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

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态住宅
  • 节能设计
  • 绿色建筑
  • 可持续建筑
  • 建筑设计
  • 住宅设计
  • 环保建筑
  • 低碳建筑
  • 被动式设计
  • 建筑节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依赖冷气,也可以很舒适的生活,我们所设计的生态住宅并非只是一个性能很好的箱子,而是「能够一边运用自然的力量,一边在尽量不仰赖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实现舒适生活」的住宅。

  日本在311大地震之后,许多人开始仔细思考地球资源的局限。我们不能再借由牺牲环境成本,来获取便利、舒适,但浪费的生活。然而,为了节省能源,勉强自己挨热受冻也非长久之计。真正的节能住宅是非常舒适的生活空间,来看看建筑师,是如何建造「不会浪费能源,且能够让人过得很舒适」的住宅吧!

  【10项生态住宅观念】
  资源是有限的
  过去的住宅会浪费掉能源
  生态住宅是低科技的大成
  比起设备,住宅空间的基本性能更重要
  不要靠直觉判断性能(次世代节能Q值-1.0)
  虽然不用过度忍耐,但需适度调节
  只要一台空调设备,就可以提供冷暖气
  住宅、都市、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日照‧通风很重要
  环保诉求不会限制设计

  本书将透过插图与简单易懂的文字说明「节能化的具体对策」与「舒适空间的建造原理」。

  其实真正的生态住宅,最基本的,是应用土地跟环境的潜力,而非依赖高科技设备所完成的。像是,风的通道,日照的方位,以及外在的视野。看了本书,你可以了解,如何利用房屋剖面图,去检视空气流动的状态,认识各种建材的隔热特性与制造,以及不想打开窗户,但又希望让房间通风……等各种技巧。

  书中全面网罗关于绿色建筑的各种资讯,期待读者借由认识绿色住宅,能更进一步地,将此种活用环境潜力不浪费能源的建筑方式,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从此节能减碳不再只是口号!

本书特色

  ●认识生态绿住宅:甚么是节能住宅?它的造价会很贵吗?究竟甚么是耗能,甚么是节能……详细说明被动式节能屋/智慧型住宅/碳中和的定义!

  ●从绿色建筑师的角度来思考:该如何以环保为前提,来设计一栋房子呢?地板、窗户、屋檐、墙壁……等各个部位,都会因为环保这个前提,而被赋予不同的概念喔!来看看兼具实务与专业的建筑师巧思!

