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晒太阳

回娘家晒太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家在地书写,一本专属屏东的散文集结。

  书中回盪着关于灿烂与平淡,劳动与收获的记忆,也滋养着作者未曾说出口的乡思。

  如果,如果人生可以回头,我就要从这个起点出发,我不要再退缩,我要像窗边的香蕉一样植根于这里……。

  以屏东、台北分辑,描绘家乡生活的颜色,以及栖身于城市的年月记忆。

  细致文笔一一拣拾时光的纹路与遗忘的青春回忆。

名人推荐

  樱桃园文化出版总编辑 丘光、雄狮美术发行人 李贤文、屏东教育大学中文系教授 余昭玟、作家 阿盛、手艺人 奚淞 温暖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郑丽卿


  屏东县人,辅大历史系毕业。曾任出版社编辑。

  第一本散文集《只要离开,就好》 (宝瓶出版)。

图书目录

屏东
记忆之所系
回到盐埔
爱到入骨
回娘家晒太阳
老农与遥控器
脚与鞋
採槟榔
妈祖庙开庙门
来自盐埔的电话
补冬与消暑  
野炊
午后雷阵雨
冬阳下
台风

红砖老瓦厝
美人蕉
圆仔花
桑椹
含羞草
甘篮菜
玉兰花
      
台北
放手练习曲
在公车上
寥落图书馆
巷子的声音
恢恢蜘蛛网
燕子飞
捷运站出口
凝睇
午睡之后
明日黄花
无业手记
新滋味
毕业典礼  
一个人的厨房
声音与愤怒
厕所与我
纵浪网海

图书序言

摆 渡 的 女 子
─屏东教育大学中文系 余昭玟教授   


  丽卿和我是屏东女中时的同学,那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在这片台湾南部最大的平原上,我们奔跑跳跃,也求学成长,南国浓烈的阳光使生活妍丽多彩,那是多么难忘的人生图景!每天太阳从巍峨的中央山脉昇起,黄昏西天的彩霞则映照平畴沃野,在高屏溪的水流上闪烁。水稻、芒果、凤梨、西瓜、木瓜、甘蔗,数不完的丰盛物产,我们这群屏东女儿几乎都出身农家。 

  这部散文集里所描述的屏东,有红砖老瓦厝,门前桂花开放,在庭院夜凉时,传来阵阵香气。到晨曦微微,美人蕉,朱槿、槟榔的姿影即清晰可见。秋日有庙宇的祭典,狮阵、神将阵、车鼓阵,一片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童年经验所累积的记忆,在数十年后催发了创作的题材与灵感,「回娘家晒太阳」是丽卿重现生命史的一种方式,她构筑故乡的时空,展现最庶民实在的一面。

  书中〈来自盐埔的电话〉一篇,讲母亲时时来电:「吃饱未?会冷未?」「今日乌阴乌阴颠倒寒也,好啦,你在无闲,说这样就好。」老母亲的絮絮话语,几句话就情意绵绵。

  特别有几篇书写厨艺与食物,例如童年的冬夜里被母亲唤醒,吃一碗鸡汤或龙眼米糕。自己为人母之后,烹调以原味简易为主调,女儿则另有自己的口味。打开回忆的锅盖,味道溢出,甘蓝菜、狗母鱼松、丝瓜面线,以及一锅野炊的醇厚香味,种种食物形成情意饱满的语境。我们看到祖孙三代的女人,食物与身世互动,在烹饪过程中,同时透露了情感关系,借食物委婉托出心中的所思所怀。这几篇文字浸透在与亲人共享的食事里,从中追寻亲人的身影,母亲给予,儿女接受,母亲煮料理,儿女吃美食,透过饮食,形成某种生命印记,默契相知,食物遂成为家族共同的语汇。身为女作家,丽卿的厨房与书房的距离在文中拉近且融合,以文字道出厨房情事,饮食书写恰为女人试图找寻自我的象征符码。

  她并回顾童年种种,小学时为鞋子哭闹,父亲便跨上大脚踏车载去百货行买新皮鞋,而父亲本身却是终年一双赤脚,承受岁月所能承受的一切。〈圆仔花〉一文中的婶婶,说话时全是肯定句,像标语口号,满满天下无难事的气概,话声可以飘过几处田园,到达空旷中;不说话时如苍鹰停在高处,即将向猎物俯冲的专注,那勇勐的气势,如紫红的圆仔花,热热闹闹开在南国阳光下。

