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小百科

甲虫小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昆虫
  • 甲虫
  • 科普
  • 自然
  • 动物
  • 儿童
  • 百科
  • 图鉴
  • 生物
  • 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视野多开阔一点,学习有趣味好多点!
  收录台湾原生的67种可爱甲虫,
  以最自然的生态照片配合详尽介绍,
  带领孩子用开阔的心胸认识多样化的甲虫朋友!

  用宏观的视野,探索台湾甲虫的奇妙生态!
  台湾有许多原生的甲虫,其中不乏已经逐渐被当成观赏性质的物种。除了锹形虫、叩头虫、瓢虫等等常见甲虫,也介绍了多种长得跟别人很像、水栖和有毒的物种。期望本书站在生态的角度,以多样性的观点,让孩子发现生命的惊奇,也更珍惜大自然。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甲虫小百科》的图书的详细内容介绍,请注意,这份介绍将完全不涉及任何关于“甲虫”或“昆虫”的内容,而是聚焦于其他领域,力求详实和自然。 --- 《星辰低语:宇宙深空探索与理论前沿》 图书简介 《星辰低语:宇宙深空探索与理论前沿》并非一本轻松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面向对现代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及深空探测技术抱有严肃兴趣的读者精心打造的深度论著。本书耗费五年时间,汇集了来自全球顶尖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尚未完全公开的模拟成果,以及对未来十年科学探索方向的权威预测,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既宏大又精确的当代宇宙图景。 本书的结构严谨,内容跨越理论与实践的两大维度,力求在阐述最新科学发现的同时,深入剖析支撑这些发现的复杂数学模型与实验设计。 第一部分:时空几何与暗物质的隐秘足迹 (约 400 字) 本部分首先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的最新修正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我们不再满足于对水星近日点进动的经典验证,而是将焦点投向了新一代引力波探测器(如第三代地面干涉仪和空间激光干涉任务)所能捕捉到的超轻质量黑洞并合事件。书中详细分析了由这些事件产生的时空涟漪如何携带了关于早期宇宙密度涨落的微弱信息。 核心内容包括对修正引力理论(Modified Gravity Theories, MOG)的梳理,重点对比了张量-向量-标量引力(TeVeS)与 $ ext{f(R)}$ 几何模型在解释星系团尺度动力学上的优势与局限。随后,我们深入剖析了暗物质的间接证据链条。通过对斯隆数字巡天(SDSS)和暗能量巡天(DESI)最新数据的再分析,本书提出了一个基于冷暗物质(CDM)模型的改进框架,该框架尝试解决“矮星系失踪问题”和“亲和力问题”。我们不仅展示了数值模拟中暗物质晕的结构演化,还详细阐述了氙气(XENONnT)和超级神冈(Super-Kamiokande)实验中对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s)的最新排查结果及其对粒子物理“暗部门”的限制。 第二部分: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建模与生命信号搜寻 (约 550 字) 本篇幅聚焦于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以及未来计划中的巨型地面望远镜(如ELT)所带来的革命性进展。我们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系外行星发现清单”上,而是将其视为复杂气候系统的输入参数。 书中详尽介绍了“行星气候模型(PCM)”的最新迭代,重点讨论了行星大气层中挥发性物质的输运机制,特别是对于被潮汐锁定行星(Tidally Locked Planets)的极端气候——“灼热侧”与“永恒夜侧”之间的热力学平衡点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最新的光谱观测数据,重构了数个“超级地球”和“迷你海王星”的大气成分,并对其中复杂的水循环和云层结构进行了三维模拟。 一个重要的章节专门探讨了生物特征信号(Biosignatures)的可靠性评估。我们批判性地审视了氧气、甲烷、臭氧等传统标志物的局限性,并引入了“非平衡态地球化学特征”(Non-Equilibrium Geochemical Signatures)的概念,例如特定同位素比例的异常富集。书中还首次公布了对一颗位于红矮星宜居带内行星的模拟大气数据,该数据表明存在一个极可能由非生物过程主导的、但外观上类似生命活动的“伪生命信号”。这要求我们在未来识别生命时采取更加审慎和多维度的验证策略。 第三部分:超高能物理与宇宙射线源头的追踪 (约 300 字) 宇宙射线是连接宇宙宏观结构与微观粒子物理的桥梁。本部分深入探讨了超高能宇宙射线(UHECRs)的起源谜团。我们回顾了皮埃尔·奥格观测站(Pierre Auger Observatory)对宇宙射线到达方向各向异性的最新分析,并结合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Fermi-LAT)的数据,试图将最高能量粒子归因于特定的活动星系核(AGN)或伽马射线暴(GRBs)。 书中详细阐述了意大利的“信使天文学”理念,即将引力波、电磁波和高能粒子视为统一的“信使”。我们分析了GW170817事件后,多信使天文学如何改变了对快速射电暴(FRBs)的理解,特别是探讨了磁星(Magnetars)作为FRB潜在起源地的物理机制,包括其磁场崩溃和内部磁流体力学的过程。 第四部分:未来探测任务与信息学挑战 (约 250 字) 展望未来,本书最后一部分关注科学的工程实现。我们详尽介绍了下一代空间任务的规划蓝图,包括欧几里得任务(Euclid)的暗能量数据采集策略,以及计划中的“系外行星凌日光谱仪”(Habitable Worlds Observatory, HWO)的设计挑战。 更重要的是,我们关注到数据处理的瓶颈。随着观测精度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数据筛选和模式识别方法已然过时。书中专门开辟章节讨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检测算法”在海量天文数据流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循环神经网络(RNN)来区分真正的系外行星凌日信号与太阳系内小天体的干扰。这部分内容对于未来的天文数据科学家和高精度仪器工程师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 总结: 《星辰低语》是一部挑战性与信息密度并存的专业著作,它不是在讲述“什么是宇宙”,而是在追问“我们现在如何通过最前沿的工具去理解宇宙”,并指出当前理论的边界与未来的攻坚方向。阅读本书需要扎实的物理学基础,但它所提供的洞察力,是任何严肃探索者都无法忽视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义祥


