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国纪实

满洲国纪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满洲国
  • 历史
  • 纪实文学
  • 东北
  • 近代史
  • 伪满
  • 日本侵华
  • 历史研究
  • 社会
  • 文化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东北,广阔的平原、肥沃的土地,在纷乱的民国初年,吸引着一个个国家民族的大梦。

  隔海的日本渴望从此踏进亚洲,北方的俄国冀望向南推进,灭亡的大清帝国抱着在故乡复兴的悬念,但在平原的心脏,军阀张作霖仍在当家作主。

  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在列车上。潜伏已久的各种势力按捺不住,满洲国即将开始它短暂的一生……

  本书从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始,直到满洲帝国灭亡作结,基于史实资料,描写日、满、俄、中各路人马的明争暗斗,以生动的人物描写,带出激烈复杂的政治角力,「满洲国」这个在历史中短瞬的名词,也因此有了鲜活的血肉。

  本书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基于满洲国的史实,写出了满洲国从酝酿到败亡之后的完整「演义」,众多军阀、日将、政客、外相怀着各自的目标理想,在这个日本扶持的魁儡国度中,展开一场场从广到微的明争暗斗。

本书特色

  台湾关于满洲国的研究并不兴盛,此书为极少数台湾产出的专书,虽然不是学术着作,但仍被学者称为「中肯」。中肯之余,本书也有章回小说的跌宕起伏,过程峰回路转,人物描写生动。虽然因成书年代而在立场上偏向国民党正朔,但对日本军方的描述并不刻版。对抗战前民国人物也有不少描写。对民国史实及历史小说有兴趣者有吸引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念慈


  生卒年不详。

编者/蔡登山

  一九五四年生,台湾台南人,淡江中文系毕业。曾任高职教师、电视台编剧,年代及春晖电影公司企划经理、行销部总经理。沈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二十余年。

  一九九三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荣获一九九九年教育文化金钟奖。着作有:《电影问题.问题电影》、《往事已苍老》、《人间四月天》、《许我一个未来》、《人间花草太匆匆》、《人间但有真情在》、《传奇未完──张爱玲》、《百年记忆》。

图书目录

一 引子    4
二 同洲二帝    6
三 逼宫    8
四 郑孝胥与罗振玉    12
五 出宫后的溥仪    18
六 天津时代的溥仪    22
七 中日外交与东北关系    26
八 日本人与张作霖    30
九 张作霖三度入关    37
十 张作霖死后的东北    40
十一 九一八事变经纬    43
十二 九一八事变    48
十三 保障佔领与吉林易帜    52
十四 九一八与中日外交    56
十五 事变后的关东军    58
十六 事变中的黑龙江    62
十七 九一八事变与段祺瑞    66
十八 东北政委会与张景惠    70
十九 淞沪战事与东北局势    76
二十 东省特区的剧变    80
二十一 九一八事变与苏俄    86
二十二 东北政委会复会与解消    92
二十三 「满洲建国」中关东军干部    99
二四 「建国」勐运动与旅顺「行在」    103
二五 长春更名「新京」    107
二六 国务院集权与马占山再起    112
二七 国联调查团在东北    117
二八 马占山抗战    127
二九 东省特区转变中    130
三十 日本对「满」国策决定    134
三一 特区大洪水与「中央化」    138
三二 日本脱退外交战    142
三三 「满洲」建设与「日满一体」制    146
三四 苏俄与「满洲国」    152
三五 「满洲国」日本化    158
三六 「满洲国」与华北    162
三七 「满洲帝国」出现    169
三八 「满洲国」组织法批评    173
三九 石原菀尔与协和会    177
四十 「满洲帝国」两代「宰相」    181
四一 关东军与关东州    185
四二 关东军解决「满变」腹案    189
四三 「日满一体」制进展    195
四四 孤寒的「满洲皇帝」    203
四五 苏俄魔手伸入「满洲」    207
四六 「满洲帝国」自然解消    215
四七 「满洲国总结算」    223
四八 末尾语    231

图书序言



  「不到满洲,不知中国的博大」,掌握住「满洲」(东北),便能奄有中国大陆。这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多的前例。就是毛泽东「王朝」,假如不轻易的窃据了「满洲」,又怎能「长成壮大」,席卷中国,那样的迅速?这是从「地利」来论成败,至于中共发展的因素种种,当然别有所在,不在话下。

  「满洲」是远东的火药库,外国的评论家早已有过评价。满洲问题是世界二次大战的前序,这是不容争论的事实。由甲午的中日战争,而三国干涉,而日俄战争,而沈阳事变,而七七事变,淞沪战争,以至日德义三国同盟,德义在西方得手,日本便偷袭珍珠港,进取东南亚,形成世界性的二次大战。

