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台湾棒球史

图解台湾棒球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棒球
  • 棒球史
  • 台湾史
  • 体育史
  • 图解
  • 文化
  • 运动
  • 历史
  • 棒球
  • 台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百张值得珍藏的棒球老照片,数不完的能搬上大萤幕的棒球故事,
一段鼓舞台湾人心,连接台湾人群的历史──台湾棒球史。

  台湾棒球的发展,与这块土地变迁息息相关。

  翻开棒球在台湾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一个又一个与台湾土地连结的故事
  棒球这个运动为何会在台湾出现?为何会成为台湾人最热爱的运动?
  国家政策及社会环境,对于台湾棒球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还有,台湾棒球究竟与其他国家棒球发展有何不同?

  从台湾棒球历史中,可以看到台湾整体社会的生命脉络,族群、政治、媒体、作弊、远赴他乡打拼,都在棒球的故事中一一浮现,当然,还有棒球最原始的感动,就是专注于每一个投打对决,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也让棒球运动在台湾,每逢低潮时总会发挥韧性,在九局下半逆转,开创下一个章节。

  由于棒球在台湾的风行,关于台湾棒球历史的网站及书籍也相当多,资料取得并不困难,但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球迷们能够了解台湾棒球发展的来龙去脉,是本书的重点。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均搭配珍藏纪念价值的棒球照片:

  第一部分是台湾棒球历史,本书将台湾棒球发展分为五大阶段、二十小单元,让读者能清晰并快速了解台湾棒球发展的过程。

  第二则是中华职棒大联盟各球队的历史发展,迄今四分之一世纪的职棒联盟,是目前台湾棒球发展的重心,透过各球队的分分合合,也可以让读者能掌握职棒脉络,对于观赏球赛,更能融入其中。

  第三部分则是我们选出的台湾棒球发展的十场关键战役,不同于前两部分精简式的历史叙述,而是将这十场球赛的过程细细描述,希望能带领观众,回到这些经典赛事现场,重温棒球赛的感动。

