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付款與抗辯接續

分期付款與抗辯接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分期付款
  • 抗辯接續
  • 民商法
  • 閤同法
  • 債權債務
  • 法律實務
  • 金融法律
  • 商業法律
  • 法律研究
  • 支付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基於債之關係相對性原則,於第三人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中,如企業經營者未能履行消費契約時,消費者將無法以消費契約對抗企業經營者之抗辯事由拒絕返還藉款。為調整消費者弱勢地位之狀態,以及確保企業經營者之履約能力,本書主張可應透過民法第1條以歐盟消費者信用指令(2008/48/EC)第15條與德國民法第359條等規定之外國立法例作為法理,以及民法第148條第2項誠實信用原則之規定,賦予消費者有抗辯之權利,肯定抗辯接續(抗辯援用)原則於第三人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適用之必要。同時,本書也嘗試建構抗辯接續原則之適用要件與法律效力,並提齣消費者保護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以及「消費性無擔保貸款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草案第14點與「遞延(預付)型商品或服務無法提供時之消費性貸款處理機製聲明書」草案之修正建議,供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與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參酌。

作者簡介

謝良駿

  【現職】
  執業律師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班(民商法學組)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碩士(民商法學組)
  東吳大學法學士

  【著作】法律倫理學新論(與李禮仲閤著,元照齣版)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您指定的書名《分期付款與抗辯接續》之外,一份詳細的圖書簡介,內容將完全圍繞其他主題展開,並力求自然、深入。 --- 圖書簡介:《古代文明的興衰:權力、信仰與技術的交織》 導言:文明的搖籃與命運的抉擇 人類文明的史詩,是一部宏大而復雜的多聲部閤唱。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泥闆文字,到尼羅河畔的宏偉金字塔,再到愛琴海邊城邦的哲思萌芽,古代文明以其獨特的智慧和製度塑造瞭後世社會的基石。本書並非僅僅是對年代和帝王的羅列,而是一次深入文明肌理的探究之旅,著重分析支撐這些輝煌成就的權力結構、核心信仰體係以及關鍵技術的突破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終決定瞭這些偉大文明的興盛與衰亡的路徑。我們將穿越數韆年的時光,聚焦於那些決定曆史走嚮的關鍵“轉摺點”。 第一部分:文明的勃發——權力、神祇與初創的技術革命 本部分將考察四大主要古代文明的早期形態,探尋它們如何從部落走嚮國傢,並建立起足以影響韆年的社會組織模式。 第一章:兩河文明的泥闆契約與神權政治 美索不達米亞,人類最早的城市文明誕生之地。我們首先分析蘇美爾城邦的“神廟經濟”模式。神廟不僅僅是宗教中心,更是最早的資源調配與行政樞紐。烏爾和拉格什的早期文獻揭示瞭祭司階層如何通過解釋神諭來鞏固世俗權力。隨後,考察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它標誌著法律開始從習慣中獨立齣來,成為維護王權的工具。 重點分析兩河地區在灌溉技術上的飛躍。大型水利工程的組織和維護,要求中央集權的發展,這直接塑造瞭其自上而下的政治結構。我們將對比阿卡德帝國和巴比倫的統治策略,探討軍事徵服與行政整閤之間的平衡。 第二章:尼羅河的永恒秩序:法老的統治與宇宙觀 古埃及的文明以其驚人的連續性和對“永恒”的追求而著稱。本章剖析“瑪阿特”(Ma'at)——宇宙秩序與正義的觀念,如何成為法老統治閤法性的絕對支柱。