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元宵節,乾隆皇帝要與民同樂,於是就攜帶三宮六院妃妾宮娥,同文武百官登上瞭北京的正陽門城樓。眼下是燈山火海,鞭炮齊鳴,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就在這歡喜的氣氛中,乾隆皇帝捅捅他身邊的和珅:「愛卿,你看這城下來來往往有多少人?」和珅瞪瞭瞪眼睛,憋瞭半天沒迴答上來。
乾隆皇帝老大不高興,就迴過頭來對劉羅鍋說:「劉墉,還是你來說說吧!」劉墉眨巴眨巴眼睛,慢條斯理地說:「萬歲,下邊就兩個人!」
乾隆忙問:「來來往往的這麼多人,你怎麼說就兩個人呢?」
「你想,這麼多人不過是一個為名,一個為利!」劉墉緊接著迴答。
乾隆聽瞭捧腹大笑:「迴答得好,迴答得好!」
正在這時,一群齣殯的抬著棺材和一群媳婦的抬著轎,吹吹打打地從城下走過。
乾隆頓時精神百倍,心血來潮,心想:劉羅鍋這小子不是頂聰明的嗎?這次我非得把他考倒。就說:「劉愛卿,人們都誇你聰明,這迴我問你,你如果答對瞭,加官兩級,俸銀韆兩;如果答錯瞭,貶職為民!」
劉墉從從容容地鞠瞭個躬,恭恭敬敬地迴答道:「陛下請提!」
乾隆指瞭指城下鬧烘烘的人群問:「你說: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
劉墉兩眼一轉:「生一個,死十二個!」
乾隆不解地問:「國傢這麼大,人這麼多,怎麼說生一個,死十二個呢?」
劉墉忙解釋說:「陛下你想,我們國傢再大,生的再多,一年也就一個生肖;一年死的再多,也離不開十二個生肖呀!」
乾隆皇帝聽罷哈哈大笑:「劉墉呀,劉墉,我算服瞭你瞭!」說著,立即命人賜禦酒三杯。
據說乾隆這個皇帝老想找宰相劉羅鍋的麻煩,好嚇他一番。可是,劉羅鍋很機靈,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有一次,劉羅鍋陪伴乾隆上樓,乾隆就問劉羅鍋:「上樓梯怎麼講?」
劉羅鍋馬上迴答:「萬歲爺步步登高。」
「那麼,我要下樓呢?」
劉羅鍋心裏一驚!如果說步步嚮下,乾隆就會說這是詛咒皇上,馬上就會遭到指責定罪。他靈機一動,笑著說:「這是後輩總比前輩高。」這下子把個乾隆哄樂瞭。
劉墉(一七二○~一八○四),字崇如,號石庵,人稱「劉羅鍋」;山東諸城人。
他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曆史人物;特彆是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的播齣,更使「劉羅鍋兒」成瞭傢喻戶曉、知名度極度揚升的大明星。
自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考中進士之後,劉墉先後做過翰林院編修、安徽學政、太原和江寜知府、廣西考官、江蘇學政、江西鹽道、漕運按察使、湖南巡撫、吏部尚書、河道總督、直隸總督、左都禦史、體仁閣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等地方和中央諸要職,官居一品,位極人臣。在他長達五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雖然幾經起落,瀋浮不定,但最終都能靠智慧,以幽默方式化險為夷,本書即以他的趣話人生,來闡述今日可以實際應用的方法。
第一章 劉羅鍋的幽默典故
一、惟有大智慧,纔能真糊塗
二、事君者,當以公勝私
三、處變不驚,把祕密藏在心底
四、寡言少過,瀋默是金
第二章 劉羅鍋的智慧典故
一、巧妙地把握「隱忍藏鋒」與「挺身而齣」的火候
二、忍小取大,捨近求遠
三、巧裝糊塗,放棄原則
劉羅鍋的幽默典故
嗟我學書歲雲久,笑我小技如九九;東塗西抹日以多,人或愛而忘其醜。
──劉羅鍋修身智語
大智若愚是一種內省、不假外力、反求諸己的修身方法,它要求一切事都從己之所能做起,努力為之,既不必刻意強求,更不要企盼自己所不能做到的。換句話說,就是一切都要看開些、看淡些。《韓非子》中記載:衛國有一對夫妻去求神。妻子禱告:「老天保佑,讓我無緣無故撿到百錢。」她的丈夫不解地問道:「為什麼隻要這麼一點?」妻子迴答:「再多瞭,你就拿去買小老婆瞭。」
有句話說:「男人有錢就學壞,女人學壞就有錢。」錢對人的影響大矣哉。我們說,錢是好東西,錢多瞭肯定沒錯。但物極必反,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福兮禍所倚。錢多瞭,素質跟不上,包二奶、蓋陰宅、豪賭、吸毒,最終傢破人亡之事不是也經常見諸報端嗎?錢財乃身外之物,最好看淡些。
諸葛亮《戒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寜靜無以緻遠。」名利對人的誘惑極大,爭名、爭權和爭利,對名利太過執著,甚至不惜犧牲彆人的利益,滿足自己的一己私利,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劉羅鍋在修身養性方麵特彆注意磨煉自己的心性,絲毫不為外界錶麵的榮華富貴所迷亂,有一種行若流水般的淡泊胸懷。他認為:「難得糊塗」在對待個人功名利祿方麵不失為一劑良藥。一個人一生的道路很寬闊,當官也好,為民也罷,各有各的活法兒;有錢沒錢,都照樣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對於《劉羅鍋的糊塗最聰明》這本書,我隻能用“相見恨晚”來形容。我一直以來都認為,真正的智慧,絕非是那種咄咄逼人、鋒芒畢露的模樣,而是更像一種浸潤在生活中的潤物無聲。而這本書,恰恰將這種“潤物無聲”的智慧,通過劉羅鍋這個角色,展現得淋灕盡緻。他的“糊塗”,不是故作姿態,更不是真的愚鈍,而是一種深諳世事人情後的選擇。他懂得,有時候,錶現得“糊塗”一些,反而能讓事情的發展更加順暢,更能達成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糊塗”,是一種大巧若拙的體現,是一種看透不說透的境界。書中那些看似簡單的故事,背後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在麵對復雜局麵時,不必一味地逞強好勝,而是可以適時地“糊塗”一下,以一種更柔和、更具彈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種智慧,在現代社會尤為可貴,也讓我對作者的纔華和對人性的洞察力佩服不已。
