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心髒外科第一人:洪啓仁的生命故事

颱灣心髒外科第一人:洪啓仁的生命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心髒外科
  • 洪啓仁
  • 醫學傳記
  • 颱灣
  • 醫生
  • 生命故事
  • 醫學
  • 人物傳記
  • 健康
  • 勵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他勇於承擔第一人的重擔,帶領颱灣心髒外科由荒蕪進入穩定發展
  他更勇於拒絕第一人光環的誘惑,決定不做爭議性極高的心髒移植
  這本書說的,是一個醫生終生追求、實踐專業和道德信仰的故事

  颱灣心髒外科先行者及權威洪啓仁醫師,是颱大醫院心髒外科的奠基者,更是帶領颱灣心髒外科走齣摸索階段,進入穩定發展的第一人。在早年醫療環境資源嚴重不足的年代,他負笈美國,專攻當時最先進的心髒手術,迴國後創下多項心髒手術颱灣首例。
 
  任職颱大醫院外科主任期間,擔任忠仁、忠義連體嬰分割手術小組的召集人,帶領團隊創造曆史,更為社會帶來正麵能量。並在颱灣遭受美國斷交之痛不久,擔任中沙醫療團召集人,遠赴沙烏地阿拉伯營運醫院,完成一項成功的外交任務。多年來更培育瞭許多優秀醫師,如林芳鬱、侯勝茂、張衍、張昭雄等人,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本書將呈現洪醫師無數親身經曆、真實且動人的故事,一步步引領讀者認識洪醫師的養成、行醫研究、開創曆程,完整呈現洪醫師的理念與貢獻。洪啓仁醫師由內而外展現的仁心、專業、開創力,是每位醫者應該「心嚮往之」的境界,更是大眾對於現代醫師的深切期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啓仁


  颱灣大學醫學院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研究。曾任颱大醫院外科主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洪啓仁是颱灣心髒外科先行者及權威,創下多項心髒手術颱灣首例,帶領颱灣心髒外科進入穩定發展階段。除奉獻精湛醫術之外,並擔任忠仁、忠義連體嬰分割手術小組召集人、中沙醫療團召集人,醫者本質與社會責任兩全其美,貢獻巨大。
    
李慧菊


  資深記者、編輯,現為自由作傢。

圖書目錄

序一 洪P,我的人生恩師              林芳鬱
序二 深具影響力的大師風範            楊泮池
序三 近乎修行者                      吳清友
自序 為醫者人生與後進留下紀錄        洪啓仁

楔子

Ⅰ醫者的養成

1無憂的雲|在潮州土地上
2大動盪
難行能行的英雄事業……簡守信
3在金字塔尖
4白色巨塔裏的磨練
5挫敗
當洪院長的病人,與有榮焉……黃女士

Ⅱ專業成就

6美國取經行
7走嚮「開心」巨擘
對手也是老師……鄭國琪
8刀法與心法
三十年後,一封陌生人的信
9心髒移植的倫理觀
那一夜,颱大醫院長廊傳來腳步聲……候勝茂

Ⅲ杏林春風

傳承──為颱大儲未來之纔
醫者誓言──日內瓦宣言
海外行腳
洪教授救我三次命……鍾老闆

Ⅳ延伸的社會貢獻

分割手術凝聚正能量
空見絕後的醫療外交
老師能散發讓人舒服的磁場……張重義

Ⅴ管理纔華

告彆颱大
我所敬佩的「人格者」……吳東進
新光歲月
幾近完美的醫者典範……吳清友

外一章 傢
附錄

圖書序言

序言

洪P,我的人生恩師/林芳鬱(颱北榮總醫院院長)


  就讀醫學係大三時,我就認得洪P洪啓仁教授,當然他並不認得我。那時候我們最「夯」的人物,就是這些「大教授們」。每當這些大教授披著長袍醫師服,在颱大醫院西址的「中央走廊」帶著兩、三位年輕醫師飄然而過,沿途的學生、醫師、同仁,或病人和傢屬們都會鞠躬行禮。我們這些醫學生心中常有一個念頭:「大丈夫亦當如是!」而颱大外科的洪P、陳鞦江教授和魏達成教授,則是學生們心目中的「外科三大公子」|風度翩翩、行事俐落,且外科手術達「齣神入化」的境界。但我從來也沒想到,有一天,洪P會和我那麼親近而熟稔,成為我心髒外科的授業恩師和人生導師。

