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谋生亦谋爱:误读秦淮八艳

她们谋生亦谋爱:误读秦淮八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秦淮八艳
  • 明代文学
  • 女性史
  • 社会文化
  • 性史
  • 传记
  • 历史
  • 文学研究
  • 文化研究
  • 性别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她们美丽、纯洁、多情、脆弱,
  纵然才气纵横,仍然一无所有,
  生存的本能与情感的热望掺杂在一起,
  她们谋生,亦谋爱。

  赶上那样一个时代,这种谋求显得格外艰难。
  多少女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在这路途上。
  有的人柳暗花明、有的人血肉模煳,
  更多的人不悲也不喜,只是渐行渐远,慢慢忘了初衷,
  暮色苍茫时,蓦然回首,竟然,已经过了一生。

  那些意乱情迷的暗涌,执迷不悔的坚持,行行重行行的彷徨,天地不应的无助。
  不是时光能够解决的,流年暗转换,人心寂寞依然,「她们」,其实就是「我们」。

  秦淮八艳

  清人张景祁在光绪十八年编纂出版的《秦淮八艳图》中,选出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八名色艺才气俱佳的妓女,是为「秦淮八艳」名称之始,分别为:

  马湘兰(1548~1604年)
  好友:江南才子王稚登

  柳如是(1618~1664年)
  夫君:明末东林党之首钱谦益

  董小宛(1624~1651年)
  夫君:明复社四公子冒辟疆

  卞玉京(1623~1665年)
  与着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
  最后隐居自号「玉京道人」

  陈圆圆(1623~1695年)
  夫君:吴三桂
  「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

  李香(1624~?年)
  夫君: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
  孔尚任《桃花扇》根据两人爱情故事为蓝本。

  寇白门(1624~?年)
  出身明末着名的世娼之家
  夫君:保国公朱国弼,不久后离异,重返妓场。

  顾媚(1619~1664年)
  夫君:江左三大家龚鼎孳。
  八艳中地位最显赫,受诰封为「一品夫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闫红


  1975年生。着有《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心悦君兮——诗经往事》、《周郎顾》等。其中《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的繁体版《死生契阔张爱玲:以及她爱过的那些人》于2011年由联合文学在台湾出版。

图书目录

序言:传奇的彼岸

一 马湘兰: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附录一 王稚登《马姬传》
附录二 马湘兰致王稚登八封书札

二 柳如是:扬眉女子,风尘知己
附录 柳如是诗词

三 董小宛:她把垃圾吃下去,变成糖
附录 冒辟疆《影梅庵忆语》

四 卞玉京:听说爱情回来过
附录 吴伟业《琴河感旧》

五 陈圆圆:所谓红颜
附录 吴伟业《圆圆曲》

六 李香:桃花扇上的金陵往事
附录 余怀《板桥杂记》选

七 寇白门:最美丽的火灾
附录 余怀《板桥杂记‧寇湄》

八:顾媚:动什么别动感情
附录 余怀《板桥杂记‧顾媚》

图书序言

序言

传奇的彼岸


  作为一个资深文学青年,我当然应该在很久以前就知道董小宛和冒辟疆这一对璧人,我知道他们在晚明时候,很美地爱过,然后很伤心地分开,至于是生离还是死别我倒不太清楚,这不怪我,凡是涉及到他们的文字,都更乐于渲染出某种美轮美奂的氛围,一说到细节,全都语焉不详。

  结合了两人别致的姓名,我想像那段压在故纸堆深处的爱情,当有萱草般温存而陈旧的气味,织锦绣片一样繁复华丽的纹理,以及江南的天井里缓缓舞动的幽深寂寞,我想像,雨落如深潭的午后,董小宛和冒辟疆,就在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里醉生梦死。

  让诸位见笑了,没办法,那时,我就是那么一个矫情的人儿,不过,每一个喜欢文学的人,都有过那么一个矫情的起点吧?矫情,也可视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期待:我们不堪此处的平庸琐碎,以为,彼处,有更为浪漫纯粹的生活。