  和屏东相比,台北是另一个活力四射的世界,丽卿十八岁离乡,到台北求学工作并结婚生子,在屏东成长,在台北开花结果,这里是她追求成就之地。〈在公车上〉、〈捷运站出口〉几篇记录首善之都的繁华紧凑,有不堪之处,也有人世的美好风情。由噪音、招牌、车辆建构起来的台北空间,一样充满梦想。

  往返屏东与台北两地,三十多年来,屏东女儿就这样奔波又奔波。放眼望去,像一条人生河流的两岸,一边是工作养儿育女,一边是回娘家聊尽孝养,让儿女平安成长,让父母怡然养老。丽卿是一位摆渡的女子,时而在高速公路的车流里穿梭,时而搭高铁疾速前行,台湾的交通工具几度更迭,摆渡的女子则一贯用自己的青春为桨,摇啊摇,水光映照着忧欢岁月,倏忽之间,已然到了中年。

  屏东与台北,在书中笔下展现的,是一个有情世界,其中有光影,有阴影,令人阅览到生命的多面精彩。随手拈来,都是一段段生动又深刻的心事!丽卿自年少就执着于文学,进文学院就读,多年来以编辑为业,为他人出书,她其实也有许多故事要诉说,许多文采绮思蕴藏已久,此番出书,以文字来表记人事物,一个个动人的意象于焉展开。三十九篇作品,大多发表在报纸副刊,更有几篇是得奖作品。她一人独处台北的日昼,回顾生命里种种美好的片刻,借书写包装行曩,细细品味生活片段,像蜂一般蕴酿,终而结成文学之蜜。

图书试读

热闹圆仔花
 
我归宁时,大清早从台北搭车回屏东。宴客要化新娘妆,婶婶早早带着化妆箱等在家里了,让人别无选择。乡下地方也别无选择,婶婶手脚俐落,粉刷大笔大笔在我脸上扫地似地刷着。她边化粧边说笑,不多时,粧化好了,婶婶拿镜子给我,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脸上白粉白就是白,胭脂红就是红,我只好就顶着日本艺妓似的白脸红唇,低头出去见乡亲父老。
 
后来堂叔经营的相馆要电脑化,我好奇问婶婶:妳也会电脑啊?她说:要做这一途,就要学啊。相馆要申请执照,需有丙级技士证照,婶婶说:要考试,我就去读册,硬把证照考到手;现在用电脑修片,我就学啊;要做什么数位沖洗,你阿叔说伊老花眼没办法了,我就去学啊。她的话语全是肯定句,也像标语口号,满满的天下无难事的勇气。只不知婶婶修片的技术,是否像化粧的水准一样。
 
婶婶五十多岁时,每天晚上开车到邻乡的国中去上补校。我有次回娘家,娘拿地理课本来问姪女。皱着眉,大嗓门嚷着:这荷兰是什么所在呢?我在一旁说:就是你们相馆墙壁上贴的种很多郁金香的地方。婶婶像看到老友似地叫起来:啊哈哈,就是那公园开真多花的所在啊。来,来,还有这叫丹麦的国家是……。功课问完,骑上摩托车噗一声便赶回家去了。她经常一阵风似的来到我家,大叫阿哥阿嫂啊。她和父亲商讨农事,或和母亲说些人情世事,不说话时的神情有如苍鹰停在高处,即将向猎物俯冲的专注一般,一说完话又赶忙走了。
 
除了农田的工作,婶婶还要照顾三个学龄前的孙子,工作量可说多到超现实。然而她的态度勇勐,说话声可以翻过槟榔园,青菜园,蕃茄架子,传到远远的空旷中。她使农地的作物与身边的人,同时感受到力量的充满。

至今婶婶说话还带有客家腔:那时啊你爸陪你阿叔去我家相亲,我还以为对象是你爸咧。这事她说过几次了,说完她便又哈哈大笑起来。她的大嗓门里有种喜剧感,她说:若讲起古早的艰苦,目屎是抹不离哦。天未光,就要去割香蕉割稻,有时驶牛车打瞌睡哦,回到家还要款待大家大倌小叔小姑……。
 
农村家庭的长媳要做的苦工她都做过了,如今听她说起,就像吃她园子里的蕃茄,微酸带甜,但她要的是一个圆满家庭,她办到了。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