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付款与抗辩接续

分期付款与抗辩接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分期付款
  • 抗辩接续
  • 民商法
  • 合同法
  • 债权债务
  • 法律实务
  • 金融法律
  • 商业法律
  • 法律研究
  • 支付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基于债之关系相对性原则,于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交易中,如企业经营者未能履行消费契约时,消费者将无法以消费契约对抗企业经营者之抗辩事由拒绝返还借款。为调整消费者弱势地位之状态,以及确保企业经营者之履约能力,本书主张可应透过民法第1条以欧盟消费者信用指令(2008/48/EC)第15条与德国民法第359条等规定之外国立法例作为法理,以及民法第148条第2项诚实信用原则之规定,赋予消费者有抗辩之权利,肯定抗辩接续(抗辩援用)原则于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交易适用之必要。同时,本书也尝试建构抗辩接续原则之适用要件与法律效力,并提出消费者保护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以及「消费性无担保贷款定型化契约应记载事项」草案第14点与「递延(预付)型商品或服务无法提供时之消费性贷款处理机制声明书」草案之修正建议,供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与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参酌。

作者简介

谢良骏

  【现职】
  执业律师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博士班(民商法学组)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硕士(民商法学组)
  东吴大学法学士

  【着作】法律伦理学新论(与李礼仲合着,元照出版)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指定的书名《分期付款与抗辩接续》之外,一份详细的图书简介,内容将完全围绕其他主题展开,并力求自然、深入。 --- 图书简介:《古代文明的兴衰:权力、信仰与技术的交织》 导言:文明的摇篮与命运的抉择 人类文明的史诗,是一部宏大而复杂的多声部合唱。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泥板文字,到尼罗河畔的宏伟金字塔,再到爱琴海边城邦的哲思萌芽,古代文明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制度塑造了后世社会的基石。本书并非仅仅是对年代和帝王的罗列,而是一次深入文明肌理的探究之旅,着重分析支撑这些辉煌成就的权力结构、核心信仰体系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这些伟大文明的兴盛与衰亡的路径。我们将穿越数千年的时光,聚焦于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转折点”。 第一部分:文明的勃发——权力、神祇与初创的技术革命 本部分将考察四大主要古代文明的早期形态,探寻它们如何从部落走向国家,并建立起足以影响千年的社会组织模式。 第一章:两河文明的泥板契约与神权政治 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最早的城市文明诞生之地。我们首先分析苏美尔城邦的“神庙经济”模式。神庙不仅仅是宗教中心,更是最早的资源调配与行政枢纽。乌尔和拉格什的早期文献揭示了祭司阶层如何通过解释神谕来巩固世俗权力。随后,考察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它标志着法律开始从习惯中独立出来,成为维护王权的工具。 重点分析两河地区在灌溉技术上的飞跃。大型水利工程的组织和维护,要求中央集权的发展,这直接塑造了其自上而下的政治结构。我们将对比阿卡德帝国和巴比伦的统治策略,探讨军事征服与行政整合之间的平衡。 第二章:尼罗河的永恒秩序:法老的统治与宇宙观 古埃及的文明以其惊人的连续性和对“永恒”的追求而著称。本章剖析“玛阿特”(Ma'at)——宇宙秩序与正义的观念,如何成为法老统治合法性的绝对支柱。法老不仅是君主,更是人神之间的中介。 对金字塔和神庙建筑中涉及的土木工程学与天文学知识的探讨将是核心。这些巨型工程不仅是劳动的奇迹,更是国家动员能力和对宗教信仰绝对服从的体现。我们还将对比古王国时期的中央集权与中王国时期地方贵族的权力博弈,分析“赫克索斯”入侵对埃及传统秩序的冲击与重建。 