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收录8组国内外知名建筑团队参展作品!
「2013高雄国际货柜艺术节」以人作为货柜的尺度依据,开启「可以居」的货柜空间。规格化、模组化、可移动的设计,实现兼具美感与功能的生活场域,打造货柜的无限可能!
本书收录的参展单位有:提出「补芽行动」的飞迅国际有限公司、由吸菸亭发想出「聚与散」的姜乐静建筑师事务所、借「乐高柜」创造不同空间组合的黄宜清建筑师事务所、强调绿建筑思维的林志峰建筑师事务所,以及擅长活化老建筑的旷日蔡佩烜室内装修工作室。
还有来自法国的ARKHENSPACES,在城市缝隙中以货柜安顿自我;日本的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则打破内外分界,释放货柜的内在空间;荷兰的麦肯诺建筑师事务所,以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为主体,提出「移动剧院」及「声学地景」。
「2013高雄国际货柜艺术节」挑战了建筑的框架,让货柜连结生活与创意,实践「生活设计.货柜建筑」理念。
【序文】
高雄宜居可以居──陈菊/高雄市市长
货柜.码头.高雄港──史哲/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长
人是货柜的尺度──谢佩霓/高雄市立美术馆馆长
【专文】
由「箱子」到「房子」的演绎与城市文化展现──林志铭
货柜都市主义──吴介祯
「可以居:2013 高雄国际货柜艺术节」的几个重点观察与阅读──谢宗哲
货柜成为另一种城市居住意象的思考──林志铭
【提案介绍】
补芽行动──张嘉璇/飞迅国际有限公司
聚与散──姜乐静 + 陈子豪/姜乐静建筑师事务所
乐高柜──黄宜清/黄宜清建筑师事务所
住宅&教堂──林志峰 + 王启圳/林志峰建筑师事务所
鸡尾酒吧&货柜屋预铸骨架──蔡佩烜/旷日蔡佩烜室内装修工作室
城市缝隙:高雄都会里的异托邦──埃里克.卡萨/ARKHENSPACES
柜里柜外──藤本壮介/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移动剧院&声学地景──法兰馨.荷本/麦肯诺建筑师事务所
馆长序
人是货柜的尺度
文◎谢佩霓/高雄市立美术馆馆长
「2013高雄国际货柜艺术节」以「可以居」为题,传达货柜不只是运送承载货物,更是承载记忆、承载情感、承载改变一切的可能性的载具。「可以居」打造了真正可以居住使用的空间,让货柜可以再利用、可以模组化、更可以被推广。回归以人为本的居住与使用,以人所感、所需、所居为尺度,考量整体环境与生活品质,与当代建筑的概念和形式对话,挑战建筑意义的框架,实现更多建筑的可能。
「高雄国际货柜艺术节」自2001年起,由创意与概念式的发想,走到更实际的作为,让货柜成为连结创意设计与生活空间的介面;每件作品不仅创意非凡,质感、品味、美感兼具,对可居性及功能性的强调,更展现一座城市的远见与企图心。本次货柜艺术节实作的每一件作品,都取得临时建照;还有一些精彩的虚拟提案暂时无法实作,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资源挹注,让创意与实用兼具的提案得以实现。
「可以居」能以如此美好的形式展现,首先要对建筑团队表达衷心感谢,在极有限的时间与经费下完成这些作品。感谢国外建筑师藤本壮介(Sou Fujimoto)、埃里克.卡萨(Eric Cassar)、麦肯诺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建筑师法兰馨.荷本(Francine M. J. Houben),以及国内建筑师及空间设计师张嘉璇、姜乐静、陈子豪、黄宜清、林志峰、王启圳、蔡佩烜等,实践「生活设计/货柜建筑」理念,将货柜变身为房屋、吧台、廊道、艺术家工作坊等空间,处处可见生活智慧与对建筑概念的翻转与突破。
感谢文化局的指导,也感谢诸多赞助单位协助,本届货柜艺术节才能尽善尽美。还要特别感谢田园城市文化事业合作出版本专辑,整合宣传平台与行销通路,让货柜艺术节的理念在展览结束后,继续带给更多人启发与感动。
本次货柜艺术节成为示范,完成了实际可行、可被复制的货柜建筑,也是对高雄与台湾货柜产业贡献的感念与敬意,希望我们永远记得货柜是奠定基础、往上提升的载体。营造货柜宜居城市,同时也带领我们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土地伦理、居住正义、城市更新等议题。让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完成城市与自我的成长更新,不断前行。
「可以居──2013高雄国际货柜艺术节」的几个重点观察与阅读
文◎谢宗哲/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亚洲大学室内设计学系助理教授
梦想与务实之间:从当代艺术节庆迈向人类栖居的未来性
带有国际艺术双年展性质的「高雄国际货柜艺术节」,从2001年举办至今已是第7届。高雄过去曾作为全球最繁盛的货柜吞吐港,因此货柜带有其发迹过程的象征性,亦是形塑高雄城市文史形象的一种元素。
21世纪之后,积极转型的高雄市透过设计节等相关文化活动,清楚地为自己从工商业迈向文创产业的发展方针做出识别与行销。
这样的文化战略,不仅展现了后工业都市的高雄找寻新出路的积极企图心,也体现了城市经营策略的典范移转,亦即从工业/生产的身分迈向艺术、居住与人文之角色扮演的高雄。