  國學大師南懷謹曾談起《禮記》對老師的描述,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什麼是「經師」?就是把要教授的書本背得滾瓜爛熟,每一個字都解釋得很清楚,書本的道理都教給你,這叫「經師」,也就是隻教導書本知識的老師。至於「人師」呢?不隻自身的學識要好,能傳承於弟子,還能以身作則教導學生有關人品修養、作人處事的道理,讓學生一輩子都學不完,這叫「人師」,也就是「人生的導師」的意思。

  大三以後的暑假,我常到醫學院生化科林仁混教授的實驗室,參與生化研究,而每星期四下午則跑去心髒內科連文彬教授的門診,學習心髒聽診、檢查的技術和心髒學知識。一九七七年當完兵,迴到颱大外科當住院醫師,暗自盤算三年後,要進入颱大心髒外科的殿堂,學習此一新興、艱難而能救人的手術。

  但是,「命運之神」有如一位淘氣的姑娘,常在人生道路上設下重重障礙,考驗我們達成目標的毅力。一九七九年,世界發生第二次石油危機,我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外交關係變成瞭颱灣生存的關鍵。為此,中沙醫療團因應而生,也改變瞭我的人生。一九八○年六月,當時我已被選定要到心髒外科當總醫師,中沙醫療團突然來電要求颱大醫院要派外科總醫師赴吉達醫院。因為總醫師是最後一年的外科訓練,對一位外科醫師來說太重要瞭,當年即將當總醫師的R3(第三年住院醫師)們,沒有人願意前往阿拉伯,此事讓擔任外科主任的洪P感到非常煩惱。有一天,我下定決心對洪教授說:「既然沒有人願意前往沙烏地阿拉伯,我願意去。」之後,又說服我的好友、骨科的侯勝茂醫師一齊前往。所以,一九八○年八月,我們兩個傢庭就成為第一批中沙醫療團的成員。

  當時颱大醫院也派齣數百位各科的主治醫師、總醫師、護理、行政、醫技和工務的同仁。再加上吉達的阿拉伯醫師和行政人員,很快地,新的吉達法德國王醫院就開張,開始進行各種日常的醫療作業。

  隔年,一九八一年六月,洪P到吉達法德國王醫院成功執行第一例開心手術,接著並完美地指導十例心髒手術。他也拜會瞭當年我國駐沙的薛毓麒大使,並提齣中沙醫療閤作計畫的建議,希望讓颱大醫院增加一百位主治醫師,纔有可能順利完成此一使命。這個意見由薛大使返颱時嚮上級反應,並獲得行政院的首肯。這批颱大「阿沙幫」一百位主治醫師,不僅完成十年中沙醫療閤作的使命,也變成數年後颱大醫院傑齣醫療和研究的主力,影響一直到今天。

  一九八一年八月,我奉洪P之命,返國接受一年心髒外科的「強化訓練課程」。這一年,在颱大醫院的手術室、加護病房和心髒外科病房,都常常看到我的身影。每個洪P手術病人的術前評估、術中的開刀細節、術後的病人照顧,我幾乎無役不與。隔年一九八二年八月,我返迴吉達法德國王醫院開始從事心髒手術。從阿拉伯醫師們驚訝和羨慕的眼神,我看得到這一年颱大心髒外科「強化訓練課程」的成果瞭!而洪P是把我引入心髒外科廟堂的恩師。

  洪P和我三十多年親近的師生關係,讓我有機會就近觀察他。他的個性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他的心髒外科知識淵博、經驗豐富、開刀技術又高明,在當年同一輩的心髒外科前輩們很少有齣其右者;但是他對同儕的請教或求助,總是一口就答應,事後,卻彷彿無其事,絕口不提。所以,颱灣從南到北心髒外科的同儕都稱他「仙耶」(先生、老師之意)。

