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邱吉尔:「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国际知名都市计画暨开发顾问卢伟民:「愿景是种在人们愿意走进和提供援手之前,必先让人发现、分享、珍惜的东西。」
建造适合居住、有创意、公平、永续的都市,看似是个简单而明确的目标,但是想要结合数个学科来达成它,可能会遭遇相当大的挑战;「公私合营」在今日相当流行,但是要让它在复杂的世界中起作用,却是困难的。
国际知名都市计画暨开发顾问卢伟民,首度汇整他数十年来在都市重建领域的筹划与执行经验。我们可以看见,身为结合东西哲学的都市规划师,如何为一个没落区域创造新愿景并加以行销,如何招募各项投资,承担失败风险,以及交涉复杂的贷款与保证。
他解释如何与那些来自公私部门的人形成复杂的伙伴关系,避免竞争,同时奖励合作,分享共同目标,汇集各式各样的资源。又如何运用跨学科的方法,以指导不同的计画,创造且强化在地感。他更分享有关促进社区长期利益的工作之困难处,以及自己在其中所犯的错误。
不当或短视的都市更新,为诸多地区带来实质与精神破坏,导致都市变得破碎,而居民就此失根。卢伟民认为重建并非一味地高档化,而是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留旧迎新;最重要的,是为建造宜居、创意、公平、永续的都市而奋斗。种种概念与成就,在现今正逐步启动都市更新计画的台湾,皆是宝贵的经验借镜。
诚如卢伟民在诸多都市重建经验后的归纳:建立一个健康、充满活力、永续发展的都市或街坊,永无完成之日──一个阶段结束,另一个业已开始。而唯一会限制都市未来的,就是我们的想像力。
名人推荐
在都市复甦方面,卢伟民是美国前导的梦想者之一。身为圣保罗市下城再生的幕后主要推动者,他向全国显示,重新改造旧仓库及办公大楼,如何给上了年纪的市中心带来新活力。在《都市重建之道》一书中,他说明了如何在其他地方像建造这样的城中村。这本书对一个伟大想法之力量做出了证明,我极力推荐它。──理查德.牟,历史保存国民信託会名誉董事长
卢伟民将他整个生涯奉献给了在这本彩色缤纷又平易近人的书中所提到的城市之复兴工作上。虽然他把焦点放在明尼波利与圣保罗这段较长的生涯上,但他在那里习得的教训,却也适用于其他地方的城市。任何对改善城市生活及增加都市活力有兴趣的人,将会发现本书的价值。──汤姆.费雪,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卢伟民,从一九八一年到二○○六年担任下城再开发公司董事长,在他协助下,将圣保罗的河滨区转型为一个完整的社区,人们可以在这里生活、工作、购物、游玩。透过史蹟保留、大楼的适性再使用、高品质的都市设计、有创意的金融、强力的领导,他将其他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改造下城,使它成为内城重新开发、成功又闪亮的例子。在本书中他分享了最深的知识与智慧。──伊米尔.伊米利基亚,城市和区域计画部主席
再造某些地方,让它们连结人类的文化遗产和灵魂,对于这种可能性的想像(三十多年以前),是由卢伟民将我唤起的。诚如他所说:「旧的必须与新的共存。创新必须和历史比邻而居。我们不必破坏街坊以更新它们;也不必将它们保留在过去的困境中。」他的《都市重建之道》详细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尼尔.皮尔斯,《华盛顿邮报》作家群
作者简介
卢伟民Weiming Lu
知名都市计画暨开发顾问。曾任东京大学客座教授、明尼苏达大学兼任教授,现为明尼苏达大学大都会设计中心顾问,并应邀至美国哈佛大学、加州柏克莱分校、中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波兰华沙大学与韩国首尔大学及台湾成功大学、文化大学演讲。曾担任麻省理工学院东亚地区规划和建筑实验室顾问与市长都市设计学院师资,亦曾任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经合会)顾问、台北市顾问、高雄市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顾问等职。
卢伟民长年致力于重建都市及建立社区之间观察与建议,包括美国圣保罗的创意城中村、达拉斯的艺术区、明尼亚波利市中心等。并协助保留德州教科书储藏所,促使达拉斯的内城街坊复甦,确保〈明尼苏达文化遗产保护法案〉的通过,并影响在明尼亚波利和整个明尼苏达州历史性建筑的修复。同时亦随时不吝给予政府、基金会、私人企业有关都市开发的建议,包括南洛杉矶、住房与都市开发部、历史保存国民信託会、国家艺术基金会、北京奥林匹克协会、驻台联合国规划团、新加坡中国城等。并曾于许多国际研讨会上演讲,包括二○○八年于南京举行的联合国世界都市论坛、一九九九年于北京举办的国际建筑师协会联盟、一九八八年于伦敦的都市艺术与再生会议等等,亦共同主持在双子城举办的国民信託国家会议。
着作包括Economic Benefits of Preserving Old Buildings、Old and New Architecture Design Relationships、Global Environment and Metropolis(日文)、Hosting the Olympics(韩文与英文)、《山水城市与建筑》,对有关保存、都市设计、环境等亦提,皆有相当重要的陈述与贡献。并有中文着作《台湾都市之危机与希望》、《现代美国行为及社会科学论文集》(与高希均、周春堤等合着)。其合作的都市设计作品陈列于明尼亚波利的沃克艺术中心,并曾于一九八五年获得最佳设计总统奖。
译者简介
林铮顗
台大历史系毕业,东京大学东洋史学研究所硕士毕业。旅居西雅图十余年,为当地华文报纸《西华报》和《华声报》撰写评论、专栏多年。译有《住宅巡礼》、《住宅读本》、《意中的建筑》、《西洋住居史》、《华丽的双轮主义》、《罪恶的代价》、《西方主义》、《自然的建筑》、《镜像下的日本人》等书。
给台湾读者的话 圣保罗市市长 乔治.拉提玛
序 国会议员 贝蒂.麦考伦
前言与感谢
1背景与序曲
2都市设计之道
以连续平衡改变
3从空荡荡的仓库到城中村
从愿景到实现之行销
4融资缺口与都市复兴
风险与纪律
5建设一个创意性的社区
愿景与坚持迈向一个艺术区和电脑村
6布鲁斯.文托自然圣地
授权社区实现梦想
7河川花园
恢复联合车站与开拓河滨之地
8都市重建之道
决定创新性的城中村之因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