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的东京大学建筑讲座

安藤忠雄的东京大学建筑讲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adao Ando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透过媒体,而是要透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安藤忠雄

  透过自学,没有受过正规建筑建育的安藤来说,柯比意不只是一个仰慕的对象。柯比意从旅行中学到许多东西的经历,探索西方古典建筑的根源,这一点对安藤来说非常重要。他了解了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透过媒体,而是要透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旅行」原来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

  二十世纪七○年代后期到八○、九○年代,从晚期现代主义到解构主义等,建筑界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然后作为建筑语言,不论在什么时代,表现的核心往往还是与人们意识相通的那些东西。因此,建筑是相反概念的抑扬,处于微妙的单纯性和复杂性之间,在这里注入自己的意志,发现「建筑的理想状态」,这就是安藤式的建筑行为。

  因此,和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无关,任何时间和文化的建筑都有我们学习的价值。不被既成的概念所束缚,模煳自己的理念,要有自己的意志,具有反抗旧观念的强烈愿望,广泛地从其他领域吸收新想法的态度,对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安藤忠雄


  一九四一年生于大坂,自学建筑。一九六九年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一九八七年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一九八八年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一九九○年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一九九七年至今为东京大学教授。

  作品:住吉的长屋(日本建筑学会奖)、六甲集合住宅(日本文化设计奖)、城户崎住宅(吉田五十八奖)、TIME’S、光的教堂、大坂府立飞鸟博物馆(日本艺术大奖)、大山崎山庄美术馆、直岛当代美术馆/分馆、淡路梦舞台、兵库县立美术馆艺术馆、表参道之丘、国际儿童图书馆、亚洲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大楼、本福寺水御堂等。

  获奖: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奖(芬兰一九八五年)、法国建筑学会大奖金牌(一九八九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奖(一九九一年)、美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纪念奖(一九九一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一九九三年)、日本艺术院奖(一九九三年)、朝日奖(一九九五年)、普里兹克奖(一九九五年)、世界文化奖(一九九六年)、法国文学艺术勋章(一九九五年、一九九七年)、国际教堂建筑奖(一九九六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牌(一九九七年)、法国建筑学会名誉会员(一九九八年)等。

译者简介

白林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原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曾在边防线上服兵役五年,后留学日本学习建筑十二年,获得京都大学工学博士后留校任教,曾在日本设计公司担任建筑师。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二○○二年创建北京白林建筑设计谘询有限公司,将「将做有思想的建筑」、「发现和培养人才」、 「做学术贡献」作为人生三大目标并不懈努力。译着有《安藤忠雄论建筑》等。

  代表作:苏州吴江新城规划、泰山环山路城市设计(获鲁班奖)、深圳前海地区概念规划国际谘询、中央音乐学院大门及校园改造等。

图书目录

自序/构思的源泉

第一讲 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
第二讲 建筑与我的梦
第三讲 在抽象化与场所性之间
第四讲 走向有生命的建筑
第五讲 在过程中思考

后记
译后记

图书序言

自序/构思的源泉
  
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去欧洲旅行,归途中在马赛被耽搁了数週之后,乘上了归国的客船。航船绕道经过了象牙海岸、开普敦、马达加斯加,横穿印度洋,然后我在印度的孟买下了船。在那里,我像是被什么迷住了似的乘上火车奔向了圣地贝拿勒斯。

恆河里有许多人在沐浴,旁边有牛在游泳,岸边还有死者被火葬。异常的恶臭,强烈的阳光,漫无边际的大地。这一混沌的景象将人生存的意义全部显露了出来,并产生着一种震慑的威力。我独自一人坐在岸边,不停地问着自己,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

对印度人来讲,死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死,是为了生,为了再一次轮回转生。这里是生与死浑然一体的场所。

我竭力抵御着想要逃离那个现场的念头,持续地坐在那里。终于也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内省感觉所缠绕,达到了一种神清气朗的顿悟境界。

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都没有多大的区别。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那时,我想就顺其自然吧,「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这就是我所选择的一种游击战式的人生现,也是自我意志的一种表白。那是一九六五年,我二十四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二十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人在感觉敏锐的二十几岁时,能否有紧迫感地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 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

这个时期,无论是谁,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探索着自己理想的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也可以说是在塑造「自己」。对我来说,二十几岁同样是自我意识形成,与人和社会交往碰撞的重要时期。

我出生于一九四一年,二十几岁时正值二十世纪六○年代。那是一个动盪的年代,日本的安保斗争刚刚拉开帷幕。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