  洪P對病人的照顧尤其仔細,對於剛動完危險手術的病人,他常會搬張椅子坐在病床邊,盯著監視器徹夜照料。即使病人手術後恢復得很好,他也會在半夜十一點左右來到外科加護病房,看看病人的情形,和我們這些住院醫師討論病情。我的好友侯勝茂教授在當實習醫師時,看到這種場景非常感動,寫瞭一篇文章,標題就是〈那一夜,颱大醫院長廊傳來腳步聲〉。直到今天,颱大醫院的心髒外科醫師們,仍常在半夜到加護病房照顧手術後的病人,這都是洪P身教的影響。

  洪P除瞭專業學術上的成就以及培育無數學生外,他的領導力也是令人欽佩的特點。

  一、勇於變革:一九七八年八月他接任颱大外科主任,立刻著手修改外科住院醫師的升等製度,廢除以往由教授投票的升等製度,讓升等採用同期醫師協商的製度。新製度打破瞭長久以來升任總醫師,須去教授、老師傢送禮請託的惡習,也讓颱大外科能留下更多優秀人纔。

  二、善於溝通協調:一九七九年九月,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成功完成亞洲第一例、世界第二例,忠仁忠義腹部坐骨連體嬰之分割手術,把以往各自為政的颱大外科教授們,變成閤作無間的團隊。經媒體報導,颱灣社會也從中美斷交的低迷中重新恢復自信心,更讓颱大外科的聲名推進到世界舞颱。

  三、堅持原則,培育後進:一九八一年,他提拔年輕的李元麒醫師進胸腔外科當主治醫師,受到當時科內相當大的阻力,但洪P堅持立場、絕不退縮,並送李元麒醫師齣國研修肺髒移植手術。一九九五年,李元麒教授的團隊,已使颱灣的肺髒移植及胸腔內視鏡手術在颱大開花結果,並且揚名國際。

  四、信守「多樣性會加速進步」的原則:一九八一年開始,「阿沙幫」的醫師們陸續返國。洪P要求這些年輕醫師到世界各個不同的一流醫院去進修,學習各種不同的思考理念和手術方法。一九八三年七月,我剛從吉達返國,洪P就拿齣颱法科技基金會的申請單說:「你去法國巴黎Carpentier教授那兒,學習瓣膜的整型手術。」幾個月後,我已經到達法國巴黎大學附設醫院。當年,我颱大的「阿沙幫」師兄弟們分散四方,有到倫敦進修,有的在波士頓、舊金山、荷蘭的海牙、加拿大……遍布世界各地;幾年之後,迴到颱灣的我們彼此間常互相討論、辯論、學習,讓颱大的知識技術和醫學研究更加蓬勃發展且繽紛異常。迴想起來,這全齣自洪P的高瞻遠矚和崇高理想。

  幾年後,洪P接任新成立的財團法人新光醫院院長,數年間就把它建設成另一個醫學中心,在在再顯現洪P的領導力。

  洪P和我們相處,在專業知識技術外,對人生的價值觀、理念,以及未來的規劃,常以言談身教來影響、指導我們,讓他的學生們都能卓然有成,在不同領域各領風騷。宋朝範仲淹說:「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應該是指如我的恩師洪啓仁教授吧!

自序

為醫者人生與後進留下紀錄/洪啓仁


  坐在窗邊,由紅樹林傢中隔窗眺望淡水河,視野可輕易延伸至大海。大傢都知道淡水河夕陽黃昏時之金色美景值得欣賞,不過,清晨五點左右,天還沒亮時,藍色的河水與觀音山之背景相融閤,更是鮮艷美麗、叩動人心。颱灣真的是很美麗的寶島。

  有些朋友及學生常鼓勵我寫迴憶錄,我原不確定我的迴憶錄會有什麼價值,但從另一方麵想,我們這一代所經曆的工作環境,所受的教育,所處的社會,以及對醫療、醫學的認知與處世態度,顯然與現在年輕一代不甚一樣,若能記錄些隻字片語,也許可以做為年輕一代的參考,也為我們這一代所走過的曆程留下些紀錄。

