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食堂

野地食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野地是我童年的大食堂。
河鮮、野菜、山珍……無所不包,無奇不有。
今天,你想吃哪一道?

☆鄭明進、趙國宗、徐素霞、淩拂、唐唐、王春子 上菜同樂推薦☆

  妙趣橫生的食材故事書 賞心悅目的料理繪本集

  喜歡用圖畫說故事的劉伯樂,這迴化身為大廚準備上菜。他端上來的是,以野地食堂為號召,以童年生活迴憶做調味的「野孩子大餐」:山芹菜、昭和草、油菜花、麻芛、山粉圓、地瓜、雷公屁、麻竹筍、雞肉絲菇、芋梗、百香果……,還有,溪哥仔、河蝦、蛤蜊、田螺、泥鰍、青蛙、甚至蜂蛹……。

  每一種或平凡或令人瞠目結舌的食材,都有颱灣五○年代成長的記憶,而物質匱乏下所激發的生活智慧,則創造齣最豐足難忘的舌尖幸福滋味。

作者簡介

劉伯樂

  1952年生於南投埔裏,文化大學美術係畢業。隨後進入教育廳兒童讀物齣版部擔任美術編輯,並從事插畫工作,插畫作品曾入選歐洲插畫大展。著作有:《野地食堂》、《寄自野地的明信片》、《黑白村莊》、《我砍瞭一棵山櫻花》、《奉茶》、《八音的世界》、《有鳥飛過》……等六十餘種。持續創作近三十年,作品題材多元,囊括鄉土、文學、人文、藝術、自然等領域。

  曾獲「時報開捲好書奬」、「讀書人年度好書奬」、「好書大傢讀年度好書」、「新聞局小太陽奬」、「楊喚兒童文學奬」……等多種奬項的肯定。近年深入鳥類生態的攝影、繪圖、觀察與紀錄,心得持續發錶於部落格:什麼鳥世界:blog.ylib.com/wildbird、祕密鳥地方:blog.ylib.com/aplaceforbirdy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食堂賀開張.畫傢來上菜
捉炸泥鰍樂無比!∕鄭明進
草地倯.街市戇∕趙國宗
美麗的花兒入味來∕徐素霞
月桃盛齣∕淩拂
鐵牛仔甘蔗的滋味∕唐唐
不小心吃瞭豬吃的地瓜葉∕王春子

自序 「窮則變」的幸福滋味

壹、野菜
浮水上菜.空心菜
食野之蘋.水芹菜
印記.山芹菜
香櫞瓜須的祕密.龍須菜
母親的眼淚.地瓜 蕃薯葉
火燒山.過貓 三角拄
不宜多吃的甘甜味.龍葵
逐臭之夫.魚腥草
野草變佳餚.昭和草
嘗苦味窮開心.麻芛
發癢的美味.芋梗
包聚財.薺菜
就愛找麻煩.刺蔥
義務幫忙.豆苗
採花賊.油菜花
豪邁裝奢侈.荸薺
一身都是寶.蘿蔔

貳、河鮮
我是水雞王.青蛙 牛蛙
青瞑婆摸蜊仔.河蜆
捽溪哥仔.溪魚
甕中捉魚.土虱
河流記事.河蝦
以美味為名.石魚賓
補奶水找鯽魚.鯽魚
鱸鰻傳奇.鰻魚 鱔魚
泥鰍鑽豆腐.泥鰍
惡水肥魚.吳郭魚

三、山珍
美妙山滋味.愛玉 山粉圓
竹林下.麻竹筍
Barry採berry.桑葚 刺莓
接種.洋菇
雷公的審判狀.雷公屁
驚魂記.雞肉絲菇
現採尚青.箭竹筍
滿地時計果.百香果
檨仔欉的苦惱.芒果
打野食.斑鴿
野外求生記.蛇
好東西.虎頭蜂 颱灣野蜂
田螺變黑金.田螺

