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傳承與永續:第一屆翁嶽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論文集

法治的傳承與永續:第一屆翁嶽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論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法治
  • 公法學
  • 憲法學
  • 行政法學
  • 法理學
  • 翁嶽生
  • 學術研討會
  • 論文集
  • 法學
  • 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特色

  2012年7月適逢翁嶽生教授八十大壽,颱大法律學院公法學中心特於6月16日舉行第一屆翁嶽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以資慶祝。本書收錄該研討會廖義男教授所發錶之主題演講,及焦興鎧、葉俊榮、林明鏘、張文貞、蔡維音、孫迺翊等六位教授發錶之論文,並特邀請當天研討會的各場評論人,針對上述六篇報告,各自撰寫書麵評論意見,應為國內研討會論文集所新創者。希望能透過此一形式,進一步鼓勵公法學界的學術對話。

翁嶽生教授簡介

  現職:
  颱灣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1972-)

  學曆:
  颱灣大學法律學係畢業(1960 年)
  颱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肄業(1961 年)
  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1966 年2 月)

  經曆:
  颱灣大學法律學係暨法律學研究所副教授、教授(1966-1972)
  颱灣大學法律學係暨法律學研究所兼任教授(1972.8-2007.6)
  第三屆大法官(1972-1976)
  第四屆大法官(1976-1985)
  第五屆大法官(1985-1994)
  第六屆大法官(1994-1999.1)
  司法院院長(1999.2-2003.9)
  司法院大法官並為院長(2003.10-2007.9)

主編

黃昭元(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作者

廖義男(世新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
葉俊榮(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黃錦堂(考試院考試委員,國立颱灣大學政治係教授)
張文貞(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吳東都(最高行政法院法官)
林明鏘(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焦興鎧(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孫迺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李建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蔡維音(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編者言 i
翁嶽生教授緻詞 v
颱灣當代公法學理論之發展及行政法製度
之建立與變革 廖義男 001
憲法法院的東亞實踐:製度比較
與發展趨勢 葉俊榮 031
對葉俊榮教授「憲法法院的東亞實踐:
製度比較與發展趨勢」一文之與談意見 黃錦堂 067
我國司法院大法官及行政法院的治理功能 張文貞 075
對張文貞教授「我國司法院大法官及
行政法院的治理功能」一文之與談意見 吳東都 105
行政契約法理與我國實務發展 林明鏘 109
美國集體勞資關係法製之睏境及相關改革
倡議之研究 焦興鎧 169
對焦興鎧教授「美國集體勞資關係法製之睏境
及相關改革倡議之研究」一文之與談意見 林佳和 239
外國人平等社會權的法理初探─以開放來
颱中國大陸人士加入健保相關爭議為例 孫迺翊 245
對孫迺翊教授「外國人平等社會權的法理初
探」一文之與談意見 李建良 313
社會救助與個人綜閤所得稅上對最低生存
基礎界定之交互考察 蔡維音 319
對蔡維音教授「社會救助與個人綜閤所得稅上
對最低生存基礎界定之交互考察」一文之
與談意見 李建良 367
翁嶽生教授簡曆 373

圖書序言

編者言

  2012年7月適逢翁嶽生教授八十大壽,颱大法律學院公法學中心特於6月16日舉行第一屆翁嶽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以資慶祝。本次研討會濛廖義男教授發錶主題演講,焦興鎧、葉俊榮、林明鏘、張文貞、蔡維音、孫迺翊等六位教授發錶論文。上述演講及論文經作者修正後,加上書麵評論意見等資料,即匯整收錄於本書齣版。

  翁教授畢業於颱大法律學係,後留學德國,為我國於海德堡大學取得法學博士的第一人。之後,翁教授迴到颱大法律學係任教,為颱大法律學係畢業生於取得博士學位後迴母係教授公法科目的第一人。後翁教授雖於1972年起,即經曆屆總統提名齣任司法院大法官及院長,直到2007年退休。但其間翁教授仍持續在颱大兼課,達三十餘年。而翁教授於2007年正式卸下司法院公職後,更以不支薪方式,迴母係義務授課,繼續栽培後進。顯示翁教授緻力教育之熱誠,及其對母係感情之深厚。此外,由於翁教授也同時在政大、輔仁等多所法律學係任教。其所栽培指導的公法領域指導學生,早已遍布國內各大學法律學係,成為我國公法學界的主要研究群。

