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监控实务(第二版)(附范例光碟)

图形监控实务(第二版)(附范例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图形监控
  • 视频监控
  • 安防监控
  • 监控系统
  • 监控实务
  • 技术指南
  • 案例分析
  • 行业应用
  • 第二版
  • 范例光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Modbus-RTU/ASCII协定为主轴,发展VB监控技术,包括一些VB程式技术、监控函式、监控伺服器技术、自制使用者控制项等。 选用目前国内应用广泛PLC机种,有台达电子公司的DVP-PLC与永宏电机公司的FBs-PLC以及三菱火狐狸FX2n-PLC等机种,在本书完整架构下,可以花费最少时间即能很轻易地实现监控专案。本书适合于科大电机、机械科系「图形监控」课程或PLC做机电整合的相关从业人员及有兴趣之读者使用之。

本书特色

  1.本书以Modbus-RTU/ASCII协定为主轴,发展VB监控技术,包括一些VB程式技术、监控函式、监控伺服器技术、自制使用者控制项等。

  2.本书选用目前国内应用广泛PLC机种,有台达电子公司的DVP-PLC与永宏电机公司的FBs-PLC以及三菱火狐狸FX2n-PLC等机种,在本书完整架构下,可以花费最少时间即能很轻易地实现监控专案。

  3.本书适合于大学、科大电机、机械科系「图形监控」课程或PLC做机电整合的相关从业人员及有兴趣之读者使用之。
深入理解和应用:现代软件架构与设计模式实战指南 书籍简介 在当今快速迭代的软件开发领域,构建出健壮、可维护、高性能的系统已成为衡量项目成败的关键。本书并非聚焦于具体的硬件操作或图形渲染技术,而是全面深入地剖析支撑现代复杂软件系统的核心理论、设计哲学与工程实践。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工程师和架构师从宏观视角理解如何构建“会呼吸”的、能够适应未来变化的软件。 第一部分:现代软件架构的演进与基石 本部分将追溯软件架构思想的起源,对比单体、分层、面向服务(SOA)到微服务、事件驱动架构(EDA)等主流范式的演进历程。我们不讨论屏幕上的像素如何绘制,而是关注系统的“骨架”如何搭建。 第一章:架构评估与选型:超越技术栈的决策 本章详细阐述了评估软件架构的关键非功能性需求(NFRs),如可扩展性、弹性、性能、安全性和可部署性。我们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分析,探讨在不同业务场景下(例如,高并发交易系统与数据分析平台),如何权衡 CAP 原则,并选择最合适的架构风格。重点内容包括:架构驱动因素分析、架构权衡矩阵的构建方法,以及如何使用 C4 模型进行清晰的架构可视化和沟通。 第二章:微服务架构的深入实践与挑战 微服务已成为企业级应用的主流,但其复杂性不容忽视。本书深入剖析了微服务生态中的关键挑战,包括服务拆分策略(如基于业务能力、DDD 限界上下文)、分布式事务管理(Saga 模式、TCC 补偿机制)、服务间通信(同步 REST/gRPC 与异步消息队列的合理使用),以及服务治理(服务发现、熔断、限流、超时配置)的工程实现。我们将详细探讨服务网格(如 Istio、Linkerd)在提升可观测性和治理效率方面的作用。 第三章:云原生与容器化生态:基础设施的革新 现代架构必须运行在云原生环境中。本章侧重于理解云原生技术栈的核心组件,而不涉及具体的图形驱动或渲染优化。我们将深入探讨 Docker 容器化带来的隔离性与一致性优势,以及 Kubernetes (K8s) 作为容器编排事实标准的复杂管理机制。内容覆盖 K8s 的核心概念(Pod、Deployment、Service、Controller)、声明式配置的哲学、Helm 包管理,以及如何利用云原生实践构建自愈合的弹性系统。 第二部分:设计模式与面向对象的高级应用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梳理了经典设计模式在解决复杂软件设计问题中的应用,强调如何利用这些模式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复用性。 第四章:结构型与创建型模式的重构智慧 深入剖析适配器、装饰器、桥接模式如何解耦类与对象的依赖关系,实现系统组件的灵活组合。重点讨论了工厂方法、抽象工厂和建造者模式在实例化复杂对象体系时的具体应用场景,特别是当对象的创建过程涉及多步配置和依赖注入时,如何通过这些模式保持代码的清洁和可测试性。 第五章:行为型模式:流程控制与状态管理的艺术 行为型模式关注对象间的交互与职责分配。本章详细讲解了观察者模式在实现事件驱动和松耦合通知机制中的核心地位,策略模式如何实现算法族的高效切换,以及命令模式如何封装请求以支持撤销、重试等操作。此外,状态模式在处理对象生命周期和复杂状态机时的优雅实现,将作为本章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深入探讨。 第六章:领域驱动设计(DDD)的核心实践 DDD 是构建复杂业务系统的基石。本书将 DDD 的核心概念——如实体(Entity)、值对象(Value Object)、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和资源库(Repository)——融入到实际的架构设计中。我们将重点演示如何通过识别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来指导微服务的划分,并阐释如何使用领域事件(Domain Events)来实现跨上下文的业务流程协调,确保业务逻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三部分:韧性设计与可观测性工程 一个成功的系统不仅要能运行,更要能在面对故障时迅速恢复并提供清晰的运行状态视图。 第七章:构建高韧性的分布式系统 本章探讨如何设计出“故障友好型”的系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系统中的超时与重试机制的最佳实践、幂等性设计的重要性、幂等性事务的实现、以及混沌工程(Chaos Engineering)的基本理念和工具应用,旨在主动暴露系统在压力下的薄弱环节。 第八章:可观测性三支柱:日志、指标与追踪的整合 现代运维越来越依赖对系统内部状态的透明洞察。本书系统讲解了日志(Logging)、指标(Metrics)和分布式追踪(Tracing)这三大支柱的采集、聚合与可视化。我们将深入分析 Prometheus 和 Grafana 在时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以及 Jaeger 或 Zipkin 在跟踪请求跨越多个服务的生命周期中的价值,帮助读者构建端到端的性能诊断能力。 第九章:安全性的左移:从设计之初构建防御 安全性不再是事后补救。本章关注如何在架构设计和编码阶段就嵌入安全考量。内容涵盖 OAuth 2.0 和 OpenID Connect 在服务间和用户认证中的应用、API 网关在集中处理鉴权与限流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识别和防范常见的应用安全漏洞,确保系统的整体安全态势。 总结与展望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套全面的软件工程方法论,帮助读者超越表面的技术实现,专注于构建具有长期价值和适应性的软件基础设施。掌握这些架构和设计原则,将使您能够自信地应对任何规模和复杂度的软件挑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工业监控之意义
1-3 工业监控之实现途径
1-4 钟情VB
1-5 传输界面
1-5-1 非同步传输
1-5-2 RS232
1-5-3 RS485
1-6 PC串列通讯埠
1-7 章节组织
1-8 研读指南
习题一