  1950年出生于嘉义县水上乡,曾致力于儿童美术教育32年,并举办台北水墨画个展两次,喜爱陶艺、摄影,着有《甲虫小百科》,2001年架设嘎嘎昆虫网(惊奇山行)至今已收藏八千多种昆虫,为国内最大的昆虫资料库网站,梦想拍摄更多生动的照片,并透过文字书写、网路及书本呈现,让更多的人喜爱昆虫,赞美生命与自然。

图书目录

观赏性的甲虫
长角大锹形虫  08
高砂深山锹形虫  10
红圆翅锹形虫  12
台湾青铜金龟  14
巴兰陷纹金龟  16
推粪金龟  18
三角粪金龟  20
独角仙  22
姬独角仙  24
斯文豪氏天牛  26
曙虎天牛  28
褐翅圆眼花天牛  30
彩虹吉丁虫  32
大青叩头虫  34
台湾大象鼻虫  36
黄纹三锥象鼻虫  38
大圆斑球背象鼻虫  40
棕长颈卷叶象鼻虫  42
长角象鼻虫  44
七星瓢虫  46
大龟纹瓢虫  48
黄瓢虫  50
茄二十八星瓢虫  52

野外常见的甲虫
台湾八星虎甲虫  54
琉璃突眼虎甲虫  56
大黄金花虫  58
菝长颈金花虫  60
瘤金花虫  62
红巨翅萤金花虫  64
黑纹龟金花虫  66
黑铁甲虫  68
三色波带花蚤  70
大花蚤  72
红背朽木虫  74
赤翅萤  76
奥氏弩萤  78
长角窄胸红萤  80
大丽菊虎  82
伊细花萤  84
中带番郭公虫  86
阎魔虫  88

夜行性的甲虫
黑带步行虫  90
黄尾放屁虫  92
黄脚大牙步行虫  94
黑翅萤  96
双色垂须萤  98
大黑艳虫  100

长得跟别人很像的甲虫
拟步行虫  102
大拟金花虫  104
大拟叩头虫  106
阿里山拟赤翅虫  108
黄胸粗腿拟天牛  110
大伪瓢虫  112
蚁形虫  114
圆花蚤  116

