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台湾人权报告:无力年代的有力书写

2012年台湾人权报告:无力年代的有力书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人权
  • 人权报告
  • 2012年
  • 社会运动
  • 公民社会
  • 转型正义
  • 政治参与
  • 台湾研究
  • 社会议题
  • 弱势群体
  • 边缘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出版单位简介

社团法人台湾人权促进会

  台湾人权促进会成立于1984年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当时台湾仍处于威权独裁的阶段,台权会身兼社会运动与政治反对运动,以争取人民的政治权利与公民权利为首要之务,尤其着重政治犯的救援、解除黑名单、要求保障人身、言论、集会游行和结社等自由。台权会除了持续争取应有的政治权与公民权之外,人权工作的范畴亦随着社会文化之多元化而日益复杂。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言论自由
2012反媒体垄断运动--公民社会奋起与政府机关卸责的鲜明对比
一个传播学生参与煤改运动的观察笔记

隐私个资
2012隐私权回顾整理
健保资料释出--人民没有拒绝的权利?

人身自由
停滞不前的人身自由保障
历劫归来
被剥夺的人身自由--谈精神卫生法之强制住院程序
缓慢前进--入出国及移民法三十八条修法历程简记
外国人收容所观察访问纪实

司法刑事人权
2012司法人权报告
歹戏拖棚的司法连续剧
我的21年

劳动人权
2012劳动人权回顾:旧恨未除,再添新仇
关厂工人轮回16年的历史宿命

少数族群
「我们」和「他们」
无家可归

原住民
2012原住民人权回顾
不容记忆尽成灰--记太鲁阁族反亚泥还我土地运动2012诉愿胜诉
为卡地布祖灵而战

性别
2012婚姻平权与多元家庭权益
与子相顾惜,漫漫婚姻路
跨性别者的工作困境及性别歧视

居住权
土地与居住权利回顾--侵害人权的土地征收与都市更新
老台北的联想--侧记士林王家与拆迁事件

环境权
环运在民主根基流失中的艰难与开创
歹戏拖棚的中科四期
请不要剥夺Fudafudak本有的美丽!--2012美丽湾开发案争议回顾
2012年核安人权回顾
我在核电厂看到的真相

医疗人权
爱滋器捐事件回顾与社会影响观察
台权会简介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台湾人权的报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并非那种充满煽动性文字的控诉,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社会底层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我尤其被报告中对于外籍移工权益的关注所打动。我们常常在便利商店、工厂、家庭中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支撑着台湾经济,却往往面临着低薪、不平等待遇,甚至遭受剥削和虐待。报告中详尽地记录了他们所遭遇的困境,例如仲介的不当抽佣、雇主的非法扣押薪资、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等等。这些案例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令人感到震惊和羞愧。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外籍移工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以及对台湾法律的不了解,往往难以维权,只能默默忍受。这份报告不仅仅是记录了这些事实,更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加强对仲介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更完善的法律援助等等。它提醒我们,人权并非只关乎政治自由,更关乎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尊严,无论其国籍、身份如何。

评分

这份报告的写作方式相当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学术语言,而是以一种近乎纪实文学的风格,讲述了许多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人们,他们可能是外籍移工、精神疾病患者、原住民、无家可归者等等。他们的故事,充满了苦难和挣扎,却也充满了希望和勇气。我尤其被报告中对于性少数群体权益的关注所打动。在台湾,虽然同性婚姻已经合法化,但性少数群体仍然面临着许多歧视和偏见。报告中讲述了许多性少数群体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所遭遇的困境。他们常常因为自己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剥夺了许多基本的权利。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性少数群体仍然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只能默默忍受。这份报告提醒我们,人权保护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挑战传统的观念,消除歧视和偏见,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平等和包容。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呼吁,一份对更美好未来的期盼。

评分

读完这份报告,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它所呈现的种种问题,并非是某个政府或某个机构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这些不公正的现象,或者说,我们都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例如,我们常常在公共场所看到无家可归者,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却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他们。我们习惯于将他们视为“社会垃圾”,而忽略了他们曾经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拥有尊严和权利。报告中记录了许多无家可归者的故事,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家园,被迫流浪街头。他们不仅要面对饥寒交迫、疾病缠身等困境,还要遭受来自社会的歧视和排斥。这份报告让我意识到,人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伸出援手,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充满爱心和关怀的社会。

评分

这份报告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新的“发现”,而在于它将那些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的零星案例,系统地整理和呈现出来,形成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全景图。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台湾社会在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原住民权益的部分。作为台湾最早的居民,原住民在历史上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他们的土地被剥夺,他们的文化被压制,他们的语言逐渐消失。虽然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原住民的权益,但效果仍然有限。报告中指出,原住民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土地纠纷、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等。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原住民社区仍然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份报告提醒我们,原住民权益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问题。我们需要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和传统,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多元共融。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对台湾社会相对进步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台湾的人权状况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然而,报告中呈现的种种事实,却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它揭示了在看似光鲜亮丽的社会表象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黑暗面。例如,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污名化,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医疗资源匮乏、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报告中讲述了许多令人心碎的故事,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精神疾病患者,不仅要与疾病本身作斗争,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偏见和歧视。他们常常被视为“异类”、“危险分子”,被剥夺了许多基本的权利,例如就业、教育、婚姻等等。更令人痛心的是,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在缺乏适当的治疗和照顾的情况下,最终走向了绝望和毁灭。这份报告让我意识到,人权保护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