  ●绿色案例介绍:仔细考虑各个区域或环境的特性、家庭结构、预算……严选11个案例。透过实例,能够更清楚了解,实际建构生态住宅的具体对策!
深入剖析大师们的建筑哲学与实践:探寻超越表象的建筑精髓 本书并非聚焦于单一的建筑流派或技术,而是以一种宏大而深入的视角,系统梳理和剖析了自古典时代至当代,那些站在时代前沿的建筑巨匠们,是如何构建其独特的建筑哲学,并将这种哲学转化为具有不朽生命力的实体作品。我们试图穿透建筑的表皮,直抵其内核——那些塑造了人类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的根本性思考。 第一部分:哲学的奠基与时代的精神 建筑的伟大,源于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与回应。本部分将首先探讨历史上几位关键性人物——如古罗马的维特鲁威、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贝蒂,以及启蒙运动后的包豪斯精神的奠基者们——是如何将哲学、美学、社会学与工程学熔铸一炉,构建其理论体系的。 1. 比例、和谐与人的尺度:古典的永恒教诲 我们将详细解析维特鲁威的“坚固、实用、美观”(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三要素,并追溯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异与继承。重点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如帕拉第奥(Palladio),如何通过精确的几何学和对古罗马遗迹的重释,确立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强调视觉平衡与秩序感的建筑语言。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和谐”这一抽象概念在三维空间中的物质化尝试。书中将通过对经典案例(如维琴察的帕拉第奥别墅群)的细致剖析,揭示其布局、立面处理乃至庭院空间组织背后所蕴含的宇宙观和伦理观。 2. 工业革命的挑战与现代性的诞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带来的材料革新(钢铁、钢筋混凝土和玻璃)与城市化剧变,迫使建筑师们进行痛苦的自我革新。本部分将重点考察莱·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早期思想发展。 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并非孤立的技术口号,而是对工业化生产的积极回应和对传统建筑语汇的彻底切割。我们将深入研究他如何将机器美学引入居住空间,并试图通过《走向新建筑》构建一种普遍适用的“建筑语言”。 密斯对“少即是多”的追求,则是一种对本质的提炼。通过分析巴塞罗那德国馆和范斯沃斯住宅,我们将探讨他如何利用精确的网格系统和对材料(尤其是玻璃和钢材)的极致处理,创造出一种开放、流动且极度克制的空间体验,这背后是对清晰性、诚实性和结构逻辑的信仰。 第二部分:空间的解构与体验的重塑 进入20世纪中后期,建筑的焦点从“形式”逐渐转向“体验”和“场域”。大师们开始质疑现代主义的普适性,转而关注建筑如何与特定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进行对话。 3. 地域性、文脉与场所精神的回归 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是地域主义的典范。本书将细致考察他如何在功能主义的框架下,融入北欧特有的材料质感(如木材、砖块)和对光线的细腻处理。维普里(Viipuri)图书馆的波浪形木质天花板,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声音的组织和对使用者心理的关怀。我们将分析这种“人情味”的建筑如何抵抗技术带来的冷漠感。 路易·康(Louis Kahn)的实践,则将我们带入了对“光”和“构成”的冥想之中。康的建筑是宏伟的纪念碑,但其内部却充满了对光影、材料的内在逻辑的探索。萨克生物研究所和理查森·罗彻斯特博物馆的巨大拱券和穿孔墙体,展现了一种对基本几何形体的“意义的赋予”,强调建筑的“它是什么”(What it is)而非“它能做什么”。 4. 批判性地域主义与后现代的反思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建筑师们开始反思是否应建立一种全球统一的建筑。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对“复杂与矛盾”的倡导,是对现代主义纯粹性的挑战。他主张建筑应是“有缺陷的、混合的、妥协的”,像城市本身一样充满拼贴与象征。我们将解析拉斯维加斯的元素如何被转化为建筑语汇,以及对“符号”在建筑中的作用的重新定义。 第三部分:结构即是表达,材料的诚实性 大师们往往是精通结构和材料的工程师。他们的创新,常常是结构技术与美学表达的完美融合。 5. 结构美学与张力的呈现 意大利的皮埃尔·路易吉·涅尔维(Pier Luigi Nervi)是混凝土结构艺术的大师。本书将重点分析他如何将预应力混凝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既轻盈又坚固的“骨骼”结构。他的作品(如都灵博览会意大利宫)展示了结构本身可以成为最壮丽的装饰。 同时,我们也探讨日本建筑师如丹下健三,如何在战后重建中,将传统木构的张力与现代的钢结构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纪念碑性和空间戏剧性的作品,如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6. 细节中的世界观:材料的语汇 最后,我们将超越宏大的体量和结构,深入到建筑的最小单元——细节。大师的作品之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往往在于他们对材料处理的极致专注。从安藤忠雄对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打磨,到勒·柯布西耶朗香教堂屋顶的粗粝质感,再到路易·康对砖块堆叠方式的坚持,每一个材料的选择和处理,都折射出建筑师对人、自然与永恒的理解。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对比,阐释这些细节如何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建筑叙事。 通过对这些跨越世纪的建筑实践和深层思考的梳理,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对建筑风格的表面认知,理解驱动这些伟大作品诞生的核心人文精神与技术勇气。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竹内昌义


  1962年出生于神奈川县鎌仓市。东京工业大学研究所硕士课程修毕。
  1989~1991年,任职于workstation一级建筑师事务所。
  1991年,创立竹内昌义工作室。
  1995年,共同创立橘子组。
  2000~2007年,担任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建筑.环境设计学系助理教授。
  2008年,担任同大学的教授。

  主要着作为《住宅区改造计画/橘子组的整修目录》(2001/INAX出版)、《POST=OFFICE―办公空间改造计画》(2006/TOTO出版)、《看不见的震灾》(2006/美铃书房)、《未来的住宅/碳中和住宅的教科书》(2009/basilico出版社)(以上为合着)、《核电厂与建筑师》(2012/学艺出版社)等。主要作品包含了「NHK长野播放会馆」、「爱知万博丰田集团展示馆」、「伊那东小学」、「丸屋花园」、「最上町的老人特殊照护中心」(以上为橘子组)、「山形生态住宅」、「House M」等。

森美和

  1977年出生于东京都。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学士建筑学课程修毕。
  1999年,以德国学术交流会的研究奖学生的身分前往德国的ILEK,在Werner Sobek与Frei Otto的身边研究双层空气膜结构。取得德国斯图加特工科大学建筑学系Diploma学位。

