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將是中國政府換屆後各項新政策,新舉措具體落實的關鍵年,麵對2013年嚴酷的經濟環境,齣口的大衰退,新政府採取的措施是否有效,錶現著國傢競爭力的科技産業又將如何?是延續並放大現在的疲態,還是探底迴升再度成為引領經濟的先鋒?中國高新科技産業和市場在2014年的錶現,值得希望實現閤作共贏的兩岸業界人士共同關注。
 
    2013年中國ICT産業機遇與挑戰並存,ICT零組件相關産業承接著先進生産力的轉移,而如何擠入大廠産業鏈的配套,提高自身的客製化生産能力,將是廠商能否存活下來的重要因素。ICT終端産品相關産業如智慧型手機、NB、液晶電視等,如何設計齣更高性價比,更高技術含量的産品,是品牌廠商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ICT內容應用相關産業作為中國最具創新能力和整閤能力的産業,能否布局「軟體+硬體+內容+服務」的商業模式,成為中國科技産業的引領者,是最關心的話題。
 
    多年以來持續專注於兩岸科技産業和市場分析、研究和諮詢的拓墣産業研究所,以深厚的行業經驗、專業的研究隊伍、豐富詳實的資訊資料,以客觀、專業的分析,最終給齣對中國科技産業2014年發展前景的係統性預測,提供給中國科技産業界及關注中國科技産業市場的廠商參考。
   
 作者簡介
 
  拓墣産業研究所
 
    「拓墣産業研究所」成立於1996年,總部設立於颱北,上海、北京、廈門、美國矽榖設有子公司或據點,為颱灣重要智庫中,最大規模之民營調研機構,也是唯一在大中華地區完整佈局之專業産業顧問公司,客戶遍及全球ICT大廠、金融單位與政府機關。
 
    拓墣産業研究所長期關注全球ICT産業趨勢,研究主軸橫跨半導體、光電、通訊網路、消費電子、車用電子、物聯網、LED、環保節能等領域,近年並延伸至服務業、農業生技、數位內容、文化創意、國傢策略發展、中國內需市場等非ICT産業,積極朝綜閤研究之方嚮邁進。
 
    為協助客戶快速掌握瞬息萬變的市場趨勢及動態,拓墣産業研究所針對17個産業主題,每年産齣超過320篇以上研究報告,並輔以每日即時性的産業評析,和纍積超過250冊已齣版的主題式專題報告及200多場次産業趨勢研討會,拓墣産業研究所建置的龐大曆史分析與市場動態資料庫,讓訂閱客戶可藉由個人專屬帳號及密碼,隨時在世界各地上網查詢。
 
    2006年拓墣産業研究所於上海成立全資子公司-「亞研信息諮詢(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客戶最即時深入之中國市場觀察研究。長期支持的在地客戶包括:上海宏力半導體、上海華虹NEC、中芯國際、天馬微電子、北京電子控股、宇龍、京東方、海信、海爾、康佳、福建省電子資訊、華為、聯想、龍騰光電等大型集團等,並為北京中關村、浦東新區發改委、上海積體電路協會、蘇通科技産業園、錫山經濟開發區、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福建省經貿委員會、廈門産業技術研究院、廈門市科學技術局、廈門軟體園、江門市高新區、南沙經開區、閤肥發改委、閤肥新站綜閤開發實驗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西安高新區、鹹陽高新區、重慶外經貿委、重慶經信委、重慶北部新區、重慶市巴南區、重慶高新區、重慶閤川區等單位提供策略規劃服務,且在颱北成功舉辦多場兩岸産業閤作交流會。亞研信息未來將持續深耕中國各地,以提供廣大客戶零時差之資訊諮詢服務。
   
 第一章 中國科技産業
  1-1 2014年中國ICT産業展望
  一.2014年中國ICT産業發展預測
  二.三大亮點引領2014年中國ICT産業
  三.中國廠商大廠化趨勢明顯,颱灣廠商麵臨威脅
  四.TRI觀點
  1-2 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發展迴顧與2014年展望
  一.從PC互聯網看移動互聯網發展路徑
  二.中國移動互聯網生態閉環建設
  三.TRI觀點
 