  迴想過去點點滴滴,我這一代確實生長在變化很大的年代,八十四年過去瞭,除瞭孩提之時,要迴味之事確實很多。

  從我齣生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因受日本的統治,我們被歸類為「日本人」。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颱灣人雖然屬於殖民地人民,受到職業、教育上的限製,但至少也享有平安、平凡過日子的安定生活。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身分突然變為中華民國國民,也因忙於學習國語等問題而覺得手忙腳亂。而戰後的幾十年,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與理想相差太多,許多不應發生的事、不願意看見的事都接踵而至,並深深影響許多人的一生。

  就醫護之認知上,前輩們還有我們這一代,與現在這一代確實有很大不同。現在的醫學生都不太願意到「內、外、婦、兒」四大科,但這些科卻是我們以及老一輩所爭相進入的科彆。但現在,選擇不值班、不辛苦、有高收入的領域,好像是很多年輕醫師選擇科彆的優先考慮條件。

  前輩們雖然無薪,但整天埋頭苦乾,以自來水填滿肚子來忍受飢餓;而我這一代因忙碌的臨床及研究工作,幾乎把傢當作旅館,偶爾纔能迴傢換洗,與現在的年輕一代,在想法及對醫學的認知上,顯然有很大差彆。現在的年輕一代,不一定認同前輩們的理念,也可能有一些人會批評、不贊同有輕鬆的路不選,而選擇辛苦的路的想法。

  其實醫院的工作,自古以來都是辛苦的,前輩們辛苦的程度,所經過的學習、研究的過程,以及所處的工作環境等等,從來也沒有比現在輕鬆過。

  我常想起,當年輕醫師要正式成為醫師的第一天,都要舉手宣誓所謂醫者誓言:「在上帝與眾人之前,我要鄭重地宣誓,我要奉獻我的一生為……」等等之十條誓言,我也常參加護理人員於每年國際護理節的舉燈宣誓儀式,在場的人都會感動於醫護人員所做的宣誓與奉獻精神。

  這也常讓我思考,醫護這個工作的最大目標是什麼?

  我們都不是聖人君子,要從事醫護工作,須認清「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我相信大部分醫護人員都同意,是為瞭挽迴病人寶貴生命而戰。我希望,當他們覺得工作辛苦時,能偶爾想起這個理念,必定可以鼓勵自己並且紓解緊張、安慰自己。

  我想很多醫界人士都擔心,我們的醫療政策與製度能否走上平坦的大路,而不要走入分岔之途,錯入商業化之路。我寫這一迴憶錄也可能有些人不贊同,但我希望年輕一代能瞭解前輩們過去如何辛苦努力過來的經過,知道身為一個醫師的自我期許是什麼。

  我曾經跟學生們提過,在美國,住院醫師每天的工作是清晨五點半開始到晚上九點、十點左右,有些同學不相信,但到過美國進修的幾位同學,有的迴國後告訴我,或寄卡片跟我說:「老師,您說的是真的!」

  為瞭寫迴憶錄,翻齣一些年輕時奮鬥努力的資料、照片等等,使我有很多感觸。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有風風雨雨的曆程,或可能風光一時,但因時間過去都會逐漸成為曆史而被遺忘。「草會乾,花會謝」,這是聖經上勉勵我們不要浪費寶貴時間的教訓。日本知名歌麯「荒城之月」中唱著「昔日之光,今日何在……」每讓人聽到時難免感覺到寂寞。

  年輕時代我每天都很忙碌,而退休後,坐在窗邊看著淡水河與大海,心裏總是感到一些空虛。

  上帝為什麼要讓一個人變老而不能工作呢?這真是可笑的想法。我的一生對社會有沒有什麼貢獻?我是否盡瞭我的所能奉獻於工作領域上?

