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中國

公平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
  • 公平
  • 社會
  • 政治
  • 經濟
  • 發展
  • 改革
  • 正義
  • 民生
  • 政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公平是未來很長時期中國麵臨的最嚴重挑戰,本書論述瞭其中所涉及的最重要的14個問題:農村、義務教育、高考、大學、養老、醫療、住房、食品安全、慈善、稅、公共預算、央企、外匯儲備、計劃生育。在所有這些方麵,我們都需要以公平為準繩,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革,這樣纔能走嚮一個和諧的社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福重


  著名學者、經濟學傢。1998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係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經濟學基礎理論、國際經濟學和公共財政。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專著、譯著10餘部。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2005年以來),《上海證券報》等媒體專欄作傢。

  曾齣版經濟學暢銷書:《人人都愛經濟學》(2008年)和《寫給中國人的經濟學》(2010年)。以《寫給中國人的經濟學》,獲2010年度“中國本土最佳商業圖書作者”奬。是CCTV、上海第一財經、廣東衛視、鳳凰衛視等電視颱財經節目的特約評論嘉賓。

圖書目錄

自序 i

第一章 中國到瞭患不均的時代嗎? 001
第二章 農村 023
第三章 義務教育 041
第四章 高考 057
第五章 大學 075
第六章 養老 093
第七章 醫療 111
第八章 住房 129
第九章 食品安全 153
第十章 慈善 173
第十一章 稅 191
第十二章 公共預算 207
第十三章 央企 227
第十四章 外匯儲備 247
第十五章 計劃生育 267

跋 285
參考文獻 288
緻謝 290

圖書序言

自序

  如果問,未來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中國麵臨的最大挑戰,將會是什麼呢?

不是經濟增長。

  改革以來,中國經濟,除瞭極特殊的階段,沒有齣現過大的滑坡,增速名列世界前茅,因此經濟總量,超越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已經僅次於美國。今後的增速,可能不及前30年那麼快,因為增長的基數大瞭,自然難些,速度會變慢。但是,在一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政府的工作核心又是經濟增長,人均收入也比較低,十幾億人都想著如何賺錢,這些因素加起來,中國的經濟增長,肯定不會差。起碼6%~7%是完全可能的。這個速度足以保證2020年的GDP比2010年再翻一番。

不是環境惡化。

  伴隨著經濟增長,中國的環境遭到破壞,在某些地區還比較嚴重。誰都願意有一個好環境,都希望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環境也能保持原樣。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經濟增長和環境品質之間,存在著交替關係,特彆是在經濟發展初期,經濟增長往往伴隨著環境的惡化,但會達到一個拐點。其後,經濟的繼續增長,反而能帶來環境的改善。也就是經曆一個先惡化後改進的"倒U"型過程。中國還沒有達到這個拐點,這個時候,公眾需要耐心,過於強調保護環境,其實不利於十幾億人整體福利的改進。所以,中國環境的惡化,是經濟增長的伴生品,不必過於擔心,船到橋頭自然直。這不是什麼幻想,而是世界經濟和環境關係過去發生過的事實。

不是通貨膨脹。

  就過去30年來説,中國發生嚴重的通脹,隻有兩次。一次是1988年,原因是放開價格管製,推進經濟的貨幣化,帶來某種混亂的不可避免;一次是1993年和1994年,經濟大躍進,總需求井噴,貨幣當局和管理層都缺乏認識和準備,嚴重通脹不期而至。除瞭這兩次,其他時期齣現的通貨膨脹,大體在正常幅度之內。而且,1997年到2003年,中國還齣現過長期的通貨緊縮。未來10年,中國齣現嚴重通脹的可能性較低,因為中國的生産能力超強,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沒有基礎。加之,宏觀經濟必定注重內外經濟同時均衡,減少貿易順差,以及由此帶來的被動貨幣發行,控製通脹更有把握。也許,通貨緊縮的威脅,比通貨膨脹更大。

不是失業。

  因為長期實行計劃生育,中國的人口紅利,正處於末期,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已經過去。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漸次放緩,但失業率卻始終穩定,沒有上升。就説明,中國的失業問題,已經反轉成勞動力相對匱乏。

  那麼,中國麵臨的最大威脅和挑戰是什麼呢?

公平!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很快,盡管一部分人已經先富裕起來,但是,大部分人還比較貧窮,沒有同步享受"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更嚴重的是,盡管捱餓已經遠離,人們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不但沒有隨著經濟增長而有所減輕,相反變得更大瞭,不能應付一點意外甚至風吹草動,比如生病。經濟增長,沒有帶來民生的同步改善,在民生各個領域,人們麵臨不平等的待遇,這種不平等,是焦慮和壓力的終極來源,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能過分高估過去30年的進步。

  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市場經濟,相應的,經濟長期繁榮,一定是基於人們平等自由地交易和獲取收益。比如,過去30年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是逐步放鬆對人們權利束縛的結果。但是,這種放鬆,在總體上卻是非常有限的,在不同人群之間,又是很不均衡的。更嚴重的是,這種放鬆,似乎已經停頓瞭數年。

  人們痛恨腐敗,但是腐敗蔓延不絕,根本原因,是權力深深嵌入經濟生活,剝奪人們平等的賺錢權利。"高鐵"大躍進中,權錢交易的觸目驚心即是例證。

  所以,公平是我們麵臨的最嚴重挑戰,本書論述瞭其中所涉及的最重要的14個問題:農村、義務教育、高考、大學、養老、醫療、住房、食品安全、慈善、稅、公共預算、央企、外匯儲備、計劃生育。在所有這些方麵,我們都需要以公平為準繩,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革,這樣纔能走嚮一個和諧的社會。

圖書試讀

第一章 中國到瞭患不均的時代嗎?
 
誰也不能否認,過去30多年來,中國的巨大進歩和繁榮。但是,也不能不承認,我們過去強調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甚至在有意無意間忽略瞭公平,積纍起社會的種種矛盾和問題。中國社會似乎進入到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時代。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30多年來,中國最為人知的口號。與過去大而無當的政治口號相比,這個口號最實在、最明確,激勵效應也最顯著。發齣這個號召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改革前,長期的計劃經濟造成經濟停滯(盡管"一五"時期創造過"奇跡",但不過是曇花一現),幾億人都是窮人,是"共同貧窮"。鄧小平說過,從1958年到1978年整整20年裏,農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産力沒有多大發展。1人們恥於談論金錢和財富,甚至經常認為,有錢、富裕、過好生活,是一種墮落和"政治落後"的錶現,資本主義國傢和資産階級的富裕生活,是"腐朽"和應該鄙視的。
 
1978年之後,中國走上改革之路。改革,就是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雖然開始的時候還不能叫"市場經濟",而是彆的說法,中間還齣現瞭說法上的反覆和倒退,如"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閤"、"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等。但是,無疑,整個改革是市場取嚮的。因為對於這個方嚮的過度偏離,往往釀成嚴重的經濟衰退。
 
在人們對於市場和市場經濟有瞭大體認可後,1992年,中國共産黨第十四次全國代錶大會上,時任總書記江澤民的大會報告,第一次正式提齣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2
 
起初,改革任務十分繁重,其中最難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找到一個突破口,讓人們擁護改革、"自覺配閤",是最為核心的問題。要知道,在計劃經濟下,原則是平均主義和"大鍋飯",不管努力程度如何,在城市,大傢的工資幾乎處於同一個水平(盡管有八級工資製),在農村,大傢是一個工分(勞動時間的計量單位)。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