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瞭作者近年來撰寫的教學型的短文共計二十五篇,其中兩大重點是執行司法院司法智識庫計畫,包括整理及精選民法上的租賃及藉貸、以及民事訴訟法上的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及訴訟費用等最高法院裁判,作為研究成果之發錶。
作者簡介
吳從周
學 曆
颱北大學法學士
颱灣大學法學碩士
颱灣大學法學博士
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侯選人
經 曆
颱灣闆橋地方法院法官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助理教授
颱北大學法律學係副教授
現 職
颱灣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序 言
第一章 時效抗辯、法律感覺與誠信原則
——評最高法院96年度颱上字第2250號及其後續之判決發展
壹、本案事實∕ 1
貳、爭 點∕2
參、判決理由∕ 3
肆、關鍵詞∕5
伍、評 析∕5
第二章 「法律上之障礙」作為時效開始進行之障礙或時效停止進行之事由?
——最高法院98年度颱上字第450號判決
壹、判決摘要∕ 11
貳、相關法條∕ 12
參、相關裁判∕ 12
肆、關鍵字∕12
伍、裁判簡評∕ 13
第三章 代位訴訟、時效抗辯與時效中斷
——評析中國大陸最高人民法院(2011)民提字第7號民事判決
壹、判決內容與問題之提齣∕17
貳、分析檢討∕ 23
參、結 論∕35
第四章 「不法行為不成立錶見代理」?
——簡評最高法院98年度颱上字第1959號判決
壹、判決摘要∕ 37
貳、相關法條∕ 39
參、相關裁判∕ 39
肆、關鍵字∕39
伍、裁判簡評∕ 39
第五章 凶宅與物之瑕疵擔保
壹、何謂「凶宅」?∕47
貳、是否物之瑕疵?∕48
參、強製拍賣而取得∕49
肆、結 論∕50
第六章 凶宅、物之瑕疵與侵權行為
——以兩種法院判決案型之探討為中心
壹、本案事實∕ 51
貳、爭 點∕52
參、評 析∕52
第七章 不定期租賃齣租人收迴房屋之限製
——土地法第100條第1款「收迴自住」之實務案例類型化
壹、案 例∕63
貳、爭 點∕63
參、分 析∕63
第八章 不定期租賃齣租人收迴房屋重新建築
——土地法第100條第1款「收迴重新建築」之意涵
壹、案 例∕73
貳、關鍵詞∕73
參、爭 點∕73
肆、解 析∕74
第九章 齣租人以供違反法令使用為由收迴基地
——土地法第103條第2款之內涵
壹、案 例∕77
貳、爭 點∕77
參、分 析∕77
第十章 承租人不自任耕作與違法轉租
──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16條收迴耕地之事由
壹、案 例∕81
貳、爭 點∕81
參、分 析∕81
第十一章 違章建築與基地承租人之優先承買權
壹、案 例∕87
貳、爭 點∕87
參、分 析∕88
肆、結 論∕91
第十二章 租賃關係存續中押租金之返還與租金之預付
──最高法院99年度颱上字第633號判決
壹、判決摘要∕ 93
貳、相關法條∕ 94
參、相關裁判∕ 95
肆、關鍵字∕95
伍、裁判簡評∕ 95
第十三章 未定期限消費藉貸返還請求權之消滅時效起算點
──評最高法院99年度第7次民事庭會議決議
壹、決議內容∕ 109
貳、學說見解∕ 113
參、評 析∕115
第十四章 使用藉貸契約之債權物權化
──高等法院98年度重上更字第51號判決
壹、判決摘要∕ 123
貳、相關法條∕ 125
參、相關裁判∕ 125
肆、關鍵字∕125
伍、裁判簡評∕ 125
第十五章 貸與人因不可預知情事終止使用藉貸契約
壹、案 例∕135
貳、「不可預知之情事」基本內涵∕135
參、權利濫用之連結∕138
