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基督宗教信仰成為公共,它就應當有助於促進社會正義,並為建設公共善作齣貢獻。作者認為,妨礙社會正義的信仰形式,無論是從神學還是從政治的立場上看,都是假的信仰。參與建設一個更正義的社會,纔能給信徒一個更為真實的信仰。
今日世界的許多衝突具有宗教的因素。宗教共同體和宗教領袖在全球社會的深刻分裂麵前,於和平和更大的經濟正義的工作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本書帶齣包括基督宗教在內的宗教共同體,如何在一個正在全球化的世界裏成為促進和平和正義的行動者。
作者簡介
霍倫巴赫(David Hollenbach S. J.)
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人權及國際公義大學講座教授,並擔任波士頓大學人權及國際公義中心(Center for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Justice)總監,亦為耶穌會大學聯閤會的人權顧問。他緻力研究基督教社會倫理。
譯者簡介
方永
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倫理思想史和宗教倫理學。曾譯《政治秩序與多元的社會結構》及參與翻譯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全》。
《公共信仰的全球麵相:政治、人權與基督教倫理》
「公共神學係列」總序
中文版序
緻謝
第一部分 根本問題
第一章 公共生活中的信仰
第二章 傳統、曆史性與真理
第三章 社會研究中的美德與惡行
第四章 十字架符號下的社會倫理
第二部分 美國公共生活中的教會
第五章 美國的宗教、道德與政治
第六章 宗教與政治生活:理論問題
第七章 自由與真理
第八章 公民社會與文化的處境
第九章 政治上積極的教會與民主生活
第三部分 全球問題
第十章 冷戰之後基督宗教的社會倫理
第十一章 人權與發展:非洲的挑戰
第十二章 諸信仰,諸文化與全球倫理
索引
讀到《公共信仰的全球麵相:政治、人權與基督教倫理》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在颱灣,宗教扮演的角色非常復雜且多元,有許多宗教團體積極參與社會服務,也有些人認為宗教應該遠離政治。這本書似乎正試圖探討信仰與公共領域之間微妙而深刻的聯係,特彆是基督教倫理的普世價值。我猜測,作者可能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深入剖析基督教信仰如何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人權倡議中發揮作用,甚至是挑戰現有的權力結構。例如,在一些國傢,教會組織在推動民主改革、反對壓迫方麵扮演瞭重要角色;在另一些地方,基督教倫理中的公平與憐憫,可能促使信徒們投身於扶貧濟弱、關注少數族裔權益的社會運動。這本書或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在不同社會背景下,基督教的“公義”觀念如何轉化為對人權最基本保障的要求,以及“愛”的教導如何激勵人們去關懷那些在政治或經濟上被邊緣化的人群。對於我們這些身處多元民主社會、同時又麵臨各種全球性挑戰的讀者來說,瞭解信仰在公共生活中的積極力量,無疑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评分這本書名《公共信仰的全球麵相:政治、人權與基督教倫理》光聽起來就很有分量,讓人覺得裏麵探討的絕對是那種能引發深度思考、並且與我們當下生活息息相關的大議題。尤其是在颱灣這個社會,我們經曆過各種政治轉型,對於人權議題的關注也日益增加,同時,基督教信仰的社群也一直活躍在各種社會議題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梳理基督教倫理在這些宏觀層麵上的影響?它是否能提供一種不同於世俗政治論述的視角,來審視和解決我們麵臨的種種挑戰?例如,在環保議題上,基督教的“管傢職分”觀念,如何能轉化為具體的政策倡議,甚至在全球範圍內的閤作?又或者,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當下,基督教的“愛鄰如己”原則,能否為重新分配資源、構建更公平的社會提供新的思路?我期待這本書能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限製,讓我們看到基督教信仰並非隻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寄托,而是能夠對公共領域産生實質性影響的強大力量。它或許能為我們在紛繁復雜的政治現實中,找到一盞指引方嚮的明燈,幫助我們理解不同信仰背景的個體如何共同塑造一個更具人文關懷的社會。
评分讀到《公共信仰的全球麵相:政治、人權與基督教倫理》這個書名,我立即産生瞭一種想要深入探索的衝動。在颱灣,我們見證瞭社會思潮的多元化,對於人權價值的追求也從未停止。而基督教作為一種重要的信仰傳統,其在公共領域的影響力,尤其是在政治和倫理層麵,究竟有多深遠?我迫切想知道,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示基督教倫理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在一些轉型期社會,推動民主進程、捍衛弱勢群體權益、甚至塑造新的政治倫理?它是否會觸及宗教與世俗權力的界限問題,以及在多元價值並存的社會中,如何處理不同信仰群體之間的關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批判性的視角,既肯定基督教倫理的積極作用,也審視其潛在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當今國際關係日益復雜、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基督教的“和平”、“博愛”等理念,在應對全球性危機時,能否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這本書的齣現,或許能幫助我們理解,在追求全球和平與人權的過程中,信仰的力量不應被忽視,而應被更深入地挖掘和運用。
评分最近對“公共領域”和“信仰”之間的關係特彆感興趣,所以《公共信仰的全球麵相:政治、人權與基督教倫理》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雖然我對基督教的教義瞭解不多,但我一直覺得,任何一種成熟的信仰體係,都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個人的內心世界,而應該能夠延伸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尤其是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護社會公正等方麵。這本書的副標題——“政治、人權與基督教倫理”——似乎正是點齣瞭這個關鍵。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基督教的倫理原則,例如愛、公義、饒恕等,與現代政治體係以及普世的人權價值進行對話?在麵對一些棘手的國際衝突或社會不公時,基督教的視角會帶來哪些獨特的洞見?它是否能提供一種超越意識形態的框架,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們如何共同為構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尤其是在颱灣,我們經常需要處理多元文化和價值並存的情況,基督教倫理的普適性,能否在不同群體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促進相互理解與閤作?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思考的工具,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信仰在塑造一個更包容、更公正的全球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公共信仰的全球麵相:政治、人權與基督教倫理》這個書名,一下子就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疑問。作為一位關注社會議題的颱灣讀者,我常常思考,在快速變化的全球局勢下,什麼纔是我們真正應該堅持的價值?尤其是在人權日益受到重視,但同時各種形式的壓迫也層齣不窮的今天,基督教倫理是否能為我們提供一種穩定而堅定的力量?我很好奇,本書作者如何定義“公共信仰”?它僅僅是基督教徒在公共場閤的錶態,還是指基督教教義本身蘊含的、能夠影響公共領域的力量?書中是否會探討基督教倫理中關於“和解”、“寬恕”等概念,在處理國際衝突、族群矛盾時,能否提供一種有彆於傳統政治智慧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在颱灣,我們正麵臨著復雜的政治格局和海峽兩岸的緊張關係,基督教的“愛仇敵”的教導,在這樣的情境下,是否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這本書的“全球麵相”,也讓我對它能否提供一種超越國界、文化限製的普世視角充滿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思考如何在個人信仰與公共責任之間找到平衡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