评分我不得不承認,《劉羅鍋的糊塗最聰明》是一本非常“狡猾”的書。它用一種輕描淡寫、甚至有些散漫的方式,鋪陳齣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讓你在不經意間就被深深吸引。故事中的劉羅鍋,不是那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聖人,而是一個充滿煙火氣、有著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的“糊塗”,有時源於內心的善良,有時是齣於無奈,有時則是刻意的僞裝。然而,無論哪種“糊塗”,最終都能導嚮一個積極的結果。這種“糊塗”並非愚昧,而是一種以柔剋剛的智慧,一種懂得在恰當的時機“裝傻”的藝術。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語言幽默風趣,字裏行間透著一股子“壞壞的”智慧。他能用最簡潔的筆觸勾勒齣人物的內心世界,用最齣人意料的情節設置,讓讀者大呼過癮。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物對話的描寫,看似日常的交流,卻往往暗藏玄機,讓人迴味無窮。
评分一本讓人捧腹大笑的同時,又能若有所思的書,這大概就是《劉羅鍋的糊塗最聰明》帶給我的最大感受瞭。初次拿到這本書,我其實是被這個有些古靈精怪的書名所吸引。劉羅鍋這個形象,大傢都不陌生,是民間傳說中傢喻戶曉的清官形象,以其聰明睿智著稱。然而“糊塗最聰明”這個後綴,卻像一顆好奇的種子,在我心裏種下瞭疑問。我忍不住想,這位一嚮以精明示人的劉羅鍋,究竟是如何將“糊塗”與“聰明”巧妙地結閤在一起的呢?打開書頁,我便沉浸在瞭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裏。作者並沒有拘泥於傳統故事的套路,而是另闢蹊徑,通過一係列看似荒誕不經、實則暗藏玄機的故事,展現瞭一個與眾不同的劉羅鍋。他的“糊塗”並非真的無知,而是一種大智若愚的策略,一種看透世事卻不戳破的慈悲,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在處理那些復雜的人際關係、權謀鬥爭時,他常常用一種齣人意料的“糊塗”方式來化解危機,讓那些自以為是、心懷叵測之人無處遁形。這種反差感,使得故事充滿瞭趣味性和戲劇性,也讓我不禁對人性的復雜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往往隱藏在最樸素的錶象之下,而《劉羅鍋的糊塗最聰明》這本書,恰恰完美地詮釋瞭這一點。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情節,而是用一種接地氣、充滿煙火氣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劉羅鍋這個角色,在書中被賦予瞭更加鮮活的生命力。他的“糊塗”,有時是麵對權貴時的裝聾作啞,有時是對下屬的寬容縱容,有時是對局勢的“不作為”。然而,正是這種看似“糊塗”的錶現,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處理一些棘手的案件時,他會故意錶現齣猶豫不決、思緒不清的樣子,讓那些意圖渾水摸魚的罪犯放鬆警惕,露齣馬腳。又或者,麵對一些無理取鬧的申訴,他不會直接駁斥,而是用一些看似“糊塗”的質問,引導對方自己意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這種“糊塗”是一種高超的情商和洞察力,是對人性的深刻洞悉。作者將這種智慧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讓讀者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评分讀完《劉羅鍋的糊塗最聰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不僅僅是一本消遣娛樂的書,更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人生說明書”。我曾以為“聰明”就是處處精明,事事算計,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劉羅鍋的“糊塗”,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聰明。他懂得,在這個復雜的世界裏,過於鋒芒畢露反而容易招來嫉妒和攻擊;而適時的“糊塗”,則能避開不必要的麻煩,化解潛在的危機。他會用一種看似笨拙的方式去處理問題,但最終總能四兩撥韆斤,將事情圓滿解決。這種“糊塗”是內斂的,是沉澱的,是一種飽經世事後的通透。書中描繪的許多場景,都讓我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有瞭新的認識。有時候,一味地較真和爭辯,不如放低姿態,用一種“糊塗”的方式去包容和理解;有時候,過於精打細算,反而會丟失更重要的東西。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曾經的執念和局限,也指引瞭我通往更智慧人生的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