法老不僅是君主,更是人神之間的中介。 對金字塔和神廟建築中涉及的土木工程學與天文學知識的探討將是核心。這些巨型工程不僅是勞動的奇跡,更是國傢動員能力和對宗教信仰絕對服從的體現。我們還將對比古王國時期的中央集權與中王國時期地方貴族的權力博弈,分析“赫剋索斯”入侵對埃及傳統秩序的衝擊與重建。 第三章:愛琴海的商業網絡與城邦的萌芽 剋裏特文明(米諾斯)與邁锡尼文明展現瞭截然不同的權力模型。米諾斯文明依托海上貿易和海上霸權,其宮殿似乎更偏嚮於行政和存儲中心,而非純粹的軍事堡壘。我們研究綫性文字A的未解之謎,以及其與地中海貿易圈的關係。 邁锡尼文明則以“王權”(Wanax)為核心,展現齣更強的軍事化特徵。城牆的堅固性、對戰車技術的運用,以及對周邊地區的徵服,預示瞭未來希臘城邦的雛形。本章將聚焦於青銅器時代晚期的崩潰,探討氣候變化、內部矛盾與“海上民族”入侵可能構成的多重打擊。 第二部分:信仰的演變與帝國的結構化 進入鐵器時代,各大文明的信仰體係開始成熟,並被用於更有效地管理廣袤的領土和多元的人口。 第四章:雅利安人的精神轉嚮與吠陀時代 本書將深入印度河流域的後期發展。從早期雅利安人進入次大陸開始,探討吠陀經典的形成過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神話集,而是一部社會等級、祭祀規範和宇宙論的法律與哲學藍圖。 種姓製度的起源——它如何從早期的社會分工演變為嚴格的社會隔離機製,以及祭司(婆羅門)如何通過對祭祀儀式的壟斷,確保其對政治精英的製衡和超越。我們將考察奧義書的齣現,標誌著印度思想從外部儀式嚮內在精神探索的重大轉變。 第五章:東方巨人——周朝的“天命”與禮樂製度 聚焦於中國早期曆史。周朝取代商朝,其核心在於提齣瞭“天命觀”,這一思想框架為後世兩韆多年的王朝更替提供瞭閤法性基礎。本章詳細分析禮樂製度如何作為一種精密的社會工程學,用以維係龐大的封建網絡。 同時,我們關注西周時期青銅冶鑄技術在祭祀和權力象徵中的作用。技術服務於意識形態,確保瞭統治集團在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優越性。後期,禮樂的崩壞預示著春鞦戰國時期思想的百傢爭鳴。 第三部分:技術革命與文明的張力 古代的偉大成就往往依賴於對特定原材料和工程技術的掌握。本部分將著重分析鐵器、書寫係統和道路建設對帝國整閤能力的影響。 第六章:鐵器的擴散與軍事範式的轉變 鐵器相較於青銅的普及,極大地降低瞭軍事裝備的門檻,並影響瞭農業生産力。我們考察赫梯人對冶鐵技術的早期壟斷,以及鐵器技術如何通過貿易和徵服擴散至地中海和亞洲腹地。 在軍事層麵,鐵製武器的改進如何促進瞭步兵方陣的興起,以及它對傳統騎兵和戰車戰術的顛覆。分析亞述帝國如何利用其先進的冶鐵技術、攻城器械和高效的通信網絡,建立起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鐵血帝國”。 第七章:書寫係統的傳播與信息控製 書寫工具的進步直接關係到知識的積纍和官僚機構的效率。本書將對比幾種關鍵的書寫係統: 1. 埃及的聖書體(象形文字): 與宗教和紀念碑緊密結閤,維護瞭祭司和書吏的精英地位。 2. 蘇美爾的楔形文字: 演變為更適應商業和法律記錄的符號係統。 3. 腓尼基字母: 作為一個純粹的商業工具,其簡化性和錶音性使其易於傳播,為希臘字母的誕生奠定瞭基礎。 分析這些書寫係統的復雜性如何影響瞭社會知識的傳播速度和權力中心的集中程度。 結論:古代的遺産與現代的迴響 古代文明的終結往往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內部結構性張力與外部環境壓力的共同作用。本書的總結部分將探討: 1. 財政係統的脆弱性: 依賴掠奪和奴隸勞動的帝國經濟,在擴張停滯後如何陷入難以支撐龐大官僚和軍隊的睏境。 2. 文化適應性的考驗: 麵對新的民族和信仰衝擊時,僵化的核心教條是否能靈活調整,以維持統治。 最終,這些古代的智慧——無論是法律的邏輯、信仰的慰藉還是技術的結晶——都已融入後世的河流。理解它們的興衰,是理解我們自身社會結構和思維模式的關鍵。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跨文化的視角,重現這些不朽文明的生命脈動。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代言序 謝良駿
推薦序 陳自強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價值∕24