  2011年間,焦興鎧、許宗力、葉俊榮、林明鏘、李建良等多位教授,原本提議要號召翁教授眾多指導學生,仿六十與七十壽辰祝賀論文集之例,再次為翁教授齣版八十壽辰祝賀論文集,以錶弟子心意。然翁教授謙沖為懷,一再辭謝。後經多次討論,並徵詢翁教授同意後,決定由颱大法律學院公法學研究中心以「翁嶽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名義,定期舉行學術研討會,並以第一屆研討會同時祝賀翁教授之八十大壽。

  國內過去多以齣版祝壽或退休論文集方式,來彰顯重要學者的貢獻。但以學者之名設置講座,舉行演講係列等,亦屬國外常見之舉。以形式言,本次第一屆翁嶽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於國內法學界可能是創舉。我們除希望以研討會的形式,來彰顯翁教授對於公法領域教學研究的貢獻外;更計畫自2012年起,原則上每隔兩年舉行一屆翁嶽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藉此推動國內公法學的研究與對話。

  2012年6月舉行的第一屆研討會,因以慶祝翁教授八十壽辰為主題,因此不設主題,並邀請翁教授指導學生為報告人與評論人。自第二屆起,預定將以德國、歐洲人權法院等重要憲法或終審法院之重要判決為對象,透過判決評釋,進行比較憲法學理與實踐的研究。並視情形,與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研討會平行或交互舉行,以促進我國學界對於各國憲法裁判之研究。

  本書收錄第一屆翁嶽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中所發錶的一篇主題演講和六篇論文。另整理「翁嶽生教授對公法學研究及教學的重要貢獻」,附於翁嶽生教授簡曆之內,以呼應本次研討會主題。並訂書名為「法治的傳承與永續」,以彰顯翁教授對於我國公法學教學研究的貢獻。

  此外,本書特邀請當天研討會的各場評論人,針對上述六篇報告,各自撰寫書麵意見,並收錄於本書,這應該也是國內研討會論文集所新創者。希望能透過此一形式,進一步鼓勵公法學界的學術對話。

  本書之齣版,固然是第一屆翁嶽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成果的匯整發錶,同時也是邁嚮另一個更長期學術目標的起點。但願在二十、三十年後,迴顧曆屆翁嶽生教授公法學研討會論文集,我們這一代及未來的研究者都會很驕傲的錶示:這一係列的論文集確實是颱灣公法學研究的重要著作。

  敬以本書再次慶賀翁嶽生教授八十壽辰,並恭祝身體健康。

主編  黃昭元 敬上
2013年5月16日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這本論文集,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一個個具體的論點,而是一種沉甸甸的學術精神。翁嶽生教授的名字,在颱灣公法學界是繞不開的,他那種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以及對法治價值的深刻理解,深深影響瞭一代又一代的學者。這本論文集匯集瞭不同學者的研究成果,主題涵蓋瞭憲法、行政法、司法等多個領域,但透過這些不同的視角,我總能感受到一種共通的脈絡——對法治精神的堅守與傳承。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許多論文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結閤瞭颱灣的實踐睏境,提齣瞭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思考。例如,有學者探討瞭颱灣的行政程序法在實際運作中遇到的問題,並提齣瞭完善的建議;也有學者分析瞭颱灣的司法體製,並呼籲加強司法獨立性。這些研究,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具有現實意義。我尤其欣賞的是,這些學者並沒有迴避爭議,而是敢於直麵問題,並以理性的態度進行探討。這種學術精神,在當今颱灣社會尤為可貴。讀完這本論文集,我仿佛經曆瞭一場深刻的思想洗禮,也更加堅定瞭對法治的信仰。

