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斧岁月:吴荣赐

刀斧岁月:吴荣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起大落的雕刻岁月,由匠师成为扬名国际的艺术家--国宝级木雕大师吴荣赐首部贴身侧写传记!

  1948年出生于南投县名间乡的吴荣赐,虽然自小在蕉农家庭中长大,不过二十三岁便毅然负笈北上,拜在着名福州木雕师傅潘德门下当学徒,立志以佛雕为业。在佛雕界历经一番起落后,吴荣赐在31岁那年得到汉宝德先生的赏识,开启了通往艺术界的大门。他从头再起,摆脱佛具思维,用心提炼出本土木雕的艺术高度,让岳飞关公及诸神佛的精神跃然而出, 受邀远赴比利时蒙特玛琍皇家博物馆、法国巴黎郭安博物馆参展,感动东西方观众。
  
  然而吴荣赐从不在乎那些复杂的艺术理论,他只知道:「作品一完成,就知道高下了。」

本书特色    

  1.李瑞腾(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陈连祯(台湾警察专科学校)联合推荐
  2.台湾国宝级木雕大师吴荣赐首部贴身侧写传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郭晋铨


  民国69年次,基隆人。国立中央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佛光大学中文系专任助理教授。着有《沉郁顿挫--台静农书艺境界》。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李瑞腾
推荐序二/陈连祯

01 故事的开始
02 「说做就做」的人生哲学
03 当画师的梦想
04 生平影响最深的电影―《宫本武藏:决鬪巖流岛》
05 大哥的支持―踏上刻佛这条路
06 雕刻恩师―潘德先生
07 赐哥与赐嫂的姻缘
08 兼顾形象与精神―刻法自成一家
09 迷失自我―佛刻工会理事长的光环
10 一生的转捩点―汉宝德先生
11 惊恐有余―第一次个展
12 备受肯定、邀约不断
13 对「岳飞」情有独钟
14 欧洲行―三国风云系列展
15 传统中的超越―汉宝德先生对吴荣赐作品的看法
16 重返校园的决心―从大师变学生
17 大直国中毕业典礼―热情脱衣秀
18 「全台湾的警察我只要认识你一个就够了!」―陈校长的巡逻箱
19 来去念大学―淡江大学中文系
20 淡水开班授课―培育后进的心情
21 研究所课堂趣事
22 攻读硕士的煎熬与荣耀
23 刻佛刻到纽西兰―世界最大一体成型木雕佛像
24 「学」与「术」的闪亮交会
25 佛光山如常法师慧眼
26 神刀传奇―2011年佛光山个展
27 「中国四大名着经典人物」世界巡回展
28 饮水思源 回馈母校
29 未完待续
30 吴荣赐年表

图书序言

【01 故事的开始】

  吴荣赐是我淡江大学中文所硕士班的同学,操着台湾国语,踏着颟顸步伐,每当出现在课堂上,总是引起同学们的好奇与热情问候。在那时候,吴荣赐对刚进淡江的我而言,不是什么知名雕刻家,更不是什么国宝级艺术大师,他在我的心底,纯粹是一个亲切的长辈,一个喜欢和人相处的「阿伯」。也因为如此,我特别喜欢和他聊天,幽默风趣的谈吐常让我捧腹大笑。他能说一口道地的闽南语,国语却不大标准,而我虽然闽南语也通,却说不大「轮转」。每次聊天,不是他对我说「台湾国语」,就是我对他说「北京台语」,好几次的鸡同鸭讲,总是让我们的语境增添不少笑点。当时,我们同修淡江中文研究所的课程,身为艺术大师的吴荣赐,在课堂上所提出的创作观点与理论,经常让我们这些自以为读了很多书却不知天高地厚的研究生感到佩服,甚至惭愧。课余时间,他喜欢吆喝朋友去「喝两杯」,酒酣耳热之际,他的口才与表达能力可谓登峰造极,极尽「说笑」之能事,无论任何场合,只要有他在就绝无冷场,因而在我念硕士班的记忆中,只要有吴荣赐的身影,就几乎脱离不了「欢乐」。另一方面,由于我们这一班同学不是在外头有兼差,就是另外有修习教育学程,因此下课后多半各忙各的,鲜少有时间相聚,久而久之,我跟这位亲切的阿伯越走越近,聊天的话题也越来越多,从生活琐事到待人接物的道理;从课堂上所激发的感想到艺术创作的各式学问,在这位艺术大师面前,我获益良多。而我也必须承认,和他在一起有种莫名的「归属感」。人生的际遇千变万化,对吴荣赐而言,他的一生更能用「大起大落」来形容。我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年轻人,要提起笔来撰写吴荣赐的传奇经历,让我如履薄冰。除了感谢他对我的抬爱,也深感责任重大。

  基本上,人物传记的书写,不仅要呈现主角在当代社会和文化中的贡献与重要性,更要深入了解主角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与处事哲学,借此凸显主角性格对其生平成就的影响。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性格与人生历练决定了他艺术创作的风格与内容。吴荣赐的雕刻作品不但发挥了他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想像,更体现出他的生命情调。

图书试读

【一生的转捩点--汉宝德先生】
 
「赞山佛店」还在双连的时候,有一天,一位文质彬彬、气度非凡的人士从他店面经过,看着满店佛刻像,驻足许久,当时吴荣赐正在打粗胚,要起身翻面时,也留意到了这位人士。以吴荣赐的交友圈来说,所结交的对象多是跟他一样学徒出身,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当时他所认识书读最多的,大概就是住在佛店楼上的阿义,阿义平日喜欢到店里闲聊,三不五时总喜欢在谈话间插上几句「我以前在文化大学读书时怎样……怎样……」、「我大学毕业时啊怎样……怎样……」,深怕别人会忘了他是堂堂大学毕业,虽然人不坏,但总让吴荣赐觉得很「爱展」。这位驻足在店门口的人士,其气质让吴荣赐不自觉肃然起敬,正好奇打量时,那人走了进来:「您好,我叫汉宝德,目前在中兴大学服务。」
 
汉先生年轻时从台湾省立工学院(现为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赴美深造,获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和普林斯敦大学艺术硕士,回国后相继出任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的系主任、院长、校长等重要职务,当时汉先生即国立中兴大学工学院院长。
 
一句国语也不会讲的吴荣赐,首次面对着汉先生,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他心想:「在他的生活圈中怎么会有这样社会顶层的人物来拜访。」本来也想讲一两句国语来回应汉先生,但嘴巴张了半天,还是只能用台语简单讲了:「你好,我姓吴。」汉先生接着说:「吴先生,您的雕刻品非常独特,跟一般的佛雕很不一样,可以请教您是怎么刻的吗?」吴荣赐大约晓得汉先生的意思后,便将正在打粗胚的木头简单的边说边示范,汉先生也仔细端详着,并且若有所思。没多久,汉先生便问吴荣赐:「吴先生,您的作品的确和传统佛刻的匠气截然不同,要不要考虑转往艺术创作的方向发展。」说完便递了名片给吴荣赐,正要转身出去时,恰巧阿义晃了进来,吴荣赐正想介绍汉先生的来历要让阿义见识见识什么叫做高学历,但是阿义一看到汉先生气宇轩昂的外表,便不好意思接近了,还没等吴荣赐开口,就慌忙退出店外,借故离开。这是吴荣赐第一次见到汉先生的情景,每次回忆起来,总是历历在目。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