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溪行 王万春作品集

缘溪行 王万春作品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王万春
  • 缘溪行
  • 诗歌
  • 现当代诗歌
  • 中国诗歌
  • 文学
  • 艺术
  • 文化
  • 作品集
  • 诗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艺术家王万春2009年至2014年艺术创作画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万春


  1956生于宜兰,十七岁开始接触绘画,二十一岁进入国立艺专学习雕塑,三年后放弃雕塑的学习,开始修绘画及音乐。
二十三岁开始第一次个展,至今个人展览多次,其中以八十七年的「剧场风景」为其巅峰时期。

  他的风格多变,演变的阶梯明显,创作中少有重复的模式,熟悉的套路总是令他厌倦,不断的实验、创新成了他一贯的风格取向,在这多向的风格中隐约有一种共通的样貌,那就是—安静、空灵、沧桑、疏离和无尽的漂泊感。还有些是源于他孤独的天性,有些是对困顿生活的领悟,他运用电影剪辑的手法与中国造字的原理,结合成一套属于他独特的绘画语言,这氛围虽有些冷僻、边缘,但却极富原创性,这也是他自始至终未曾改变的追求方向。

  展历
    Wang, Wan-Chun(B.1956)
    出生于台湾宜兰苏澳,国立艺专毕业
    1980 美国新闻处个展
    1983 台北,春之艺廊个展
    1987 台北,永汉画廊个展「剧场风景」
    1989 台北,永汉画廊个展「夜与黎明」
    1989 台北,夜与黎明,春之艺廊
    1990 高雄,串门画廊个展
    1991 台北,诚品画廊个展
    1992 台南,新心画廊个展
    1993 台北,台湾画廊个展
    2000 台北,汉雅轩画廊个展,「视像外的意象」
    2004 台北,台北MOMA画廊个展,「境与我」
    2006 台北,台北其玟画廊个展,「青春与激情的招魂术」
    2007 北京,798艺术区D09—17个展
    2008上海,五角广场800号艺术空间
    2011台中,红野画廊个展
    2011台中,红野画廊个展,「缘溪行」

图书目录

06  奥德赛与捕鱼郎交换行舟:读王万春《缘溪行》 文/黄智溶
When Odysseus Swapped Boats with a Fisheman : an Essay for Wan-Chun Wang’ Painting “Strolling by a Streamside” By Huang Chih Jung
08留白的静思 孤寂与救赎 人生如梦亦能踏实的王万春 文/黎巧倩
Pondering in Endless Space : Wan-Chun Wang’ Solitary life ,Real life By Viviane Lee
12 王万春简历
Profile
14 油画
Painting
78 剪纸
Paper-cut

图书序言

奥德赛与捕鱼郎交换行舟
  ──读王万春《缘溪行》               ◎黄智溶

  告诉我,缪斯,那位精明能干者,
  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城堡后,
  飘零浪迹的经历。                  
───荷马《奥德赛》

  虽然,我无意将一个人的生命比喻成一条长河,但回想起,我们那一辈年轻时探索艺术,竟有一股如高江急崃般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气势。如今,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条历经千巖万壑的的溪流,已经开始和缓地漫延到草泽纵横、鱼鸟躲藏的出海口了。

  当然,我们还能在画家王万春的画面上,找到昔日荒诞怪异的人物与动物,孤寂阴翳的图像,与精密微调压缩的空间感。但似乎还有一弯潺潺溪流,或者一条细丝般银白的海平面,隐隐约约、似有若无地,如掌纹般,出现在画面的某些不显眼的角落,它有时像蛇一样潜潜熘过;有时,被阻挡在土堤外,只让我们遥闻幽细的浪涛声。

  就像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那一位东晋太元时的捕鱼郎,王万春向我们暗示,他的人生已经饱饫了,两岸繁花似锦的桃花源了,此时此刻,他是以一种优游自在的心情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或者说,他以这种心情邀请观者,进入他艺术世界里缤纷的桃花源吧!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也常常是最暗藏生机勃发之处,在此支流密佈,河海交会的港口处,许多舟楫即将扬帆启程,许多奥德赛即将出海冒险。

  在此,我们转换另一套西方的说法,在攻破了艺术的城堡之后,我们的英雄,应该回到家乡──伊萨卡,还是开始他的浪迹天涯呢?

  再一次的航行,事实上,是很疲惫的,因为,你好像已经拥有许多的荣誉和勋章。未来,你将与独眼巨人搏斗,你将用粗壮的绳索,把自己紧紧绑在桅桿上,躲避海妖塞壬,她那充满挑逗与诱惑,掺了迷药的歌声,你将在茫茫的大海上,独自再一次漂泊十年。

  但是,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是如此容易令人乏味,未知的旅程总是充满着奇异的冒险,不断地引诱着你,那么多的珍珠、珊瑚、销魂香水,在等待着你,所以,我奉劝你──精明能干的艺术家,永远不要停留,在缘溪行,探索两岸明媚的风光之后;还要继续扬起你的风帆,航向你未知的艺术之旅吧!

  让伊萨卡常在你心中
  抵达那里是你此行的目的
  但千万不要匆促赶路
  最好多延长几年             
───卡瓦菲斯《伊萨卡岛》    


  留白的静思 孤寂与救赎 人生如梦亦能踏实的王万春
                                                  文:黎巧倩

  初次接触王万春的作品,观者常为他画中强烈、深沉的孤寂感驻足吸引,甚至被交杂诗意与诡异的意境感到震摄。不免好奇,这位出生宜兰滨海小镇的画家,是位隐士;还是一名看破红尘的带发修行者?