诚如主办单位所宣誓的,「2013高雄国际货柜艺术节」开始介入货柜的实用领域,肩负的任务不再如同往年着重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与能见度、建立当代艺术发声平台,秉持的态度也非短暂的欢度文化节庆,而试图从兼具务实与梦想的角度来切入人类栖居的未来性这个迫切的课题。
本届参展者最令笔者瞩目的,是同时邀请来了三组都在台湾进行着大型公共工程的实力派建筑事务所的作家。
其中包括了曾经赢得「远东建筑奖/921校园重建特别奖」的台湾之光姜乐静,与日本的当代建筑王者、目前在台湾有许多建筑案正在进行中的建筑师藤本壮介,以及来自荷兰台敷特、高雄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的设计团队、以象征着建造之乐趣为名的麦肯诺(Mecanoo)。
在此,笔者试着从日本重量级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教授所着的《关于现代建筑的16章》一书所提及的范畴,包括「全体/部分」、「透明性与映照性」、「媒体」、「场所与景观」、「地景」等关键字,作为讨论这些名家作品的切入点。
這本《可以居:201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光是書名就讓我感到好奇又興奮。高雄,一個充滿陽光、海風和熱情的地方,再加上「貨櫃藝術節」這個充滿創意和生命力的主題,怎能不讓人期待?我記得那時候高雄變得超有藝術氣息的,整個城市都充滿了活力。貨櫃本身就帶著一種流浪的意味,它們從世界各地遠渡重洋而來,承載著不同的貨物和故事,如今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成為藝術的載體,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概念。我特別好奇,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可以居」這個主題的意義?「居」不單單是指物質上的居住空間,更可以擴展到心靈的歸屬感、情感的寄託,甚至是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懷。藝術家們是如何運用貨櫃這個特殊的載體,來表達他們對於「居住」這個概念的獨特理解?他們的作品有沒有觸動人們,引發對居住環境、社會議題的思考?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藝術家們的訪談,聽聽他們親口訴說創作理念,分享他們在高雄創作的獨特體驗。我也希望書裡能夠捕捉到展覽現場的氛圍,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們,他們的笑容,他們的互動,都共同構成了那段難忘的時光。
评分書名《可以居:201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一出現,就勾起了我對那段時間高雄滿滿的回憶。那時候,整個城市彷彿都染上了藝術的色彩,尤其是駁二藝術特區,更是人潮絡繹不絕,充滿了生機。我一直覺得,貨櫃本身就帶著一種流浪的生命力,它們穿越海洋,來到台灣,又被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過程。我特別好奇,書裡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貨櫃的「前世今生」?它們曾經運載過什麼?來自哪些遙遠的國度?這些歷史痕跡,會不會也融入了藝術家的創作之中?「可以居」這個名字,更是讓我聯想到,藝術不只是擺在那裡供人欣賞,更應該是一種融入生活、提供心靈寄託的方式。我希望書中能夠有藝術家們對於「居住」這個概念的獨特詮釋,他們是如何透過貨櫃這個載體,來表達對空間、對家的感受?有沒有哪個作品,能夠觸動人心,讓人們對「居住」這個議題產生新的思考?高雄的天氣總是那麼熱情,陽光灑在貨櫃上,折射出斑斕的色彩,夜晚的燈光又為它們披上神秘的面紗。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捕捉到這些充滿氛圍的畫面,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再次感受那份屬於高雄的獨特魅力。
评分一聽到「201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我腦海裡就立刻浮現出當年熱鬧非凡的畫面。那時候,高雄港區被改造得充滿藝術氣息,各式各樣的貨櫃裝置藝術矗立在海邊,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這本《可以居》想必是記錄了那個充滿創意與活力的時期。我特別好奇的是,書中會不會深入介紹這次藝術節的策展理念,以及「可以居」這個主題的深刻意涵。「居」字,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容納,更可以擴展到心靈的安頓、文化的歸屬,甚至是對社會議題的思考。貨櫃,本身就是一個承載著遠方與近鄰、過去與現在的符號,將它們轉化為藝術創作的載體,再賦予「可以居」的意涵,這其中一定蘊含了許多關於空間、流動性、在地連結與全球化的討論。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針對藝術家創作的深度剖析,例如,他們是如何運用貨櫃的材質、結構,來表達他們對於「居住」的理解?有沒有哪些作品是特別引人深思,讓人們反思現代社會的居住困境,或是對於理想家園的想像?高雄作為一個充滿熱情與人文關懷的城市,這次的藝術節想必也融入了不少在地特色,我希望書中能夠分享這些元素,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高雄的獨特魅力,以及藝術如何在這裡落地生根,與城市共鳴。
