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门窗上的锁都在暗中冰凉而警觉
但一日仍这样被轻轻带走
在我森严的心里永恆地远去了
一句诗,一个安慰,一次感动的可能!
联合报文学奖主 时报文学奖 梁实秋文学奖 教育部文艺创作奖 台湾文学奖 得主
《第九味》作者徐国能 2014年最新散文集
曾获得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并以《第九味》享誉文坛的徐国能,用绵密细腻的文字再度召唤读者,享受诗句带来的乐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句诗,能寄託愁惆,安抚心事,表达欢快,诗句正像「少年时的悸动,像藤萝般已永远和生命树缠在一起」,让我们将这些故事与歌谣重新搬出来晒晒太阳,把微小的祕密与点点滴滴的心情以故事作伴;已然逝去或深藏在心中的想法,只需要一句诗,便能表达万千,诉尽感受。
世间有风浪,也有甜美的时刻,低回在心里的,是生命的无言歌。
徐国能最新散文集《诗人不在,去抽菸了》共分三辑:「一片祷告一片恩宠」、「草莓时刻」、「花间一壶酒」,包括古典诗词、现代诗名句、当代流行乐曲与名着电影赏析,在每篇作品中,作者徐国能引用诗文名句,解析原作诗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辑一「一片祷告一片恩宠」则以当代城市景观的变迁、校园活动为主轴,如〈摩天楼〉一篇谈及台北高楼予人的感悟,高楼总给他的登临者予雄浑的悲怆,予无尽的哀怜,予智者忽现的灵光,予愚者片刻的憬悟。而所有的人子,在品味了那样的瞬息之时,不免产生片刻的肃然与缄默。「登楼欲尽伤高眼,故国平芜又夕阳」,稠密的城市景观象征人类竞争力的无穷,但登临高楼之际,却也不免使人感到生存的可笑可哀。〈电话亭〉一篇带领读者回顾诗人方旗的散文诗〈构成〉,在行动电话最方便的当代,仍有一首诗将电话亭诠释得如此动人:痴情而羞怯的少年寄赠了钢琴音乐会的门票,梦中情人却没有依约出现,「看着身侧的空位忽然极不甘心/散场后就近取起电话筒却迟迟不能投下银币/还记得那红色的电话亭在黄灯下/像神龛可以容纳一片祷告一片恩宠」。
辑二「草莓时刻」以景物、遭遇为出发点,引出人生阶段的感怀,如在〈夜雨〉,「孤帆远影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一首中学就读到的诗,而经历时空变幻,这首诗其实在离情依依之外,暗喻了人世的消灭与某些存在的永恆。在倍感沧桑之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溼处,花重锦官城」则提醒了也许夜里的雨声并不虚妄,而是暗中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些什么;又或许我们来到这世界也是这样,本以为所逐皆属泡影,然在不经意间却也深深地留下了一些东西。
辑三「花间一壶酒」谈及电影、书籍中引人深省的诗句。〈花间一壶酒〉谈及当代武侠电影:「武」是招式的比画,「侠」则是当代对传统文化的梦游,但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不同的作者或有不同的体会,胡金铨导演用一曲〈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寄託幽独的生命情怀,在那样的瞬间,刀光剑影竟都显得微不足道了。而爱书人收书藏书之癖,是永恆的难题,〈藏书偶记〉记昔藏书家叶德辉有感于「天翻地覆之时、秦火胡灰之厄」而作《书林清话》传诸同好,那是收藏家的狂狷。我们只是在群书间啃食字句的蠹鱼,透过那神祕的静谧,与无限、与傲立在每本书中的心灵孤峰,做深长的人生密谈。「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有时掩卷沉思,窗外的那一抹青山不知为何,总也低眉心事了。
这本《诗人不在,去抽菸了》,是作者徐国能与诗、诗人的对话,是一场只属于自己的人生长谈。阅读本书,读者可能回到了童年,可能酿成一壶未来的酒;因为诗句,读者窥见他者人生的一鳞半爪,懂得一些更复杂的情感与悸动,彷彿正有人聆听着自己的爱与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