第十六章 職務宿捨返還與使用藉貸目的完畢
壹、案 例∕139
貳、使用藉貸之目的完畢∕139
參、本案之判斷∕142
第十七章 違反預約之效果
壹、案 例∕143
貳、爭 點∕143
參、預約與本約∕143
肆、預約違反之法律效果∕144
第十八章 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之價額計算
——兼評最高法院96年度颱抗字第677號裁定
壹、裁判摘要∕ 147
貳、基本理論∕ 148
參、以一數主張數項標的之價額計算∕159
肆、裁判評析(代結論)∕171
第十九章 請求登報道歉迴復名譽之訴訟標的價額計算
──簡評最高法院98年度颱抗字第102號裁定
壹、本案事實∕ 173
貳、判決理由∕ 174
參、爭 點∕175
肆、評 析∕176
第二十章 撤銷仲裁判斷訴訟標的之價額計算
壹、案 例∕183
貳、要 點∕183
參、分 析∕184
肆、第一階段之爭論∕184
伍、第二階段之爭論∕187
陸、結 論∕192
第二十一章 淺談經驗法則
──與談薑世明教授「民事訴訟中自由心證主義之內涵與界限」一文
壹、與談之基本架構∕195
貳、自由心證、論理法則與經驗法則∕196
參、經驗法則之分類∕198
肆、經驗法則在我國的案例運用∕200
第二十二章 廢棄發迴判決拘束力之客觀範圍
壹、案 例∕205
貳、廢棄發迴判決拘束力之客觀範圍∕206
參、本案之判斷∕208
第二十三章 請求仲裁人迴避之處理及其效力
──以德國文獻見解之再介紹為齣發
壹、實務見解之概況∕209
貳、仲裁人迴避請求之處理程序∕215
參、當事人請求仲裁人迴避時,仲裁程序是否當然停止?∕222
肆、仲裁庭作成仲裁判斷後,法院裁定應行迴避時之效力∕231
第二十四章 簽證會計師責任之再檢討
──從民法與民事訴訟法對應適用的觀點評颱灣闆橋地方法院98年度
金字第3號判決
壹、本案事實∕ 233
貳、爭 點∕233
參、判決理由∕ 234
肆、評 析∕235
第二十五章 民事法最新實務見解整理
壹、明知使用藉貸關係、誠信原則與拆屋還地(最高法院100年度颱上字第463號判決)∕247
貳、權利失效與優先承買權(最高法院100年度颱上字第445號判決)∕251
參、不法行為與錶見代理(最高法院100年度颱簡上字第4號判決)∕254
肆、事實上處分權與物上請求權(最高法院100年度颱上字第1275號判決)∕257
伍、親情倫理扶持利益作為身分法益(最高法院100年度颱上字第992號判決)∕258
陸、準許第二審提齣新攻防之再擴張∕262
書評:王澤鑑著「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
壹、《民法方法論》之經典∕267
貳、價值法學在颱灣∕270
附錄:「無意義的」給付承諾
壹、三個問題∕ 273
貳、債法現代化對自始客觀給付不能之規定∕275
參、德國民法中之「無意義的」給付承諾∕278
肆、簡單比較DCFR之法律規定∕286
伍、三個迴答∕ 286
序 言
本書收錄瞭近年來撰寫的教學型的短文共計二十五篇,其中主要兩大重點是執行司法院兩個司法智識庫(整理最高法院裁判)計畫,包括民法上的租賃及藉貸、以及民事訴訟法上的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及訴訟費用等裁判精選,而將其轉寫成短文的成果發錶,匯總成書用供自己及讀者查詢方便。
本書之付梓,特彆要感謝元照齣版公司協助與支持,並感謝颱大法研所鄭景耘、方林根、梁鈺府、李其陸及盧彥方同學,辛苦分擔校對工作,使得本書得以順利問世,併此緻謝。
附帶提及者係,在本書付梓以前,作者曾經服務多年的颱灣闆橋地方法院自今(2013)年1月1日起更名為颱灣新北地方法院。此乃司法隨政治起舞之結果,作者對此不以為然,曾經投書報端錶示反對,一併附錄於後,以誌此事件。
吳從周
2013年6月
導讀
司法改革,不是改名!──搶救颱灣「闆橋」地方法院!!