  2000~2004年:MahlerGuenster Fuchs Architekten GmbH 斯图加特(德国)。
  2004~2008年:Bucholz McEvoy Architects Ltd. 都柏林(爱尔兰)。  2008~2009年:MosArt Ltd. 威克洛(爱尔兰)。
  2009年回国后,创立KEY ARCHITECTS。
  2010年,创立非营利型一般社团法人PASSIVE HOUSE JAPAN。
  2010年,担任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着作为《建造符合世界基准的「好房子」》(2009/PHP出版)。主要作品包含了「使用『制作香肠用的聚醯胺管』制作而成的装置艺术"Prisma"」、「鎌仓被动式节能屋」、「矶子之家」、「木灯馆」等。

图书目录

序言 有助于实现「舒适.节能.设计」的基础知识 003
我们想出来的10 项生态住宅观念! 004

第1章 透过建筑能够做到的事 008
希望大家先思考的事
01环保思维导图|为了让居民与建筑师拥有共通的价值观 010
02温热环境设计与健康|这并非只是生或死的问题 012
03温热环境设计与舒适度|决定「舒适度」的因素并非只有气温 014
04地点选择|格局观察「空隙」,并思考土地的潜力吧! 016
05预算生态|生态住宅不会很贵吗? 018
06空间的性能|不要光凭感觉,也要透过数值判断空间的「性能」!020
07房间配置图|把房间配置图当成立体的谜题解答吧! 022
08剖面结构|剖面图比平面图更重要 024

用来改善空间性能的技术
09隔热设计|应该以什么程度的保温效果为目标? 026
10气密性|不会觉得唿吸困难。以高气密性为目标吧! 030
11蓄热|使住宅具备蓄热性能吧! 032

兼顾环保与设计
12日照.遮蔽|在冬季活用热能,在夏季遮蔽热能 034
13地板/地基|从脚下开始加强隔热措施吧 036
14墙壁|环保墙壁是什么样的墙壁? 038
15屋顶|不仅能遮雨,也能吸收光线与能源 040
16窗户|窗户具有什么作用呢? 042
17屋檐.翼墙|能够微调日照量的窗户配件 046
18栽种草木|透过栽种草木控制日照、风、温度等所有要素 048

第2章 透过设备能够做到的事 050
使住宅设备变得环保的方法
19透过降低尖峰|负载转换能源随季节採取「转移尖峰负载对策」052
20供暖设备|寻求更加舒适且节能的供暖方法054
21冷气与除湿|在温暖地区,降低湿度才是迈向舒适区的捷径056
22热水供应|大家差不多该停止使用深夜电力来烧热水了吧! 058
23通风|不想打开窗户,但又希望让房间通风! 060
24料理|请各位厨师用瓦斯炉做菜吧! 062
25照明|首先要早睡早起+利用自然光064

来活用可再生能源吧!
26能源的型态|大家想要的是电力?还是热能? 066
27太阳能热水器|有60°C 就够了。一开始就透过热能来收集热能吧! 068
28太阳能发电|如果有多余能源的话,就可以供应给都市070
29生物质|不会破坏地球的CO2 平衡的能源 072
30地热的利用|透过地热帮浦协助空调设备 074
31风力发电|无论昼夜都能持续运作的可靠设备 076

现在立刻就能做到的节能技巧
32堆肥|厨余是出色的肥料 078
33雨水的利用|借用可利用的雨水,让用不到的雨水迅速回到土壤中!080
34降低用电契约中的安培数|如果真的想要节电的话,就要降低安培数 082

希望大家先了解的概念
35被动式节能屋|世界的口号是「Can you passive-house it ?」 084
36智慧型住宅|人们很期待智慧型电表今后的进化 086
37碳中和|让使用中的住宅的CO2 排放量变成零 088
38初级能源|真正有助于节能的标准 090
39节能的可视化|从EU 的住宅燃料消耗率标签标示制度学习 092
40建筑物燃料消耗率导引指南|将「被动式设计」定量化的重要性 094