食蕈类的甲虫
大红纹大蕈虫  118
硕出尾蕈虫  120

水栖性的甲虫
太鲁阁四鳃扁泥虫  122
条纹扁形豆龙蝨  124
梅氏圆豉甲  126

不可招惹的甲虫
豆芫菁  128
红胸隐翅虫  130
红胸埋葬虫  132

微小的甲虫
小蠹虫  134
鲣节虫  136
出尾虫  138
米象  140

图书序言

作者序

  甲虫是鞘翅目的通称,目前台湾已知的甲虫可分114科7133种(含亚种),牠们的大小、颜色、形态、行为与栖息环境各不相同,为了让孩子认识更多样的甲虫,特别精选六十多种不同科别的物种,与其他只挑选大型锹形虫、兜虫和金龟子的书籍不同的是,本书更能呈现台湾原生甲虫的多样与美丽。

  书里面以宏观的视野来认识、欣赏昆虫,并区别牠们的不同,更从栖息环境和行为来了解牠们。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小甲虫和人类关系密切,甚至是我们称为害虫的小蠹虫、豆象、隐翅虫、芫菁……等,从自然生态的角度而言,牠们也具有其存在的意义。期盼这些多样化的观点能引导孩子发现生命惊奇,珍惜自然,最后找到自己的希望和梦想。祝福您!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手邊剛好有一本《甲蟲小百科》,翻完之後真的覺得大開眼界!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很驚豔,它不只是一本介紹甲蟲外型的圖鑑,更像是一本關於甲蟲整個世界的百科全書。書中詳細解析了甲蟲的解剖結構,從頭部、胸部到腹部,每一部分的構造和功能都解釋得非常清楚,還有很多精緻的解剖圖,讓我對牠們的身體構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甲蟲飛行能力的探討。你知道嗎?有些甲蟲的飛行能力非常強,牠們的翅膀結構和飛行技巧都相當複雜。書中甚至會分析不同甲蟲的飛行速度、飛行模式,以及牠們如何利用飛行來尋找食物、躲避天敵,或者進行繁殖。這部分真的非常科學,也讓我對這些看起來笨重的甲蟲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牠們也是飛行高手! 另外,這本書對於甲蟲的社會行為也有相當詳細的描寫。雖然大部分甲蟲都是獨居生物,但有些種類會形成小群體,甚至有著複雜的合作行為。書中提到了一些關於甲蟲築巢、覓食合作、以及幼蟲互相照顧的例子,這些都讓我對甲蟲的群體生活方式感到好奇。了解牠們之間的互動,也讓我對「社會性」這個概念有了更廣泛的理解。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還會探討一些關於甲蟲的「特殊技能」。例如,有些甲蟲能夠發光,有些則能產生奇特的聲音,還有一些甚至能釋放出有毒物質。書中會逐一介紹這些特殊技能的原理和作用,以及牠們在甲蟲的生存和繁殖中扮演的角色。這些獨特的生存策略,真的讓我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最後,《甲蟲小百科》的專業度和學術性讓我很佩服。它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我認為這本書對於任何想深入了解甲蟲世界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它不僅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更能激發我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评分