热血推荐

  博斯运动台主播 徐展元
  第一代棒球主播 盛竹如
  球评 曾文诚
  《KANO》新生代演员 曹佑宁   热血推荐!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图解台湾棒球史》这本书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不含任何AI痕迹: 图解台湾棒球史:超越胜负的百年光影 台湾,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棒球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历经风雨,最终开出绚烂的花朵。这不是一本单纯的战绩罗列,而是一部跨越百年光阴,用图像和文字精心编织的台湾集体记忆史。它深入挖掘了棒球运动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成为台湾社会精神图腾的历程。 第一部:萌芽与扎根——日治时期的“球道”精神 故事的起点,追溯至二十世纪初的日治时期。棒球,作为日本殖民政策下的“教化”工具,悄然登陆台湾。然而,这颗来自东洋的球体,很快便被台湾人赋予了属于自己的血液和脉搏。本卷以丰富的史料照片为引,详述了从地方比赛到全岛规模赛事的演变。 我们聚焦于那些早期的球场,那些身着简朴球衣、挥洒汗水的先驱者。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球场上的对手,更是时代的约束与民族的期盼。“能超越日本人,是唯一的荣耀”——这种近乎悲壮的驱动力,如何塑造了早期台湾棒球的“武士道”式精神内核?书中细致描绘了嘉农(KANO)等传奇球队的崛起,特别是那支打破藩篱、挺进甲子园的“三级能工巧匠”——嘉农棒球队。他们如何以“ উন্নতি”(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跨越族群隔阂的共同偶像,这段传奇的细节,将通过大量的珍贵影像和口述历史,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第二部:战后重塑——“中华健儿”的崛起与国际舞台的洗礼 随着二战结束,台湾迎来新的时代。棒球运动在政治与社会结构重塑的洪流中,找到了新的定位——“中华民国”的国家象征。本卷将时间线拉至一九五〇至七〇年代,见证了棒球如何成为凝聚离散人心的重要精神支柱。 我们详细梳理了台湾棒球开始走向国际的历程。从与美军驻台基地的友好比赛,到远征海外的艰辛。那段时期,台湾棒球队犹如承载着“反共前哨”的重任,每一次胜利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意涵。读者将看到,当“小老虎”们踏上世界舞台时,他们肩负的是整个社会的目光与期待。从少棒、青少棒到青棒,层层递进的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书中不仅有详尽的赛程记录,更捕捉了球场边民众朴素而狂热的欢呼声,以及球员们在简陋条件下坚持训练的真实写照。那些为“国家荣誉”而战的画面,是那个年代最动人的集体记忆。 第三部:职业化的阵痛与职业联盟的曙光 进入八〇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对于更稳定、更专业化的棒球体系的渴望日益强烈。本卷重点剖析了台湾棒球史上最关键的转型期——“中职”(中华职业棒球联盟)的创立与早期风波。 职业棒球的到来,意味着更高的商业运作、更严格的训练标准,以及不可避免的阵痛。书中客观呈现了职业化初期所面临的挑战:如票房号召力、球迷基础的培养、以及早期商业模式的探索。我们不会回避那些黑暗的角落——如假球案对台湾棒球根基的沉重打击。然而,正是这些危机,促使台湾棒球界进行深刻的反思与重建。重点介绍了早期“悍将”、“兄弟”等标志性球队的风格演变,以及那些奠定台湾职棒基调的初代巨星,他们的个人魅力如何抵抗住外部的质疑,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 第四部:走向世界——旅日、旅美浪潮与现代台湾棒球的格局 跨入二十一世纪,台湾棒球人才开始大规模“出海”。本卷聚焦于那些成功登陆日职(NPB)和美职(MLB)舞台的台湾之光。 我们分析了王建民、陈金锋、郭泓志等一批杰出球员,他们的成功如何不仅仅是个人的辉煌,更是对台湾棒球青训体系的间接检验。他们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与巨大的实力差距,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上为自己正名?书中不仅有他们光芒万丈的瞬间,更有幕后的艰辛付出。 同时,本卷也探讨了本土CPBL(中华职棒大联盟)在吸收国际经验后的自我进化。从球场设施的现代化,到数据分析的引入,再到球迷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台湾棒球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新的世代球员,如何在前辈的荣光与压力下,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结语:不朽的信仰 《图解台湾棒球史》是一本“看”的历史书。它通过大量的珍贵旧照片、赛场速写、球具演变图、以及球场变迁的对比图,将冰冷的年份和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它告诉你,棒球对于台湾人而言,从来不只是九局两胜的竞赛,它是一种面对挫折时的韧性,一种族群融合的载体,一种对美好未来的集体想象。每一次安打、每一次美技、每一次落泪,都构成了这片土地上独一无二的棒球信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御风


  成功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基础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曾任媒体记者、出版社主编、屏东屏北社区大学主任,着有《图解台湾史》、《一本就懂台湾史》、《高雄双城记》、《高雄社会领导的变迁(1920-1960)》等书。

蔡博任

  高雄市人,以〈国家机器与体坛风潮:战后台湾棒球与篮球兴衰之研究(1945~1992)〉论文取得成功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笔者对棒球的狂热源于父亲描绘台湾三冠王景况的想像,以及全家一同守在电视机前感受成棒扬威奥运的激动,还有和老哥一同浸淫于职业棒球的追逐等,可以说棒球早已成了笔者生活的一部分。闲暇时更是满嘴棒球经,进而在学长、师长的鼓励下,一头栽进研究战后台湾棒球运动的发展历史。近期,仍持续参与撰写台南市棒球史、台南棒球人物志与台南棒球文物蒐查编整等工作,更曾以《大台南前世今生》一书获奖。

图书目录

导言
前言

第一章 野球到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棒球(1904-1945)
野球到台湾:棒球运动的开始(1904-1920)
校园棒球的开端:日治时期的校园棒球(1920-1945)
原住民的野球开端:高砂棒球队与能高团(1921-1925)
天下嘉农:扬威甲子园的嘉农(1928-1945)