  「满洲国」是沈阳事变的产物,也就是甲午战争的「战场」,三国干涉的「问题」所在地,日俄战争的「目的物」。日本不赢得日俄战争,不能继承俄国,攫取南满,不至生窥伺中国大陆的野心,便不会有这一连串的不祥「事变」。

  日本人由吃得「满洲」这一树甜枣,欣欣自得,而动了兼併满洲,强吞下一粒「炸弹」,欲罢不能的出演了「取中原」、「下南洋」、「珍珠港」,连台武戏,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的无条件「降伏」,这是一粒「炸弹」之赐,实在就是不懂得「适可而止」的至理明言。

  然而「适可而止」的一句话,说来何等轻松,做起来何常容易,得意忘形的人类通病,有几个真能「悬崖勒马」?我们于此不禁对「行易知难」的说法,多一层怀疑,转认爲「我的朋友」胡适之的「知难行亦不易」那话儿,倒不是不有些道理。

  「满洲」的地大物博,「满洲」的人口不多——只有三千多万人——「满洲」的民性醇朴,以前有过一种评论,统治满洲的「统治者」并不需要怎样雄才大略,尤其像张学良承袭他老子张作霖的余荫,一九二八,在他老子被日本人炸毙皇姑屯之后,登上「关外王」的宝座,他如果能够脚踏实地,认清环境,把握立场,做他对国家民族应做的事,他自己今日可能还雄踞东北,称霸一方,何至作囚阶下,顚沛流离。

  日本存人存心侵略,造成「沈阳事变」,这是事实。但我们对东北地方最高军政当局,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兼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应负的失守国土,殃及人民的重大责任,岂能轻轻放过。

  中国人——不,苏俄籍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感激张学良不过的。没有张学良西安事变,引狼入室,远逃西北的毛泽东一群,怎会「问鼎」中原?日本降伏以后,苏俄偷偷的把「中共」带进「满洲」,不是利用张学良的名义,号召「人心思汉」的东北老百姓,更将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和一些旧干部如高崇民,于毅夫,刘海涛等,派爲东北各省主席,团结东北人士,又怎能囊括东北,如彼之速?

  今后世界风云,中国命运,固然尚在未知数中,但「满洲」——东北的地位,佔有重要性,「满洲」的动态及其变化,对世界的趋势,具有甚大的影响,从而中国的未来,也就看满洲怎样的「动」,怎样的变。这当然不是说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对中国的未来,没有他们的重大价値。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写这「满洲国纪实」,绝不是祗说开元天宝的旧事,以爲满足,我愿与读者,相互共勉的,是「鑑往事之得失,策励来兹。」

图书试读

二五 长春更名「新京」

「奉天运动」的勤民楼

天安门封官,输却毛朝真戏剧。勤民楼开国,居然前代旧威仪。

溥仪及侧近诸人,由旅顺赴汤岗子在对翠阁住了一星期,公开的接见中外(日)人士。东北各省区的请愿代表、欢迎代表、及各省区文武首长,都到汤岗子进谒。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关东州长官山冈万之助,满铁总裁内田康哉等,也先后往谒致敬。

先一日,新政权准备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以下各委员抵汤岗子,三月五日陪同溥仪,乘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特备专车,由汤岗子起程北上,沿途各站中日居民,均在站迎送,尤以沈阳南满站,逢迎至盛,奉天省市首长,各法团代表,齐集车站,本庄繁中将也率领关东军干部,在站候接。溥仪在暸望车,对迎送行列照了一面,就邀本和他的高级干部,及中国方面省市首长登车,在客厅小坐片刻,专车续开北上。

抵长春车站,迎接如仪,溥仪是晚下榻大和旅馆,并在旅馆餐厅,由建国大典筹备处督办熙洽、张仁乐,长春市长金壁东——肃亲王之子设备盛宴,奉迎「圣驾」。这一班攀龙附凤的新贵,和扈从到长的遗老亲贵,都照旧日仪式,行跪拜礼,极光怪陆离之至。

六日爲「满洲国开国大典」举行之日,长春——新京的房屋,本来很少鉅宅大厦,以往最大的官员,不过一道尹,官署也狭小异常,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只有征用吉黑榷运局的旧址,收买附近土地,加以扩充,内部粉饰装潢,将就使用。榷运局办公的大楼,下面即作爲客厅,楼上用爲「皇上」办公,及接见外宾,所谓勤民楼,就指此楼。是日开国盛典,就在勤民楼举行,中日要人,准时齐集,首由张景惠以「准委会」委员长,宣佈「满洲国」准备经过,奉戴旧主「宣统皇帝」,爲「满洲国」元首,就任「执政」,随将执政奉戴文,及「满洲国」「执政」大小印信,恭送溥仪之手,溥仪亦起立接受。旋由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中将,代表日本文武致祝词,内由康哉、山冈万之助也都分别致词,爲「满洲国」执政阁下及三千万人祝福。最后溥仪起立,简单的答谢一番。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