第三章:爱琴海的商业网络与城邦的萌芽 克里特文明(米诺斯)与迈锡尼文明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权力模型。米诺斯文明依托海上贸易和海上霸权,其宫殿似乎更偏向于行政和存储中心,而非纯粹的军事堡垒。我们研究线性文字A的未解之谜,以及其与地中海贸易圈的关系。 迈锡尼文明则以“王权”(Wanax)为核心,展现出更强的军事化特征。城墙的坚固性、对战车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征服,预示了未来希腊城邦的雏形。本章将聚焦于青铜器时代晚期的崩溃,探讨气候变化、内部矛盾与“海上民族”入侵可能构成的多重打击。 第二部分:信仰的演变与帝国的结构化 进入铁器时代,各大文明的信仰体系开始成熟,并被用于更有效地管理广袤的领土和多元的人口。 第四章:雅利安人的精神转向与吠陀时代 本书将深入印度河流域的后期发展。从早期雅利安人进入次大陆开始,探讨吠陀经典的形成过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神话集,而是一部社会等级、祭祀规范和宇宙论的法律与哲学蓝图。 种姓制度的起源——它如何从早期的社会分工演变为严格的社会隔离机制,以及祭司(婆罗门)如何通过对祭祀仪式的垄断,确保其对政治精英的制衡和超越。我们将考察奥义书的出现,标志着印度思想从外部仪式向内在精神探索的重大转变。 第五章:东方巨人——周朝的“天命”与礼乐制度 聚焦于中国早期历史。周朝取代商朝,其核心在于提出了“天命观”,这一思想框架为后世两千多年的王朝更替提供了合法性基础。本章详细分析礼乐制度如何作为一种精密的社会工程学,用以维系庞大的封建网络。 同时,我们关注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在祭祀和权力象征中的作用。技术服务于意识形态,确保了统治集团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优越性。后期,礼乐的崩坏预示着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百家争鸣。 第三部分:技术革命与文明的张力 古代的伟大成就往往依赖于对特定原材料和工程技术的掌握。本部分将着重分析铁器、书写系统和道路建设对帝国整合能力的影响。 第六章:铁器的扩散与军事范式的转变 铁器相较于青铜的普及,极大地降低了军事装备的门槛,并影响了农业生产力。我们考察赫梯人对冶铁技术的早期垄断,以及铁器技术如何通过贸易和征服扩散至地中海和亚洲腹地。 在军事层面,铁制武器的改进如何促进了步兵方阵的兴起,以及它对传统骑兵和战车战术的颠覆。分析亚述帝国如何利用其先进的冶铁技术、攻城器械和高效的通信网络,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铁血帝国”。 第七章:书写系统的传播与信息控制 书写工具的进步直接关系到知识的积累和官僚机构的效率。本书将对比几种关键的书写系统: 1. 埃及的圣书体(象形文字): 与宗教和纪念碑紧密结合,维护了祭司和书吏的精英地位。 2. 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演变为更适应商业和法律记录的符号系统。 3. 腓尼基字母: 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工具,其简化性和表音性使其易于传播,为希腊字母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分析这些书写系统的复杂性如何影响了社会知识的传播速度和权力中心的集中程度。 结论:古代的遗产与现代的回响 古代文明的终结往往不是单一事件,而是内部结构性张力与外部环境压力的共同作用。本书的总结部分将探讨: 1. 财政系统的脆弱性: 依赖掠夺和奴隶劳动的帝国经济,在扩张停滞后如何陷入难以支撑庞大官僚和军队的困境。 2. 文化适应性的考验: 面对新的民族和信仰冲击时,僵化的核心教条是否能灵活调整,以维持统治。 最终,这些古代的智慧——无论是法律的逻辑、信仰的慰藉还是技术的结晶——都已融入后世的河流。理解它们的兴衰,是理解我们自身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关键。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跨文化的视角,重现这些不朽文明的生命脉动。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代言序 谢良骏
推荐序 陈自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问题意识∕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24

第二章 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交易于欧盟与德国之发展现况
 第一节 消费者信贷于欧盟与德国之发展∕33
 第二节 德国债法现代化之新修正∕76
 第三节 德国立法例对我国法之启发∕134