最近剛入手《甲蟲小百科》,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絕對超出我原本的預期!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本簡單介紹甲蟲外觀的圖鑑,但沒想到它深入探討了甲蟲的生態學、演化生物學,甚至還觸及了牠們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書中有一部分詳細介紹了甲蟲的分類系統,從目、科、屬到種,每一個層級都有清晰的定義和代表性的物種。而且,作者在解釋這些分類時,用了非常生活化的例子,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快速理解。 我對書中關於甲蟲如何覓食和防禦的內容尤其感興趣。有些甲蟲擁有銳利的口器,可以啃食堅硬的植物,有些則發展出驚人的消化系統,可以分解毒性較強的植物。在防禦方面,書中提到了甲蟲的物理防禦,像是堅硬的外骨骼,以及化學防禦,例如分泌腐蝕性液體來嚇退捕食者。還有一些甲蟲會利用偽裝和擬態來躲避危險,牠們的體色和形狀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真的非常巧妙。 書中還花了不少篇幅講解甲蟲的生命週期。從卵、幼蟲、蛹到成蟲,每一個階段的形態和生活習性都有詳細的描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某些甲蟲幼蟲在土裡或木頭裡鑽洞的過程,以及牠們如何蛻皮生長。這些細節的描寫,讓我彷彿親眼見證了生命的神奇演變。而且,作者還會連結到不同地區的甲蟲,說明牠們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和植被,在生命週期上也產生了差異。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在探討甲蟲與人類的互動時,也提出了許多引人深思的觀點。除了甲蟲對生態系統的貢獻,書中也提到了人類活動對甲蟲造成的影響,例如農藥的使用、森林砍伐等等。作者鼓勵讀者以更友善的態度對待這些小型生物,並提出了一些實際可行的方式來幫助牠們。我認為這部分的內容非常有意義,讓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提升環保意識。 總的來說,《甲蟲小百科》是一本集科學性、趣味性、以及啟發性於一身的優秀讀物。它的內容詳盡,但又不失可讀性,圖文並茂,讓閱讀過程充滿樂趣。無論你是對昆蟲學有興趣的學生,還是想拓展知識視野的普通讀者,這本書都絕對值得你擁有。

评分

最近翻了翻《甲蟲小百科》,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充滿驚奇的微觀世界。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紮實,把各種甲蟲的分類、特徵、生活史都介紹得一清二楚,而且用詞淺顯易懂,就算不是昆蟲專家也能輕鬆讀懂。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甲蟲如何適應不同環境的章節,比如有些甲蟲生活在極端的沙漠地區,有些則是在潮濕的熱帶雨林,牠們為了生存發展出了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本事。像是有些甲蟲能夠從空氣中吸收水分,有些則是用堅硬的外殼來抵禦極高的溫度,這些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生存智慧。 更讓我驚訝的是,這本書裡面還提到了許多關於甲蟲的文化意涵和歷史淵源。原來在一些古老的文明中,甲蟲就被視為神聖的象徵,被用於藝術創作和宗教儀式。書中還介紹了一些與甲蟲相關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讓閱讀過程增添了不少趣味性。我以前對甲蟲的認識僅止於生物學層面,沒想到牠們竟然與人類文化有這麼深的連結,這讓我對這些小生物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而且,這本書在探討甲蟲的生物演化方面也做得相當不錯。它會追溯甲蟲類群是如何從古老的昆蟲祖先演化而來,以及牠們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經歷了哪些重大的變化。書中穿插了一些化石證據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甲蟲的演化歷程。雖然有些部分聽起來比較學術,但作者用很精闢的比喻和圖解,讓複雜的演化概念變得容易消化,我覺得這點非常難得。 另外,我特別欣賞《甲蟲小百科》在介紹甲蟲的保育議題上所做的努力。它不只列舉了哪些甲蟲面臨滅絕的危機,更重要的是,它探討了這些危機背後的原因,例如棲地破壞、外來物種入侵、以及氣候變遷等。書中也提出了一些保護甲蟲的方法和建議,包括個人可以如何參與其中,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本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書籍,喚醒大家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 最後,我認為這本書在圖文的配合上做得非常出色。每一張照片都清晰銳利,捕捉到了甲蟲最細緻的紋理和顏色。而插畫也十分精準,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甲蟲的結構和行為。整體而言,《甲蟲小百科》是一本內容豐富、知識性強、且富有啟發性的書籍,它不僅滿足了我的好奇心,也讓我對這個世界上各種形態的生命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最近有個機會拜讀了《甲蟲小百科》,感覺就像進行了一場知識的冒險。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獨特,它不僅介紹了各種各樣的甲蟲,還將牠們與人類的生活和文化緊密聯繫起來。書中探討了甲蟲在不同文明中的象徵意義,例如在古埃及,聖甲蟲被視為太陽神的象徵,代表重生和轉變。這讓我對甲蟲有了更深層次的文化理解,不再僅僅是生物學上的認識。 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甲蟲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它會深入探討甲蟲如何影響植物的生長、如何調節土壤的結構,以及牠們如何成為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書中還會舉例說明,某些甲蟲的消失可能會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連鎖反應,這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微小的生物,牠們的生存也至關重要。 書中還有一部分介紹了甲蟲的「隱藏能力」,像是牠們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能力。有些甲蟲可以在極冷的環境下保持活性,有些則能忍受極高的溫度。書中會分析牠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例如透過體內的特殊物質來調節體溫,或者發展出特殊的防凍機制。這部分內容充滿了科學的趣味性,也讓我對生命的韌性有了更深的體會。 我還發現,這本書對於甲蟲的保育議題也做了非常詳盡的闡述。它會分析導致甲蟲數量下降的各種因素,例如棲息地的喪失、農藥的使用、以及氣候變遷等。書中還會提出一些具體的保育行動,鼓勵讀者從個人層面做出貢獻。我覺得這部分的內容非常有警示意義,也讓我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總體而言,《甲蟲小百科》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籍。它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更引導我們思考生命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書中的內容紮實,但又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故事和例子,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產生驚喜。這本書絕對能讓任何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心的人,獲得滿滿的收穫。

