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矿物

认识世界矿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矿物学
  • 地质学
  • 地球科学
  • 自然科学
  • 科普
  • 识别
  • 图鉴
  • 收藏
  • 岩石
  • 宝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让你成为矿石通的入门书
严选50种跟生活相关的重要矿物,并加以解说。

  原来矿物如此美丽
  超过200张矿物原石图片,介绍50种矿石的成色、形状、结晶,认识矿物之美。

  原来矿物如此重要
  你知道吗?方解石是地球表面上控制含量的重要矿物,也是水泥的原料。不起眼的石墨可以做成铅笔笔芯和工业材料。还有氟铈矿含有21世纪最受瞩目的稀土元素。本书将为你介绍这些矿石如何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原来矿物如此有趣
  黄铁矿为什有愚人金之称?原来锆石能帮助测定古老地质年代。尖晶石是带尖刺的红宝石?你所不知的有趣矿石知识,本书来告诉你。

本书特色

  1、超过200张矿物原石图片,介绍50种矿石的成色、形状、结晶,认识矿物之美。
  2、本书介绍矿石的用途,以及矿物如何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宇宙的低语:星际尘埃与文明起源的探寻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专注于地球内部的岩石与矿物,而是将视野投向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它是一部关于宇宙物质起源、恒星演化及其残留物如何塑造我们所知的“世界”的深度探索。我们将追踪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粒子,从宇宙大爆炸的余晖中开始,观察超新星爆发的剧烈能量如何锻造出重元素,并思考这些宇宙级工厂如何为行星系统的诞生奠定物质基础。书中详细阐述了星际介质中复杂有机分子的形成机制,这些分子被认为是生命起源的基石。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对地外天体(如彗星、小行星和系外行星大气)的物质成分分析,揭示了太阳系内不同区域的物质差异性,并展望了人类未来探索深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奇异物质形态。这不是一本关于地质学的教科书,而是一部关于“宇宙物质学”的宏伟叙事。 --- 第一章:万物之源——从奇点到轻元素 本书的开篇并非从我们脚下的大地出发,而是从时间尚未被定义的那一刻——宇宙大爆炸。我们详细描绘了暴胀时期后,宇宙中早期物质的演化路径。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冷却过程,以及质子和中子的形成。 随后,重点深入探讨了太初核合成(Big Bang Nucleosynthesis, BBN)。我们不讨论地球上已有的矿物质,而是关注宇宙诞生后最初三分钟内形成的氢(H)、氦(He)以及微量的锂(Li)和铍(Be)。这些轻元素构成了宇宙99%以上的物质基础,它们是后续一切复杂结构形成的原材料。我们将量化不同同位素的丰度比,并以此验证现代宇宙学模型的精确性。本书精确计算了早期宇宙中氘的产生率与今日观测到的丰度差异,这对于理解宇宙的膨胀速率至关重要。 第二章:星辰的熔炉——重元素的锻造与散播 如果说早期宇宙提供了基本的积木,那么恒星便是将这些积木塑造成更复杂形态的宇宙炼金术士。本章聚焦于恒星的核聚变过程。 我们细致解析了主序星、红巨星以及白矮星内部的聚变反应链,从氦聚变到碳、氧的生成。然而,真正的物质奇迹发生在恒星生命的终结阶段。本书投入大量篇幅研究了超新星爆发(Supernova)。