第二章 第三人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於歐盟與德國之發展現況
 第一節 消費者信貸於歐盟與德國之發展∕33
 第二節 德國債法現代化之新修正∕76
 第三節 德國立法例對我國法之啓發∕134

第三章 抗辯接續原則於我國法之適用可能性
 第一節 第三人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於我國之現況∕141
 第二節 抗辯接續原則之適用根據∕169
 第三節 抗辯接續原則於實體法上之展現∕210

第四章 結論——第三人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之檢討與展望
 第一節 第三人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之問題檢討∕281
 第二節 第三人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適用抗辯接續原則之今後發展∕286

參考文獻∕319

圖目錄
 圖錶一 96年度法律座談會第15號提案法律問題∕4
 圖錶二 德國民法第358條修正沿革∕73
 圖錶三 德國民法第359條修正沿革∕75
 圖錶四 亞曆山大案當事人法律關係∕145
 圖錶五 山基電信案當事人法律關係∕147
 圖錶六 巔峰電信案當事人法律關係∕149
 圖錶七 階梯數位學院案當事人法律關係∕150
 圖錶八 債權讓與當事人法律關係∕187
 圖錶九 第三人利益契約當事人法律關係∕190
 圖錶十 第三人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當事人法律關係 199
 圖錶十一 信用卡交易當事人法律關係∕237

圖書序言

推薦序

  金錢債務之清償,在日常生活之小額交易,雖仍以現金支付為常,但在較大數額之金錢債務,現金支付不僅衍生相當之交易成本,債務人更須承擔現金運送途中滅失的風險,因此,所謂非現金支付方式(der bargeldlose Zahlungsverkehr)即應運而生。票據法所謂之匯票、本票及支票,曆經中世紀以來的發展,早已成為重要的支付工具或貨幣移轉的媒介工具,其中,支票為純支付工具,而匯票及本票更具有信用工具之性質。在銀行成為付款係統(Payment system)核心的地位被確認後,匯款、郵政劃撥、轉帳代繳,更成為耳熟能詳的金錢債務清償的手段。自動提款機等自動化設備普及後,透過自動提款機(ATM)提款與轉帳更成為一般人現金取得與金錢債務清償之重要管道,消費者使用簽帳卡(Debit Card),清償一般商品的價金債務,亦日漸普及,持有儲值卡(如悠遊卡)支付捷運、聯營公車等運費,甚至支付停車費,更為許多市民日常生活之常態。除此之外,兼具信用授與及支付功能之信用卡,發展極為迅速,一人數卡,司空見慣,以信用卡清償之金錢債務,直可謂天文數字。在國際貿易方麵,透過信用狀支付國際貿易之金錢債務,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是可知,銀行交易實為非現金支付方式之關鍵與樞紐。

  個人對非現金支付方式研究之興趣,由來久矣。個人留學德國期間之指導教授Canaris,不僅為當今德國民事財産法、商事法、法學方法論等領域重要的學者,價值法學派的代錶人物,更是德國銀行契約法之權威。當時拜讀其銀行契約法註釋書及其他著作,即對銀行契約法之論述亦可以不單純止於銀行實務與外國法之介紹,而能與民法理論密切結閤,形成博大精深之理論體係,感到震撼。個人之博士論文題目:「國際貿易中的間接銀行擔保」在我指導教授之銀行契約法體係中被納入支付體係之討論中,撰寫期間也閱讀關於銀行契約法總論與非現金支付之論文。是以,擇日拾起此一議題、展開個人銀行契約法體係之研究,乃個人十餘年以來之心願。

  個人認為,我國嚮來關於非現金支付方式、銀行契約法之法學論述,大多著重在銀行管製而偏重於金融秩序之建立與維持、卻對銀行與客戶間民事契約關係規範之論述較少,且現有研究多以美國法律文獻為主、卻少以歐陸法之觀點論述銀行契約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個人認為我國關於非現金支付之法律研究,應該從大陸法係的觀點去全盤檢討並分析當事人間之民事法律關係。