 第二章 中國零組件産業
  2-1 2014年中國麵闆産業展望
  一.2014年中國麵闆綜閤實力持續穩步提升
  二.産能過剩隱憂漸漸浮現
  三.2014年中國麵闆新政積極醞釀中
  四.2014年中國4K2K市場爆發成長
  五.TRI觀點
  2-2 2013年中國觸控産業迴顧與2014年展望
  一.2013年中國觸控産業迴顧
  二.2014年中國觸控産業展望
  三.TRI觀點
  2-3 2014年中國IC設計産業展望
  一.2014年中國IC設計産業整體景氣預測
  二.細分市場和主要中國廠商錶現迴顧與前景展望
  三.TRI觀點
  2-4 2014年中國晶圓代工産業展望
  一.中國IC産業及晶圓代工産業整體形勢展望
  二.2014中國半導體龍頭廠商展望
  三.TRI觀點
  2-5 2014年中國LED照明産業迎來騰飛
  一.2014年中國LED照明將迎來大幅成長
  二.政策、降價、管道成三大推手
  三.中國廠商機會與威脅分析
  四.TRI觀點
 
 第三章 中國終端産業
  3-1 2013年中國智慧電視市場迴顧及2014年展望
  一.2014年液晶電視重點在産品結構調整
  二.智慧電視成為中國液晶電視的主導産品
  三.智慧電視將帶來綫上綫下商業模式的改變
  四.TRI觀點
  3-2 2014年中國手機産業展望
  一.2013年中國手機産業迴顧與2014年展望
  二.中國手機大廠分析
  三.未來趨勢
  四.TRI觀點
  3-3 2013年中國平闆電腦市場迴顧與2014年展望
  一.2013年中國平闆電腦市場迴顧
  二.2014年中國平闆電腦市場展望
  三.TRI觀點
 
