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味(10週年经典珍藏版)

第九味(10週年经典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生的滋味,寻常味道的不寻常
平凡人有其平凡乐趣,自有其甘酵的真味
这一份记忆,永远在舌尖上……
念人情,谈滋味,千锤百鍊人间真味

  散文名家徐国能饮食与记忆的经典散文之作 出版10週年经典珍藏版
  各高中职推荐书单、必读书单
  收入〈毒〉、〈食髓〉、〈第九味〉、〈刀工〉、〈兴亡录〉等名作


  天下的喫到底都是一个样的,不过是一根舌头九样味。

  食物八味,指的是:酸甜苦辣咸涩腥沖,至于第九味,则在时光与美食交会的人生之中。

  散文名家徐国能回忆老牌餐厅「健乐园」主厨:曾先生嗜辣,说「辣」是百味之王,有些菜酸甜咸涩交杂,谓之「风尘味」,甜则是后妃之味,最解辣;咸最俗而苦最高……

  一样滋味,却有不寻常的记忆,就看怎么品尝它,怎么享受它。

  正如「健乐园」曾经婚宴、寿宴席开百桌,满鼻子菜香酒香,爆肉的哔啵声,剁碎的笃笃声,盛况空前,然而,人事变迁,多少繁华的宴席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多少人事没有一样留得住。

  回忆起「刀工」,父亲用刀讲究的是力通腕指、气质刃尖与专心致志,正如烹调的材料、火候与调味,看似简单,其实易学难精,是永无止境的功夫。正如父亲提示的境界:「能喫就好,何必不厌精细」,曾经眼见杯觥交错的风华化为遍地的荒芜,再精巧的烹饪,也无法永远留在舌尖:能真切停驻在心中的滋味,不是华美佳餚,而是欢乐与痛苦之后的平淡与宁静,才是耐人寻味之处。

  《第九味》共分四辑,辑一昨日之歌是作者对过往光阴的巡礼,从童年住家的街道,吟咏到在东海就学时,常流连驻足的学校周边商店,作者以感性细腻的笔调铺陈怀旧岁月。辑二饮馔之间收录作者得奖散文,娴熟的文字、对烹饪与人生间的深刻体悟,赋予饮食文学新的意境,蕴无味于有味。第三辑雪地芭蕉描述作者观画写诗读诗读史的心得,鞭辟入理的解析,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谈史论志时的开阖磅礡气魄,呈现作者纤细之外的另一面貌。第四辑毒继续论诗、论棋、论人生。清丽雅致的生活小品,如亭亭夏荷,淡淡吐露季节的芬芳。作者徐国能以细致的笔调巡礼往昔光阴,谈及童年住家、求学时光、饮馔美食、读诗观画心得,有其独到的见解与感怀:每一番记忆都是动人的意念,只有行过人生,「第九味」才显得益发有情有味。

本书佳评

  102学年彰化县立成功高中阅读推荐书
  102学年士林高商阅读推荐书
  102学年金瓯女中阅读推荐书
  102学年木栅高工阅读推荐书
  102学年大安高工阅读推荐书
  102学年东港高中阅读推荐书
  102学年新化高中阅读推荐书
  大安高工阅读活动指定书单
  2009市立成功高中暑期阅读推荐书单
  2009北市高职国文辅导团推荐书单
  2009市立北一女中新生入学推荐书单
  2009兰阳女中阅读活动书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国能


  1973年生于台北市,东海大学毕业,台湾师大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台湾师大国文系。作品曾获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台湾文学奖、全国学生文学奖、全国大专学生文学奖等。

  着有散文集《第九味》、《煮字为药》、《绿樱桃》,曾获2003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图书目录

推荐序/CL忧郁的滋味──序徐国能散文集《第九味》──焦桐
第一辑 昨日之歌
石榴街巷
北城剪影
昨日之歌
怀念东海大学附近的三丬小店
街角的冰淇淋小店
旅次偶札
菊花与宁静
一对瓷瓶
客厅里的主宰

第二辑 饮馔之间
第九味
刀工
食髓
饮馔之间
妈妈的竹叶舟

第三辑 雪地芭蕉
雪地芭蕉
常玉
一些无可名状的
窗前茶花

小诗一首
诗人死生
兴亡录
雾中风景

第四辑 毒
卜居
绕一条比较远的路
棋迷
万年戏
荷尽菊残
秋深
闲说师者
花市
数羊
诗人


【后记】书窗闲札

图书序言

第一辑 昨日之歌

石榴街巷


董桥先生的新书《心中石榴又红了》中,有一篇提起了郑振铎父子过石榴节的往事,细腻温润,母亲读了,想起了以前宅院中的那株石榴树,对那些时光里的永康街似有无限缅怀。

母亲原本就是渐江人,来台后便住在永康街,十四巷十四号,这地址还在,只是雕阑玉砌,已共人事同湮渺了,我们偶尔走过,母亲那轻轻的喟叹,便如同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里的最后一句台词:「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 至此母亲不免向我们描述当年的点点滴滴,往往就是从那株石榴树开始的。

据说昔日的永康街全是日式建筑低矮的平房,绕过公园,十四巷十四号朱红的大门里有一方庭院,围墙的另一头便是丽水街,庭院里左手边的水池植满睡莲,有一年还长了许多菱角,菱角蒸饭也是母亲经常提起的;右边一晌除了台湾常见的木瓜树,还有竹柏数丛,荫满窗檐,夏风一动,满屋子透着清凉,中秋赏月,便拎一张小板凳,竹影秋韵,像一个遥远而清朗的梦。而两株石榴便种在客厅门前的两侧,夹着青石板铺的小道,带有花径缘客扫的趣味在。母亲说每年夏天,总要结拳头大的石榴,掰开里面鲜红欲滴,有时分送邻居,一条街巷都因为石榴而感到了初夏的兴味,微酸的民国五十年代。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