  直到有天,我拜读了冒辟疆的大作《影梅庵忆语》,极其华美的长文,却使我感到了某种破碎,我看到爱情浮光掠影般飘过,内里是和现实并无区别的算计与博弈,还有男人的强势,女人的卑微,当董小宛胼手胝足亦步亦趋地换回一个现世安稳,我感到了作为同类的痛楚。

  没有传奇,没有那种整饬的优美,你真的走近,就能触到那同现实一样粗砺的质地,只是,长大成人的我,不再为此感到悲哀——动不动就悲哀,实乃一种自作多情的撒娇,真正有力的灵魂,能够做到逆来顺受,如随势而动的水,安然地面对任何的飞升与跌落。

  乱世谈爱,实在太奢侈

  秦淮八艳中,除了马湘兰,都赶上了乱世。从明朝,到大顺,再到清朝,又有南明小朝廷掺杂其间,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强者的游戏,弱者本没份参与,却被挟卷于其中,生死只在瞬间。看余怀的《板桥杂记》,葛嫩、王月,皆是绝色佳丽,前者被清军手刃,后者被张献忠蒸食,还有卞敏、顿文、沙嫩等等,或从贼,或遇难,每一位的命运皆惊心动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谈爱情,实在太奢侈了。

  董小宛选择冒辟疆,《影梅庵忆语》里说得很清楚,是债务,以及被征召胁掠的恐惧,让她抓住那根救命稻草死不松手。然而冒辟疆并不想当这个冤大头,董小宛死缠烂打,以性命相威胁,冒辟疆全然不理会,最后还是靠她从前伴游过的钱谦益出手,帮她还债落籍,才使得她终于有了个落脚点。

  陈圆圆也因为相同的原因,对冒辟疆以身相许,阴差阳错的,却成了吴三桂的心上人,演绎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佳话或者丑闻。可是,吴三桂为她做了全世界的叛徒,她也跟了他半生,她仍没法爱上这个男人,前半段,她因为寻求庇护而跟着他,后半段,她为了自保而离开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个绝代红颜的爱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热烈。

  还有柳如是,扁舟拜访钱谦益,气势上是彪悍得可以,究其实质,也不过无可措手时的一次求援;至于顾眉,她择定龚鼎孳,利弊权衡,一清二楚。

  活着不易,美人活着更不易,乱世中的美人,活着尤其不易,她们必须找个男人的肩膀靠一靠,我们以为的爱,不过是被生存本能驱遣着,去寻找的过程。

  两情相悦,不等于生死相许,死缠烂打,不等于之死靡他,也许他们曾经相爱,但是人人更爱自己,毕竟,怦然心动谁都会,但豁出去做个情痴情圣,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本事,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志向。

  细读秦淮八艳的故事,是一个将传奇解构的过程,文艺腔的字眼一一委地,我们看到,人,在自己的命运中苦苦挣扎,尤其是那些女子,她们美丽、纯洁、多情、脆弱,纵然才气纵横,仍然一无所有,生存的本能与情感的热望掺杂在一起,她们谋生,亦谋爱。

  赶上那样一个时代,这种谋求显得格外艰难,孜孜矻矻,跌跌撞撞,多少女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在这路途上,有的人,柳暗花明,有的人,血肉模煳,更多的人,不悲也不喜,只是渐行渐远,慢慢忘了初衷,暮色苍茫时蓦然回首,竟然,已经过了一生。

  这些女子,其实就是我们

  说起来,似乎她们投奔的男人太无情。冒辟疆和吴梅村,面对董小宛们的表白,不是断然拒绝,就是装傻充愣;侯方域,一走了之,并没有和李香到白头的打算;柳如是,一连碰到两个男人,都不愿与她厮守终身,几百年后,想到这些,还忍不住为之不平,为何才貌双全如她们,遇上的都是一个个孱头?

