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领先读历史8:品味元代

中小学生领先读历史8:品味元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元朝
  • 中小学
  • 历史读物
  • 历史普及
  • 文化
  • 教育
  • 青少年
  • 品味历史
  • 历史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起认识疆域辽阔,铁骑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族~元朝☆

  勇敢善战的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了元朝。元朝的疆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还要辽阔,其陆海贸易都非常兴旺,对于中西方的文化或科技上之交流,都具有相当大的贡献。现在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个超级帝国,一探其霸业的秘密。

  让我们一同走进时光隧道,打开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宝藏

  《中小学生领先读历史》系列共有10册,自夏商周开始,到清朝结束。内容十分真实的呈现历史原貌,对于历史人物有着中肯的评价。除此之外,也涉猎了一些民间故事、传说杂记,不但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也突显了东方特有的韵味。作者略带趣味、幽默诙谐的讲述过往故事,再搭配大量缤纷童趣的彩色插画,让每个孩子一翻开书都会趣味盎然,爱不释手。

本书特色    

  快乐读、轻松记,「中小学生领先读历史」让你一读就通!
  每页的幽默插图,与文字搭配无间,可读可看,让人印象深刻,轻松记忆。
  流畅的文字,平易近人的说明,让人轻松读历史。
  诙谐逗趣的漫画,为历史故事做了最佳的诠释。
  丰富新意的编排,让人耳目一新,体会无压力的学习。
  全书看完还有清楚的帝王表整理,可再次复习各朝代与帝王的更替顺序。
  严选朝代事件记忆卡,让你学习记忆力UP UP~

名人推荐    

  历史专栏作家★余远炫
  儿童文学作家★马景贤
  台北市新生国民小学校长★邢小萍
  鹿江教育基金会董事★张采珍
  ──诚摰推荐──
少年史家探幽录:中古风云的侧影 本书并非聚焦于元代历史的恢宏叙事,亦不涉猎科举制度的深层变革,更不详述蒙元帝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扩张与文化融合。相反,这是一部旨在带领小小历史爱好者,从更细微、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中古时期社会生活侧面的读物。我们的目光将投向那些被宏大叙事往往忽略的角落,探寻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点滴印记。 卷一:市井烟火与匠心独运 我们不会详细剖析元大都的规划蓝图,而是深入古代集市的喧嚣之中。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一个普通的陶工是如何选择他的泥土,又是如何凭借一双手艺维持生计的?我们将细致描摹当时的店铺招牌、货物陈设,甚至包括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时的神态与语气。 书中会生动再现南方水乡的驳船上,那些贩卖丝绸、茶叶的商贩们的生活图景。他们如何应对漕运的艰辛?他们的家庭结构是怎样的?我们会展示一些出土的日常器皿——不是那些昂贵的青花瓷精品,而是那些磨损严重的碗碟、日常使用的工具,从中解读出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习惯与审美情趣。 此外,我们将聚焦于手工业的传承。例如,在徽州地区,那些精于雕刻的木匠们,是如何将家族技艺代代相传的?他们是否有自己的行会组织?他们的作品中,除了实用价值外,还寄托了怎样的民间信仰与期盼?这些细微之处,构筑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古代生活画卷,与宏大的政治更迭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手作的温度”,而非“权力的重量”。 卷二:风雅颂与民间戏曲 本书不会深入探讨元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会详细分析关汉卿、王实甫的生平。我们的视角将更贴近观众与艺人本身。 我们将探访古代的戏台——不一定是富丽堂皇的府邸戏楼,更多是乡间广场上的简易戏台。在那些场次之间,戏班子是如何迁徙的?他们的衣箱里装着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服和道具?当鼓点响起,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伶人,他们扮演的侠客、才子、村妇,如何映照了他们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还会涉及古代的娱乐方式,比如棋类游戏(不限于围棋,更关注如“叶子戏”这类更普及的娱乐活动)的规则与流行区域。我们会介绍一些流传下来的童谣和节令歌谣,这些口头文学是民间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它们记载了孩子们在不同时令下玩耍的场景,以及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朴素理解。这些碎片化的文化信息,共同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们在压抑环境下的乐观与韧性。 卷三:知识的微光与朴素的哲学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目光投向普通知识分子的世界,但绝不涉及复杂的理学思辨或官方史学著作的解读。我们感兴趣的是那些在乡间授业的儒生,他们的学塾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会描绘一间简陋学堂里的景象:孩子们如何在昏黄的油灯下抄写经文,先生是如何纠正他们的笔误,以及他们放学后可能会进行哪些简单的户外活动或游戏。重点在于“教育的普及性”与“学习的艰辛”。 此外,我们还会搜集一些古代的民间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它们往往简洁、直观,包含了对农时、人际关系、道德准则的深刻洞察。这些短小的语句,比长篇的论述更能展现普通百姓的处世哲学——务实、坚韧,并对天道抱持敬畏。 例如,我们会探讨古人如何看待“节气”与“农耕”的关系,那些关于播种、收割的知识,是如何通过世代口耳相传,并在实际生产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这不是学院派的气象学或农学研究,而是活生生的、与土地紧密相连的生存智慧。 结语:历史的温度 本书的宗旨,是让读者明白,历史并非只有帝王将相的功过,更是由无数平凡个体织就的复杂挂毯。通过这些生活细节的重构,我们希望小读者们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理解古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对“过去”产生一种亲近感,而非遥远的敬畏。这是一趟深入日常生活、体察人间烟火的考古之旅。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引言    1

