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切处着手,写作题材无所不在。
在文字虚实之间,找出生活与文学跌宕发光的端倪。
背诵名言佳句与成语,适当穿插进文章中,对作文能起加分作用吗?
用新鲜的现行语汇当作发端语词,却仍面临鸡同鸭讲的窘况?
从小学踊跃发言到大学微笑沉默,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玄机?
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让我们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感到陌生且不确定?
近年来,华语文教育成为最火红的议题,而写作则被视为学测指标。
但是,文字并不囿于白纸黑字上的意义,
得透过解说、讨论,才能识透简单语言背后的复杂层次。
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廖玉蕙老师,多年来关注语文教育,
长达六年的专栏写作,更让她对整体环境有更深刻的观察与反省。
她以为不管听说读写的策略或重大新闻事件的即时反思,
都必须与时俱进并跳脱传统思考框架。
写作的美,绝不是虚伪矫情的藻饰,而是真心无畏的心意与自然开展的论述;不是旁征博引的炫学之作,而是有属于自己精辟见解的文章。
写作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怎样从涌动的文字背后找到实践的力量。
下笔有真心话,文章自会有真精神!