颱灣「闆橋」地方法院,將於民國102年1月1日正式更名為「颱灣新北地方法院」,原有轄區不變,原地址同時整編為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二段249號。更名的理由是甚麼呢?據闆橋地院網頁之公告,這是司法院為配閤颱北縣改製為新北市,及符閤「一縣市一法院」之原則所作的決定。但這樣的更名理由令人無法接受。
首先是,闆橋地院本來就不叫「颱灣北縣地方法院」,有甚麼理由在颱北縣改製為新北市以後,就對應改稱「颱灣新北地方法院」呢?其次,新北市幅員廣大,並非全部轄區均納入闆橋地方法院管轄,例如同屬新北市的新店區是颱北地院管的,萬裏區是基隆地院管的,淡水區則是士林地院管的,如果它的轄區不調整成全屬新北地方法院管轄,那麼改成「颱灣新北地方法院」有甚麼意義呢?新北市既非全屬現在的「闆橋」地院及將來的「新北」地院管轄,颱北市目前也有颱北及士林兩個地方法院存在,可見所謂「一縣市一法院」根本是個從未貫徹過的虛擬原則。
民國70年即使在當時的颱北縣土城鄉成立現在闆橋地院的前身「颱灣颱北地方法院闆橋分院」,仍未將其命名為「土城」地方法院或者「北縣地方法院」。民國79年改成現在的「颱灣闆橋地方法院」,也仍然維持「闆橋」的名銜。改製為新北市後,「闆橋」更依然是新北市的首府,既然如此,則將其名稱維持為「颱灣闆橋地方法院」,以代錶其在新北市中的地位,難道不比新的名字「颱灣新北地方法院」來的更有曆史意義嗎?至於嚮來民眾的疑問:「闆橋」地院為何不在闆橋而在「土城」?在網路發達的時代早已不是睏擾,反而成為闆橋地院位置的特色瞭!
最後我們要問:改名字難道不用花錢嗎?改名字以後,所有法院相關的名稱,除瞭硬體的匾額外,包括軟體的傳票、筆錄等所有捲宗資料,全部都要跟著改名,值此颱灣經濟低迷之際,需要這樣浪費公帑嗎?我們贊成司法要「改革」,但是拿一個用瞭幾十年的無辜的法院名稱來「改名」,充作業績,實在大可不必!饒瞭颱灣「闆橋」地方法院吧!
載於蘋果日報,2012.12.4 A5版民意論壇
(此為投稿原來的版本,與蘋果日報登齣的略為修改版不同)
這本書的呈現方式,坦白說,有點挑戰。它不像一般民法教科書那樣,循序漸進地講解概念,而是直接切入主題,探討各種復雜的訴訟費用問題。一開始讀的時候,我確實有些吃力,需要反復閱讀,纔能理解作者的論點。不過,一旦進入狀態,就會發現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是其他書籍難以比擬的。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嚴謹,每一個論點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據和案例支持,讓人信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於德國、日本等國傢的法律製度進行瞭比較研究,並將其中的有益經驗引入到颱灣的法律體係中,這對於我們提升法律理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著作,更是一本實務指南。作者在書中提供瞭大量的訴訟策略和技巧,例如如何有效地舉證、如何閤理地計算訴訟費用、如何與對方當事人進行談判等等。這些技巧對於從事法律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當然,這本書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對於一些新興的租賃模式(例如:共享經濟下的租賃)的探討不夠深入,希望作者在未來的版本中能夠加以補充。
评分說實話,我原本對民事訴訟費用這類題材興趣缺缺,覺得它過於瑣碎和專業,與宏大的法律理論相比,顯得有些小傢子氣。但讀完這本書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作者巧妙地將訴訟費用問題與民法學、法學方法論等更廣泛的法律領域聯係起來,展現瞭訴訟費用在整個法律體係中的重要地位。他不僅僅關注訴訟費用的金額,更關注訴訟費用背後的公平正義、權利義務的分配等深層次的法律問題。書中對於“法律解釋方法”的運用,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在分析不同類型的訴訟費用問題時,總是能夠運用不同的法律解釋方法,例如文理解釋、體係解釋、曆史解釋等等,從而得齣閤理的結論。這種嚴謹的思維方式,對於我們提升法律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這本書的另一個優點是,它注重案例分析。作者選取瞭大量的颱灣判例,並對這些判例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揭示瞭判例背後的法律邏輯和價值取嚮。通過閱讀這些案例,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適用,並將其運用到實際的法律實踐中。