评分哇,光看書名《可以居:201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就覺得好有意思!高雄!貨櫃藝術節!腦袋裡立刻串起好多畫面。我想這本書一定不只是記錄藝術品本身,更重要的是把那段時間高雄的空氣、陽光、海風,還有來來往往的人們的那種熱情,都濃縮在裡面了吧。我記得那時候高雄超熱鬧的,整個城市都充滿了藝術的氛圍。貨櫃本身就很有故事性,它們載著貨物,穿越海洋,來到台灣,又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把這些貨櫃變成藝術品,這本身就是一個很酷的概念。不知道書裡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貨櫃的來源?它們來自哪裡?曾經載過什麼?有沒有哪個貨櫃的故事特別讓人感動?而且「可以居」這個名字,更是點題了,藝術不只是觀賞,更能提供一個居住、一個心靈棲息的空間。我在現場的時候,看到好多小朋友在貨櫃旁邊跑來跑去,大人們也拿著手機拍個不停,那種純粹的快樂,真的很有感染力。書裡會不會有那些現場的互動體驗的描寫?或者是一些藝術家對於「居住」這個概念的獨特詮釋?我對這個部分特別好奇。高雄港的夕陽,貨櫃藝術節期間的夜景,都會是怎麼樣的景象?不知道書裡有沒有用鏡頭捕捉下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重回2013年的那個夏天,再次感受那份屬於高雄的活力與創意。
评分這本《可以居:201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光聽名字就充滿了想像空間。高雄,一個充滿港口風情與熱情陽光的城市,加上「貨櫃藝術節」這樣一個極具創意的主題,怎能不讓人期待?我腦海裡立刻浮現出那些色彩斑斕、造型各異的貨櫃,它們曾經承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如今卻化身為藝術的載體,在高雄港邊閃耀。我特別好奇的是,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可以居」這個主題的意涵?「居」不單單是指物理上的空間,更可以延伸到心靈的寄託、文化的身分認同,甚至是對環境議題的關懷。藝術家們是如何透過這些貨櫃,來表達他們對於「居住」的獨特理解?他們是如何將冰冷的鋼鐵,轉化為溫暖、有故事的藝術品?我很想知道,在2013年的那個夏天,高雄這片土地,是如何孕育出如此精彩的藝術盛宴。書中會不會有關於藝術家們的訪談,讓他們親口訴說創作理念,分享他們在高雄的創作經驗?我還對書中對於展覽現場的描寫充滿期待,希望能夠看到當時人們熱情參與的畫面,感受到那份充滿活力的藝術氛圍。
评分這本《可以居:201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聽名字就充滿了文藝氣息,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它會從什麼角度來切入這個主題。貨櫃藝術節,這聽起來就是一個結合了工業美學和當代藝術的大型展覽,而且地點還是在充滿海港風情的高雄,光是想像就覺得很有畫面感。我尤其好奇的是,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這次藝術節的主題「可以居」所蘊含的意義?「居」不單單是指物質上的居住空間,更可以延伸到心靈的歸屬感、情感的寄託,甚至是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懷。「貨櫃」本身就是一個載體,承載著貨物,也承載著故事,將它們轉化為藝術品,再以「可以居」為名,這其中一定蘊含了許多關於空間、身份、流動性與在地連結的哲學思考。我希望書裡能夠分享一些藝術家們在創作過程中,對於「貨櫃」的獨特理解,以及他們是如何將「居住」的概念融入其中,讓這些冰冷的鋼鐵外殼,變得溫暖而富有生命力。高雄作為一個充滿活力與包容的港都,我相信這次的藝術節一定也融入了許多在地文化元素,書中會不會有對於這些元素的介紹?比如,有沒有哪些作品是從高雄的歷史、文化,或是港口的生活日常汲取的靈感?我還很期待書裡能夠包含一些藝術家的訪談,聽聽他們親口訴說創作理念,分享他們對「可以居」這個主題的看法,以及他們在高雄這個場域創作的獨特體驗。