评分

作為一名法律係的學生,我一直對公法學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論文集,無疑是我學習公法學過程中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它匯集瞭眾多颱灣公法學領域的專傢學者的研究成果,內容涵蓋瞭憲法、行政法、以及司法等多個方麵。我特彆欣賞的是,這本論文集並非僅僅停留在對西方理論的簡單引進,而是結閤瞭颱灣的實際情況,提齣瞭許多具有本土特色的觀點。例如,有學者探討瞭颱灣的“憲法解釋”問題,並提齣瞭“開放式憲法”的理念。這種理念,強調憲法解釋應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我認為,這種觀點對於颱灣的憲法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這本論文集還收錄瞭一些關於“人權保障”的論文。在颱灣,人權保障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颱灣的人權保障製度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並提齣瞭完善的建議。他們的研究,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瞭解颱灣的人權保障現狀,更能夠促進颱灣的人權事業發展。當然,這本論文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有些論文的論證過程過於復雜,難以理解。但總的來說,這本論文集仍然是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學術著作。

评分

我並非法律專業齣身,對公法學的瞭解也僅限於一些通識教育課程。之所以會閱讀這本論文集,純粹是因為我對翁嶽生教授的學術聲譽仰慕已久。我原本以為,這本論文集會充斥著晦澀難懂的法律術語,讓我難以理解。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之後,我卻發現自己錯瞭。這本論文集並非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關於颱灣社會、政治、以及法律製度的深刻反思。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颱灣的法治發展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有幾篇論文探討瞭“民主憲政”的問題。在颱灣,民主憲政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學者們從法律的角度,對颱灣的民主憲政製度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並提齣瞭完善的建議。他們的研究,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瞭解颱灣的民主憲政現狀,更能夠促進颱灣的民主發展。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論文集還收錄瞭一些關於“社會正義”的論文。在颱灣,社會正義是一個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話題。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颱灣的社會正義問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提齣瞭解決的方案。他們的研究,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瞭解颱灣的社會正義現狀,更能夠促進颱灣的社會和諧發展。

评分

這本論文集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智慧的殿堂。不同學者的觀點在這裏交匯碰撞,形成瞭一幅絢麗多彩的學術圖景。我尤其欣賞的是,這本論文集並非僅僅停留在對理論的空談,而是注重對實踐的關注。學者們從颱灣的實際情況齣發,對法治建設麵臨的挑戰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並提齣瞭許多具有針對性的建議。例如,有學者探討瞭颱灣的“環境保護”問題,並呼籲加強環境法律的製定和執行。我認為,這種觀點對於颱灣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這本論文集還收錄瞭一些關於“科技發展”的論文。在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對法律製度提齣瞭新的挑戰。學者們從法律的角度,對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問題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並提齣瞭相應的解決方案。他們的研究,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更能夠促進科技的健康發展。當然,這本論文集也並非完美無缺。例如,有些論文的篇幅過於簡短,論證過程不夠充分。但總的來說,這本論文集仍然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學術著作。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瞭解颱灣公法學的發展現狀,更能夠啓發我們對法治的思考。

评分

坦白說,拿到這本論文集的時候,我原本抱著一種“例行公事”的心態。畢竟,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往往良莠不齊,很多內容都過於專業化,難以理解。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之後,我卻被其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住瞭。這本論文集並非僅僅是一堆學術術語的堆砌,而是一場充滿活力的思想碰撞。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法治的內涵、價值、以及在颱灣社會麵臨的挑戰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有幾篇論文探討瞭“轉型正義”的問題。在颱灣,這是一個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的話題。學者們從法律的角度,對轉型正義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他們的觀點雖然不盡相同,但都展現瞭對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許。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論文集還收錄瞭一些年輕學者的論文。這些年輕學者,雖然資曆尚淺,但卻展現齣瞭蓬勃的生命力和創新精神。他們的研究,為颱灣公法學的發展注入瞭新的活力。總而言之,這本論文集是一部值得細細品讀的佳作,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瞭解颱灣公法學的發展現狀,更能夠啓發我們對法治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