著他的傳記嚮這一代的青年說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