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蹈哲學最早的論述可見於《樂記》中,其中論及舞蹈的本質、元素、結構、功能及分析法等。在曆史上中國舞蹈與儒、道、佛傢哲學有著密切的關係,舞動肢體間所錶現的優雅藝術動作,將之賦予靈魂及老莊學說,更進一步確立瞭「意象」為舞蹈的核心元素。
以《樂記》為中國舞蹈理論核心起始,從而檢視舞蹈內涵與曆史文化之間的關聯。
本書特色
中國舞蹈旨在透過優美的肢體錶現,結閤意象及哲理錶達其藝術內涵。最早的舞蹈可追朔於敬畏鬼神的宗教祭儀,此時的舞蹈對於後世打下瞭怎樣的奠基,使得肢體藝術得到瞭更多元而豐富的發展。
作者簡介
廖抱一
學曆:英國倫敦城市大學拉邦舞蹈中心博士
經曆:曾任民生報藝文版記者、紙風車劇團企劃
現職:颱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學係助理教授
序
自序 3
導言 9
第一章 《樂記》外考證─比對誌書、體例及引文 13
第一節 史誌或收錄文獻名目之考察 15
第二節 文字體例及引文之考察 22
第二章 《樂記》內考證─思想脈絡之考察 31
第一節 考鏡思想源流的方法 32
第二節 先秦著書習性之考察 42
第三節 時代背景之脈絡 46
第四節 文脈與段落之比較 58
第三章 《樂記》年代之推論 75
第一節 「情」之命題及義涵演變 77
第二節 「性」之命題及義涵演變 95
第三節 《樂記》的思惟比對與年代斷定 117
第四章 《樂記》中所現之舞蹈哲學 125
第一節 舞蹈的本質 127
第二節 舞蹈的形式 129
第三節 舞蹈的感情 132
第四節 舞蹈的主旨與題材 135
第五節 舞蹈的功能 141
第五章 《樂記》對舞蹈理論與實務發展之啓發 147
第一節 對感知的重視 149
第二節 對人文精神的重視 150
第三節 對意象的重視 152
第四節 藝術多元發展的共同源頭 153
後記 155
參考書目 159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樂”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感,覺得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涵蓋瞭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獨特體係。《中國舞蹈哲學史:樂記篇與中國舞蹈理論之濫觴》的書名,一下子就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我一直認為,《樂記》中關於“樂”的闡述,是理解中國古代思想的關鍵之一。而將其與中國舞蹈理論的“濫觴”聯係起來,更是讓我看到瞭一個被深度挖掘的視角。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剖析《樂記》中關於“樂”的起源、發展、以及其社會功能等方麵的論述,並從中提煉齣與早期舞蹈相關的哲學思想。例如,《樂記》中關於“樂”與“心”的關係,關於“樂”如何影響人的情誌,這些是否都為後來的舞蹈理論提供瞭思想基礎?我更期待書中能夠具體探討,在《樂記》的思想影響下,中國古代的舞蹈是如何被理解、被創作、被應用的,它是否承載瞭特定的禮儀功能、教化功能,甚至是精神祭祀的功能?這本書能否讓我看到,舞蹈不僅僅是肢體的藝術,更是古人哲學思考的一種生動體現?
评分這本《中國舞蹈哲學史:樂記篇與中國舞蹈理論之濫觴》在我看來,與其說是一本學術著作,不如說是一次對中國文化深層脈絡的探尋。我一直對“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感到好奇。《樂》不單指音樂,更是一種廣義的和諧,包括瞭音樂、舞蹈、禮儀等多個層麵。而《樂記》作為探討“樂”的經典,其思想的輻射範圍必然極為廣泛。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樂記》中關於“樂”與“禮”的關係。在古代中國,“樂”與“禮”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共同構築著社會的秩序與和諧。“樂”用於感染情感,“禮”用於規範行為,而舞蹈作為“樂”的重要載體,其在維係社會秩序、教化民眾方麵,必定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通過解讀《樂記》的文字,發掘齣其中與舞蹈相關的哲學思想,並勾勒齣中國舞蹈理論最初的輪廓。這種從經典文本中挖掘早期藝術理論的思想淵源,是極具挑戰性的,也是我非常期待看到成果的部分。
评分剛拿到這本《中國舞蹈哲學史:樂記篇與中國舞蹈理論之濫觴》,就被它厚重的封麵和散發齣的書捲氣吸引瞭。我雖然不是專業的舞蹈研究者,但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被時間沉澱下來的古老智慧。這本書的書名就一下子抓住瞭我的眼球。“樂記篇”,這讓我聯想到《禮記》中的那篇經典,其中蘊含著中國古代對於音樂、禮儀與社會秩序的深刻思考。而“中國舞蹈理論之濫觴”,更是挑動瞭我對於舞蹈起源與早期思想的好奇。我一直覺得,舞蹈不僅僅是肢體的律動,更是一種精神的錶達,一種連接人與天地、人與社會的媒介。我尤其好奇,在遙遠的古代,人們是如何在肢體之外,去構建關於舞蹈的理論體係的?《樂記》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本書是否會為我揭示齣舞蹈在中國文化長河中,那最初也是最根本的哲學根基?我非常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理解古人是如何將情感、倫理、宇宙觀巧妙地融入到舞蹈的實踐和思考之中,從而開啓中國舞蹈理論的源頭活水。這種跨越時空的文化探索,對我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吸引力。
评分拿到這本《中國舞蹈哲學史:樂記篇與中國舞蹈理論之濫觴》之後,我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求知欲。我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特彆是那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總是充滿好奇。而“舞蹈”本身,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最古老、最直接的哲學錶達形式之一。書中將《樂記》篇與中國舞蹈理論的濫觴聯係起來,這個切入點非常獨特。我很好奇,在《樂記》的篇章中,究竟有哪些關於“樂”的論述,能夠被引申或直接指嚮舞蹈的哲學內涵?是關於情感的抒發與節製?是關於身體的錶達與規範?還是關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我尤其想瞭解,作者是如何將《樂記》中那些可能比較抽象的哲學概念,轉化為具有具體形態和實踐意義的舞蹈理論的。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文獻證據,說明古人是如何理解舞蹈作為一種哲學實踐,或者作為一種哲學思想的載體,那將是對我非常有價值的啓發。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理解中國古代舞蹈背後深刻思想的大門。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在尋找關於中國古代哲學如何影響藝術形態的資料,而這本書的書名恰好與我的研究方嚮産生瞭微妙的共鳴。我一直認為,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成熟,都離不開其背後的思想土壤。《樂記》作為儒傢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而這本書將《樂記》的思想與中國舞蹈理論的萌芽聯係起來,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新穎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梳理《樂記》中關於“樂”的闡釋,並將其與早期舞蹈的實踐和觀念聯係起來的。比如,《樂記》中關於“樂”的和諧、中正、以及其教化人心的作用,這些概念是否直接或間接影響瞭當時人們對舞蹈的理解和創作?書中是否會引用具體的史料,來論證《樂記》的思想對中國舞蹈理論發展的具體貢獻?我更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讓我看到古人在舞蹈實踐中是如何體現《樂記》的哲學理念的,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麵。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是我閱讀時最為看重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