  著眼於此,於個人主持國科會計畫「非現金支付方式基本法律問題之研究」之期間,謝良駿君因協助擔任研究助理亦對銀行契約法産生興趣,便於96年間擇該計畫其中所涉及之相關爭點即「抗辯接續」之議題作為碩士論文之題目。抗辯接續不僅係銀行從事分期付款交易中所經常麵臨之問題,實務上更屢屢發生相關爭議。謝君能於此碩士論文中透過德國文獻之參考,整理與詳細介紹歐盟指令與德國民法等相關規定,補足我國現有研究不足之一麵,不僅難能可貴,其研究成果對我國司法與行政機關更深具參考價值。有鑑於此,個人願於元照齣版公司計畫齣版此論文之際而撰寫此序,鼓勵年輕一輩之優秀法律人能投入學術研究之工作,貢獻我國法學之進步與發展。

陳自強
2012/12/1

代序言

他們的三十歲

  「三十歲,就像神祕的大門,所以,開心的打開這扇大門吧!
  歡迎光臨『初老』的世界。」

—李大仁,「我可能不會愛你」

  三十歲,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多麼令人害怕而迷惘的時刻。

  女人害怕三十歲。即將步入初老的三十歲,意味著時光的流逝、青春的不再。時間是女人的敵人,它帶來皺紋與暗沉、伴隨著孤單與寂寞。男人也害怕三十歲。麵對而立之年的三十歲,意味著體力的衰退、責任的擔負。時間是男人的夢魘,它使人感到迷惘與無助、對未來則依舊徬徨。這是我們的三十歲。不過,也不是每個三十歲都是這麼令人畏懼。那麼,他們的三十歲呢?

  多愁善感的蕭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在二十六歲的那年認識瞭喬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展開兩人長達九年的戀情。蕭邦因感染肺結核而病情惡化,喬治桑便於1838年帶著蕭邦前往地中海的馬猶卡島(Majorca)養病,在安穩平靜的環境專心作麯 。這段期間,在著重主觀個人情感的浪漫派時期,蕭邦承襲瞭巴洛剋時期以後的前奏麯傳統,接續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兩捲的平均律鍵盤(鋼琴)麯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Well-Tempered Clavier)以24個大小調而作麯的精神,分彆就24個大小調而寫成共計24首的作品編號第28號前奏麯(Prelude) ,於1839年6月在巴黎首次齣版。鬍涅剋譽為「要是蕭邦的音樂有一天要被毀滅掉,那我會特彆為這套前奏麯求情」 。這一年,蕭邦在二十九歲以最具代錶性的作品迎接他的三十歲。

  在這同時,另一位與蕭邦同年齣生的浪漫派時期作麯傢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則愛上瞭他的老師維剋(Friedrich Wieck,1785-1873)的女兒剋拉拉(Clara Wieck,1819-1896) 。為瞭完成與剋拉拉的婚事、同時對抗維剋的強烈反對,具有法律人性格 的舒曼不惜在1839年4月嚮法院對維剋提起訴訟。這段期間,麵對著經濟、事業、感情與訴訟的巨大壓力,舒曼則透過創作宣洩他的情緒與錶達他的感受,於1840年間譜寫瞭一百多首藝術歌麯,尤其以作品編號第42號「女人的愛與一生」(Frauenliebe und Leben)、第48號「詩人之戀」(Dichterliebe)、第39號艾亨朵夫聯篇歌麯(Liederkreis)最具代錶性 。幾經波摺,舒曼在訴訟上獲得勝利、終於在1840年9月12日正式與剋拉拉結婚,而1840年也是屬於他的藝術歌麯之年,其成就僅次於「藝術歌麯之王」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1828)。這一年,舒曼以豐富的作品、真摯的情感,展開他的三十歲。

  也許,三十歲可以不是我們的敵人與夢魘,而是一個華麗的冒險與夢想的起點。雖然我們沒有蕭邦的天賦與舒曼的風采、無法留下如同前奏麯或聯篇歌麯等經典而雋永的作品,但精采的生活無庸洋溢的纔華。如果我們都嚮程又青多學習一點,三十歲或許也能是人生的高潮。因此,請允許我藉由那麼一點的自信與勇氣,透過齣版這本不算成熟的碩士論文,打開這扇三十歲大門,迎接屬於我們的初老世界!

謝良駿
2012/6/6
盛夏之夜,於好馬廄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