  但再多想一下,乱世中,女人固然命悬一线,男人也常常自身难保,看冒辟疆写他几次逃难,匪盗日劫,杀人如草,路上又身染重病,饥寒交加,这样的他,再承担一个女人的生存,确实勉为其难,陈圆圆她们高估了这些书生的能量,而他们在降清出仕之间的纠结,亦证明,他们除了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内心。

  所以,在秦淮八艳的故事中,那些男人,虽然都是作为网底与暗影出现,却也展示了人性的多层次,苛责当然很容易,只是收获会少得多,不如设身处地地去想,换成自己,又能怎样。看过去的故事,就是有这么一种作用,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多活了几辈子。

  我写这些女子,也常常觉得是写我自己,关于这每一个女子的每一个字,我都曾用心体会,那些意乱情迷的暗涌,执迷不悔的坚持、行行重行行的彷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助,并不是时光能够解决的,在太平盛世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再精明强干的女子,一旦遭遇爱情,马上会呈现出某种古典性来,流年暗转换,人心寂寞依然,她们,其实就是我们。

图书试读

第一章

马湘兰: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锦衾角枕上的缠绵依偎,肌肤与发丝的辗转相亲,仍然抵不过远方那若有若无的面容,当他如海市蜃楼般浮现,这世上所有的男子,都变得无足重轻,隔着红尘三千丈,她的灵魂踉跄着,朝他飞奔。

读一本书,爱一个人,过一生。

很多年前,在CD封面上看到这句话,怦然心动,因它有宁静的美,寂寞的力量,彷彿人生可以这样删繁就简,摈弃芜杂的诱惑,一心一意地,开出一朵孤绝的花。

现在想想,不过是一个漂亮句子。除非放逐到孤岛上,谁能只跟一本书天长地久?就算这一条是为了渲染气氛,好着落到「爱一个人,过一生」上,还是不现实,造化弄人先不说,只需问问自己的心,可笃定做得了自己的主?

大多数人,爱了一场又一场,每次都以为,这一次总该不一样了吧,等到时过境迁,发现不过又是百集长剧中的一个小小高潮,人生的整料,变成了零敲碎打,沮丧,却也只能这样。

能够用一生的时光成就一个辉煌梦想的人,是留给凡人崇拜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我崇拜马湘兰。

豪爽女子的爱,灼热忘我

讲马湘兰的故事,可以省一点力气,她生于明嘉靖二十六年,死于万历三十二年,两头都搭不上乱世,而且,谢天谢地,她的爱人也不是什么士子清流,这些使我终于能够避开政治——政治这东西我不懂,我有的,只是一点常识。

都说马湘兰并不美,姿首如常人,却能为六院冠冕,她的魅力,在容颜之外。

首先是气质不错,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其次聪明,吐辞流盼,善窥人意,光靠这两点,能在秦淮河畔站稳脚跟,但将诸艳群芳全压下,做到金字塔尖的位置,马湘兰凭借的,是一份不让须眉的豪爽。

「豪爽」这个词,不是放在男人身上才成其为魅力,胳膊上跑马拳头上立人,那是孙二娘(水浒传)式的简单粗糙。豪爽是清澈的眼眸,开阔的器局,是对琐屑细事的忽略和遗忘,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的痛快淋漓,豪爽还可以是一往情深之死靡他,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只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豪爽女子,才会有如此灼热忘我的爱情。

这样的女子,怎能不被人爱慕,粉丝成堆呢?

