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绪论概说
国家考试中,有关法学基础知识的科目繁多,诸如法学知识、法学知识与英文、法学绪论、法学大意。其中,「法学知识与英文」的考试科目,除了英文之外,还包括宪法、法学绪论两个科目(宪法与法学绪论是否分开,端视命题大刚如何编列,如第6~7页命题大纲就宪法纳入其中),其中英文佔20题,宪法及法学绪论共佔30题。如果是考试科目名称为「法学绪论」或「法学大意」,则50题通通都考法律相关知识,考题更具有广度与深度。
法律达人说:这是一本让你一看就懂的工具书!
基本上,法学绪论的内容,除了宪法(包括大法官会议解释)外,主要就是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商事法、选罢法令、劳资关系、社会保险、两性及弱势族群法令,每一年的范围都不太一样,例如有时候会考大量的大法官会议解释,可是隔年可能只出个一两题,范围可以说是相当地广泛,由于范围相当广泛,也就造成实际出题结果的不确定性。
其中尤以宪法及大法官会议解释佔相当大的比例,民法、刑法、行政法、法律基本概说等也都是考试的常客。其它部份,则偶尔出个一到二题,例如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公司法、着作权法、全民健保法、劳动基准法、两性平等法等,也是值得花时间准备的范围。
法学绪论难以拿高分最大的问题在于范围太广,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这四科,就让人望而生畏,再加上基本法学概说与公司法、着作权法等相关法令,恐怕就让人头晕目眩了。
笔者将多年替读者分析的资料整理起来,加上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这四科曾经考过的菁华考题与解析集结成册。并透过网路建置了一套完整的资料增补平台,让读者能随时获得最新的考题资讯,相信能更有效的成为读者面对法学绪论考试的基础。
本书的特点
除了将上述各法图解化之外,更加精选最近几年国家考试的选择试题,透过详细的分类,让读者能在阅读完一个段落后,立即透过考题的练习,检视自己学习的成果,许多较困难的考题,也会将「解析」呈现在该考题下方,降低自己学习上的困难。
图解,不是简单画个图
市面上的图解书,图解的功能有些是着眼于分类整理,有些是让考生一看就懂,有些则是描述一些案例事实。但是,却有更多号称图解的书籍,只是让单调的文字搭配两三张插图,甚至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图案。如果只是简单的几张图,配合上偶尔出现的树状图或表格,这样子要称之为「图解」,也太牵强了。
笔者一直致力于突破新的图解方式,虽然由于版面的限制,无法完全以丰富的图解来协助读者阅读,但是笔者自己成立的部落格、脸书社团与粉丝团,还是免费地提供许多优质的图解内容与案例分析,让读者能够获得更多的补充资料,以因应日益竞争的考试。
作者简介
法学博士 钱世杰
学历:
中正大学法律研究所博士
中原大学财经法律所硕士
台北大学资讯管理所硕士
部落格:山林中荒废的法律小屋 blog.chinalaw.org
脸书社团:J教授国考读书会
脸书帐号:www.facebook.com/mjib007
联络资讯:jackiechien@hotmail.com
着作:
国家考试系列:
「图解宪法_国家考试的第一本书」 (十力文化)
「图解行政法_国家考试的第一本书」 (十力文化)
「图解刑法_国家考试的第一本书」 (十力文化)
「图解刑事诉讼法_国家考试的第一本书」(十力文化)
「图解民法_国家考试的第一本书」 (十力文化)
「图解民事诉讼法_国家考试的第一本书」(十力文化)
「图解公司法_国家考试的第一本书」 (十力文化)
「图解国文_国家考试的第一本书」 (十力文化)
诉讼实务系列:
「民事诉讼_第一次打民事官司就OK!」 (十力文化)
「刑事诉讼_第一次打刑事官司就OK!」 (十力文化)
「车祸资讯站_第一次打车祸官司就OK!」(十力文化)
「爱情福利社-25个爱情法律面包」 (十力文化)
图解法学系列:
「图解数位证据」(十力文化)
「图解不动产买卖」(十力文化)
读完这本法学绪论,感觉就像是走了一趟法学的基础建构之旅。以往我对法律的印象,总是停留在新闻事件或电视剧情节里,觉得法律是遥不可及、高深莫测的。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法律的本质、概念、体系,一点一滴地铺陈开来。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条文,而是从“什么是法律”、“法律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最基本的问题开始,引导读者思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法治”与“法制”的区分,以及对于法律规范的层级结构(宪法、法律、行政命令等)的讲解,让我对台湾的法律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法律条文是僵化的,但书中强调法律的动态性,以及法律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让我意识到法律其实是活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但信息密度很高,需要仔细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对于想要入门法学,或者对法律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它就像是搭起通往法学殿堂的桥梁,让你不再畏惧法律,而是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法律并非只是法条的堆砌,而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问。作者在讲解法律概念的同时,也注重探讨法律背后的价值理念,例如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他引导读者思考,法律的目的是什么?法律应该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法律应该如何维护社会的秩序?这些问题,并非仅仅是法律专业人士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书中对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讨论,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指出,法律与道德虽然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道德是法律的补充。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法律的约束,也需要道德的支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比例原则”的讲解,它强调法律的限制必须与所追求的目的相称,不能过度干涉公民的权利。这种原则,对于维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学习法律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法律知识,更是为了培养一种法律意识,一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一种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呈现方式相当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而是以一种对话式的、启发性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法律问题。作者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这种方式,虽然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却能够更好地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书中对于“法律推理”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强调,法律推理并非简单的逻辑推理,而是需要结合法律原则、案例、以及社会现实进行综合判断。这种推理方式,需要读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案例分析”的讲解,它鼓励读者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来理解法律的适用。这种方式,能够帮助读者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具体的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这本书的缺点可能在于,它对于一些法律术语的解释不够详细,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才能理解。但总的来说,这本书仍然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法学绪论教材,它能够帮助读者培养法律思维,提高法律素养。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法学绪论这种类型的书抱持着一种抗拒心理,总觉得会是枯燥乏味、充满术语的理论堆砌。但这本书却意外地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流畅,甚至带有一点幽默感,让原本严肃的法律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书中穿插了许多实际案例,例如交通违规、邻里纠纷、商业合同等,这些案例贴近生活,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这些案例,作者将抽象的法律原则与具体的现实情境联系起来,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适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解法律知识,更注重培养读者的法律思维。它鼓励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利弊,权衡各种利益,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在学习法律时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讲解,它让我意识到,权利并非绝对的,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这本书让我对法律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一套条文,而是一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法学绪论与台湾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很多法学教材,往往以欧美国家的法律体系为例,对于台湾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遥远和陌生。但这本书却以台湾的法律制度为基础,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应用。例如,书中对于台湾的宪法、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的介绍,都非常详细和深入。作者还结合了台湾的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劳工权益、原住民权益等,探讨了法律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这种结合台湾实际的做法,让这本书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法律解释”的讲解,它强调法律解释必须结合法律的本旨、立法目的、以及社会现实。这种解释方法,对于理解台湾的法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这本书也并非完美无缺,有些地方的讲解可能过于简略,需要读者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但总的来说,这本书仍然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法学绪论教材,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台湾的法律体系,以及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