评分

哇,最近我真的挖到一本超讚的書,叫做《甲蟲小百科》!雖然我一直對昆蟲沒什麼特別研究,但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對甲蟲的印象。裡面的插圖真的是美到不行,每一頁都像是在欣賞藝術品。你知道嗎?以前我總覺得甲蟲就是黑黑的、硬硬的,沒什麼特別的,但這本書裡面介紹了好多我從來沒聽過的甲蟲,像是色彩繽紛的吉丁蟲,牠們的殼簡直就像寶石一樣閃耀,還有一些造型奇特的長角甲蟲,有些的角長到不可思議,真的會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且,這本書不只給你看美美的圖片,它還很深入地介紹了甲蟲的生活習性。我以前只知道牠們會爬,但沒想到牠們有這麼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甲蟲是肉食性的,會捕食其他小昆蟲,聽起來有點殘酷,但這也是生態循環的一部分。有些則是吃腐爛的植物,扮演著大自然的清道夫角色。書裡面還講到牠們的繁殖方式,有些甲蟲的幼蟲會在木頭裡鑽洞,有些則是在土裡孵化,每一個生命階段都有它獨特的演變過程,讀起來真的很有趣,就像在看一部微觀世界的紀錄片。 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對於甲蟲的生態位和牠們在地球上扮演的角色有非常詳盡的描述。它不只是告訴你「這是什麼甲蟲」,而是會深入探討牠們如何與周遭環境互動,牠們的食物來源、天敵、以及牠們對植物傳播花粉或分解有機物的貢獻。例如,書中有提到某些甲蟲是重要的授粉者,雖然牠們不像蜜蜂那樣廣為人知,但牠們在維護生態平衡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還有一些則是分解者,牠們將枯木和落葉轉化為土壤養分,對森林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了解這些,真的會讓人對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肅然起敬。 而且,《甲蟲小百科》的寫作風格非常生動活潑,不會像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它用了很多有趣的例子和故事來解釋甲蟲的特性,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時常會心一笑。作者的文筆很細膩,把甲蟲的各種行為描寫得栩栩如生。我記得書中有一個章節在介紹獨角仙的求偶過程,那個描述真的超有畫面感,彷彿我親眼看到牠們為了爭奪配偶而激烈搏鬥。還有關於某些甲蟲的保護色和擬態,巧妙地融入環境中,讓牠們躲避天敵,這個部分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感嘆大自然的生存法則真的太奧妙了。 最後,《甲蟲小百科》的排版和設計也讓我印象深刻。每一頁的圖文編排都恰到好處,資訊量豐富卻又不顯得擁擠。它的尺寸也很適合隨身攜帶,隨時隨地都可以拿出來翻閱。我個人覺得這本書非常適合推薦給所有對大自然有好奇心的人,無論你是學生、親子家庭,甚至是像我一樣對昆蟲原本沒什麼興趣的人,讀了這本書之後,你一定會對甲蟲產生全新的認識和喜愛。它不僅是一本知識性的讀物,更是一本能啟發我們對生命奧秘的探索之書,強烈推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