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攝影,人們總是三句不離景深、快門、光圈……
然而拍照最常用到的其實不是單眼相機,是你的那雙眼睛。
沒有捷徑/攝影就在日常裏
64篇散文、94幅攝影作品
《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_張雍迷路在每個日常的證據
張雍,1978年生,颱灣颱北人。2003年起旅居東歐,目前落腳在巴爾乾半島上的斯洛維尼亞。曾就讀布拉格影視學院攝影係碩士班。從事影像創作時,往往被人物在不同環境裏的反應吸引,於是專注地朝人性靠近,也藉此更認識自己。《蒸發》及《波西米亞六年》分彆收錄他旅居布拉格時期的代錶作。《雙數/MIDVA》則翻轉鏡頭,記錄自己與妻子等待女兒到來的心情。從單數變成多數,新手爸爸的生活讓他發現攝影的祕密就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裏。最新攝影散文集《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是一位體悟「故事不在遠方」的攝影師用十年生命所完成的圖文創作。
求學時,他不甘隻是一組號碼的替身。齣瞭社會,他拒絕讓頭銜在自己身上蓋戳記。2003年,二十五歲的張雍隻身前往神祕東歐,學著用相機收集故事,想像一場遠方的旅行即將展開。精神病院.馬戲團.吉普賽村落.A片工業──他聚焦社會邊緣,作品充滿深刻的人文氣息,他確信照片中每個眼神與臉孔與他分享的祕密是自己願意花一輩子去追問的故事。2013年,三十五歲的張雍從捷剋落腳巴爾乾半島上的斯洛維尼亞,學習如何扮演一位好丈夫、好爸爸,生命中的禮物讓他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追著世界各個角落的故事,然而他也突然有所體悟,思索為何攝影師總要到「遠方」拍攝「彆人」的故事,尤其當攝影師的生活周圍就充滿瞭最具生命力的故事。旅歐十年,張雍瞭解瞭故事不在遠方,生活不在他方,攝影對他而言不是一種職業,是一種骨氣,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而照片是這一切的證據。
名人推薦
張惠妹(音樂人)、郭英聲(攝影師)、魏瑛娟(劇場編導)__溫暖推薦
圖文辯證機智,思考深刻,而且極美,常忍不住玩味再三,攝影不隻是攝影,這是張雍最好的作品。__劇場編導/魏瑛娟
作者簡介
張雍Simon Chang/攝影師
1978年生,颱灣颱北人,2003年起旅居東歐,目前落腳在巴爾乾半島上的斯洛維尼亞。
曾就讀布拉格影視學院攝影係碩士班。從事影像創作時,張雍往往被人物在不同環境裏的反應吸引,於是專注地朝人性靠近,也藉此更認識自己。《蒸發》及《波西米亞六年》分彆收錄他旅居布拉格時期的代錶作。《雙數/MIDVA》則翻轉鏡頭,記錄自己與妻子等待女兒到來的心情。從單數變成多數,新手爸爸的生活讓他發現攝影的祕密就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裏。最新攝影散文集《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是一位體悟「故事不在遠方」的攝影師用十年生命所完成的圖文創作。
曾拍攝全中歐規模最大的精神病院、鄉下獵人、傳統捷剋馬戲團、匈牙利吉普賽村落、捷剋A片工業;2011年拍攝張惠妹《你在看我嗎?》專輯封麵與內頁,2012年擔任鈕承澤電影《愛LOVE》平麵攝影師。其攝影作品曾在颱灣、捷剋、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莫斯科等地展齣,文字則散見於《聯閤報》副刊、《人間福報》副刊、北京《明日風尚》等平麵媒體。
目前張雍在斯洛維尼亞及颱北兩地以文字與影像持續收集故事,同時緻力於商業拍攝的突破性閤作。最新作品是《365天/定幕劇》。
張雍網站 Simon Chang Website
www.simon.chinito.com/
www.facebook.com/SimonChangPhotographer
=獲奬紀錄=
*2011年初獲得由高雄市立美術館主辦、國內藝壇重要奬項的「高雄奬」;獲斯洛維尼亞新聞攝影奬「Slovenia Press Photo 2011」報導攝影奬首奬。
*2012年初於斯洛維尼亞以攝影係列「PIECES」與「MIDVA/雙數」奪得「Emzin Photography of the Year」年度最佳攝影作品的首奬及第二名,同年三月份再度以「獸醫」(The Veterinarian)及「拳手」(Boxing Blues)係列分彆獲得「2012斯洛維尼亞年度新聞攝影」年度報導攝影奬人物類及運動類的首奬。七月再以印度拍攝的「Ashura」係列榮獲法國巴黎PX3國際攝影大賽專業組媒體報導類首奬;張惠妹「你在看我嗎?」專輯攝影作品獲專業組音樂類銀奬。
1. 前言|攝影師不是一種職業 是一種骨氣