第2章 VB基础
2-1 VB简介
2-2 一般控制项
2-3 资料型别
2-4 运算子
2-5 字串处理
2-5-1 字串处理
2-5-2 格式化处理
2-6 流程控制
2-6-1 回圈控制
2-6-2 选择控制
2-7 颜色设定
2-8 例外处理
2-9 函式与引数
2-9-1 Function/Sub
2-9-2 传值与传址
2-10 变数宣告
2-11 类别
2-12 专案管理
习题二

第3章 其他一般控制项与运用
3-1 前言
3-2 Now物件与ComboBox控制项
3-3 表单画面佈局
3-4 HScrollBar与TrackBar控制项
3-5 绘图处理
3-6 ListView与TabPage控制项
3-7 My物件
3-8 键盘与滑鼠
3-9 资源档
习题三

第4章 档案处理与列印
4-1 前言
4-2 循序档存取
4-2-1 操作说明
4-2-2 以PrintLine/LineInput指令存取
4-2-3 以StreamRead/StreamWrite指令存取
4-3 随机档存取
4-4 XML文件档存取
4-5 列印报表
4-6 VB与Excel连结
习题四

第5章 自制使用者控制项
5-1 前言
5-2 使用者控制项制作
5-2-1 制作程序
5-2-2 使用者控制项加入专案
5-3 指示灯:UserLump
5-3-1 功能说明
5-3-2 原理与程式码
5-3-3 范例说明
5-4 按钮:UserButton
5-4-1 功能说明
5-4-2 原理与程式码
5-4-3 范例说明
5-5 开关:UserSwitch
5-5-1 功能说明
5-5-2 原理与程式码
5-5-3 范例说明
5-6 滑桿:UserSlider
5-6-1 功能说明
5-6-2 范例说明
5-7 七段LED显示器:User7SegLED
5-7-1 功能说明
5-7-2 范例说明
5-8 温度指示器:UserThermal
5-8-1 功能说明
5-8-2 范例说明
5-9 码表:UserMeter
5-9-1 功能说明
5-9-2 范例说明
习题五

第6章 通讯埠基本测试
6-1 前言
6-2 本机通讯埠列表
6-3 SerialPort控制项
6-4 通讯基本函式
6-5 回传测试
6-5-1 回传测试接线
6-5-2 text格式回传测试
6-5-3 binary格式回传测试
6-5-4 通讯函式建立在元件类别
6-6 Pro232通讯监控器
6-6-1 前言
6-6-2 Pro232功能与操作
6-6-3 传送资料编辑页说明
6-6-4 程式架构说明
习题六 6-22