圖書序言

自序

「窮則變」的幸福滋味

  「酸辣湯!」一聽到可以買外食吃個夠味的湯,全傢人都眉飛色舞,要我帶著五塊錢和一隻大碗公,到斜對麵山東麵館去買酸辣湯。山東人老闆看到我的大碗公就「嘿、嘿、嘿」的笑著,因為這隻碗公口徑比一般的大一些。老闆和我都心照不宣,他知道大碗的用意:湯要滿滿的裝,而我隻會付給他五塊錢。看著老闆一樣一樣拿齣豆腐、豆乾、酸菜、豬血、竹筍、白蘿蔔、紅蘿蔔,高麗菜、榨菜、肉絲……,刀法伶俐,先切片再切絲。放進大鍋炒一炒,加一大瓢水,再衡量我的大碗公,笑一笑又多加一點水。調味、勾芡、起鍋,然後倒進我的大碗公裏,滿滿的。我小心端著五元的「大」餐過馬路迴傢。隻花五塊錢就可以全傢「吃館子」,不但菜色豐富,有酸又有辣,黏稠飽足又有質量感,多麼幸福美滿啊!

  就在我學齡前的最後一年,我們全傢從霧社山村輾轉搬到颱中。不幸遇上瞭八七水災,又再顛沛流離到瞭南投鄉下,寄宿在「青瞑婆仔」的農捨傢裏。雖然寄人籬下,因為少不經世,看不到鄰居們異樣的眼光,也聽不懂主人傢的冷言諷語,反而對新環境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好玩。

  媽媽做洋裁,在街上租個小店麵,住的和穿的問題解決瞭,隻是怎麼吃?有沒有得吃?吃什麼?真是窮人傢生活的一大學問。傢裏沒有廚房,沒有餐桌,能煮食的隻有一個炭爐,拿撿迴來的樹枝當柴火燃料。最窮的時候,連木炭都買不起,還得撕下舊筆記本,一張一張放進爐竈裏,煮熟一鍋粥來充飢。主食是捉襟見肘的,幸好隔壁就是米店,願意讓我們買米賒帳,一次買米一公斤,都記在牆壁上。副食菜餚則時有時無。有時,兩塊豆腐沾醬油全傢分食;無時,鍋粑撒一些糖也是一餐。鄉下市場就在傢附近,各種菜色都直接來自産地,品質新鮮、價格便宜。買不起時還可以求諸野外,隻要有山林有野溪,吃的可都是山珍美味。何況生活上的一切酸楚,隻要有苦命的媽媽擔當,雖身為窮人傢小孩,日子依然快樂無憂。

  年少的我隻知道傢裏的生活,比起同學、鄰居都還要貧窮,常常三餐不濟,而我又是當時傢中唯一的「男人」,似乎有責任得要替母親分擔一些。有機會到山邊、田野間玩耍,總是覺得應該帶一點「食物」迴去,和大傢一起享受。哪怕隻是微不足道的野菜、野果,能吃的、能帶走的,都會想辦法帶迴傢以孝順母親,分享姊妹。這個「習慣」一直陪著我長大,有瞭自己的傢庭,衣食早已無虞匱乏,但每當我在外麵餐廳嘗到瞭好吃的食物,還是不自覺要「包」迴傢以饗妻兒。這樣的思惟已深植我心,影響我行,迴想起來,還真是因為「窮」養成的好德行。

  許多人都有自己的窮故事,許多傢庭也都曾經曆過窮生活。從物質匱乏的年代成長的人,遙想當年為瞭取得可以吃的食物,過程上,無論是摘的、撿的、抓的、撈的……,說起瞭隻會笑齣眼淚。而在遍嘗瞭生食、火烤、土窯、竹筒、包葉……各種「窮則變」的野地「創意」料理之後,更是深深體會到,隻要食材新鮮、道地,心懷期待與感恩,每一次入口無一不是珍饈美饌。幾經窮苦滋味長大的人們,當更能體會知足的美好。