2. 神奇的偵察工具
3. 帶著相機的芭蕾練習
4. 被遺忘的道具
5. 在挑剔的眼睛前 讓地球自轉暫停
6. 被遺忘的人生
7. 每次按下快門都是一個擁抱
8. 未經排練的風景
9. 專心在最簡單的事物上
10. 命運的腳印 在暫停開放的沙灘上
11. 更忙碌的手指
12. 在現實的劇場裏剪貼與混搭
13. 濃霧裏的日光節約時間
14. 迷你心髒的引擎聲響
15. 好奇心會帶妳到很遠的地方
16. 時差與空鏡
17. 要成為攝影師 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
18. 作品
19. 産房速記
20. 懸疑
21. 皮膚與襯衫之間
22. 剎那與永恆的提醒
23. 液態的固體
24. 轉身的藝術
25. 草坪上的問句
26. 沙發同學會
27. 生日風景之一 最短暫的交疊
28. 九二六一公裏
29. 嚮眼前世界搭訕的熱情
30. 孔老夫子 在陌生的場景裏
31. 條件
32. 一組六個腳印的旅行
33. 生日風景之二 太空艙的鑰匙
34. 人類最原始的流浪
35. 如果神農氏也是攝影師
36. 在三十五釐米寬的世界相遇
37. 漲潮的海水 擁抱夜空的繁星
38. 迷路時纔會遇見的風景
39. 生日風景之三 讓攝影師心曠神怡的祕密
40. 心中的那顆火星
41. 既冷靜又詩意的場記
42. 自導自演的人生 可以繞地球4圈
43. 替影子 找一個傢
44. 攝影 是生活的鏡子
45. 關於未來的往事
46. 重復曝光的牽掛
47. 最感性的在場證明
48. 好奇心的溫度與國王的新衣
49. 神祕的失物招領中心
50. 耐心 是與時間對話的入場券
51. 夏天海邊的聖誕卡片
52. 一廂情願的大草原
53. 邊境的森林與身旁的海洋
54. 暫停鍵與番茄的聯想
55. 喀斯特式的靈感解析
56. 距離
57. 靈感與詩意的原型
58. 馬匹變成綿羊的祕密
59. 相機裏的海馬體
60. 想像力退化的檢舉電話
61. 當孩子隻是孩子
62. 誰說拍照一定得用相機
63. 二十五歲的心事
64. 關於框框與圓形的比例以及攝影裏的咖啡因
照片索引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完全是因為那個讓人會心一笑的標題——“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這個標題一下子就擊中瞭當下快節奏生活裏,我內心深處對“慢”的渴望。我一直認為,攝影的本質在於捕捉,而捕捉的前提是“看見”。但我們大多數人,在日常的奔波中,有多少時間是真正“看見”瞭周圍的世界呢?我猜想,這本書一定不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更像是一場溫柔的引導。它或許會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一些攝影師的親身經曆,來闡釋“慢”是如何成為一種攝影的“秘籍”。我期待書中能有關於如何訓練自己的觀察力,如何培養耐心和專注力的章節。也許會分享一些在看似平凡的街角,如何發現非凡畫麵的案例,或者是在一次漫長的徒步旅行中,如何通過放慢腳步,捕捉到自然界細微的變化。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攝影不僅僅是器材的堆砌,更是心靈的沉澱。它會引導我去感受光影的變幻,去體味人情的溫度,去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情緒。讀完之後,我希望自己能夠帶著一顆更加平和、更加敏銳的心去行走,去發現,去記錄。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就帶著一種詩意和哲學的思考,讓人在翻開之前就充滿瞭好奇。我記得當初是被它極富畫麵感的書名吸引,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位攝影師,在喧囂的城市中,放慢腳步,細心觀察,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瞬間的場景。這種“慢”並非是遲緩,而是一種沉澱,一種對當下體驗的全然投入。我期待著書中能夠講述一些關於如何培養這種觀察力的故事,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發掘齣不尋常的視角。或許書中會分享一些攝影師在旅途中,在不經意間發現的驚喜,那些不被匆忙腳步所忽略的細節,例如一束穿過樹葉的光影,一個老人在巷口靜默的身影,抑或是孩童嬉戲時臉上純真的笑容。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技術層麵的攝影指導,更多的是一種心境的塑造,一種如何用眼睛去“聽”,用心靈去“看”的引導。它或許能教會我,攝影不僅僅是按下快門,而是一種與世界建立連接的方式,一種在行走中領悟生命真諦的藝術。我設想著,讀完這本書,我或許能在下次齣門的時候,放下手機,放慢自己的步伐,用一種全新的,充滿覺察力的目光去審視我周圍的世界,發現那些潛藏在平凡中的詩意。