第3章 全国各地的生态住宅 096
分析| 掌握日本各地的地区特性 098
虽然的确变得比以前来得舒适 100
实例1 莫歇尔(Morscher) |公馆奥地利| 5000 万日圆 102
实例2 轻井泽被动式节能屋|长野县北佐久郡| 4500 万日圆 106
实例3 山形生态住宅|山形县山形市| 6600 万日圆 110
实例4 奥尔塔纳之屋|山形县藏王町| 1500 万日圆 116
实例5 House M |山形县山形市| 3200 万日圆 118
实例6 鎌仓被动式节能屋|神奈川县鎌仓市| 2100 万日圆 122
实例7 大町联排住宅|神奈川县鎌仓市| 1500 万日圆 126
实例8 久木之家|神奈川县逗子市| 2700 万日圆 132
实例9 木灯馆|奈良县橿原市| 5000 万日圆 136
实例10 松山被动式节能屋|爱媛县松山市| 4000 万日圆 142
实例11 福冈被动式节能屋|福冈县福冈市| 3500 万日圆 146

特别座谈会大家来谈论生态住宅吧!
─先累积基础,再以性能为目标,自由地建造生态住宅吧!-
前真之( 东京大学研究所副教授) ⅹ建筑师:竹内昌义.森美和.马场正尊 150
结语摆脱「电力依赖症」 156
作者简历 158
参考文献 159

图书序言

序言

  有助于实现「舒适.节能.设计」的基础知识

  我们不能毫无顾忌地消耗家中的能源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陷入了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过去觉得不太需要特别注意的能源问题」的状况。

  「只要使用深夜电力,就能节省能源」这个想法也要以「核电厂有在运作」为前提,而且这项根基目前正在动摇。如果同时再考虑从以前就存在的「地球暖化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等的话,节能就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课题。

  只要从能源的观点来看,我们就会变得无法忽视「家中会消耗多少能源呢」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我们要如何生活才算是适当呢?

  事到如今,我们无法再回到以前的生活了,而且我们应该也无法过着强迫自己忍耐的生活吧。今后,透过智慧、巧思、技术,人们会创造出「不会浪费能源,且能够让人过得很舒适」的住宅。此书汇整了许多用于实现这项目标的基础知识。

  话虽如此,我认为「不断地在家中装设机械设备与重型设备」并非适当的答案。同时,无论从全球观点来看,还是从节能效果的角度来看,现今的「次世代节能标准」都不能称之为完善。因为这项标准并没有取得节能与舒适性的平衡。

  环保是用来「扩大住宅设计的可能性」的其中一项手段

  我认为,环保并不会限制住宅设计,而是一种能够扩大设计可能性的因素。设计不会成为节能的牺牲品,而是一种「能够整合住宅功能与环境」的手段。举例来说,透过追求节能,我们可以创造开放式的空间,并在周遭环境创造朴实的风格或形式。

  在本书中,我们会呈现这些具体重点。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们家住在台北,感觉每次夏天开冷气都觉得很心痛,而且冬天有时候又觉得家里不够暖和。一直以来,我都很想了解,有没有一种更聪明、更环保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大师”的设计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不是我们普通人能想到的。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大师们在设计一个“生态绿住宅”时,他们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是不是会考虑很多我们看不到的方面?比如说,他们是如何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来达到节能的效果?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有没有什么样子的屋顶设计,可以让房子在夏天更凉快,或者有什么样的墙壁材料,可以留住热量?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信息,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最好是能有一些图文并茂的说明,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

评分

在现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绿色建筑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这本书时,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被誉为“大师”的设计师,他们是如何将“节能”和“生态”这两个复杂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案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例如,如何利用被动式设计来优化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如何通过智能化的建筑管理系统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如何将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巧妙地融入建筑之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路,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与居住空间的关系,并鼓励更多人选择和建造更环保、更节能的住宅。

评分

对于居住环境,我一直追求的是一种自然、舒适且不浪费的生活方式。因此,《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大师》这个词,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深度和专业性充满了期待,而“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则直击了我想要了解的核心。我特别想知道,在设计一个真正节能的生态绿住宅时,有哪些关键的原则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创新的设计手法,比如,如何利用建筑的朝向、体块和开窗来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我对材料的选择也非常感兴趣,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选择环保、可持续且具有优良保温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此外,我也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绿色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等生态设计理念的实际应用。

评分

我一直认为,居住空间的设计,应该与自然环境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不是单纯地索取。所以,《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这本书的书名,恰好契合了我一直以来的追求。我非常想知道,那些顶尖的设计师,他们是如何看待“节能”和“生态”这两个概念的,在他们的设计理念中,两者是如何融合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比如,如何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同时,我也很关注生态方面,书中是否会提及如何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如何处理建筑垃圾,以及如何将绿色植被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创造一个更健康的居住环境。我渴望看到书中能够展示一些真正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绿住宅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大师们的智慧和创新。

