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嘗試闡釋經濟學在生活上的廣泛思考應用,特彆注重經濟學和法學之間的關聯。自1991年起,「法律經濟學」這個項目,即列於美國經濟學會齣版的《經濟文獻期刊》索引,可見其在經濟學的領域中,已具有眾議僉同的地位。
對颱灣而言,在自由化、國際化的過程中,「法律經濟學」的重要性亦不容忽視。作者汲取多位知名經濟學者的精闢觀點,如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寇斯、英國政府首席經濟學者凱剋斯爵士、香港經濟學傢張五常等,藉此剖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種種法律問題,用深入淺齣的方式具體呈現瞭法律經濟學的多元麵嚮。
作者在書中以詰問的方式,言簡意賅地揭露經濟學者的思辨曆程,不僅可為深層思索判斷的參考座標,同時指引瞭一條進入法律經濟學的最佳途徑。
本書特色
1. 華語散文界「巨俠」熊秉元教授最新作品
2. 言簡意賅地揭露經濟學者的思辨曆程
3. 以深入淺齣的經濟思惟,剖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種種法律問題
作者簡介
熊秉元
著名法律經濟學傢。颱大經濟係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後,返迴母校任教。現任颱大經濟係暨研究所教授,任教於香港市立大學經濟財金係。齣版過多本散文,並曾在《經濟日報》定期發錶專欄。
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經濟學和經濟學方法論,除學術論文外,齣版過《燈塔的故事》、《尋找心中那把尺》、《大傢都站著》、《我是體育老師》、《會移動的城堡》、《熊秉元漫步法律》等書。熊氏是經濟學傢,也是散文傢,在颱灣經濟學界,他是新四人幫的得力戰將;在華語散文界,他與著名的經濟散文學傢「頂俠」張五常並稱,有「巨俠」之譽。
他的作品被國內知名文化評論傢南方朔譽為「熊氏散文」,其中有兩篇文章被選為颱灣高職國文的課文,在華人經濟學界,僅有熊氏一人獲此殊榮。
推薦序
自序 貼上一片磁磚
第一篇 倫常關係和公共財
第一章 經濟學和社會學的關係
第二章 倫常關係乃競租
第三章 關係、民主和法治
第四章 公地、逆式公地、和兩者之間
第二篇 法律經濟學
第五章 十問:嚮法律學者請益
第六章 法律的經濟分析:方法論上的幾點考慮
第七章 法律的經濟分析:本質上的釐清
第八章 「法律經濟學」在颱灣的現在和未來
第三篇 寇斯和寇斯定理
第九章 寇斯、凱剋斯和英式風格
第十章 寇斯的英式風格和張五常的中國風味
第十一章 寇斯定理和颱海兩岸衝突
第十二章 寇斯定理與我
第四篇 經濟學012
第十三章 經濟分析的智慧結晶
第十四章 基準點和經濟分析
第十五章 財政學、憲法經濟學和憲政改革
第十六章 經濟學對《金剛經》的闡釋
參考文獻
序
法學與經濟學共通?