第二章 民间的野球:战后初期台湾棒球发展(1945-1968)
棒球回来了:战后初期的棒球发展(1945-1949)
边打棒球边瞎拚:棒球外交与国手(1949-1968)
狂热的棒球:战后初期的球队与竞赛(1945-1968)
新的竞争:棒球与篮球(1945-1968)

第三章 三级棒球的年代:从红叶到三冠王(1968-1974)
红叶传奇:三级棒球热潮的开启(1968)
第一座世界冠军:金龙少棒队(1969)
北华兴、南美和:三冠王的基石(1969-)
三级棒球的顶峰:三冠王的时代(1969-1974)

第四章 从台湾到国际:国际大赛与奥运(1974-1992)
四冠王的追逐:大专棒球的兴起(1974-1982)
1984洛杉矶奥运:成棒热潮的来临(1983-1984)
兵败汉城:汉城奥运的挫败(1985-1988)
国球的确立:1992巴塞隆纳奥运银牌(1989-1992)

第五章 职业时代的来临:从中华职棒到MLB(1990-)
职棒来了:中华职棒的成立(1990-1997)
从黑鹰到黑象:沉入谷底的职棒(1997-2009)
前进大联盟:台湾球员的旅外风潮(1999-)
棒球不死:从世界盃到经典赛(1995-)

第六章 台湾职业球团简史
前言
兄弟象(中信兄弟象)
统一狮(统一7-ELEVEN狮队)
味全龙
三商虎
和信鲸(中信鲸、中信兄弟象)
俊国熊(兴农熊、兴农牛、义大犀牛)
时报鹰
台湾职棒大联盟(台中金刚、嘉南勇士、台北太阳、高屏雷公、那鲁湾太阳、诚泰太阳、诚泰COBRAS、米迪亚暴龙、第一金刚、La New熊、Lamigo桃猿)

第七章 关键战役
前言
1930年嘉农甲子园准决赛
1968年红叶击败日本关西联队
1969年金龙夺得世界冠军
1984年洛杉矶奥运铜牌战
1990年中华职棒开幕战
1992年巴塞隆纳奥运准决赛
1997年中职时报鹰封王赛事
2003年第22届亚洲棒球锦标赛对韩国之役
2005王建民的大联盟首胜
2013年第三届世界经典赛与日本之役

图书序言

作者导言

  随着球季开打,在台湾、美国、日本职棒奋战的台湾选手,回到各自所属球团积极训练及比赛。台湾的球迷们,也准备好加油棒,走进球场,或坐在电视机前,为心爱的球队或球员加油。属于棒球的季节又再次到来,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棒球的味道。

  棒球说是台湾最风行的运动,应该不为过,不仅有完整的职业、业余及三级棒球球队,还有大批远赴异乡打球的球员,球迷也应该是所有单项运动中最多。时至今日,棒球更常被称为台湾「国球」,尤其每逢重要赛事,球队胜败更是牵动全国民众情绪。

  只是为什么棒球会在台湾如此风行?严格说来,棒球在全球普及率并不高,这也是棒球在2008年后被排除在奥运正式项目外的主要原因。国际间,也只有美洲与东北亚(台、日、韩)对此着迷,而更有趣的是,台湾对于全世界最流行的足球兴趣缺缺,但对棒球情有独钟。这种独特的现象,就只能从棒球在台湾发展历史中寻找。

  如果翻开棒球在台湾历史,就可以发现一个又一个与台湾土地连结的故事。棒球是在日治时期引进,原因当然是殖民主日本人喜欢打棒球,但台湾人看着看着,也爱上了这种运动,不仅有台湾人组成的高雄第一公学校称霸全台,后来还有强调「三族共和」(汉族、原住民、日人)的嘉农在甲子园制造的惊奇,带动全台棒球热。但国民政府来台,对这种前所未见的运动并不太感兴趣,只变成与美军交谊的运动外交,直到红叶少棒队击败日本关西联队,引发台中金龙前往威廉波特夺取「世界冠军」,才让政府重新审视这种台湾人喜爱的运动,并大力发展,不仅夺下奥运银牌,也成立了职棒联盟,但打假球的阴影却一直垄罩,让职业棒球虽然已经发展二十多年,但也起起落落。