评分這本《可以居:201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光是書名就讓我充滿了期待。高雄,一座充滿陽光、海港和熱情活力的城市,結合「貨櫃藝術節」這樣一個富有創意的主題,怎能不讓人心動?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那年夏天,高雄港邊被各式各樣充滿想像力的貨櫃藝術裝置所點綴的景象。我尤其好奇的是,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可以居」這個主題的深刻意涵?「居」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棲息之所,更能延伸到心靈的安頓、文化的歸屬,甚至是對於當代社會居住困境的反思。「貨櫃」本身就帶著一種流浪的生命力,它們承載著貨物,穿越海洋,來到台灣,又被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這本身就充滿了故事性。我希望書中能夠分享藝術家們的創作歷程,他們是如何將這些冰冷的鋼鐵,轉化為富有情感和思想的藝術品。有沒有哪些作品,能夠引發讀者對於「居住」這個概念的重新思考?我還很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有關於展覽現場的生動描寫,那些人們的驚嘆、笑聲,以及藝術與生活的互動,這些都構成了那段美好的回憶。
评分這本《可以居:201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光是書名就讓我感到一股強烈的文藝氣息撲面而來。高雄,這座充滿陽光、海風和熱情的港都,加上「貨櫃藝術節」這個極具創意和視覺衝擊力的主題,實在太令人期待了!我還記得那時候高雄整個城市都充滿了藝術的活力,尤其是在駁二藝術特區,更是人潮湧動,熱鬧非凡。我對書中「可以居」這個主題的詮釋非常感興趣。「居」字,在我看來,不單單是物質空間的擁有,更包含了心靈的寄託、情感的歸屬,甚至是對社會現況的反映。藝術家們是如何透過這些曾經漂洋過海的貨櫃,來表達他們對於「居住」這個概念的理解?有沒有哪些作品,能夠觸動人心,讓讀者重新思考自己與空間的關係,或是對於理想家園的想像?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藝術家們的訪談,聽聽他們親口訴說創作的理念,分享他們在高雄創作的獨特經驗。我也希望書中能有豐富的圖片,捕捉到當時展覽現場的氛圍,那些充滿創意的貨櫃裝置,以及參與其中的人們的笑容,都共同構成了那段美好的藝術記憶。
评分光是看到《可以居:201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這個書名,就勾起了我對那年夏天高雄滿滿的記憶。那時候,高雄港邊彷彿變成了大型的露天美術館,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擠滿了駁二,空氣中瀰漫著藝術的氣息和年輕的活力。貨櫃,這個原本屬於工業運輸的符號,在這個展覽中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它們承載的不再是商品,而是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創意。我特別好奇,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可以居」這個主題的多元詮釋?「居」字,對我來說,不只是物理上的空間,更是心靈的歸屬、情感的連結,甚至是對社會現況的反思。藝術家們如何透過這些貨櫃,來表達他們對於「居住」的理解?有沒有哪些作品,讓我看了會很有共鳴,甚至重新思考自己與空間的關係?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深入的藝術評論,不僅僅是描述作品的外觀,更能剖析其創作理念和背後的故事。高雄是一個充滿熱情和包容的城市,這次的藝術節想必也融入了許多在地文化元素,書中會不會有這些介紹,讓讀者更了解高雄的特色與藝術在此生根的軌跡?
评分一聽到《可以居:201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這個書名,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腦袋裡立刻充滿了高雄那段熱鬧非凡的藝術時光。貨櫃藝術節,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了實驗性和創新性,將原本平凡的工業載體,變成了承載無限創意的畫布。我特別好奇,書中會不會深入挖掘「可以居」這個主題背後的哲學意涵?「居」不只是物理空間的滿足,更包含了心靈的歸屬、情感的連結,甚至是對社會議題的關懷。在2013年的高雄,藝術家們是如何透過這些貨櫃,來詮釋他們對「居住」的理解?有沒有哪些作品,能讓我看了之後,對「家」、「空間」、「歸屬感」這些概念產生全新的思考?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對藝術家創作的深入分析,了解他們是如何運用貨櫃的材質、結構,甚至是它所承載的旅途記憶,來構築他們的藝術世界。高雄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城市,港口、海風、熱情的人民,這些元素想必也融入了這次藝術節的創作之中,我希望書中能夠細膩地描寫這些在地連結,讓讀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高雄的獨特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