评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一直是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尤其是在居家环境方面。我总觉得,一个好的家,不仅要美观,更重要的是住起来舒服,并且要对得起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所以,当我在网上看到《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这本书的介绍时,我立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被誉为“大师”的建筑师,他们是如何在设计一个住宅时,能够把“节能”和“生态”这两个看似宏大的概念,落地到每一个具体的细节里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些惊喜,比如,他们是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让房间在夏天也能保持凉爽,在冬天也能感觉到温暖,而这一切,都不需要依赖空调或暖气来过度消耗能源。我也很想了解,他们在选择建筑材料时,有哪些特别的考量,是仅仅为了好看,还是有更深层次的环保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是选择和居住,而不是设计,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学到一些判断和欣赏绿色住宅的眼光,知道什么样的房子才是真正对我们自己和对地球都负责任的。

评分

长久以来,我一直对环境问题感到忧虑,尤其是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日益严峻的今天,寻找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变得尤为重要。当我在书店看到《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这本书的名字时,我的目光就被深深吸引了。我一直认为,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应该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这本书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关心的问题——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又能创造出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大师”这个词,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顶尖建筑师在设计生态绿住宅时所秉持的核心理念,例如,他们是如何理解“节能”与“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又如何在满足居住者需求的同时,将环保的元素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我渴望学习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设计方法,比如,如何优化建筑的朝向和窗户设计来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如何选择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以及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地热能)来降低能源消耗。

评分

对于绿色建筑,我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看不懂的神秘面纱。这本书《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揭开这层面纱。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绿色建筑世界的引路者,让我从零开始,逐步理解其中的奥秘。“大师”二字,更是预示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理论知识。我特别好奇,这些大师是如何平衡居住者的舒适度与能源效率的,他们是否有办法在不牺牲美观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策略,以及如何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来建造环保住宅。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生态绿住宅的设计原则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分辨出哪些是真正有效的节能设计,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绿色”标签。

评分

最近搬了新家,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生活空间更舒适,同时也更经济。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绿色建筑”这个概念,并且发现它的重要性远超我的想象。这次看到了《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这本书,感觉就像找到了我一直寻找的答案。我一直对“大师”这个词非常有敬畏感,他们往往能用独到的眼光和精湛的技艺,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所以,我非常好奇,在设计一个“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时,这些大师们究竟会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又会运用哪些我们普通人意想不到的设计手法。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他们是如何利用自然光来减少室内照明需求,如何通过建筑材料的选择来调节室内温度,又或者是如何设计巧妙的通风系统来改善空气质量。这些细节对于我这种希望在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此外,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能够通俗易懂,即使是没有建筑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概念。我更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评估一个住宅的节能性能的方法,这样我就可以在日后的购房或装修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光听名字就觉得很吸引人,而且“大师”和“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这些关键词,立刻勾起了我对绿色建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我们住在地球上,就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担,所以对于如何建造更环保、更节省能源的房子,我一直很有兴趣。尤其是在台湾,夏天天气炎热潮湿,冬天又可能遇到寒流,如何能让房子在一年四季都能保持舒适,同时又尽量少消耗能源,这是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我一直很想知道,那些顶尖的建筑师,他们是如何在设计中融入这些环保理念的,是不是有什么我们普通人不太了解的秘诀。这本书的出现,感觉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有机会窥探到绿色建筑的精髓。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不只是理论上的讲解,最好能有实际的图片、图纸,甚至是施工过程的介绍,这样我才能更直观地理解。而且,如果能有一些关于台湾本土气候特点如何应对的建议,那就更好了。毕竟,欧洲的绿色建筑技术,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台湾的气候条件。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知识,更能激发大家对于居住环境的思考,让我们在未来的建筑选择上,能有更环保、更可持续的观念。

评分

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在建造和居住房屋时,应该更加注重对环境的影响。这本书《大师如何设计:最节能的生态绿住宅》恰好触及了我的这个关注点。我一直对“大师”级别的设计充满好奇,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并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的居所。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一些关于生态绿住宅设计的“秘密”,比如,他们是如何利用建筑的朝向和窗户设计来优化采光和通风,从而减少对空调和照明的需求。我也想了解,在材料的选择上,有哪些是更环保、更可持续的选项,并且如何在不影响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节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即使是对普通购房者或者装修者来说,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居住选择上,做出更明智、更绿色的决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