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未成年的想像共同体──读高翊峰《泡沫战争》 陈芳明(政大台文所教授) 想像力极其丰富的高翊峰,完成《幻舱》与《乌鸦烧》之后,又完成一本长篇小说《泡沫战争》。很少有一位小说家如此偏爱幻想自己成为顽童的一员,尝试从年幼的心灵看待这个世界。整个故事设定在一个叫做「新城」的社区,忽然在一夜之间,由小孩来接管。放眼台湾文坛,似乎从未出现这种文体,既不像顽童历险记,也不像哈利波特,完全让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来取代社区里的成人角色。在故事中的许多段落,看来是如此虚幻。但是,叙述过程却又好像如现实那般。他们有成人世界的圆熟思考,在处事之际却又不脱稚气。整本小说读来,虚虚实实,既是魔幻,也是写实。
这是一种解释型的故事,但也不是属于典型的后设小说。作者似乎要告诉我们,每个成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或反过来说,每个小孩都渴望变成大人。故事的叙述节奏非常快,时间的速度却很慢。那是从夏日枯水期,横跨台风季,终而进入秋末初冬的事件。如此漫长的时间过程中,山里的一个社区被小孩子佔领,却又没有惊动外面的世界。好像孤立地从社会脉络中抽离出来,单独发展出一个荒谬而合理的故事。这个叫做新城的社区长期缺水,向公家机构申请水管,迟迟未获得回应。对于水的焦虑,使一群小孩感到不耐,他们下定决心接管社区的管理委员会。他们成功佔领了社区管理室,故事于焉展开。
这本小说非常具有高翊峰的特色,他容许许多幻想都像事实那样,不仅有时间感,也有合理性。他的遣词用字,有时近乎写诗的境界,带着美感,充满跳跃切断的句子。他书写的最大祕诀,便是让体内的一颗童心完全不受拘束,勇于幻想,敢于动用周遭所有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鬼魂,在他笔下都可供差遣驱使。生命与幽灵之间可以互相出入,具有和谐与矛盾的辩证关系。虚实相间的书写方式,使故事的空间无形中加宽加大。如果没有赤子之心,就不可能完成富有叛逆与反抗精神的叙事。
高翊峰到底要传达怎样的信息?缺水缺电,是我们这个海岛的自然性格,能源议题始终是世世代代的共同焦虑。小说特定选择在孤立的社区发生事件,必然有他的微言大义。如果放大来看,社区的故事就是台湾历史的缩影。当年轻世代对掌权的成年人感到不满时,自然会情不自禁萌生夺权的欲望。小说中的主角高丁率领一群小孩,进入社区管委会质疑主委。被枪击死亡的主委,仍然还是以鬼魂的姿态回到人间。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他们禁止所有的大人进出社区,不容许他们上班,也不容许他们与外面的世界联络。剎那之间,社区立即变成乌托邦。他们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吃的问题,以及权力接班的问题。
高丁扮演发号施令的首领,把社区所有的小孩组织起来。一方面建立门禁,一方面也维持社区秩序。在社区里,年龄分成三个阶层,一是未成年,一是成年人,一是老年人。当小孩子负起种田的责任时,他们动员老年人加入劳动的行列。这些老人的心灵比较接近小孩,不像成年人那样对任何事情都很冷漠。
但是,在高丁的组织之下,所有的社区人口都投入不同性质的工作。分工的方式近乎公社组织,不同年龄层,依照体力的差异分配工作。成年人负责饲养肉鸡,清扫鸡舍,整理落叶,腐叶堆肥,使日常生活井然有序。
高翊峰的想像力尤其丰富,常常会有别出心裁的情节。小说里其中一个重要主轴,便是小孩必须与社区四周的野狗对抗。写到小说末端,在一个停电的晚上,有些小孩的背影竟然被野狗叼走。背影被叼走的后果是什么?社区的老人说:「失去背影的孩童,会一辈子容易恐惧,即便他们长大了,也会变得胆怯懦弱。」这是台湾民间乡野传说的变形,小孩子被魔神掠走,就会失魂落魄。这些突如其来插入的枝节,为整个故事添加更多的神祕与奥妙。
《泡沫战争》的命名,非常童话。故事始于孩童的的吹泡游戏,终于所有的想像都变成泡影。这是一部小孩拟仿大人的寓言小说,刻意让成人幼稚化,也使儿童成熟化。高翊峰构思这部小说时,太阳花学运还未发生,反核运动的被驱离事件也未曾出现。读完小说后,却惊觉好像预言了即将发生的事件。有些场景,与当代社会的新闻事件非常雷同,恍惚中,好像经历了二○一四年三月至四月的群众运动。那些掌握权力的成人,往往是优柔寡断,贪生怕死;而敢于冲撞的年轻反对者,怀抱着巨大梦想,充分展现他们的纪律与智慧。青年世代,往往不易受到年长者的祝福,最后都换来他们的蔑视与诅咒。
高翊峰的小说,当然不是用来对号入座。然而,文学的想像力无远弗届,随时随地会释出一定的效用。没有任何针对性的作品,有时可能巧合地对应了现实世界的动荡起伏。这本小说,不时出现B. B. Call用语,显然是以二十年前的历史记忆为背景。但是,小说一旦描述真实的人性,就难以受到时空的限制。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凡是涉及人性处,便会触及心灵底层的沉沦与昇华。无论是幼年、成年或老年,都不免具有无可掩饰的幽暗面。一旦与权力挂勾时,人性的邪恶便坦露出来。小说中的少年,是具体而微的人性演出。带着小小恐惧、微微喜悦读完全书,不能不为高翊峰捏一把冷汗。在某些转折处,觉得他可能无以为继。但他终究能够完成漂亮的翻转,写出这样一部未成年的想像共同体。
二○一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木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