  1956年,画家王万春生于宜兰五结乡的渔村。少时曾受蓝清辉与陈忠藏的画作之触动,矢志成为画家。二十九岁那年母亲骤逝,造成内心思想上极大的变化;开启而立之年后的半隐居生活。王万春深信远离尘嚣能有较多的时空来省思自我,且必须唤醒「潜藏心灵暗处的脉动」,否则「再长的沈淀也是枉然」。

  回首创作数十载,王万春认为在卅岁后「一种成熟的绘画样貌才逐渐地清晰」。八零年代末,曾醉心戏剧拍摄的画家创作了黑白色调、诗意浓郁的纸墨拼贴「剧场风景」系列,可明显察觉他未来风格奠立之雏形--渺小人物与动物衬托背景的留白广阔;而生活常见的物品点缀其中。偌大的空间亦象征了时间的缓缓流动。画家犹如「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独自回溯自我人生的同时,也静观着旁人的生命点滴。
 
  王万春早期创作的水彩作品,色调明亮柔和、笔触细致。1991年因嵴骨损伤而不再绘制水彩画,改採压克力或油画颜料创作。画风上整体转变为厚实的笔触与深沉的色调,人称之「冷异画境」。尔后也开始创作不少充满怪诞奇想的剪纸作品。

  王万春知名的油画系列作品「弱不好弄」,取自左传的典故:「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此系列中,常见「老人脸」的孩童有着成人般的高大身躯。2009年的作品内,巨人般的人物耸立在画面中央,直击大地的雷霆预示了恐怖的暴风雨即将来临。沼泽地四布突起的尖刺,也许是人物行进时留心抬脚的原因。老人样的孩子还须手持利刃,针对来者不善的乌鸦。肚上那条看似像脐带的绳索,在争斗中不慎已被恶鸟「先将一军」咬断了。远方的天空依旧万里无云,有人正在充斥电线桿的「文明之地」,悠闲地施放风筝。相较于前方的争斗与蛮荒,氛围迥异的世界同时存在、分庭抗礼。原野上有个布条标语,揭露了作品的名称。王万春在画作中常使用「文字与图片之组合」的表现方式;也是他认同万物如「阴阳二元」有着相互搭配与平衡之关联。典故本指有些孩儿从小不爱游逸嬉闹;却可引申为人「生于忧患」的意涵,每个人长成后则须面对人生中不同的挑战与竞争。童年的单纯与快乐是那么短暂,战战兢兢与劳碌一生后才能「死于安乐」。

  王万春的油画中,天空总是佔据画面上最多的比例。作品「消失前的纪念」与「海的唿唤」中,亮丽蓬松的「卷积云」即将随风吹逝,隐含世事之瞬息万变。「消失前的纪念」里,身形修长的女性站在一个竖立许多立柱的场景,如一名初访此地的游客面对着相机的镜头捕捉。是独自出游的女士在异地遥想心事;还是她是个在他人心海中被人幽幽想念的对象?从远方飘来的漫天云朵,将会一点一寸地吞没这天、这地,与她的孤独身影。此时分佈井然、矗立在荒野中的白色立柱群不禁让人联想到纪念碑…。「海的唿唤」里,男子像在对放生的鸟儿说出祝福的话语;抑或是手中牵引一只翱游在真正鸟群间的纸鸢。也许他是在幻想,展开双臂就能和候鸟一样自在飞翔、自由迁徙。干涸贫瘠的石地上,却有一小株植物安静怡然地生长着。明亮的团云与晦暗荒芜的石块,不知何者才是生命中的「海市蜃楼」?天和地犹如隐喻的「海」一样广阔,人生时须转个心念、亲近大自然能让人的心胸变得更开朗!

  迥异于油画的表现方式与内容,王万春的剪纸作品多以人物或怪物为主体,例如极为诡异的氛围如作品「悲伤之夜」与「鼾」。奇异的情节搭配背景对比鲜艳的用色,观者好像在看一本无字的神话故事书。「鼾」中的人物,唿声震天。不知此刻,他的「浅意识」正在上演哪一出戏;还是他正巧「灵魂出窍」,球状的灵体俯瞰着睡梦中的自己?「悲伤之夜」中,有着会飞的半圆体、梯子与长翅的纸片人。倒榻的建筑物、毛色深重的乌鸦及身缠藤蔓的不完整人物,犹将画面中的「重量」向下拉扯,置中的白色半圆似乎快要被引爆,跟着建筑物蹴然倒下!半身人物木然的表情,好像心已被掏空。明明是绿意盎然的季节,却只见乌鸦无情的报信与哀伤的气息。画作边缘的白色处,不知是人物的泪滴;还是暗示这事件是记忆犹新的泛黄回忆。人世无常,有些事情总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经过多年仍无法淡忘。

  王万春的作品,许多是对生命的体悟与哲思,难以分辨何者为幻、何者为真。画面中的留白之处,其弦外之音不禁使人低回品味。作品中的人物、场景、及日常生活的物件,像在相互对话或是与观者交谈。人物通常代表画家本身,亦可让观者融入个体的生命经验来体会作品中的场域。人类何其渺小,生命中却又充满太多变数与苦痛,与其恣意狂放情绪,不如暂时隐遁山水沉淀--「宁静」地释放痛苦,不失为一种抚慰心灵的方式。王万春多年来即使经历生活上的种种变动,心中永远秉持年少时期的梦想--做为一位单纯、爱好自然的画家。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