我们不再关注地球上发现的任何硅酸盐或氧化物,而是集中在S-过程(慢中子捕获过程)和R-过程(快中子捕获过程)如何创造出金、铂、铀等比铁更重的元素。通过对不同类型超新星(Ia型与II型)遗迹光谱数据的模拟分析,我们重建了特定重元素在银河系中分布的历史轨迹。我们探讨了这些高能爆炸如何将新合成的物质抛射到广阔的星际空间中,成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系统的“种子”。 第三章:星际云的化学——构建生命的分子蓝图 恒星爆发后,被抛射出的气体和尘埃在星际介质(Interstellar Medium, ISM)中混合、冷却并凝聚。本章的主题是星际化学,重点研究在极端低温和高辐射环境下,简单原子如何自发地结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 我们分析了分子云内部的物理化学条件,例如,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水冰晶体表面催化了甲醛、乙醇乃至更复杂的氨基酸前体(如甘氨腈)的合成。书中包含了对射电望远镜阵列观测到的数百种星际分子的详尽列表,并解释了氰化物(如HCN)在星际空间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些内容完全侧重于尚未凝聚成行星的、漂浮在真空中的分子结构,而非地质学意义上的矿物晶体。 第四章:原行星盘的沉积——冰与尘埃的凝聚史 随着星际云的引力坍缩,一个围绕新生恒星旋转的原行星盘(Protoplanetary Disk)形成。本书的重点在于盘内物质的物理迁移和相变,而非行星内部的地核结构。 我们深入探讨了雪线(Snow Line)的概念及其对物质分布的决定性影响。我们追踪了水冰、二氧化碳冰以及更易挥发的化合物(如甲烷)在盘中不同距离上的冻结与升华边界。我们模拟了毫米级不稳定的过程,即微小的尘埃颗粒如何通过碰撞和静电作用,从微米级迅速增长到厘米级甚至米级,这一过程是行星形成的起点。本章展示了在冰冻的外部区域形成的、富含挥发性物质的“小行星体”的物质特性,与内部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的“类地星子”的物质差异。 第五章:异星物质的肖像——系外行星的化学指纹 现代天文学的焦点已转向遥远的系外行星。本章完全致力于系外行星大气和表面的物质分析。 我们详细介绍了透射光谱法和直接成像法如何揭示这些遥远世界的化学成分。重点分析了超级地球、气态巨行星以及可能拥有液态海洋的系外行星的大气模型。例如,在“热木星”上,温度梯度可能导致不同金属氧化物在不同高度凝结成“雨”。书中讨论了探测系外行星大气中二氧化硫(SO2)、甲烷(CH4)甚至磷化氢(PH3)的意义,这些“不平衡”的化学信号可能是生命活动的间接指标。我们探讨的物质形态是等离子体、高温气体、高压冰或超临界流体,而非地壳中的固态晶体。 第六章:太阳系边缘的来访者——彗星与柯伊伯带的物质记录 本书的收尾部分聚焦于太阳系外部的低温天体——彗星和小行星。这些天体被视为“时间囊”,保存了太阳系形成之初的原始物质状态。 我们剖析了撞击加热对彗星物质的影响,以及原位分析(如“罗塞塔”任务对67P彗星的分析)揭示的有机分子和水冰的真实结构。本书的分析集中在这些冰冻物质的非晶态结构,即它们缺乏地球矿物所具有的规则晶格排列。我们研究了彗星喷流中释放出的复杂气态化合物,以及它们撞击早期地球时带来的物质“播种”效应。这些物质代表了宇宙中物质演化的一个特定阶段:低温、高辐射、低密度下的复杂化学聚合。 --- 结论: 《宇宙的低语》带领读者完成了从夸克到行星系统的宏大物质之旅。它关注的是宇宙的宏观结构如何通过原子和分子的物理化学定律被塑造。全书的叙事主线是物质的起源、转变与传播,而非对特定地质构造或地球矿物种类的系统性分类或描述。我们探讨的物质形态是星际尘埃、等离子体、高温气体以及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冰冻混合物,它们是宇宙演化的核心驱动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松原聪