 圖目錄
  圖1.1.1 投資拉動內需成中國十二五發展主鏇律
  圖1.1.2 2014年中國ICT産業發展預測
  圖1.1.3 中國4G發牌進程
  圖1.1.4 中國3G和4G用戶增長趨勢
  圖1.1.5 移動生態係統SoLoMoCo示意圖
  圖1.1.6 中國ICT産業重點廠商一覽
  圖1.2.1 PC互聯網發展曆程分析
  圖1.2.2 2014年移動互聯網發展預測
  圖1.2.3 互聯網主要盈利模式分析
  圖1.2.4 2011~2014年中國移動廣告市場規模預估
  圖1.2.5 2011~2014年中國O2O市場規模預估
  圖1.2.6 移動互聯網核心商業模式
  圖1.2.7 移動搜索的三大特點
  圖1.2.8 移動分發平颱格局穩定
  圖1.2.9 HTML5贏得長尾優勢
  圖1.2.10 2013年第二季中國手機地圖市場格局分析
  圖1.2.11 大廠閤力推動,移動支付將助力O2O
  圖1.2.12 O2O市場沒有天花闆
  圖1.2.13 移動社交産生大數據金礦
  圖2.1.1 2012~2015年中國廠商大尺寸麵闆産量預估
  圖2.1.2 中國高世代麵闆布局
  圖2.1.3 中國麵闆進口關稅或將再調升
  圖2.1.4 2013年中國品牌廠採購液晶電視麵闆比重
  圖2.1.5 2012~2015年4K2K市場預估
  圖2.1.6 4K2K麵闆小尺寸化發展趨勢
  圖2.2.1 2013年中國觸控麵闆廠各季度齣貨量分析
  圖2.2.2 G/F/F、G/G、G/F、OGS結構比較
  圖2.2.3 中國觸控産業鏈分析
  圖2.2.4 輕薄趨勢下,主流技術的應用領域區分
  圖2.2.5 2011~2015年全球觸控NB滲透率分析
  圖2.2.6 4吋G/F觸控螢幕成本構成
  圖2.3.1 2011~2013年第三季中國GDP增速變化
  圖2.3.2 2012年9月~2013年9月中國工業和電子資訊製造業增速對比
  圖2.3.3 2012~2013年第三季中國電子資訊製造各細分行業增速變化
  圖2.3.4 2012年和2014年中國IC市場結構對比
  圖2.3.5 2006~2014年中國IC設計産業營收及增速變化
  圖2.4.1 2006~2014年中國IC市場規模及營收變化
  圖2.4.2 2006~2014年中國IC設計、製造、封測業營收變化
  圖2.4.3 2010年第一季~2013年第四季中芯國際和上海先進産能利用率變化
  圖2.4.4 2008~2014年中國晶圓代工總營收變化
  圖2.4.5 2008~2014年中國晶圓代工營收占全球的比重變化
  圖2.4.6 2010~2013年中芯國際與颱積電晶圓齣貨單價對比
  圖2.4.7 2012~2014年全球主要晶圓代工廠商資本投入比較,中芯國際差距大
  圖2.4.8 華力微電子製程平颱
  圖2.5.1 中國LED産值增長趨勢
  圖2.5.2 中國LED對其他照明形成替代
  圖2.5.3 2009~2015年中國LED路燈市場規模
  圖2.5.4 十二五期間中國LED應用需求
  圖2.5.5 中國LED晶片廠商分布及産能情況
  圖2.5.6 2012~2013年中國中功率LED晶片平均價格趨勢
  圖2.5.7 Philips LED球泡燈和CFL對比及發展趨勢
  圖2.5.8 中國LED管道對比分析
  圖3.1.1 2014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規模預估
  圖3.1.2 2014年中國彩電市場機會點分析
  圖3.1.3 2014年中國智慧電視市場占比超過5成
  圖3.1.4 綫上商業模式分析
  圖3.2.1 2009~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齣貨量預估
  圖3.2.2 2012~2014年中國智慧型手機作業係統市占率
  圖3.2.3 2014年中國市場手機規格預測
  圖3.2.4 2013~2014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版圖
  圖3.2.5 小米構建以手機為核心的生態圈
  圖3.2.6 2007~2014年中國GDP增速
  圖3.2.7 2012~2014年各價位手機在中國所占的比重
  圖3.2.8 搭載聯發科6589T的手機配置對比
  圖3.2.9 低價手機熱賣帶來供應鏈商機
  圖3.2.10 2010~2014年中國手機電商管道的銷售量
  圖3.2.11 智慧型手機硬體上很難再有大的創新
  圖3.2.12 手機O2O服務的潛力巨大
  圖3.2.13 Samsung和Sony推齣的新産品
  圖3.2.14 手機和汽車的結閤-一雲多屏打通車載終端和移動終端
  圖3.3.1 2013年中國平闆電腦領域主要事件迴顧
  圖3.3.2 2011~2014年中國平闆電腦市場主要尺寸齣貨分布變化
  圖3.3.3 2011~2014年中國平闆電腦市場主要係統齣貨分布變化
  圖3.3.4 2013年中國三、四綫城市綫民平闆電腦關注度高於發達城市
  圖3.3.5 2013年中國平闆電腦綫上銷售管道競爭格局
  圖3.3.6 2012~2013年中國平闆電腦市場主要廠商市占分布變化
  圖3.3.7 中國平闆電腦市場山寨白牌與晶片廠商相互將受影響
  圖3.3.8 2010~2014年中國電腦領域主要終端齣貨預估
 
 錶目錄
  錶1.1.1 智慧電視愈發智慧
  錶2.1.1 中國傢電政策分析
  錶2.2.1 各種觸控技術綜閤排名
  錶2.2.2 各種替代性材料優越性及代錶廠商
  錶2.3.1 4號文和18號文部分政策落實情況對比
  錶2.3.2 2013~2014年中國主要電子産品産量及相關IC市場需求
  錶2.3.3 2014年中國十大IC設計廠商排名預估
  錶2.4.1 2014年中國主要晶圓代工廠商營收排名及增速
  錶2.4.2 中國主要晶圓代工廠商之客戶貢獻營收比重
  錶2.5.1 2014年繼續實施的扶持政策
  錶2.5.2 《半導體照明節能産業規劃》發展目標
  錶3.1.1 2014年中國彩電廠商在4K電視的布局
  錶3.1.2 雙核與4核在電視上的應用
  錶3.1.3 綫上綫下商業模式比較
  錶3.2.1 中華酷聯開始發力高階
  錶3.2.2 小米與大廠旗艦手機的配置對比
   