  从台湾棒球历史中,可以看到台湾整体社会的生命脉络,族群、政治、媒体、作弊、远赴他乡打拼,都在棒球的故事中一一浮现,当然,还有棒球最原始的感动,就是专注于每一个投打对决,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也让棒球运动在台湾,每逢低潮时总会发挥韧性,在九局下半逆转,开创下一个章节。

  由于棒球在台湾的风行,关于台湾棒球历史的网站及书籍也相当多,资料取得并不困难,但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球迷们能够了解台湾棒球发展的来龙去脉,是本书的重点。因此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台湾棒球历史,本书将台湾棒球发展分为五大阶段、二十小单元,让读者能清晰并快速了解台湾棒球发展的过程。第二则是中华职棒大联盟各球队的历史发展,迄今四分之一世纪的职棒联盟,是目前台湾棒球发展的重心,透过各球队的分分合合,也可以让读者能掌握职棒脉络,对于观赏球赛,更能融入其中。第三部分则是我们选出的台湾棒球发展的十场关键战役,不同于前两部分精简式的历史叙述,而是将这十场球赛的过程细细描述,希望能带领观众,回到这些经典赛事现场,重温棒球赛的感动。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封面上色彩斑斓的插画,将台湾棒球的经典瞬间,从日治时期的初萌,到中华职棒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国际舞台上的闪耀,一一浓缩展现。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那些黑白胶片中定格的笑容、汗水、拼搏,仿佛穿越了时空,让我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着台湾棒球最纯粹的热情。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战后初期,那些简陋的球场和朴素的设备,却孕育出无数热爱棒球的少年,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励志的色彩。书中的文字叙述流畅而富有感染力,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和数据,更是在讲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记录着他们为棒球付出的青春和热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台湾棒球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起伏和挑战,比如如何克服资源不足、如何在国际赛事中屡败屡战,这些真实而沉重的篇章,反而让整个台湾棒球史显得更加立体和可敬。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为台湾棒球默默奉献的先驱者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本书让我对“台湾之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几个耀眼的奖项,而是背后无数人的坚持、汗水和梦想。

评分

这本书的设计细节也做得非常到位。无论是纸张的质感,还是排版的清晰度,都给人一种高端、精致的感觉。我特别喜欢书中在讲述不同时期时,采用的不同的插画风格和字体设计,仿佛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穿越了不同的时代。例如,在讲述日治时期时,插画的风格就偏向于复古,而在讲述现代棒球时,则更加写实和动感。这种细致的考虑,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多元。而且,书中对比赛数据的呈现也非常直观,表格清晰,图表易懂,让我能够快速地了解到重要的比赛结果和球员数据。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比赛的回顾,配以战术示意图和关键时刻的文字描述,仿佛让我身临其境,重新体验了那些令人血脉贲搏的瞬间。

评分

这本《图解台湾棒球史》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宝藏的大门。我一直对体育历史,尤其是棒球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台湾棒球的求知欲。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台湾棒球在国际赛事中的那些辉煌时刻的详细记录。那些在世界少棒、青少棒、青棒比赛中,台湾队伍一次又一次夺冠的场景,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脑海中回放。我记得书中详细描述了1969年,台南市少棒队在美国威廉波特夺冠的情景,那种激动人心的氛围,我仿佛身临其境。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胜利的赞美,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失利的时刻,以及台湾棒球如何从中学习、成长。比如,书中提到了1970年代,台湾棒球在一些国际比赛中遭遇的瓶颈,以及当时棒球界人士如何积极寻求改变,引进新的训练方法和理念。这些坦诚的叙述,让整个台湾棒球史更加真实、完整,也让我看到了台湾人民在面对挑战时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评分