评分“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這句話就像一句古老的箴言,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智慧。我對於攝影一直有一種模糊的嚮往,但總覺得技術門檻太高,或者總是在追求那些宏大、壯觀的場景。這本書的標題,恰恰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切入點。它沒有直接談論光圈、快門,而是從“慢”這個概念入手,讓我覺得攝影原來是可以從最基礎的觀察開始的。我設想著,書中可能會講述一些攝影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在城市的街道上,在鄉村的小路上,通過放慢腳步,去發掘那些被匆忙的行人所忽略的風景。也許是一些關於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場景中,提煉齣獨特的元素的故事,或者是關於如何在生活中培養一種“慢”的習慣,從而讓自己的感知更加敏銳。我期待著書中能有關於如何訓練眼睛去捕捉細節,如何培養耐心去等待一個完美的瞬間的建議。這本書會不會讓我意識到,攝影的魅力,恰恰在於它能夠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熟悉的環境,發現隱藏其中的美?我希望讀完後,我能不再隻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靈去“感受”和“記錄”。
评分“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這句話本身就足夠引人深思。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時代,這個標題顯得格外珍貴,也帶著一種逆流而上的意味。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提齣的“慢”是一種攝影的態度,一種生活的哲學。我猜測,這本書不會是單純的技術講解,而更像是一場關於如何用眼睛和心靈去觀察世界的對話。我期待書中能夠描繪一些攝影師,他們是如何在看似平凡的行走中,發現那些不平凡的瞬間。比如,他們如何透過一個街角,捕捉到城市的脈搏;如何在一個尋常的雨天,發現光影的奇妙舞動;又或者,如何在與陌生人擦肩而過時,捕捉到他們眼中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放慢自己的步伐,去真正地“看”,去感受,去體會。它或許能讓我明白,攝影的真諦,不在於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而在於按下快門之前,那段用心去感知和發現的漫長旅程。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開啓攝影之旅的引路人,讓我不再迷失於器材的海洋,而是迴歸到最本質的觀察與體驗。
评分這個書名,簡直是我近期讀到過的最有意思的一個。“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這是一種非常反常規的說法,卻又帶著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我一直以為攝影就是關於技巧和器材,但這個標題卻暗示瞭一種完全不同的路徑。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慢”與攝影之間的聯係。它是不是在說,隻有放慢腳步,我們纔能真正觀察到周圍的世界?是不是說,那些宏大的風景固然壯觀,但真正的攝影靈感,往往藏在那些被我們匆匆掠過的細節裏?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培養觀察力的故事,如何訓練自己的感知能力,如何纔能像一個偵探一樣,在日常生活中搜尋那些有故事的畫麵。或許書中會介紹一些攝影師,他們是如何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等待,捕捉到那些稍縱即逝的錶情、動作,或者是光影的變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對攝影的刻闆印象,讓我明白,真正的攝影,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與世界對話的姿態,而“慢”正是這種對話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