早在1998年,我就與著名法律經濟學傢熊秉元教授結識,而且過從甚密。當年,我與夫人在颱大經濟係訪問教學。我參加瞭熊教授的研討會,而且作瞭很直接的評論。熊教授的研究生為他辯護,而熊教授認為我的評論正確。之後,他接二連三地請我吃午餐、晚餐、甚至早餐。可見得熊秉元是有雅量,能夠接受評論的學者。
2001年,香港信報社長林山木先生,宴請到香港城市大學訪問的熊秉元教授,邱翔鍾先生和我是陪客──信報和明報同為香港公信力最高的報刊,邱翔鍾是當時信報總編輯,林山木更是「香江第一健筆」。我也聽過有「香港三支筆」一說,指的是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寫科幻小說的倪匡,和寫評論的林行止(林山木的筆名)。
我先問熊秉元,如果一座鍾的長短針都一直指著12點(零時零分),是否可以說:此鍾秉元。熊教授說可以,因而對聯是:
熊林邱黃,山木有光,翔鍾秉元;
馬關李白,漢卿居易,鴻章緻遠。
上聯是我們四人的姓名,而又有一般性的意義;例如,第一句是說:樹林中藏有熊的土山是黃色的。下聯也有一般性的意義,如第一句是說:在有馬匹的關上,李子是白色的。而且,依據上聯的姓與名的次序,嵌入瞭馬緻遠(對熊秉元)、關漢卿(對林山木)、李鴻章(對邱翔鍾)、白居易(對黃有光)的姓名。馬對熊,白對黃,等等,可算工整。
熊秉元戲稱我為「大俠」。我說,「如果我是大俠,那你就是巨俠!」十多年後的現在,我們電郵來往,彼此寄發文章與相互評論等,還是以「大俠」與「巨俠」相稱。熊秉元能在小事中存論大道理,有兩篇文章被選為颱灣中學生的課文。至少在這些方麵,我肯定比不上他;稱他為巨俠,並非全是客氣。
法律經濟學,是經濟學帝國主義的豐碩成果。而《法學的經濟思惟》闡釋經濟學在生活上的應用,特彆注重經濟學和法學之間的關聯。熊秉元認為,這是由於法學與經濟學之間,研究主題與分析方法的共通性。這個共通性,可以從其中的一個大斑來窺全豹。「法律經濟學第一發言人」Posner認為:法律的製定與案件的裁決,應該依據財富極大化的原則。對於有平等觀念的人,這好像是過分著重效率而忽視平等。我於1975年左右證明,(在個彆措施上)應該採用「一元等於一元」的效率掛帥原則;在這之前,我也曾極力反對財富極大化的原則。
我於1974年到Monash大學任副教授,聘請我的Parish教授告訴我:一元就是一元。我嚮來有左傾的思想,極力反對,試圖證明:富人的一元不等於窮人的一元。然而,證來證去,得齣:在個彆措施上,應該採用「一元等於一元」的效率掛帥原則!此文寫於1975年左右,但由於觀點很右,比右傾的經濟學者還右,所以很難發錶;經過多次退稿,到1984年纔發錶於《美國經濟評論》,但我在1979年的《福祉經濟學》書中就有一些論述。
在個彆問題上,以效率掛帥,而平等的目標,則是由整體的政策來達緻。所謂以效率掛帥,並不是不考慮公平,而是對公平的考慮,必須以不違反效率為原則。如果一項措施能提高效益,但會對某些人造成損失,以效率掛帥的原則並不排斥對這些人補償;而是不允許為瞭公平或其他原因,不採取能提高效益的措施。即使由於補償的睏難,使這項措施會對某些人造成損失,也不可以用平等上的顧慮來反對這措施。
提高效率而增加瞭不平等,社會福祉未必會增加。通過增加總體政策的強度(增加對富人的稅與對窮人的補貼等),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不過,這會打擊誘因,而造成效率上的損失。為瞭減少這損失,多數經濟學者反對增加平等政策的幅度,而容忍、支援、甚或鼓吹在個彆問題上的平等措施;例如,在成本效益分析上,以收入加權,把富人的一元算成五毛,把窮人的一元算成二元。雖然有效率上的損失,卻因為在平等上的考慮而被接受。
人們決定是否多工作、多掙錢,是根據多掙得錢的總購買力。因此,平等政策對誘因的打擊,是根據所有平等政策的總和而定。把平等政策分散到多方麵,隻要是對平等的達緻是一樣的,對誘因的打擊也一樣,並不能減低。相反地,在個彆措施上的平等政策,除瞭對誘因的打擊外,還會在不同物品之間造成扭麯。因此,會在效率上造成更大的損失。對平等的追求,應該由總體的平等政策來達緻。在個彆措施上,應該以效率掛帥,這就是我「一元就是一元」的主要論點。(詳見我的《效率、公平與公共政策》,經濟文獻齣版社,2003年,第六章。)
那些造成總體平等政策不完善的因素,大都也會在個彆措施上起作用。因此,如果因為總體平等政策的不完善,而想通過個彆措施來促進平等,除瞭會大量犧牲效率外,也未必真能達到平等的目的。例如,如果某些掌握權力的人,能夠避免受總體平等政策的影響,他們也能利用權力來避免受個彆措施的影響。因此,在個彆措施上以效率掛帥的原則,是支持Posner的財富極大化原則。法學與經濟學的共通性,這應該是一個重大的層麵。
在本書第一篇第一章,熊秉元提齣關於倫常的五個問題,在第二篇又提齣法學與經濟學之間的十個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提齣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解決問題可能隻是技術上的處理而已,而提齣一個問題卻需要新思惟,而且標誌科學的真正進步。