這本《2014中國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說實話,作為一個在颱灣長期關注科技發展的讀者,大陸科技產業的發展脈動一直是我們很想深入瞭解的部分。這本書的架構設計很紮實,一開始就針對2014年這個時間節點,從宏觀的國傢政策導嚮,到微觀的具體產業趨勢,都有相當深入的分析。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開頭就點齣瞭幾個在當時看似細微,實則影響深遠的發展苗頭。例如,對於互聯網金融的初期萌芽,還有物聯網技術在幾個關鍵領域的滲透,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所麵臨的瓶頸與突破的可能性。書中對於這些議題的探討,並非停留在錶麵現象的羅列,而是試圖深入剖析其背後的驅動因素,例如政府的扶持政策、市場的需求變化,甚至是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競爭。尤其是在分析一些新興科技的發展潛力時,作者似乎預見瞭未來幾年它們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這種前瞻性的視野,對於我們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盞明燈,能夠幫助我們在眾多紛雜的資訊中,理清頭緒,抓住重點。
评分這本《2014中國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對於「人纔」這個關鍵要素的重視。書中在分析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潛力時,多次強調瞭人纔的重要性,無論是本土培養還是引進海外人纔。作者詳細探討瞭當時中國大陸在高端科技人纔方麵的供需狀況,以及為瞭吸引和留住人纔所做的各種努力,例如設立科技園區、提供創業支持、以及改善科研環境等等。特別是對一些關鍵領域,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科學傢、以及高級工程師的培養與引進,都進行瞭深入的分析。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看到瞭產業發展的宏大趨勢,更關注瞭支撐這些趨勢背後的微觀要素,而人纔無疑是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書中還探討瞭當時中國大陸與颱灣、香港以及海外華人科技社群之間的互動與閤作,這對於身處不同地區的讀者來說,都具有相當的參考意義。整體而言,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為立體、更為全麵的視角,來理解中國科技產業在2014年的發展脈絡與未來走嚮。
评分這本《2014中國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對於「互聯網+」概念的初期闡述,在我看來,可以說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雖然當時這個詞彙尚未廣泛流行,但書中已經敏銳地捕捉到瞭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產業融閤所蘊含的巨大能量。作者透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動地描繪瞭互聯網如何顛覆零售、金融、醫療、教育等各個領域。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的分析,當時網購市場已經相當活躍,但作者進一步探討瞭其背後的物流、支付、客戶服務等環節的精進,以及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優化用戶體驗。同時,對於移動支付的早期預測也讓我耳目一新,這項技術在當時還處於發展初期,但作者已經看到瞭它改變人們消費習慣的巨大潛力。書中還對互聯網公司如何利用資本市場進行快速擴張,以及如何透過併購來實現產業鏈的整閤,進行瞭詳盡的介紹。這種對新商業模式的深入解讀,對於我們這些在大中華經濟圈內打拼的創業者和投資者來說,極具參考價值。
评分從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說,《2014中國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在對「創新」這個概念的探討上,展現瞭獨特的視角。當時,中國大陸正從過去的「製造大國」轉嚮「創新大國」的轉型階段,這本書便深刻地剖析瞭其中的幾個關鍵驅動力量。作者不僅關注瞭大型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更將目光投嚮瞭大量湧現的中小型科技公司,以及它們在特定細分領域所展現齣的創新活力。書中引用瞭不少當時的真實案例,例如在移動通信、智能穿戴設備、以及一些前沿的生物科技領域,都有對具體創新項目的介紹。我認為,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將「創新」局限於技術的突破,而是將其延伸到商業模式的創新、服務的創新,以及營銷方式的創新。例如,對於社交媒體如何被應用於品牌推廣和用戶互動的探討,就相當具有啟發性。這種多維度的創新視角,讓我們得以更全麵地理解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邏輯,以及它們如何一步步擺脫對模仿的依賴,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2014中國科技產業動態大預測》在處理幾個關鍵科技領域時,展現瞭相當的深度與廣度。特別是在探討中國大陸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進程時,作者的分析鞭闢入裡。當時,全球半導體產業正經歷一輪整閤與轉型,而中國大陸憑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與國傢戰略的推動,試圖在這場競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書中詳細闡述瞭幾個關鍵的發展麵嚮,包括本土晶圓製造廠的投資、封測產業的升級,以及對於關鍵IC設計人纔的培養。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當時存在的一些挑戰,例如技術瓶頸、人纔缺口,以及與國際大廠的差距。這種客觀且務實的論述方式,讓讀者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中國大陸在半導體產業發展道路上的艱辛與潛力。此外,對於軟體與互聯網服務的分析也相當精彩,書中預測瞭移動互聯網將如何進一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以及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將如何賦能傳統產業的轉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