1蒙古人的祖先2
鼓风箱.太阳的孩子4
苍狼和白鹿生下蒙古人7
圣母五箭教子9
身必有首,衣必有领12
世界的主宰—长生天14

2成吉思汗生于「黄金家族」16
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18
合不勒汗出丑20
没做成亲家变仇家23
铁木真是一个俘虏的名字25

3成吉思汗的坎坷童年28
铁木真九岁娶妻30
铁木真一家被赶出贵族行列32
母亲拿红缨枪追赶手下34
他们靠採集野果维生36

 4王罕和铁木真的恩怨情仇40
铁木真把贵重的皮袄献给王罕42
篾儿乞人抢走铁木真的妻子44
铁木真消灭篾儿乞部落46
背信的父亲,宽宏大量的儿子49
破碎的「父子之盟」53
 
5结拜兄弟变敌人56
三次结为「安答」58
札木合的逐客令60
十三翼之战62
反铁木真的札木合联盟64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不能有两个皇帝66

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70
消灭世仇塔塔儿人72
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74
成吉思汗的含义76
圣旨「大札撒」78
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80

7重用人才和爱交朋友的成吉思汗82
治理天下的能工巧匠—耶律楚材84
廉洁正直的耶律楚材86
诚实的哲别受到重用88
忠诚的掌印官塔塔统阿90
塔塔统阿造字92
丘处机一言止杀94

8成吉思汗的箭
瞄准金国和西夏96
「上帝之鞭」在战场坠落98
祕而不宣的死讯101
金国和蒙古的仗打了一百多年103
成吉思汗临终前定下灭金策略106
拖雷代替窝阔台而死108

9铁骑纵横欧亚大陆110
花剌子模的讹答剌惨案112
第一次西征114
从伏尔加河打到多瑙河116
降临欧洲的「天兵天将」118
四大汗国120

10兄弟争夺王位122
人才济济的金莲川幕府124
美丽的贤内助—察必王妃126
蒙哥汗死在战场上128
漠南一个可汗,漠北一个可汗129
亲兄弟间的战争132

11蒙古人建立元朝134
一人亡了一个国家136
被围困五年的城市138
不杀俘虏的皇帝140
直取临安142
  马可.波罗游中国154
被皇帝召见的威尼斯商人156
东方皇帝与西方教皇通信158
金发碧眼的中国大臣161
《马可.波罗游记》的诞生163

12马背上不能治天下144
放牧、种田都重要146
心胸最开阔的皇帝148
八思巴发明「八思巴文」150
郭守敬扩展大运河152

13马可.波罗游中国154
被皇帝召见的威尼斯商人156
东方皇帝与西方教皇通信158
金发碧眼的中国大臣161
《马可.波罗游记》的诞生163

14只维持九十八年的元朝166
人分四等168
一斗米换一斗珍珠169
开河的悲剧172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173
元朝灭亡176