  1946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京都大学理学研究所毕业。前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地球科学研究部长。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名誉馆员、名誉研究员。专业为矿物科学。

宫脇律郎

  1959年出生于日本岐阜县。筑波大学化学研究所毕业。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地球科学研究部矿物科学研究小组组长。专业为结晶化学。

译者简介

陈盈燕


  北艺大西洋美术史硕士,东京艺术大学交换留学生。译有《一小时搞懂什么叫「忧郁」》。

图书目录

目录

01 自然金~高贵的光芒永恆闪耀~
02 自然硫磺~褪色的黄色钻石~
03 钻石~矿物之王~
04 石墨~看起来不起眼却大活跃~
05 镍黄铁矿~跟黄铁矿相似~
06 方铅矿~灰色的重量级~
07 闪锌矿~潜伏在家中的忍者金属~
08 辰砂~从灵药变成讨人厌的矿物~
09 黄铜矿~闪耀金色光芒 铜之源~
10 辉锑矿~日本的宝刀~
11 黄铁矿~受欢迎的愚人金~
12 辉砷钴矿~钴是危险的物质吗?~
13 辉钼矿~会跟石墨搞混~
14 赤铁矿家族
14-1 刚玉~活跃于多种领域的优秀矿物~
14-2 赤铁矿~拥有两种面貌的重要矿物~
15 钛铁矿~无所不在却毫不起眼~
16 钖石~传统悠久的矿物白色金属之源~
17 针铁矿~名称来自于知名人士的名字~
18 尖晶石家族
18-1 尖晶石~带刺的红宝石~
18-2 磁铁矿~拥有无形的力量~
18-3 铬铁矿~多彩的元素之源~
19 岩盐~可以吃的矿物~
20 萤石~预见幻想的萤光~
21 方解石家族
21-1 菱镁矿~好像很苦~
21-2 方解石~二氧化碳的储藏库~
21-3 菱锰矿~不由得想尝尝看的红菱饼~
21-4 菱铁矿~又轻又不起眼的铁矿石~
22 霰石
22-1 霰石~最可怕的就是从天而降~
22-2 锶磷灰石~矿物中不含放射能 可以放心~
22-3 白铅矿~看起来很轻~
23 白云石~与方解石相似~
24 氟铈矿~稀土元素之源~
25 蓝铜矿~不安定的蓝色颜料~
26 孔雀石~充满魅惑力的绿色纹样~
27 天青石家族
27-1 天青石~联想到清爽的青空~
27-2 重晶石~中老年人受它的照顾了?~
27-3 硫酸铅矿~与白铅矿相似~
28 石膏~打过石膏的人应该很熟悉~
29 磷铈镧矿~孤独的独居石~
30 磷灰石家族
30-1 氟磷灰石~关系到骨头跟牙齿?~
30-2 绿铅矿~不一定都是绿色?~
30-3 褐铅矿~想要拿来当宝石的璀璨光华~
30-4 砷铅矿~也称为黄铅矿~
31 白钨矿~奇幻的萤光~
32 镁橄榄石~Olive是橄榄?~
33 石榴石家族
33-1 铁铝榴石~石榴的红色果实~
33-2 锰铝榴石~色泽鲜艳极具魅力的橙色~
33-3 钙铝榴石~丰富的颜色变化~
33-4 钙铁榴石~闪耀彩虹光芒~
34 锆石~地球之历~
35 山黄玉~特殊名称的由来~
36 绿帘石家族
36-1斜黝帘石~拥有贵族名称的矿物~
36-2 绿帘石~矿物大家族的代表~
36-3 红帘石~常用于石材~
36-4 褐帘石~含有少量放射能~
37 绿柱石~美丽却含有剧毒?~
38 堇青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
39 电气石家族
39-1 黑电气石~什么是电气石能源?~
39-2 锂电气石~宝石的碧玺~
40 辉石家族
40-1 顽火辉石~耐得起火炼~
40-2 透辉石~透明度为其特征~
40-3 普通辉石~闪耀石头的代表名称~
40-4 辉玉~古代的祈祷~
41 角闪石家族
41-1 直闪石~含有两种类型~
41-2 阳起石~软玉之源~
41-3 直闪石~没有用处的角~
41-4 蓝闪石~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
42 高岭石――蛇纹石家族
42-1 高岭石~茶碗与纸的原料~
42-2 斜纤蛇纹石~不全都是害处~
43 叶蜡石~铺设道路时用来画线~
44 滑石~身旁就有的~
45 云母家族~自古以来就很亲近的「KIRARA」~
45-1 白云母~会一层一层剥着玩~
45-2 金云母~不要跟砂金混淆不清~
45-3 锂云母~颜色为其特征~
46 斜绿泥石~希腊文为绿色~
47 石英~始于水晶 终于水晶?~
48 蛋白石~日本人喜好的颜色变化~
49 长石家族
49-1 钾长石~只有微妙的差异~
49-2 斜长石~地壳中含量最多~
50 沸石家族~有许多合成品~
50-1 方沸石~无色透明的石榴石形~
50-2 菱沸石~多样性的结晶形~
50-3 十字沸石~十字的双晶~
50-4 片沸石~光辉耀眼的~
50-5 斜发沸石~虽然有用处,但外型毫不起眼~
50-6 束沸石~像稻草束一样的~
50-7 钠沸石~方形的针~
50-8 丝光沸石~尖锐的针之绵~
50-9 镁硷沸石~纤细的毛状~
50-10 汤河原沸石~温泉中的深绿色~

图书序言

前言
  
  本书日文版SBCreative出版社「sciencei」系列的新书,同时也是《矿物与宝石的魅力》(暂译,原书名为「鉱物と宝石の魅力」)的姐妹作。《矿物与宝石的魅力》是矿物学的推广入门书,由于广受好评,而于2012年发行了第3刷。近年来,社会上相当关注能源、稀有矿物、稀土金属(rareearthelements;REE)等等与矿物能源相关的话题。在《矿物与宝石的魅力》一书中,并未特别考虑到资源层面的问题,因此,许多读者建议能够综合介绍什么是对于社会相当重要的矿物。所以在本书中,我们严选了50种(严格说来并不只限于种类,还包含了矿石家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十分重要的矿物。
  
  虽然很难决定该以什么样的基准来选择,但本书中至少会介绍基本金属(铁、铜、亚铅等被称为社会根基的金属)的矿石矿物,以及主要的稀有金属(虽未受到大量使用,但却是某些特殊用途或者是机能上必需的金属)的矿石矿物。在松原先生为大学生及社会人士所开设的课程当中,这50种矿物的相关知识是课程教材的基础。在课程中,这50种矿物被介绍为在社会生活里属于「重要矿物」或者是「常识矿物」。不过事实上,想要理解这几种矿物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能够透彻地理解的话,就不仅仅是个有常识的人,而是矿物通了。
  