十個問題中的問題六,是關於生命的價值。我也曾經在與Parish教授爭論後,論證齣原來想不到的結論:即使給定已知的終生收入,而且可以自由藉貸,一個人生命的金錢價值,可能隨年齡增加而大量增加十多倍,愈老愈值錢!本書探討很多重要而有趣的問題,有理論探討,也有問捲調查等實證研究。我讀瞭本書的章章,覺得獲益匪淺。相信絕大多數讀者,如果用心細讀,也會有很大的收獲。
不過,對本書的論述,我也有一些不理解或不同意的地方。例如,「市民社會(第六倫)的概念,和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支撐的社會,是直接而明顯的抵觸」(頁10)。我認為由五倫支撐的社會,也能夠發展齣市民社會。我也認為,倫常關係雖然包含競租,但超越競租。我看不齣,為何莫斯科關門的店鋪,是「可貴的資源已經消失」(頁93)。我也看不齣,莫斯科關門的店鋪,與印第安保留地有何不同,為何後者是「有效率的情形,沒有齣現」。莫斯科的店鋪還在,隻要突破「逆式公地」問題,隨時可以開店,也是有效率的情況,還沒有齣現。熊秉元說鄧小平確定走資本主義的大方嚮,我認為應該稱為「市場經濟」,而不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但惠及資本傢,也惠及全社會絕大多數人民;叫做資本主義,可能有很大的誤導性。
我雖然不完全同意本書的論述,卻確認本書的貢獻,這更加肯定本書的學術地位。我嚮讀者強力推薦本書!
黃有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係Winsemius教授
(澳洲Monash大學榮譽教授)
2013年1月6日於南洋理工大學
這本書讀起來像是一場思想的冒險,作者大膽地將經濟學的工具箱搬到瞭法律的領域,試圖用供需關係、成本效益分析等概念來解釋法律現象。這種跨學科的嘗試,本身就充滿瞭挑戰和趣味。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法律規則選擇的分析,他認為,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人們會選擇不同的法律規則,以實現各自的利益最大化。這種觀點,讓我對法律的演變過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舉瞭很多例子,例如不同國傢對於離婚的規定,以及不同地區對於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這些例子都生動地展現瞭法律規則的多樣性。然而,我總覺得作者對於文化因素的關注不夠。颱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不同的族群和社群,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信仰。這些文化因素,會對法律的適用和執行産生重要的影響。如果能將文化因素納入到對法律的分析中,相信會更全麵地理解颱灣的法律實踐。另外,作者對於法律的社會功能,討論得比較有限,而法律不僅僅是解決糾紛的工具,它還具有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等功能。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好書,它挑戰瞭我們傳統的法律思維,讓我們對法律有瞭全新的認識。
评分讀完這本關於法律與經濟學交匯的書,我腦子裏一直盤鏇著一個問題:我們真的能用效率最大化來衡量一切法律製度的優劣嗎?作者在書中構建瞭一個相當完整的框架,將經濟學原理巧妙地運用到對法律規則的分析中,例如探討財産權的設定如何影響資源配置,或者閤同自由如何促進交易效率。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颱灣社會長期以來,除瞭追求經濟發展,也重視社會公平正義,以及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單純從經濟效益的角度齣發,可能會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價值判斷。例如,在討論勞動法的時候,如果隻強調勞雇雙方的契約自由,而忽略瞭勞動者在談判中的結構性弱勢,那這樣的分析就顯得過於單薄。書中對於外部性問題的討論也讓我深思,雖然經濟學提供瞭科斯定理這樣的解決方案,但實際操作上,要找到所有相關當事人並進行有效談判,在現實中往往睏難重重。更何況,有些外部性,例如環境汙染,其損害往往是長期且難以量化的,用市場機製來解決,恐怕力不從心。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新的視角來看待法律,但它更像是一個工具,而非終極答案。我們需要在經濟學的理性分析之外,融入更多的社會關懷和倫理思考,纔能構建齣真正符閤颱灣社會需求的法律體係。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讀完之後,我感覺有點五味雜陳。一方麵,我被作者嚴謹的邏輯和深刻的分析所摺服,他能夠將復雜的法律問題,用經濟學的原理進行拆解和分析,確實令人嘆為觀止。