  《野地食堂》用文字用圖像反芻貧窮生活,也希望可以咀嚼齣人生的美味。

圖書試讀

【野菜】
麻芛.嘗苦味窮開心


提到「麻芛」似乎每個颱中人都眼睛為之一亮:「到颱中來一定要嘗嘗麻芛湯喔!」而且指名要去傳統市場的那一傢老店。母親和姊姊,也常常對我說:「不要忘瞭從前吃麻芛的日子。」她們的意思,無非是要提醒我,莫忘從前吃野菜過生活的苦日子。

「麻芛」其實就是「黃麻」的嫩葉,而種植黃麻主要是為瞭收取麻皮縴維,以供做麻繩、麻布用的原料,和「吃」沒有任何關係。用黃麻嫩葉煮「麻芛」湯,除瞭讓人在舌根留下難以忘懷的苦味覺之外,也會叫我迴想起從前窮苦生活中的種種。卻不知道為什麼「麻芛湯」的滋味,會讓颱中人如此趨之若騖?

颱中市南屯地區曾經是種植黃麻的大本營,黃麻文化也等於是窮人社會的文化。曾體驗過窮苦生活的人,特彆懷念吃苦的日子,吃「麻芛」嘗苦味道,或許就像臥薪嘗膽一樣,時時提醒不忘吃苦的日子。直到今天,颱中民間仍保留「麻芛」文化,還興建「麻芛文化館」。

黃麻收成時,農人連根拔起集束在曬榖場上,先剝皮初步加工再送到工廠去。剩下光滑白淨的麻桿,既不能當柴燒,又不能當圍籬,隻能當作「屎篦」,用來擦屁股。那個時代不知道什麼是衛生紙,茅坑裏放著許多剖半的黃麻桿棒,既方便又符閤環保原則。

小時候我們傢貧,常常三餐不濟。每天放學迴傢,習慣性會走進廚房,動手摸摸鍋子,看看今天晚餐有沒有著落?如果鍋子空著、竈裏熄火,就錶示要挨餓瞭。

有一天,又是空鍋、冷竈的日子,媽媽看瞭我於心不忍,要我去隔壁賣米傢賒瞭一斤米,升火淘米煮飯。主食有瞭卻沒有配菜,如何下飯呢?我自告奮勇的告訴媽媽,說某個地方有野生的黃麻,我可以去摘「麻芛」迴來,麻芛湯拌飯,晚餐就夠豐富瞭。

媽媽欣然答應,要我早去早迴。其實,哪有什麼野生黃麻,我隻知道常去釣魚的偏遠溪邊,有一片長得又高又大的黃麻田,偷摘一把迴傢又何妨?我騎著腳踏車飛快來到黃麻田,藏好腳踏車,閃進靠著河岸,沒有人看得見的角落,大膽進行摘「野菜」的行動。那黃麻高聳入天,一小撮嫩葉都高高在上長在頂端,矮小的我根本就搆不著。隻好把心一橫,將一根一根植株攔腰摺斷,好摘取頂芽部位。

一畝黃麻田被我摧殘過半,隻收集一小把麻芛兜在衣服前襟裏,正準備騎車迴傢,不巧被農地主人發現。老農夫看到慘不忍睹的黃麻田,大喝一聲:「夭壽死囝仔」,手持扁擔追殺過來。我也慌不擇路,奪一條細細的田埂路逃跑。三兩步就跌到水田裏,爬起來繼續逃命。幸好後麵追打的老農夫,也同樣三兩步就跌落水田,再爬起來繼續追趕。最後終於讓我逃離追兵,繞個遠路安全迴到傢裏。

隻是雖逃過瞭魔掌,卻躲不過告密者的耳目,當晚還是東窗事發瞭。老農夫牽著我的腳踏車到傢裏來興師問罪。一畝黃麻田被破壞大半損失不貲,在窮鄉裏間也是件大事。害得媽媽答應賠償、連聲道歉還得痛心孩子的教養問題。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