第7章 通讯原理与Modbus协定
7-1 通讯原理
7-1-1 通讯协定
7-1-2 主从架构
7-2 一般装置通讯协定
7-2-1 一般装置命令格式
7-2-2 SUM演算
7-2-3 XOR演算
7-2-4 检查码之侦误原理
7-3 Modbus-RTU协定
7-3-1 RTU命令格式
7-3-2 Modbus命令与回应
7-3-3 通讯异常回应码
7-3-4 CRC16演算
7-3-5 CRC16查表演算
7-3-6 Modbus-RTU监控函式
7-3-7 Modbus-RTU监控函式测试
7-3-8 Modbus-RTU整合测试
7-4 Modbus-ASCII协定
7-4-1 ASCII命令格式
7-4-2 LRC演算
7-4-3 Modbus-ASCII整合测试
7-5 通讯效能评估
7-5-1 字元的通讯时间之计算
7-5-2 全双工比半双工通讯效能高
7-5-3 Modbus-RTU比ASCII的通讯效能高
习题七

第8章 基础监控技术
8-1 前言
8-2 数码表示
8-2-1 数码转换
8-2-2 以2补数表示的带号系统
8-2-3 ASCII码
8-3 控制项阵列
8-4 第一个连线监控专案
8-4-1 连线装置
8-4-2 接收回应之延迟时间Td之估算
8-4-3 系统效能评估
8-4-4 逾时处理
8-5 监控原理
8-5-1 监控专案发展步骤
8-5-2 监视程序
8-5-3 控制程序
8-6 监控作业
8-6-1 监视与控制
8-6-2 即时监视作业
8-6-3 控制作业
8-6-4 监控响应时间分析
8-7 自制MCS51 Modbus I/O模组
习题八

第9章 进阶监控技术
9-1 前言
9-2 以timRXDofRead计时器取代唿叫delay函式
9-2-1 监视程序:Modbus 03命令
9-2-2 控制程序:Modbus 05/06命令
9-2-3 与Excel连线
9-3 ModbusRTU监控伺服器
9-3-1 监控自动化
9-3-2 监控伺服器
9-3-3 单机监控范例
9-3-4 多机同时监控范例
9-4 ModbusRTU优先权监控伺服器
9-4-1 监视命令依优先权处理
9-4-2 范例说明
习题九

第10章 台达工控产品监控
10-1 前言
10-2 台达DVP-PLC简介
10-3 DVP-PLC元件之Modbus位址对照
10-4 DVP-PLC Modbus-ASCII整合测试
10-4-1 PC与DVP-PLC连线
10-4-2 Modbus-ASCII监控函式
10-4-3 整合测试
10-4-4 DVP-PLC监控+自制控制项
10-5 DVP-PLC监控伺服器
10-6 DVP-PLC优先权监控伺服器
10-6-1 优先权监控伺服器
10-6-2 与Excel连结
10-6-3 优先权监控伺服器+自制控制项
10-7 台达温控器监控
10-7-1 DTB温控器简介
10-7-2 DTB温度程序设定
10-7-3 DTB监控专案
10-8 台达变频器监控
10-8-1 VFD-M变频器简介
10-8-2 以唿叫监控函式之监控
10-8-3 以ModbusRTU_Server之监控
习题十

第11章 永宏FBs-PLC监控
11-1 永宏FBs-PLC简介
11-2 FBs-PLC通讯协定
11-2-1 FBs-PLC通讯埠
11-2-2 通讯协定之命令格式
11-2-3 检查码
11-2-4 通讯命令使用说明
11-3 命令格式与回应
11-4 FBs-PLC监控函式
11-5 FBs-PLC协定监控整合测试
11-6 FBs-PLC监控范例
习题十一

第12章 三菱FX2n-PLC主机埠监控
12-1 FX2n-PLC主机简介
12-2 命令格式
12-2-1 通讯命令格式
12-2-2 记忆体位址
12-2-3 SUM检查码
12-3 计算元件/接点之记忆体位址
12-4 通讯协定命令与回应
12-4-1 元件群读取(CMD=0)
12-4-2 元件群写入(CMD=1)
12-4-3 单一接点的强制ON/OFF(CMD=7/8)
12-5 FX2n主机埠监控函式
12-6 FX2n主机埠协定整合测试
12-7 FX2n主机埠监控范例
习题十二