這本書的缺點可能在於,對於非法律專業人士來說,閱讀起來可能會有些睏難,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民事訴訟費用問題。以往我們總是習慣於將訴訟費用視為一種純粹的經濟負擔,而忽略瞭它所蘊含的法律意義和價值內涵。作者通過深入的分析,揭示瞭訴訟費用在實現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麵的重要作用。書中對於“訴訟權利”的探討,讓我受益匪淺。作者認為,訴訟權利不僅僅是當事人為瞭維護自身權益而享有的權利,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時,應該考慮到訴訟費用對社會資源的占用,以及對其他當事人的影響。這種責任意識,對於我們構建和諧的法律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本書的寫作風格比較流暢,邏輯清晰,易於閱讀。作者善於運用圖錶和案例,將復雜的法律問題進行可視化和具體化,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例如,作者用圖錶展示瞭不同類型的訴訟費用構成,用案例說明瞭訴訟費用承擔的原則。這本書的缺點可能在於,對於一些復雜的訴訟費用計算方法(例如:律師費的計算)的講解不夠詳細,希望作者在未來的版本中能夠加以補充。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相當獨特,作者並沒有按照傳統的民法分類來組織內容,而是以“租賃”、“使用藉貸”、“訴訟費用”這三個關鍵詞為核心,將各種相關的問題進行整閤和分析。這種結構安排雖然有些顛覆性,但卻能夠更清晰地展現訴訟費用問題之間的內在聯係。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風險承擔”原則的強調。在租賃、藉貸關係中,不同的當事人承擔不同的風險,訴訟費用的承擔也應該與風險的承擔相對應。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論證瞭這一觀點,並提齣瞭具體的訴訟費用分配方案。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平實,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但卻能夠準確地錶達作者的觀點。作者善於運用比喻和類比,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例如,作者將訴訟費用比喻為“法律的代價”,認為訴訟費用是當事人為瞭維護自身權益所必須支付的代價。這種比喻既形象又生動,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的不足之處在於,對於一些特殊的訴訟費用(例如:鑒定費、評估費)的探討不夠深入,希望作者在未來的版本中能夠加以補充。
评分讀完這本關於民事訴訟費用的書,我不得不說,它填補瞭颱灣法律實務界的一個重要空白。長期以來,我們對於訴訟費用,尤其是那些非傳統的、與租賃、藉貸相關的費用,總是缺乏一個係統性的、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分析。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對這方麵的研究投入瞭大量的精力,從民法總則的原則齣發,深入探討瞭各種特殊租賃、使用藉貸關係下,訴訟費用承擔的法律問題。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受益原則”的靈活運用,以及對“惡意訴訟”概念的細緻解讀。以往我們處理這類案件,常常隻能依據個案的公平正義來判斷,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現在有瞭這本書,就能更具說服力地為當事人爭取權益。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的租賃(例如:設備租賃、不動産租賃)和藉貸(例如:金錢藉貸、動産藉貸)的訴訟費用分配,都有詳盡的分析,並結閤瞭颱灣實際的判例,讓讀者能夠迅速掌握實務操作的技巧。此外,作者還探討瞭訴訟費用與律師費之間的關係,以及訴訟費用在強製執行階段的承擔問題,這些都是以往教科書很少涉及的。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對於律師、法官等法律專業人士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於經常麵臨租賃、藉貸糾紛的民眾,也能提供有益的法律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