  矿物的排列方式与《矿物与宝石的魅力》相同,都是以一般性的分类为顺序,至于无论在哪一种教科书或是图鑑,都会提到的化学、物理性质(化学式、晶系、颜色、硬度、比重等等),每一种矿物的最后都以「DATA」总结。
  
  当我们企划了本书,与主编益田贤治先生进行第一次讨论。那个时间点我们想忘也忘不了,是2011年3月11日上午,发生311日本大地震的时候。本书原本预定可以提早出版,由于少见的大地震,再加上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研究部迁往筑波地区等诸多状况的影响下而延后。借着此书出版之际,想要对于平日就鼎力相助的磊酒会、矿物情报、矿物同志会、关东矿物同好会、名古屋矿物同好会、日本地球科学研究会、福冈石矿会等诸位会员及同好表达诚挚的谢意。
  
  松原聪/宫脇律郎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绝对能让你大开眼界!我一直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充满好奇,但总是觉得那些专业书籍又枯燥又难懂。直到我翻开《认识世界矿物》,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那些冰冷的矿物知识变得栩栩如生。比如,讲到石英的时候,他会用“水晶的国王”来形容,然后娓娓道来它在电子产品中的重要作用,听着就像是在听一个古老的传说。我又了解到,原来我们每天用的手表、手机芯片都离不开它!而且,书里还穿插了很多关于矿物形成的奇妙故事,比如火山喷发如何塑造出璀璨的宝石,地下深处的压力如何炼就出坚不可摧的钻石。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列举了许多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矿物,比如食盐、石灰石,甚至是我们用的铅笔芯,原来它们都有着如此不平凡的身世和价值!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拿起身边的物品,尝试着去回忆书里讲到的内容,那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感觉,真的太棒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科学的热爱,它让原本神秘的矿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认识世界矿物》这本书,用一种极其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地质科学知识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我一直觉得地质学听起来非常高深,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亲民,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没有任何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上手。作者非常善于类比,他会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解释矿物的形成过程,比如用“煮汤”来比喻岩浆的冷却结晶,用“蛋糕的层次”来形容沉积岩的形成。这种生动活泼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点也不会感到疲惫,反而充满了乐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矿物分类的部分,作者并没有死板地按照化学成分来划分,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家族的矿物放在一起,讲述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性格特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身边的许多岩石和矿物都有了初步的认识,甚至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宝石。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奇妙的矿物世界,让我不再觉得它们遥不可及。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和信息密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绝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作者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将地球亿万年的演化史浓缩在一本关于矿物的书中。他不仅仅关注个体矿物的特征,更注重它们在整个地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中了解到,不同的矿物组合是如何造就出多样的地貌,又是如何影响着气候和生态系统的。书中还探讨了矿物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从古代的工具制造到现代的高科技产业,矿物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观点深刻,常常会引发我深入的思考。比如,在讲述稀土元素时,他会分析其战略价值和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挑战,让我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挑战,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新的启发和感悟,让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读完《认识世界矿物》,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地理探索之旅。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罗列数据和图表,而是将每一种矿物都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故事。他会带你“走进”地壳深处,感受板块运动的鬼斧神工,然后“亲眼”见证各种元素在极端环境下如何缓慢而坚定地形成晶体。书中对不同矿物颜色的描绘尤为精彩,我能想象出那深邃的蓝色天空蓝宝石,热情似火的红宝石,以及宁静如水的翡翠,仿佛眼前真的展开了一幅幅瑰丽的天然画卷。更有意思的是,作者还将矿物的历史渊源和人类文明的联系娓娓道来。比如,青铜器时代的青铜,其核心成分铜和锡,又是从何而来?古埃及的金字塔为何能屹立千年,其中的石材又蕴含着怎样的秘密?这些问题,在书中都得到了令人着迷的解答。通过阅读,我发现矿物不仅仅是石头,它们是地球生命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更是连接古往今来的桥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在进行一场深度对谈,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对“矿物”这个概念有了颠覆性的认知。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百科全书,但实际内容却充满了哲学和艺术的气息。作者在描述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时,常常会上升到对物质本质的探讨,以及它们在宇宙演化中的角色。比如,他会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金刚石的坚硬,然后引申到“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哲学命题。而且,书中还涉及了许多矿物在艺术品鉴赏、宗教仪式以及古代神话中的象征意义。我了解到,某些特定的矿石被认为是神圣的,能够带来好运,或者被用来制作祭祀用品,这让我觉得矿物不仅仅是科学的对象,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载体。书中的配图也非常考究,那些精美的矿物照片,本身就像是微缩的雕塑艺术品,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体验到了一种跨学科的审美享受,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发现它们背后蕴含的无限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