另一方麵,我又覺得這本書過於理性,缺乏人情味。颱灣社會是一個重視人際關係的社會,在處理法律糾紛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到當事人的情感和道德因素。如果隻用成本效益分析來衡量法律規則的優劣,可能會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價值判斷。書中對於懲罰性損害賠償的討論,就讓我感到有些不安。雖然懲罰性損害賠償可以起到震懾作用,但過高的賠償金額,可能會導緻企業破産,員工失業,最終損害整個社會的福利。更何況,懲罰性損害賠償往往帶有主觀性,容易受到法官個人價值觀的影響。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則新聞,一位老婦人因為鄰居的狗咬傷,獲得瞭巨額的賠償金,這引發瞭社會上的廣泛爭議。我認為,在處理這類案件的時候,應該更加注重調解和和解,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懲罰。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新的思考框架,但它也提醒我們,法律不僅僅是經濟學的一部分,它還涉及到倫理、道德、文化等多個方麵。
评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實在不敢恭維,很多專業術語的翻譯不夠準確,導緻閱讀起來非常吃力。我不得不反復查閱資料,纔能勉強理解作者的意圖。而且,書中的排版也比較混亂,字體大小不一,段落間距不均勻,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不過,拋開這些外在因素,這本書的內容還是相當有價值的。作者對於法律規則的經濟學分析,讓我對法律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感興趣的是作者對於政府規製的討論,他指齣,政府規製往往會帶來額外的成本,例如行政成本和閤規成本。如果政府規製的成本超過瞭其帶來的收益,那麼這種規製就應該被取消或者修改。這種觀點,對於颱灣的行政效率問題,具有一定的藉鑒意義。颱灣的政府規製往往過於繁瑣,導緻企業負擔過重,影響瞭經濟的發展。如果能藉鑒這本書的觀點,簡化政府規製,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相信會更有利於颱灣經濟的轉型升級。當然,在簡化政府規製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對環境和公共安全的保護,避免齣現監管漏洞。總而言之,這本書雖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它仍然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尤其是對於那些對法律與經濟學交叉領域感興趣的讀者來說。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頗有挑戰性,作者的行文風格比較學術,對於一些經濟學概念的解釋也略顯簡略,對於沒有相關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些吃力。不過,一旦剋服瞭這些障礙,就能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刻洞見。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法律規則演變的分析,他指齣,法律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對法律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舉瞭很多案例,例如美國的反托拉斯法,以及英國的侵權責任法,這些案例都生動地展現瞭法律與經濟之間的互動關係。然而,我總覺得作者對於颱灣的法律實踐,缺乏足夠的關注。颱灣的法律體係深受日本法的影響,與歐美國傢的法律製度存在著顯著差異。如果能結閤颱灣的具體情況,對書中的理論進行本土化的解讀,相信會更有價值。另外,作者對於行為經濟學的討論也比較有限,而行為經濟學恰恰挑戰瞭傳統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假設,例如理性人假設。如果能將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對法律的分析中,或許能更全麵地理解人們在法律規則下的行為模式。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值得深入思考的好書,但它也留下瞭一些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空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