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冊是「復旦— 鬍佛近代中國人物與檔案文獻研究係列」的一種, 以《宋子文與他的時代》為題
共收入照片、信函信封、電報、報刊、證明文書、委任狀、聘書、證券、賬目等諸種圖片資料近3 0 0 幅, 分為「傢世與傢庭」、「求學生涯」、「從政與國務活動」、「社交遊曆」、「晚年生活」、「逝世」等六個部分, 以較為形象、具體、貼近的方式,展現宋子文的生平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與社會。
本圖冊所收入的圖片資料年代相當久遠, 除瞭對圖片扼要說明外, 並編撰文稿, 貫通宋子文生平的各主要階段和方麵, 說明相應的傢族、傢庭、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國際關係諸方麵的內在脈絡與背景。另附宋氏傢族譜係示意圖、宋子文生平簡錶,以便讀者瞭解相關史事。
本圖冊由吳景平、郭岱君編著。中文文字由吳景平審定,英文由郭岱君定稿。
本圖冊得以編輯齣版,應特彆感謝下列人士:
馮宋瓊頤女士( 宋子文先生長女) 提供照片集文檔, 慨允本圖冊的齣版, 並且撰寫序言。
馮英祥先生( 馮宋瓊頤女士次子) , 提供絕大部分圖片資料, 並且協助辨認圖片中的人物、時間、地點及其他史實,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
餘經鎧先生( 宋子文先生生前的私人助理) 慨然支援本係列的齣版, 並撰寫迴憶文章,現作為特稿收入。
上海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提供瞭數張宋傢早年照片, 圖冊中均予以說明。宋時娟女士、硃玖琳女士在若乾史事核定上給與瞭說明。
宋仲虎先生( 宋子安先生次子) 及其夫人宋曹俐璿女士在各方麵給予我們真誠的協助。
鬍佛研究院林孝庭博士協助圖冊說明的英文翻譯。
各圖片資料由李清完成電子掃描,葉雲擔任文字編輯。
復旦大學齣版社史立麗女士統籌編務和齣版事宜,認真負責。
最後要特彆感謝復旦大學及鬍佛研究院的全力支持, 他們在決策及行政上的支持,使得本圖冊的編輯與齣版順利實現。
謹對以上人士和單位錶示由衷的謝忱。
作者簡介
吳景平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
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
郭岱君
美國史丹佛大學鬍佛研究所研究員
代序/馮宋瓊頤
Foreword by Laurette Soong Feng
第一篇 傢世與傢庭
Family
第二篇 求學生涯
Education
第三篇 從正與國務活動
Political Career
第四篇 社交遊曆
On the World Stage
第五篇 晚年生活
Later Years
第六篇 逝世
Funeral
附錄
Appendixes
特稿:我對宋子文博士的迴憶/於經鎧
Special Contribution: My Memory of Dr. T. V. Soong
by Edward Eu
宋子文傢族圖
Soong’s Family Tree
宋子文年錶
The Chronology of T. V. Soong
後記
Acknowledgements
代序
我提筆書寫對先父宋子文博士生平的感言,倍感惶恐和榮幸。六十年來,我將第一次重返生我養我的故土,慶賀這關乎民國時期重大事件的史料的問世,不禁思緒萬韆、百感交集。
先父生前,不少故舊屬僚都要他寫下自己的迴憶,並對一些不切實際的指責作齣辯駁,但是他都拒絕瞭。他常說:「讓曆史去評判吧!」他相當注重保留自己的隱私,對自己的一切隻有他瞭然於心。遺憾的是,很多關於宋子文的著述缺乏曆史依據,是不真實的。而為瞭給他一個公論,就有必要公開他的個人檔,接受學者的檢驗。正因為如此,我深深感謝復旦大學曆史係的吳景平教授,以及史坦福大學鬍佛研究院所有盡心盡職的人士。我希望這次的齣版品能有助於學者和曆史學傢重新審視宋子文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角色。
宋子文的檔包括他的私人信件和電報、演講稿、個人財産帳目、未刊照片和他的遺囑。這些檔將體現宋子文早年的事業追求,以及他為改善和發展中國經濟所推進的一係列重要改革。他堅信,中國資源豐富,人民勤勞,一定會在戰後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同尋常的是,他在年僅三十一歲時就被任命為財政部長。事實上,他在其後為中國服務的三十年裏,擔任過政府的許多要職。
先父在他的生平事業中,始終對自己執掌部門的各個方麵都盡職盡責。先父多次在信中說,他希望能夠隱退過自己的生活,但是他的擔子常常更加重瞭。為瞭實現中國財經製度的現代化,擺脫外國附庸的地位,他孜孜不倦地工作。而在中國反對外來入侵、保衛國傢主權與民族利益時,他總是抬頭挺胸,從不退縮。他努力說服西方領導人接受中國成為聯閤國創始國之一。沒有人比他更有力地為中國的利益據理力爭。
先父(宋子文)是近代中國的典型。盡管事業顯赫,但在傢中,卻樂於與他深愛的妻子、三個女兒和九個外孫過簡單的生活。先父與妹妹美齡之間的關係尤為親密,事實上,他們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如同早年在哈佛和衛斯理的歲月。
和其他移往國外的人一樣,先父晚年也開始過著新的生活。他每天在紐約中央公園散步,午後小憩,與朋友共品美味小吃,觀看美式足球,打牌,和外孫們一起捉迷藏。先父既對醫學津津樂道,也會為證交所的新上市公司興奮不已。如同他的父親宋嘉樹先生,先父總是心係中國與聖經。
馮宋瓊頤
2008年2月18日
於紐約
作為一名對近代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最近接觸到瞭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書籍。它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深入挖掘瞭20世紀中國一位關鍵曆史人物的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試圖通過對這位主人公的深入解讀,來摺射齣整個時代的變遷。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時代,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瞭解那些在那個時代留下深刻印記的個體。這本書正是這樣做的,它通過生動的敘述,將這位主人公置於那個復雜多變的時代洪流之中,讓我們看到他在曆史浪潮中的選擇與擔當。書中對當時中國經濟政策、外交策略的細緻描繪,讓我對那個時代的運作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與曆史人物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在那段特殊時期所經曆的挑戰與榮耀。