第三章 抗辩接续原则于我国法之适用可能性
 第一节 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交易于我国之现况∕141
 第二节 抗辩接续原则之适用根据∕169
 第三节 抗辩接续原则于实体法上之展现∕210

第四章 结论——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交易之检讨与展望
 第一节 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交易之问题检讨∕281
 第二节 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交易适用抗辩接续原则之今后发展∕286

参考文献∕319

图目录
 图表一 96年度法律座谈会第15号提案法律问题∕4
 图表二 德国民法第358条修正沿革∕73
 图表三 德国民法第359条修正沿革∕75
 图表四 亚历山大案当事人法律关系∕145
 图表五 山基电信案当事人法律关系∕147
 图表六 巅峰电信案当事人法律关系∕149
 图表七 阶梯数位学院案当事人法律关系∕150
 图表八 债权让与当事人法律关系∕187
 图表九 第三人利益契约当事人法律关系∕190
 图表十 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交易当事人法律关系 199
 图表十一 信用卡交易当事人法律关系∕237

图书序言

推荐序

  金钱债务之清偿,在日常生活之小额交易,虽仍以现金支付为常,但在较大数额之金钱债务,现金支付不仅衍生相当之交易成本,债务人更须承担现金运送途中灭失的风险,因此,所谓非现金支付方式(der bargeldlose Zahlungsverkehr)即应运而生。票据法所谓之汇票、本票及支票,历经中世纪以来的发展,早已成为重要的支付工具或货币移转的媒介工具,其中,支票为纯支付工具,而汇票及本票更具有信用工具之性质。在银行成为付款系统(Payment system)核心的地位被确认后,汇款、邮政划拨、转帐代缴,更成为耳熟能详的金钱债务清偿的手段。自动提款机等自动化设备普及后,透过自动提款机(ATM)提款与转帐更成为一般人现金取得与金钱债务清偿之重要管道,消费者使用签帐卡(Debit Card),清偿一般商品的价金债务,亦日渐普及,持有储值卡(如悠游卡)支付捷运、联营公车等运费,甚至支付停车费,更为许多市民日常生活之常态。除此之外,兼具信用授与及支付功能之信用卡,发展极为迅速,一人数卡,司空见惯,以信用卡清偿之金钱债务,直可谓天文数字。在国际贸易方面,透过信用状支付国际贸易之金钱债务,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是可知,银行交易实为非现金支付方式之关键与枢纽。

  个人对非现金支付方式研究之兴趣,由来久矣。个人留学德国期间之指导教授Canaris,不仅为当今德国民事财产法、商事法、法学方法论等领域重要的学者,价值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更是德国银行契约法之权威。当时拜读其银行契约法註释书及其他着作,即对银行契约法之论述亦可以不单纯止于银行实务与外国法之介绍,而能与民法理论密切结合,形成博大精深之理论体系,感到震撼。个人之博士论文题目:「国际贸易中的间接银行担保」在我指导教授之银行契约法体系中被纳入支付体系之讨论中,撰写期间也阅读关于银行契约法总论与非现金支付之论文。是以,择日拾起此一议题、展开个人银行契约法体系之研究,乃个人十余年以来之心愿。

  个人认为,我国向来关于非现金支付方式、银行契约法之法学论述,大多着重在银行管制而偏重于金融秩序之建立与维持、却对银行与客户间民事契约关系规范之论述较少,且现有研究多以美国法律文献为主、却少以欧陆法之观点论述银行契约当事人间之法律关系,个人认为我国关于非现金支付之法律研究,应该从大陆法系的观点去全盘检讨并分析当事人间之民事法律关系。