关于马湘兰的豪爽,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她视金钱如粪土,时常挥金以赠少年,比如说小丫鬟失手跌碎她的玉簪,她反而要赞碎玉之声的清脆美妙。蜀锦缠头,步摇条脱,她一概不放在眼里,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尽可以放松心情,不必在谈笑风生的同时,提防她话语中的埋伏,猜度她下一步的举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读完了,最大的感受是颠覆。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秦淮八艳的故事已经 quite 熟悉了,从一些古籍的只言片语,到民间的传说,再到各种影视作品的演绎,她们似乎都是固定的人物形象。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故事”,可能只是人们基于某种期待或想象而构建出来的,而非真实的记录。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传说,反而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去一一辨析,去质疑那些被当作“事实”流传下来的说法。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李香君的章节,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她描绘成一个纯粹的爱国女性,而是深入探讨了她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以及她作为一个女性,在权力漩涡中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影响力,去争取某种程度的自主和生存空间。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复杂、更具张力的人物形象,而不是一个扁平化的符号。她不是被动接受命运的,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主动地去“谋生”,去“谋爱”,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笔触非常细腻,而且叙述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读起来引人入胜,一点也不枯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马守真这一章节时的手法,没有一味地强调她的艺术成就,而是通过对她与当时社会名流交往的描写,揭示了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所扮演的隐秘角色。作者并没有直接下定论,而是通过列举史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马守真作为一名女性,如何在复杂的官场和商界中游走,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影响力来保护自己和家族。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反而更加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和深度。我感觉作者不是在写一本通俗的历史读物,而是在做一项严谨的学术研究,但又避免了学术著作的枯燥,将深邃的洞察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叙述中。书中很多细节的描写,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能看到那些风华绝代的女子,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是如何努力地“谋生”并追求自己“所爱”的。这本书让我对“秦淮八艳”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智慧、有追求的鲜活个体。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往往会受到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误读”,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对秦淮八艳的“拨乱反正”,更是对我们解读历史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比如,书中对马湘兰的解读,并没有将她简单地视为一个才貌双全的歌妓,而是将其置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她如何凭借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商业头脑,成为一个成功的“文化企业家”。她不仅仅是为达官贵人提供艺术表演,更是通过经营自己的“品牌”,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和自由。这种将古代女性置于经济活动主体来分析的视角,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谋生亦谋爱”这句话的深意,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更是一种生存策略,一种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争取自主权和尊严的方式。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定性的,更需要是定量的,需要看到她们在那个时代的实际作为和影响力。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我早就听说了,之前在书店里无意间看到过,但当时并没有立刻购买,可能是因为名字里“误读”二字让我有些犹豫。我一直觉得秦淮八艳的故事流传甚广,大多是民间传说或者文学作品中的演绎,总觉得她们的形象已经足够鲜活,再“误读”下去,会不会反而削弱了她们原有的魅力?但最近偶然和一个朋友聊起这段历史,她强烈推荐了这本书,说里面有很多颠覆性的观点,而且旁征博引,非常扎实,让我对“误读”有了新的理解。她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历史人物,都是经过时代的滤镜和大众的想象堆砌而成,未必是她们真实的样子。也许这本书的“误读”,恰恰是为了拨开迷雾,让我们看到一个更接近真实、更立体、更有人性的秦淮八艳。光是这个角度就足够吸引我了,我期待着它能带来全新的视角,让我对这些风华绝代的女子有更深刻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红颜祸水的”或“才女佳人的”的标签之下,而是去探寻她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作为个体的挣扎、智慧与选择。

评分

我最近正在看这本书,感觉作者在解读秦淮八艳的时候,跳出了传统史学和文学评论的框架,用一种非常新颖且带有现代史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秦淮八艳的书籍,大多是围绕着她们的才情、美貌或者爱情故事展开,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似乎更关注的是这些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如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及她们的“谋生”之道。比如,书中对顾横波的分析,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她的诗词唱和,而是着重于她如何利用自己的社交网络和资源,在动荡的年代里保持家族的稳定,甚至是为朝廷输送人才。这种对女性经济能力和政治影响力的挖掘,让我对她们的认知有了极大的提升。我之前可能更多地将她们视为被动的牺牲品或者被动的玩物,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她们其实拥有着相当的能动性和智慧,她们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也是主动的塑造者,她们的“爱”与“生”都充满了算计和考量,但这不贬低,反而凸显了她们的生存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