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没想到读起来却如此引人入胜。书中的叙事语言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棒球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充满了故事性。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草根棒球”的描写。那些在业余球队、在学校社团,默默付出的普通棒球爱好者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棒球运动最真实、最动人的力量。书中描绘了许多在简陋场地、利用有限资源,却依然坚持打球的年轻人,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棒球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故事,比那些赛场上的耀眼明星更加打动我,因为他们代表着台湾棒球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运动的生命力,最终源于它在普通民众心中的影响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台湾的棒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书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以及对重要人物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棒球运动如何一步步渗透到台湾的社会肌理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述不同时期台湾棒球发展时,那种与时代背景的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述日治时期棒球的引入时,书中详细分析了当时日本殖民者推广棒球的策略,以及台湾人民如何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棒球特色。而到了国共内战后,台湾棒球如何成为凝聚人心、展现民族自信的重要载体,书中也有详尽的论述。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述了早期国际比赛中,台湾队伍的胜利如何成为民众的骄傲,以及棒球如何成为连接海内外台湾人的情感纽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棒球在台湾拥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它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精美的图文并茂的风格深深吸引。我一直觉得,历史如果能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会更容易被理解和记住。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大量的历史照片、比赛照片、球场照片,以及一些手绘的示意图,都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它们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更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和生动注解。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台湾早期棒球训练场景的图片,可以看到那时候球员们使用的简陋器材,以及他们训练时那种纯粹的热情,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只有对棒球最纯粹的热爱。而且,作者在图片的选取上,也很有讲究,力求展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物的风貌。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基层棒球推广的图片,一些教练带着一群孩子在简陋的球场上练习,他们的笑容那么灿烂,让人感受到棒球运动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台湾棒球的发展,并非仅仅是少数明星的功劳,而是无数基层工作者,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的成果。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棒球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台湾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书。它用棒球这一载体,串联起了台湾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台湾人民的坚韧、智慧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我最欣赏作者在叙述中,那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既肯定了台湾棒球的辉煌成就,也毫不回避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书中关于一些运动员的退役后的转型,以及他们如何继续为台湾棒球做贡献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了棒球运动的深远影响。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台湾,也重新审视了体育运动的意义。它让我明白,体育不仅仅是竞技,更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情感和希望的纽带。这本书值得每一个热爱台湾、热爱棒球的人去阅读。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以时间为主线,又穿插了大量的专题性章节,让我在浏览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台湾棒球发展的不同侧面。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时,那种严谨的态度和旁征博引的功力。例如,在讲述日治时期台湾棒球的起源时,作者不仅介绍了当时引进棒球的背景,还详细考证了不同学校、不同族群参与棒球的情况,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而到了中华职棒成立初期,书中对当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我记得其中有一段,生动地描绘了球队老板们如何在资金短缺、观众寥寥的情况下,依然咬牙坚持,只为守护心中的棒球梦。这让我深切体会到,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无数人的默默付出和不懈努力。书中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刻画也十分到位,无论是那些在球场上叱咤风云的明星球员,还是那些在幕后默默耕耘的教练、领队,他们的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尤其喜欢关于那些在职业生涯后期,依然坚持指导年轻球员的老将们的故事,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传承精神,真的让人动容。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乎我的想象。作者在梳理台湾棒球发展史的同时,还巧妙地将一些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融入其中,使得整个叙述更加宏观和深刻。我最喜欢关于中华职棒成立初期的那些章节。书中详细描述了当时台湾棒球面临的巨大挑战,比如假球、赌博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制度改革、加强监管,逐步克服这些困难。这些坦诚的叙述,让我看到了台湾棒球在经历辉煌的同时,也曾遭遇过黑暗的时刻,但正是因为有 those 勇敢面对、积极解决问题的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书中对一些重要人物的采访和引述,也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我仿佛听到了那些亲历者们的声音,感受到了他们在那段特殊时期的心路历程。这本书让我对台湾棒球的认识,不再是单一的、表面化的,而是更加立体、更加全面。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历史书籍,不仅要记录过去,更要启迪未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讲述台湾棒球辉煌成就的同时,作者也着重强调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成功经验和宝贵教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台湾棒球精神”的探讨。书中提炼出了诸如“拼搏”、“团队”、“永不放弃”等关键词,并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的诠释。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在一些关键性的国际比赛中,即使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台湾队伍也从未退缩,而是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团队配合。这种精神,不仅仅适用于棒球运动,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台湾人,在各行各业中不断前进。这本书让我明白,台湾棒球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