  着眼于此,于个人主持国科会计画「非现金支付方式基本法律问题之研究」之期间,谢良骏君因协助担任研究助理亦对银行契约法产生兴趣,便于96年间择该计画其中所涉及之相关争点即「抗辩接续」之议题作为硕士论文之题目。抗辩接续不仅系银行从事分期付款交易中所经常面临之问题,实务上更屡屡发生相关争议。谢君能于此硕士论文中透过德国文献之参考,整理与详细介绍欧盟指令与德国民法等相关规定,补足我国现有研究不足之一面,不仅难能可贵,其研究成果对我国司法与行政机关更深具参考价值。有鑑于此,个人愿于元照出版公司计画出版此论文之际而撰写此序,鼓励年轻一辈之优秀法律人能投入学术研究之工作,贡献我国法学之进步与发展。

陈自强
2012/12/1

代序言

他们的三十岁

  「三十岁,就像神祕的大门,所以,开心的打开这扇大门吧!
  欢迎光临『初老』的世界。」

—李大仁,「我可能不会爱你」

  三十岁,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多么令人害怕而迷惘的时刻。

  女人害怕三十岁。即将步入初老的三十岁,意味着时光的流逝、青春的不再。时间是女人的敌人,它带来皱纹与暗沉、伴随着孤单与寂寞。男人也害怕三十岁。面对而立之年的三十岁,意味着体力的衰退、责任的担负。时间是男人的梦魇,它使人感到迷惘与无助、对未来则依旧徬徨。这是我们的三十岁。不过,也不是每个三十岁都是这么令人畏惧。那么,他们的三十岁呢?

  多愁善感的萧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在二十六岁的那年认识了乔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展开两人长达九年的恋情。萧邦因感染肺结核而病情恶化,乔治桑便于1838年带着萧邦前往地中海的马犹卡岛(Majorca)养病,在安稳平静的环境专心作曲 。这段期间,在着重主观个人情感的浪漫派时期,萧邦承袭了巴洛克时期以后的前奏曲传统,接续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两卷的平均律键盘(钢琴)曲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Well-Tempered Clavier)以24个大小调而作曲的精神,分别就24个大小调而写成共计24首的作品编号第28号前奏曲(Prelude) ,于1839年6月在巴黎首次出版。胡涅克誉为「要是萧邦的音乐有一天要被毁灭掉,那我会特别为这套前奏曲求情」 。这一年,萧邦在二十九岁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迎接他的三十岁。

  在这同时,另一位与萧邦同年出生的浪漫派时期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则爱上了他的老师维克(Friedrich Wieck,1785-1873)的女儿克拉拉(Clara Wieck,1819-1896) 。为了完成与克拉拉的婚事、同时对抗维克的强烈反对,具有法律人性格 的舒曼不惜在1839年4月向法院对维克提起诉讼。这段期间,面对着经济、事业、感情与诉讼的巨大压力,舒曼则透过创作宣洩他的情绪与表达他的感受,于1840年间谱写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尤其以作品编号第42号「女人的爱与一生」(Frauenliebe und Leben)、第48号「诗人之恋」(Dichterliebe)、第39号艾亨朵夫联篇歌曲(Liederkreis)最具代表性 。几经波折,舒曼在诉讼上获得胜利、终于在1840年9月12日正式与克拉拉结婚,而1840年也是属于他的艺术歌曲之年,其成就仅次于「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1828)。这一年,舒曼以丰富的作品、真挚的情感,展开他的三十岁。

  也许,三十岁可以不是我们的敌人与梦魇,而是一个华丽的冒险与梦想的起点。虽然我们没有萧邦的天赋与舒曼的风采、无法留下如同前奏曲或联篇歌曲等经典而隽永的作品,但精采的生活无庸洋溢的才华。如果我们都向程又青多学习一点,三十岁或许也能是人生的高潮。因此,请允许我借由那么一点的自信与勇气,透过出版这本不算成熟的硕士论文,打开这扇三十岁大门,迎接属于我们的初老世界!

谢良骏
2012/6/6
盛夏之夜,于好马厩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