15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元曲178
蒸不烂、捶不扁的铜豌豆—关汉卿180
感天动地窦娥冤182
《西厢记》—愿有情人都成眷属185

16元朝的书法和绘画188
书法、绘画双绝的赵孟頫190
赵孟頫和他的书法之家192
只留清气满干坤194
不信鬼神的王冕196
差点被烧毁的国宝198

17元朝的科技成就200
黄道婆流落他乡202
纺织家黄道婆204
大科学家郭守敬206

帝王世系表21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总觉得少了点“活”的滋味。历史,不应该只是年表和事件的堆砌,更应该像一幅鲜活的画卷,让人身临其境。书里对于元朝的描述,过于强调政治斗争和制度变革,像是站在高处俯瞰,却忽略了地面上百姓的真实生活。我特别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当时社会风俗、商业活动、甚至是街头巷尾的细节描写。例如,元朝的市井文化是什么样的?当时的人们都吃什么、穿什么?他们有什么娱乐活动?这些细节,才能真正让历史变得立体和可感。书中的文字也略显平淡,缺乏一些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读起来有些吃力。虽然作者试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历史,但过于简化反而削弱了历史的厚重感。我个人认为,历史书籍应该在准确性和趣味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证内容的严谨性,又要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如果能加入一些插图、地图或者人物画像,相信会大大提升阅读体验。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关于元朝的基本框架,但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生动的呈现,让人感觉像是走马观花,意犹未尽。

评分

这本书读下来,我总觉得缺少一种“温度”。历史,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和数字,更应该蕴含着人性的光辉和情感的共鸣。书里对于元朝的描述,过于注重宏观叙事,忽略了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故事,例如,农民、工匠、商贩等等,他们是如何在元朝的统治下生存的?他们有什么样的梦想和追求?这些故事,才能真正让历史变得鲜活和感人。书中的语言也略显生硬,缺乏一些文学性,读起来有些乏味。历史书籍应该在信息传递的同时,也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用优美的文字来打动读者。如果能加入一些文学作品的片段,例如,当时的诗歌、小说、戏曲等等,相信会大大提升阅读体验。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关于元朝的客观描述,但缺乏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让人感觉像是隔着一层玻璃在看历史,无法真正走进历史的内心世界。希望作者在后续的作品中能够更加注重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用更加生动、感人的语言来讲述历史。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我个人觉得有点问题。它试图用“品味”这个概念来引导读者思考历史,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显得有些生硬。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然后穿插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但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感觉像是碎片化的拼凑,缺乏一个清晰的逻辑线索。我更喜欢那种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历史的方式,这样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且,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比较片面,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对于元朝的统治,作者似乎过于强调其负面影响,而忽略了其在统一中国、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历史是复杂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价历史。另外,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成人化,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如果能用更贴近青少年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相信会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立意是好的,但执行方面还有待改进,希望作者在后续的版本中能够更加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客观性。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色彩鲜明,图片精美,字体大小适中,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插图,它们不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而且还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内容。例如,书中有一幅描绘元大都的插图,让我对当时的城市风貌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而且,书中的地图也做得非常精细,标注了各个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方便读者查阅。除了排版设计之外,书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处理得非常用心。例如,书中的一些历史人物的介绍,都配有相应的头像,让人感觉更加亲切。而且,书中的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都采用了时间轴的形式,方便读者理清历史脉络。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视觉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一本历史书籍,更是一件艺术品。如果内容方面也能像排版设计一样精彩,那就更完美了。不过,即使只是从视觉体验来说,这本书也值得推荐给那些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

说实话,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不够深入”。作者对于元朝历史的触及,停留在了一个比较表面的层面,缺乏对一些关键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元朝的民族政策是如何实施的?它对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元朝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它与之前的朝代相比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书中都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我希望看到作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历史资料,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事件,从而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元朝。而且,书中的一些历史人物的描写也过于简单化,缺乏对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历史人物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应该尝试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而不是简单地将他们贴上“好”或“坏”的标签。另外,书中的一些历史结论也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让人感觉有些武断。历史研究需要严谨的考证和论证,不能随意下结论。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关于元朝的入门级读物,但缺乏深度和广度,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元朝历史的读者来说,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