第13章 三菱FX2n-PLC扩充埠监控
13-1 FX2n扩充埠
13-2 FX2n扩充埠通讯协定
13-2-1 扩充埠协定型式1
13-2-2 BR命令
13-2-3 WR命令
13-2-4 BW命令
13-2-5 WW命令
13-2-6 BT、WT命令
13-2-7 RR、RS命令
13-2-8 PC命令
13-2-9 GW命令
13-2-10 TT命令
13-3 扩充埠协定相关资料
13-4 FX2n扩充埠监控函式
13-5 FX2n扩充埠协定整合测试
13-6 FX2n扩充埠监控范例
13-7 监控范例+自制控制项
习题十三

附录A ASCII码
附录B VB常用资料速查
附录C 监控函式档案索引
附录D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真是太期待了!一直以来,我对图形化监控的领域都充满了好奇,也尝试过一些零散的资料和工具,但总感觉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指导。市面上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只关注某个特定工具,看完之后,实际动手起来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次看到《图形监控实务(第二版)》,而且还附带了光盘,顿时觉得机会来了!我仔细看了封面和简介,虽然还没拿到书,但凭着过往的经验,我预感这本书会非常实用。毕竟,“实务”二字就说明了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教你如何真正地去落地。而且“第二版”也意味着它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内容的更新,应该比第一版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尤其关心的是它能否涵盖当下主流的监控方案,比如 Prometheus、Grafana、Zabbix 等等,希望它能有详细的配置讲解、故障排查指南,甚至是一些性能优化的技巧。如果光盘里的范例能够覆盖从基础搭建到高级应用的各个环节,那就再好不过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从初学者迈向图形监控专家的坚实桥梁,帮助我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提升运维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图形监控实务(第二版)》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厚实”。拿在手里就感觉内容量十足,翻开目录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个监控工具的使用,而是从原理、设计理念到实际部署,都有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监控组件时,都会先解释其背后的工作机制,这样就不会让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在介绍Prometheus的采集原理时,它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讲解Exporter的工作方式、Pushgateway的局限性,以及Prometheus是如何通过Pull模式来获取数据的。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对整个监控链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提供的范例光盘,简直是太贴心了!我平时最怕的就是看书上的代码或者配置,自己敲一遍总是会出错。有了这个光盘,我就可以直接运行范例,然后对照着书本的讲解来理解,哪里不对劲,马上就能找到原因。我最近正在负责我们公司的一个新项目,对系统的监控需求非常高,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建立一套强大而灵活的图形化监控体系,能够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故障。

评分

我之前一直觉得,做图形化监控,其实就是安装几个软件,然后在界面上点点鼠标,配置一下报警阈值就完事儿了。直到我接触到一些复杂的业务场景,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比如,如何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一套合适的监控指标体系?如何避免监控噪音,让报警真正起到预警作用?如何有效地整合来自不同系统的数据,形成全局的视图?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软件操作能解决的。当我在网上偶然看到《图形监控实务(第二版)》时,我立刻被它的标题吸引了。我觉得它应该能解答我一直以来存在的困惑。我尤其看重它“实务”这个词,这说明它不是一本虚头巴脑的书,而是真正地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这本书是第二版,想必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用户的反馈,肯定在内容上更加成熟和实用。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监控指标设计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利用Grafana等工具来构建各种各样的仪表盘,把复杂的数据变得直观易懂。如果它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告警风暴的解决策略,那就更棒了。

评分

作为一名在运维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见过太多因为监控不到位而导致的“P0”级故障了。每次出现问题,总是手忙脚乱,东翻西找,效率极其低下。我深知一个完善的图形化监控体系的重要性,但苦于缺乏系统的指导。市面上关于监控的书籍不少,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只讲某个特定工具的皮毛。《图形监控实务(第二版)》的出现,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尤其看重“实务”二字,这意味着它将是接地气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二版也意味着内容上的更新和优化,我相信它能跟上当前技术发展的步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如何构建一套健壮、可扩展的监控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可视化以及告警等各个环节。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性能调优和安全加固的建议。光盘中的范例,我希望能够覆盖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并且能提供一些应对常见故障场景的实践案例,这样我就可以直接学习和借鉴,大大缩短学习和实践的时间。

评分

我对《图形监控实务(第二版)(附范例光碟)》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因为它似乎完美契合了我当前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我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建立一套更加高效、直观的系统监控体系,能够快速地识别和定位潜在的性能瓶颈和故障点。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监控的书籍,但要么过于基础,要么过于偏重某个工具的使用,缺乏整体的视角和实操指导。这本书的“实务”二字,以及“第二版”的更新,都让我觉得它更具参考价值。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设计和实现一套完整的图形化监控流程,从数据的采集、处理,到最终的可视化和告警。我对如何利用Grafana等工具来构建各种复杂的仪表盘,以及如何通过Prometheus等工具来实现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存储,都非常感兴趣。光盘中的范例,我希望能够覆盖从基础的部署到一些高级的配置,甚至是一些实际案例的应用,这样我就可以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理解,解决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