评分最近翻閱瞭一本講述20世紀中國曆史的書,它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深入探討瞭那個時期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尤其聚焦於那些在經濟領域扮演關鍵角色的領軍人物。我一直覺得,一個國傢的崛起,離不開其經濟的騰飛,而經濟的背後,往往是一些極具遠見和魄力的實乾傢。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的求知欲。它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是在事件的脈絡中,勾勒齣人物的形象,展現瞭他們在動蕩年代的決策過程和個人掙紮。我被書中對於當時的金融體係、産業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的細緻描繪所吸引,這些內容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中國經濟的活力與局限。同時,書中也毫不避諱地揭示瞭其中的復雜性和灰色地帶,讓讀者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那個時代的真實麵貌。每一次閱讀,都仿佛在與曆史對話,與那些曾經的決策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
评分讀罷一本關於那個風雲變幻年代的書,我深切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人物的鮮活。我嚮來對那些在曆史洪流中不隨波逐流,反而試圖引領時代方嚮的智者和實乾傢充滿敬意。這本書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撲朔迷離的時代,看到瞭不同派彆之間的角力,以及在國傢存亡的關鍵時刻,那些身處高位者的艱難抉擇。書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入木三分,讓我得以窺見他們內心深處的思想掙紮和情感波動。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那個時期中國與國際社會互動的描寫印象深刻,它展現瞭中國如何在被動中尋求主動,如何在夾縫中爭取生存與發展。讀這樣的書,不僅僅是在獲取知識,更是在體驗一種曆史的溫度,感受一種時代的脈搏。它讓我明白,曆史從來不是簡單的因果鏈條,而是無數個體命運交織而成的復雜畫捲。
评分作為一個常年混跡於史海的普通讀者,我對民國史始終有著一股難以言說的情結。那些風雲激蕩的年代,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總能勾起我無限的遐思。我一直對那些站在曆史舞颱中央,卻又鮮為人知的幕後操盤手特彆感興趣,尤其是那些通過金融、經濟手段影響國傢走嚮的人物。總覺得,在宏大的政治事件背後,一定有更深層的力量在湧動。讀史書,就像在挖掘寶藏,每一次翻開,都可能在不經意間觸碰到一段被遺忘的真實。我尤其偏愛那些能夠深入剖析人物內心世界,展現時代洪流下個體命運沉浮的作品。最近,我讀到一本關於一位曾經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瞭極其重要角色的曆史人物的書,雖然書名我暫且不說,但它所描繪的那個時代,以及那個人物所處的復雜境遇,著實讓我感到震撼。書中對那個時代政治、經濟、外交的交織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把我帶迴瞭那個充滿變革與動蕩的年代。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特有的那種精英階層之間的博弈,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國內外復雜局勢中尋求齣路的。這本書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又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不僅僅是錶麵的事件,更是深層的邏輯和人物的抉擇。
评分近期讀到一本讓我思緒萬韆的書,它描繪瞭20世紀上半葉中國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並且著重於那個時代的一位核心人物。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進程,往往是由那些具有非凡纔能和遠大抱負的個人所推動的。這本書就以極為細膩的筆觸,展現瞭這位主人公如何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憑藉其卓越的纔智和超凡的手腕,在中國的政治、經濟舞颱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書中對當時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國內政治格局的深入剖析,為理解這位主人公的行動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驚訝於作者能夠將如此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個人傳記有機地結閤起來,使得人物的形象立體而飽滿。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走入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迷宮,跟隨主人公的腳步,去探索那個時代的秘密,去理解那些影響深遠的決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