  我是盡力瞭。為颱灣心髒外科之發展用盡瞭我一生精力,雖然我的一生貢獻並不是由自己來評論,但至少我認為,我與一些心髒外科的夥伴把颱灣心髒外科帶上瞭軌道。

  我很得意自己栽培瞭不少優秀學生,他們都已經在颱灣各角落、各醫學中心當瞭主乾人物而活躍。而當年新光醫院要開幕時,雖然不知道醫院能否成功,卻願意放棄原來醫院的位置,拔刀相助的新光醫院開國元老的醫護人員,對他們情義相挺的感謝之意,更是深深刻在我心裏。

  最後深深感謝栽培我的師長們,尤其是林天祐教授、韓福瑞教授(George Humphreys)、瑪姆教授(James Malm),也特彆感念共同努力於颱灣心髒外科領域的心髒內、外、兒科醫師,以及護理與醫技同仁的幫助與支持,他們的努力是讓颱灣心髒外科能有今天成就的主要力量。

  特彆感謝誠品吳清友董事長鼓勵本人拿齣勇氣寫齣迴憶錄,也感謝天下文化諸專傢在本迴憶錄之敘述及編輯上的幫助,更感謝吳東進董事長對我在新光醫院任職期間的支持與照顧,纔能成功使新光醫院有今天醫學中心的地位。也要感謝,為瞭整理資料默默辛苦工作瞭三十幾年的祕書梁惠玲小姐,最後感謝父母之養育,內人及傢人大大小小之支持與瞭解,有他們做為後盾,我纔能無後顧之憂,奉獻於醫療工作。

寫於2014.07.07

圖書試讀

走嚮「開心」巨擘
 
自美返颱,洪啓仁開始展露身手。時間證明,他不但是颱大醫院心髒外科的奠基者,更是帶領颱灣心髒外科走齣摸索階段,進入穩定發展的第一人。但在步上康莊大道之前,依然要走過橫亙在眼前的崎嶇小徑。
 
其實洪振仁說得對,弟弟洪啓仁甫歸國時,真的「沒幾顆心髒」可以開刀。平均三個月左右,颱大外科纔有一個心髒病人,一年纍積下來,不過四、五例。
 
那個年代,病人罹患心髒病已經很害怕,更怕進手術房「開心」。理由第一是危險,心髒是生命的引擎,手術一旦失誤,很難再有第二次機會。理由第二是費用昂貴,醫藥費動輒十幾萬甚至更高,在沒有保險下,一般傢庭難以承擔。隻要能以藥物拖住病情,很少人願意開刀。
 
從最初求診者罕見,到後來病患排隊等開刀,洪啓仁執刀四十五年,既沒有統計開刀總數,也不記得八十歲的封刀之作。然而,第一颱刀的經過,卻曆曆在目。
 
第一颱刀的病患,是三十多歲、罹患風濕性心髒病的黃先生。他年幼時得過風濕熱,上呼吸道感染溶血性鏈球菌,後來身體看似痊癒,唯獨受損的心髒瓣膜沒有恢復,並且隨著年齡增長,病情加劇,到瞭必須開刀換人工瓣膜的地步。
 
心髒瓣膜有前後兩葉,形狀類似嘴唇,能夠自動開閤,功能是讓血液隻能前進,不會逆流。黃先生的瓣膜損壞,已嚴重到完全無法開閤,血流通過不易,齣現心髒衰竭現象。洪啓仁先把受損的瓣膜切掉,把周邊組織縫一下,再把人工瓣膜縫上去。
 
這是一次成功的手術,洪啓仁在隔天晨會上接受同事鼓掌祝賀。林天祐交下心髒外科的棒子給他,從此颱大開心手術,全由洪啓仁承擔。
 
戰戰兢兢打下基礎
 
既然病人害怕手術,颱大幾位醫生也不願意坐在醫院乾等,決定從宣傳和教育方麵主動齣擊。洪啓仁與心髒內科的連文彬、內科的陳炯明,還有小兒心髒科的呂鴻基,組成宣導團,利用假日到全颱醫衛單位演講,說明心髒病成因、醫療方式等,呼籲病人就醫,並讓各地醫師瞭解一些新的醫療技術,溝通觀念。
 
剛開始,案例增加的速度非常緩慢,病人往往拖到病情十分險峻的階段,纔肯進醫院。當時颱大加護病房還沒興建,每次動完手術,洪啓仁都親自看顧病患,推著監視儀器到病床邊,日夜密切觀察病人情況。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